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群初中生用影像为精神疾病发声

ka233 刺鸟栖息地 2022-07-15


在此次Flyway飞路的征稿过程当中,有一个投稿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作者介绍写的是:“一名平平无奇的国际学校初三学生,没有什么特别的。” 投稿作品叫做《我是正常人》,这可能是今年年纪最小的参展作者。


今年征片的情况与之前不同,去年,我们的片子主要来自于朋友圈子里私下内部的主题征集,通过身边做电影的朋友扩散出去的消息,所以最后的片单里面,大家能够看到不少相对成熟的导演。去年片单详见 光影流动,有病呻吟 | 精神健康主题影像研习会

如果说,去年我们还聚焦在电影这一形式,那么今年的形式则更加宽泛。

所以你会在展览现场看到Vlog,看到创意视频,看到一些无法归类的影像……尽管我们有着电影制作和电影放映的经验,但是我们并不想用电影的框框去套死这些片子,作为以公共教育为目标的艺术团体,我们认为这些影像的意义不必只局限在电影语境。 

今年收集到的影像多数来自于亲历者有的人选择把镜头对准自己(就医vlog),有的人选择把镜头对向和自己相似的亲历者群体(群体发声纪录片),还有的人则选择围绕自身经历进行艺术加工(基于自身经验的动画片)。

《我是正常人》

当下,随着影像工具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手机相机摄像机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片子,利用视觉的可见性作为抗争的工具,通过物件或者自身的视觉呈现,边缘群体以主体身份发声从而打破主流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从而获得充权(艾晓明、卜卫、马杰伟、周佩霞,2009)。此外,在影像共同创作的过程当中,探寻、沟通、整合的过程,也是一个让差异被看见,让差异的个体有机会进行调和的场域,这个过程中可以产生同理心,发展出全新的共识(陈怡君,2009)。

在这部初中生拍的片子里面,作者试图通过影像呼应精神疾病的各种症状,在片子的最后则是各种校园抓拍的群像,十分有感染力。从影像手法来说,这样的片子还十分的年轻稚嫩,但从创作热情和社会意义来说,我们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这样的表达。



影像信息


我是正常人
Kty.Gu, Sus.Shen, Sml.Sun, Mini.Li
 
作品简介:拍摄《我是正常人》这部作品的初衷无非是希望人们改变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就如同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所说:“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 多点宽容,少点偏见,不要视人为异类,因为正常并没有一个标准。我们都一样,我,你,他,这无关性别,无关种族,无关年龄,我们都只是在时光中行走的正常人。
 
作者简介:四名普通而正常的高中生




年轻的作者在飞路展览当中不止一位,《你好,我来自阿斯星球》的作者之一平天语就是一名99年出生的在校大学生,他和B站up主阿星球的阿星人一起,做了一个访谈为主的短纪录片。二人一问一答之间,为我们呈现了阿斯伯格人士的日常和面临的困境。


阿星人在B站

阿星人在Flyway飞路的报名表里面这么说道:“如果未被确诊,或许我早已消失在世界中,因为我⽆法找寻到⽣命⿊洞的那束光,我将不得不永远俯首屈膝于抑郁和焦虑的折磨,被撞得头破⾎流直⾄耗尽⽣命最后的能量。也因为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概念依旧未被普及,因为很多阿斯伯格综合征⼈⼠在成年被确诊后才得以释怀、获得重⽣,我决定做这样⼀个主题专访,通过采访两位同我⼀样在成年后才得知自⼰是阿斯⼈⼠的小伙伴,试图换位用我自⼰、用对⽅、用更多可能的视角去倾听、去记录、去观察、去思考这样⼀个问题:知道自⼰是阿斯后,我的⼈⽣发⽣了怎样的改变。 ”



影像信息



你好,我来自阿斯星球

阿星球的阿星人/平天语

 

作品简介:我们发现,在如今这个被过度标签化的世界,一部分人总是过度关注着病症、诊断、治疗。事实上,一次诊断并不能改变什么,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通过生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摘下标签来看,每一个人,无论是阿斯伯格人士或者神经典型发育人士,都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所以,我们希望说出来,我们来自阿斯星球。我们想用生活的细枝末节,打破沉默的螺旋,建立理解的桥梁。

 

作者介绍:阿星球的阿星人,b站第一位出柜的阿斯主题up主。平天语,一名会拍照的孤独患者。




这一次作品征集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涉及到的议题不再仅仅是抑郁症、躁郁症,也出现了对其他议题的讨论。比如刚刚所说的阿斯伯格,就有不止一个作品讨论。

02年出生的胡烁就是讨论阿斯伯格的作者之一,他的片子得到了刺鸟栖息地的小额资助。他提交的策划案十分详细,甚至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胡烁的片子《我们眼中的世界》以访谈作为形式,以工作(学习)与日常生活作为时间点,访谈 NT与 AS 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让他们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讲述自己曾经遇到的挫折,曾经遇到的困难,面临的抉择。这是他第一次制作纪录片,在策划里面,他写道:“要做好心灰意冷以及被人身攻击的打算,热情与自信很重要,千万不要因为第一次的初次尝试就受到挫折。”  

影像分会场正在播放《我们眼中的世界》
闲下来合作社BelongingSpace
图片by虎子

胡烁日后希望从事的专业是游戏制作,但他表示,也会涉及自媒体相关的内容,他希望制作出带有教育意义的独立游戏与视频,争取做到多元化平权。这一次纪录片创作,也成为了实现理想的重要一步。在胡烁的简历里面,我们也看到他投身了多个志愿服务当中,深圳的地铁无障碍情况调查、疫情期间残障人士和长者的生活情况调查、帮助北大附中科普ASD、小区志愿者……

作为主办方,我们觉得非常有意思的是,一方面我们能够看到在多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是如何运用视听语言去在精神健康议题上发声的,比如b站上面的自我倡导生态、比如他们对于视听语言的运用习惯(vlog、手书……)。对于他们而言,影像并非陌生的存在,而是天然就可以去使用的日常媒介;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够看到,积极的公共参与和志愿精神是如何在年轻人当中体现的,为公共议题发声,自发的连结和行动……而涉及到精神健康议题,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这部分创作者非常勇敢地去面对自我暴露有可能带来的污名,公开自己的诊断并非易事,而选择做片子则意味着更大的传播度。在这里,也向各位作者表示敬意。


影像信息



我们眼中的世界
胡烁


作品简介:访谈纪录片。邀请NT(神经典型发育人士)与 AS(阿斯伯格人士)回答同样的问题,讲述自己的故事,并将这些故事进行对比, 将 AS 真正的日常生活一面展现在大众眼前。


作者简介:一位在深圳出生长大即将步入大学的学生,专业是动画与游戏相关。在高一就已确诊AS(亚斯伯格症候群)与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同时也跟身边人公开了此身份。



*NT神经发育典型者,也就是没有神经发育障碍的一般人士,相对应的概念是神经多样性,神经多样性(neurodiverse)被用于描述患有自闭症谱系等神经发育疾病的人,神经典型者(neurotypical)被用来描述那些没有神经发育障碍的人士。


*AS(Asperger):亚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s syndrome, Asperger's,简称 AS)是神经发展障碍的一种,可归类为自闭症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其中一类。在外界一般被认为是“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在精神病学常用的美国心理学会的诊断基准 (DSM-IV-TR) 当中,则称之为亚斯伯格障碍。
(以上备注来自于作者本人)




以上和大家介绍的三部片子都来自年轻创作者,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作者都跳脱出了单数的“我”,以复数的“我们”开启了自己的影像表达。刺鸟期待更多的新生力量加入精神健康影像的创作,也期待更多的影像制作专业人士能够提供技术和方法的指导,助力这些创作者走得更远。刺鸟除了在此次展览当中提供小额资助,也常年为相关议题的创作者提供宣传方面的协助,同时努力链接行业资源,希望能够创造精神健康影像制作/放映/研究的良性生态。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

相关阅读
在B站,成千上万的95后抑郁症患者抱团取暖
《我和很多人一起假装抑郁》:抑郁症发作时创作的喜剧
影像X精神健康:大家都来看电影
一个心理学毕业生的影像研习笔记




放映信息

以上这些短片,在飞路展览的宝山区主会场和长宁区影像分会场都能观看到。在14号的放映和15号的跨学科对话里面,我们也会拿出一部分短片和大家进行集中讨论。观影环境见下图,一级棒,目前报名人数很少,如果太少我们会很吃力,策划团队为活动付出了巨大的心力,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呀!




此外,除了文中所提到的素人作者们,其实本次也有非常多的成熟作品和艺术家/导演参与


包括为飞路制作概念短片的导演沈蕊兰→刺鸟栖息地首部概念短片发布,包括每年都和我们相聚的导演王育臣→他用17部短片给『病人』作传。而Shuangshuang Hao的 Gerascophobia,Mocong Yuan的《宇宙快车》也都是质量很高、获奖不少的优秀作品。



另外,我们还有彩蛋环节,你会看到一部还没有在上海放过的、聚焦精神健康议题的短片,此处暂时保密。


不管报名人数多少,我们都会举办这次活动。一年一度,一期一会。

周末见。



购票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



放映详情请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推文策划撰写 | 小卡

活动策划统筹| 恒立 小卡

排版 | 小卡




联 合 主 办 方

精神健康公共艺术团体。以超越学科的视角看待精神健康议题,身体力行促进知识和经验的生产, 秉持社会正义的理念, 探索多元介入的可能。除了开展同伴教育、 互助团体、 讲座沙龙等经典项目, 也通过影像研习、 影像制作、 戏剧演出、艺术展览等各种艺术创新方式进行精神健康大众传播。连续四年举办药玩·精神健康嘉年华。与多所高校合作, 组织教学和培训。曾获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 706空间青年基金、 银杏基金会、 爱德基金会支持。






2019年10月成立书本映像文化艺术工作室,致力于电影文化策展,成员分布在无锡、上海、杭州、重庆、柏林和巴黎。累积放映电影百余部,致力于艺术电影国内放映策展、宣传推广,世界电影节资讯报道,发掘小成本艺术电影,助力制片执行和电影节投送,探索华语独立电影的国内宣传及海外发行。承接有意思的文学、赏析、演出等文化活动,在此,也寻求各方合作,品牌赞助,推广业务、宣发合作。请联系小书本微信号:paokaishubenxbb







场地鸣谢




「飞路Flyway中英精神健康艺术展」是以精神健康公共教育为目的公益艺术展览。该项目获得BritishCouncil中英文化连线基金资助,由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刺鸟栖息地(A Perch for the Thorn Birds)和英国的社会企业Artlink Central(艺术共链·中央区)联合举办,集中展示来自中国和英国苏格兰地区的精神健康主题艺术创作。活动向职业艺术家和素人创作者开放,同时积极鼓励有精神困扰人士参与投稿并为有需要人士提供小额资助。项目于2021年8月在中国上海和苏格兰福特谷皇家医院就精选作品进行线上线下展览,同期举办一系列活动,促进行业交流,激发公众创造力,提高社会精神健康意识。「飞路Flyway」旨在创造一个安全开放的精神健康话题讨论场所,期待每一个愿意讲述和聆听的人。


British CouncilBritish Council通过艺术、文化、教育和英语语言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人民间建立联系、理解和信任。作为英国促进文化关系、创造教育机会的国际组织,British Council在值得信赖的基础上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致力于共同繁荣和深化了解。British Council帮助年轻人掌握技能,树立信心,建立联系,让他们发掘自身潜力、参与健全和包容性社会;助力年轻人学习英语,接受高质量教育,取得国际认可资质;推进艺术和文化工作,激发创意表达和交流,培育创新型企业。British Council自1979年以来始终与中国保持合作关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