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作我,是不会这么做的——与李镇西老师商榷
1.寻找那个让自己目瞪口呆的“我”——读李镇西老师《教师的解放与超越》随想(1)
2.今后的路该如何走?——读李镇西老师《教师的解放与超越》随想(2)
3.幸福的秘诀是什么——读李镇西老师《教师的解放与超越》随想(3)
4.何为教育艺术?——读李镇西老师《教师的解放与超越》随想(4)
5.教育的“道”与“术”——读李镇西老师《教师的解放与超越》随想(5)
=====================
换作我,是不会这么做的
——与李镇西老师商榷
(读李镇西老师《教师的解放与超越》随想6)
今天继续分享李镇西老师《教师的解放与超越》随想第五部分【智慧】。本部分目录如下:
【智慧】
真实有效的教育,往往发生在教师的不声不响和学生的不知不觉之间
仅仅凭一纸班规就能管理好班级?哪有那么简单
开放的书吧与真实的教育
破案之后
转化后进生的制胜绝招不是“体罚”,而是大爱与大智慧
把全年级的后进生集中到一块教,是什么感觉
请记住这七位“英勇救疫”的中国人
战疫,是最鲜活的课程资源
学好语文就靠这“三把钥匙”
下面是元月17日的文字打卡内容:
元月17日:
换作我,是不会这么做的
——与李镇西老师商榷
今天阅读了李老师的《破案之后》一文,为李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拍案叫绝。
李老师认为“对于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来说,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并给出了三个建议:
(1)树立这样的观念——任何一次突发事件都是教育契机。
(2)不要只想着“处理事”,更要着眼于“教育人”。
(3)让每一个孩子参与整个教育过程。
对李老师的理念和建议,我举双手赞同。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李老师的班会课取得了圆满成功,甚至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非常火爆的一档节目——“小崔说事”。整个过程用李老师的话说,确实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让班会课有悬念,有包袱,这是我李老师主动追求的一种班会艺术,其艺术造诣炉火纯青,或许我再修炼多少年都是无法企及的。
即便如此,我还是对李老师的两个做法存在异议,如果换做是我,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
其一,对于偷钱者李俊,不该以“回家反省”的理由让其离开班级。
注意,我不是说“不该离开”,而是觉得不该用这样的理由让其离开。
既然第二天李老师把事情的原委都告知李俊了,那为什么不提前以实相告呢?
从这篇文章的内容可知,李俊还是有许多闪光之处的,他在班里也不可能没有一个半个的知心朋友,另外或许还有他的街坊邻居。试想,如果有一个好友或者邻居,听说李俊“病得不轻”,在班会课后前去探视,那李老师导演的这场“大戏”不就穿帮了吗?到时候李俊会怎么想?前往探望的同学会怎么想?是不是会有一种被“欺骗”(我是主观臆测,不一定会有)的感觉?如果是这样,这次班会课还会有如此完美的教育效果吗?答案是否定的。
当然,我上边说的“如果”,在李老师的班会课后并没有发生,但如此设计这一“细节”的隐患是切实存在的,而“提前告知”,便可解除这些隐患。
其二,不该将“偷钱者不在班里”的信息告诉其他老师。
对于这样的班会课,听课的老师们存在疑虑是正常的,李老师不应该为了打消老师们的疑虑,而忘记自己“永远都不会说出去”的承诺。
俗话说得好——没有不透风的墙。李老师将这一信息告诉给了老师们(文中没有具体人数,但从李老师下发通知的内容来看,应该有几十人之多),谁敢保证所有的老师都守口如瓶?
或许李老师在与老师们交流的时候会说“保守秘密”之类的话(注意,仅是我的猜测),但这样的“告知”甚至是“警告”又能有多少作用呢?特别是,即便是没有一个老师说出去,但在李老师“告知”之前,这种风险是存在的吧?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任何“风险”,哪怕只有一丁点儿,都有可能酿成大祸,为师者当慎之又慎!
以上两点,是“鸡蛋里挑骨头”——或许也并不是“骨头”——与李老师商榷,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