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风和日丽,来看“丝绸飞扬”的3号桥!
【引言】中轴涌作为横沥岛的景观重要轴线,配合周边地块从生活到商务的变化,形成岛尖形象空间序列,其桥群以海为幕,演绎“潮起-逐浪-归海”三大篇章,映射出横沥岛生长意向。
潮平听风,浪起横沥。
今日,我们继续走进
“桥见横沥”专题,
来看“丝绸”飞扬的
轻盈之桥——3号桥。
该桥设计选取了海上丝绸的意向,桥梁贴近水面,设计有白色穿孔板上下渐变,将在不同角度形成不同的光影效果,仿佛一匹纯白的丝绸在风中飞舞,与水面相映成趣。
周边以商业、居住、医疗用地为主的3号桥,两侧建筑规划高度较低,少有高层、超高层建筑,看似无“过人之处”,但其实,这里南北两岸有着附近1公里范围内唯一的商业地块。
3号桥
未来,这里将是居民向商场移动的重要区域,将有大量市民群体活跃。设计团队正是看中此特性,设计3号桥时着力在周边密集的建筑群中形成一个舒展开阔的空间,引导周边视线汇聚。因而3号桥尽量平缓,形成天际线低点,使中轴涌视线开阔。
3号桥跨越的两块滨河绿带,宽度可达50米,驳岸营造了良好的生态基底。基于这一点,在设计研究过程中,定位为市政道路桥梁的3号桥与绿地的交互性被作为重点考虑,这一交互性将为远期打造水岸景观预留充足的弹性空间。
设计团队让滨水步道
从桥下穿过,
桥下空间结合公园绿地
一体化打造,
串联城市慢行系统。
桥面设置了种植池、采光井,结合桥下灯光、外包铝板与河道的光线反射,弥补桥下空间采光的不足。
“
夜幕,镶嵌在栏板内部的灯带亮起,以转折线为界,渐变的光线从孔隙中透出,至末端消散于无,桥梁的通透轻盈体现到极致,将成为公园绿地中一处标志性打卡点。
以 “透”与“轻”为核心,
3号桥自然融入城市的
公共环境,
也融入城市和市民的内心。
为了在桥身上实现丝绸“纤薄轻盈”的特点,3号桥采用了2组大跨度V型墩柱作为支撑,将全长91米、宽度36米的桥梁划分为三段,跨径确定为23+35+23米,两侧桥台各宽5米。
大跨度V型墩柱(2组)
与此同时,设计团队精心筛选桥梁装饰材料,选用1.2毫米厚穿孔铝板作为栏板外立面装饰,并将穿孔率确定在50%以上。
减重
散热
巧妙设置穿孔率能够大大降低栏板的重量,同时巧妙地满足金属栏杆的散热功能。此外,在桥面慢行道区域采用钢结构架空层,进一步降低桥面荷载。通过以上多重手段,使3号桥在中轴涌河道尺度内更显轻巧。
桥身轻巧
除了在结构上做足设计,
3号桥还紧密结合
“纯净通透”这一理念,
在栏板的形态处理上花足心思,
通过边界的软化、形体的软化
以及介质的软化来削减桥梁的体量感。
1
边界的软化
3号桥作为一座长度超过90米的桥梁,以软化边界的形式再现丝绸的柔软。
在栏板立面上,设计团队将桥梁的中段微微抬高,使箱梁底部和栏板顶部形成两条弧度不同的曲线,从而边界不硬朗,达到“软化”的目的。
3号桥·丽日和风
2
形体的软化
栏板高度逐渐升高又再次回落,在此基础上将栏板翻折,形成角度后,以太阳光自然投下的阴影,比拟为丝绸的褶皱。
穿孔板穿孔孔径将从转折处开始,向上下两侧依次递增,在最上端和最下端趋于渐变柔和,以此进一步强化“透”的概念,模拟丝绸通透的质感。
3号桥·丽日和风
3
介质的软化
穿孔板上的孔洞带来的缝隙,给予了光与风自由穿越的余地。光线在空洞中穿梭,在夹缝间反射,相互重合,相互遮掩,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形成变幻莫测的光影。而风也能够在孔隙中回旋吹拂,有效解决金属吸热问题,为桥梁带来一丝清凉。
光与风作为自然的介质,通过软化桥面与桥外的界限,桥梁不仅连通了河流两岸,也连通了桥上的行人与桥下的自然。
3号桥·丽日和风
通过结构与栏板的细节呼应,3号桥如“透”“轻”的丝绸一般随风落到中轴涌上,融入周边的城市环境,与绿地共同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绿色体系。
看完了日月星辰在横沥河涌之上的不同演绎,下一期,让我们重新回到中轴涌的“初衷”,看看以海为幕的桥群,如何在潮汐之间吟呤。1号桥,敬请期待!
end
出品|明珠湾管理局
来源|技术管理处、奥雅纳、中建西南院
作者、编辑|黄泓
推荐阅读
月起明珠湾!形之简,意之雅,横沥岛尖7号桥圆满“中国式浪漫”
仅20个名额!明珠湾“神秘”景点半日游等你来!戳推文,抢先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