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学术 ║吴红斌、蒋承:新高考改革对文理科选择及成绩的影响研究
本文采用2017年"高中生发展和核心能力测评"(ACC)大型实验研究项目的测试与问卷调查数据,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偏离度、逐步回归、分位数回归等多种方法,就新高考改革下资优高中生的文理科科目选择及新高考改革对文理科成绩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高考改革后资优高中生在文科科目选择的偏离度上相对较大,更多的具有文科兴趣的资优高中生放弃文科科目而选择理科科目。新高考改革对资优高中生的文科成绩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理科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新高考改革对文科成绩的负向影响在高分位上更加明显,而对理科成绩的显著影响则在低分位上更为明显。因此,对于资优高中生群体,不必过多担心以物理为代表的理科科目选择比例的下降,更应重视和合理引导资优高中生根据兴趣选择文科科目,以避免未来我国人文社科领域优质人才的缺乏。 研究全文载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9年第2期。
引言
数据与方法
本文采用数据来自 “高中生发展与核心能力测评”(Assessment of Core Competencies,以下简称ACC)大型实验研究项目。ACC项目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联合全国60多所优质高中以及10余所一流大学的教育研究机构共同发起,旨在更好地满足高校人才培养与评价需求,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12月,来自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65所优质高中的18618名资优高三学生受邀参与ACC测评。受邀参与ACC测评的高中均为北大、清华在全国范围内的优质生源校,每所高中受邀参加ACC测评的学生人数根据各高中学校近年来北大、清华录取人数来综合决定,并在学校内部根据学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选取。测评分为测试和问卷调查两个部分,测试内容分为基础能力、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等三个部分。测试题型为客观题,其内容由北大等一流高校教授和高中优秀教师共同研发。ACC在测试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新高考改革后选科的实际情况。问卷调查包括学生问卷调查和学校问卷调查。将测试和两个调查数据完全匹配后,并进一步根据本研究目的选择和清洗数据,得到本文的分析样本数为16479份。分析样本来自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42所优质高中学校,这些高中2017年平均北大清华录取人数为12人、海外学校录取人数平均为18人、一本录取率平均为65.5%,样本高中近 5 年北大清华录取平均人数为 57 人,样本高中学校成绩优势明显。
本文的因变量为学生成绩,具体分为学生文科成绩和理科成绩。考虑到高考的选拔性功能,同时便于文理科间的比较,采用文科和理科成绩的百分等级得分来测量文科和理科成绩。本文的核心自变量为是否为来自新高考改革省份的虚拟变量。此外,本文在自变量上还将考察学生在各个科目上的兴趣,以分析新高考改革省份和非新高考改革省份学生在科目选择上的差异。在控制变量上,结合已有研究和本文调查问卷设计,采用人口学特征、家庭背景与高中学习三类变量。变量定义与说明如下:
表1 变量定义与说明
本文首先通过描述统计和偏离度等方法考察资优高中生的文理科选择。进而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新高考改革对学生文理科成绩的影响。考虑到新高考改革后资优高中生文理科成绩的差异是由科目选择带来的;而科目选择的差异表现,在新高考改革后,一方面优质学校可能对理科投入资源相对更多,另一方面更多具有文科兴趣的学生不再选择文科而选择理科。因此,本文进一步考察学科兴趣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并结合新高考改革的影响进行分析。此外,,新高考改革对于学生文理科成绩的影响可能在学生成绩不同分位上影响并不相同,研究进一步采用分位数回归法,探讨新高考在文理科成绩的不同分位数上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最后,为避免地区间学生成绩、学生特征及学生高中学习生活的差异,分样本进行稳健性检验。
实证结果
表2 新高考改革省份和非新高考改革省份文理科选择的科目兴趣
(二)新高考改革对学生文理科成绩的影响
从完整模型5和6来看,在控制其他变量情况下,相比非新高考改革省份学生,新高考改革省份学生文科成绩显著低9.648分,但理科成绩显著高3.464分。新高考改革对理科成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对化学,在物理中表现更加明显。且进一步考察文理科兴趣和新高考改革的交互作用,学科兴趣对文科或理科成绩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表3 新高考改革对文理科成绩的影响
新高考改革对文科和理科成绩的影响在成绩的不同分位数上存在明显不同。对于文科成绩,新高考改革省份学生在高分位数上显著低于非新高考改革省份学生。在理科成绩上,新高考改革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低分位上。
表4 学生文科成绩的分位数回归
表5 学生理科成绩的分位数回归
结论与讨论
增强选择性是高考制度改革的方向,国内目前针对新高考改革的定量研究相对较为缺乏。本文采用全国优质高中的资优高三学生的测试与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新高考制度下资优高中生的科目选择以及对学生文理科成绩的影响。综合本文的实证结果,主要有以下结论:
第一, 资优高中生的理科取向明显,新高考改革后资优高中生的理科取向将进一步加固。对于资优高中生群体,不必过多担心物理选课比例的下滑。
第二, 新高考改革需要充分警惕优质人文社科人才的缺乏。对于资优高中生群体,无论新高考改革与否,选择文科的学生比例均相对较低。且新高考后,虽然在政策上学生可以在多个科目中自由选择与组合,但是却呈现出更多的拥有文科兴趣的资优学生放弃文科而选择理科。
第三, 要合理引导学生根据科目兴趣或科目优势选择高考科目。新高考改革中,要合理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科目兴趣或优势来选择科目,以使得学生在相应科目上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才能更好实现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同时,新高考改革要深化课程改革,要应对传统高考形成的路径依赖,帮助学生更好地结合自身情况来选择相应科目,真正地实现自主选择。
本期责编:何章立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由原国家教委、原国家计委和财政部联合支持设立,是国家教育经济和教育财政问题的重要研究和咨询机构。研究所也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依托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是全国重点学科。
研究所重点发展的学科包括:教育经济、教育财政、教育管理、教育政策等。研究所强化学科发展的意识,成了规范与实证研究结合,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特色。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生发展、高考招生、教育经费等研究领域拥有丰富的大型数据库资源。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