成尚荣:如何成为教师中的“首席”?
如何成为教师中的“首席”?
(来自校长派)
有不少老师常问我:教育科研有多重要,我们知道,也在努力做,但就是不知从何下手,更不知如何往深处去,您能不能给我们支几招?他们的态度很诚恳,困惑也真实存在,且具有普遍性。尽管我自己做过不少课题研究,也指导过不少学校的课题研究,但总是还有种“蒙在鼓里”的感觉,真的说不出什么有效的“招”来。不过,我很乐意和你们聊聊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01
把自己和教育科研“融”在一起
努力做研究型的实践家
你们说教育科研很重要,我听了很高兴。
今天的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比过去大大提高,这进步难能可贵。的确,教育科研的价值和意义是多方面的,对教师专业成长尤为重要。我想起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说过的一句话:教师应成为“反思型的实践家”。
实践是教师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是教育科研的可贵品质和重要途径。无论实践者还是实践家,都要深入实践,把研究之根深深扎在教育教学之中。实践者更注重经验,是一种经验性的生存方式,实践家则能从经验中探索出教育的原理和规律来,甚至还能生成新的理论,在理论的支撑和引领下走向教育的深处,走向教育的远方。倡导教师做实践家绝不是对经验的轻视,而是对经验的提升与超越。需要说明的是,反思是一种研究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让教师走向研究、走向理性思考、走向理论探索,并不断改进与提高。我坚定地认为,教育科研是教师发展的幸福桥梁,是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02
将即时性研究与课题研究融为一体
以研究的方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从教育的本质来看,研究是教育的应有之义,研究原本就在教师的教育生涯之中,甚或说原本就镶嵌在教师的教育智慧之中。课题研究与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即时性研究既有联系也有明显区别。
其一,课题研究更注重规范性和科学性。课题是研究的载体,没有课题,研究就会变得虚空。
其二,课题研究要设立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研究任务的凝练,是课题研究预设的成果,不在多,而在于鲜明集中,准确聚焦一些真问题。
其三,课题研究应当有内容的布局,使目标要求具体化,根据研究内容可分解成一些子课题,这是课题研究的重点。
其四,课题研究要逻辑合理、清晰,有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一个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的行动框架。
此外,除了研究结论,还应有反思性、改进性、发展性的未来研究计划,促使课题研究能够持续深入下去。如果说,教育科学中的即时性研究更多渗透在日常教学中,那么课题研究则重在集中精力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一两个问题。老师们,用研究的方式来工作,不忘教育的真谛和初心,让我们与研究一路同行,形成一种气象与境界。
03
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确定一段时间内的研究重点
问题解决是课题存在的依据,也是课题的价值所在,因此,课题研究要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实质上是以问题的解决为导向、以实践为导向。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以问题为导向,是听从时代的呼唤,表达自己对时代的认知与回应;以问题为导向,即是从一个具体问题切入,折射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那么如何寻找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呢?举例来说,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学程研究。所谓学程,是指学习的进度及安排,这在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里是有相关规定的,但在实施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比如,学科之间缺少联系,课时分散而割裂。这些问题引起了他们的思考:学程只能按部就班,不能有所变化吗?他们作出假设:学程不是一个规定不变的进程,而是一个在规定性中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应当让学习过程生成更真实、更丰富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与能力。同时,他们还从课程方案中找到依据:课程要注重关联,加强综合;课时可以分散使用,也可集中使用。于是,他们确定了一个课题——《小学综合育人融通学程的创新实践》。
从题目中我们获取到以下信息:学程之间要加强联系,使之融通起来;融通学程是途径、手段、过程,综合育人才是目的;融通学程是在创新中生成的概念,实践的过程充满创造性。在实施中,他们又形成了融通的新样式——学程周,即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集中安排,走出课堂,跨出学科,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大胆的探索。老师们,一个好课题实际上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一个方向,甚或是一面旗帜。
04
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
将目标和内容融进研究实践中
课题研究中常出现“重两头轻中间”的状况,即重开题、结题,而轻实施过程。开题、结题意味着课题研究是个完整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但结题是在课题实施的最后形成的,没有认真、扎实的实施过程,就不可能生成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的结题报告。同样,没有认真、扎实的实施过程,开题报告也只能是一个苍白的宣言而已。
研究过程主要是子课题研究的落实。子课题的集合实质是课题研究的整体框架,子课题与子课题之间存在着自然而又紧密的联系,层层关联、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形成研究的逻辑。因此,在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要合理布局子课题。仍以《小学综合育人融通学程的创新实践》为例,这一课题由以下子课题构成——
一是基础性研究。包括学程的文献研究,厘清什么是学程,学程的界定、特点和发展走向,并确定研究的起点;包括综合育人现状的调查研究、已明确问题的针对性,寻找到研究的重点。
二是框架性研究。要对“综合育人融通学程”作一个总体设计,包括核心理念、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维度与实施的策略等,在研究的最后阶段,据此建构一个融通学程综合育人的模型图。
三是专题性研究。包括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描绘、课程综合育人的内涵与特点;包括融通学程的具体形态、融通的方法;包括学程周的设计,低中高不同年段的不同样式,以及融通学程中学科课程的地位、功能及对应有变化的研究。四是案例研究。包括对各种案例的搜集及其理论分析。
课题研究绝非易事,正因为具有挑战性,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因此是一个极高的平台和极好的机会。老师们要勇敢点,迎接挑战,也许这是你们取得新进展的重要一步。当然,也建议你们把握好以下几点:确立为儿童而研究的理念与宗旨,一切课题研究都是为了儿童的全面发展,为了儿童有个幸福的童年;确立探索教育规律的勇气和信心,在研究中我们要走在规律之中,成为规律的发现者和践行者;确立以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为重点,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为新课程、新教材、新课堂、新评价的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也让自己的专业发展走上一个新境界。
作者丨成尚荣(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