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岭南金融故事丨鸦片战争爆发在即 这群广州富豪居然准备“搞事情”?

清朝时“一口通商”
万国商船鱼贯而入,竞相争帆
商馆林立,十三行商人心怀天下,营商救国
多元交融的海洋文化,历经千年传承
已成为千年商都广州的“开放基因”
不管是两千年前还是今天
广州都是对外贸易、联通中外的重要窗口
让我们跟着岭南金融博物馆代言双宝:钱钱粤粤
去看看百年前的广州行商如何营商救国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南国明珠
广州如何历经千年长盛不衰,续写开放的新乐章



1840年6月,英军从印度出发到达中国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在英军即将攻入广州之际,一群富商模样的人齐聚在潘家,似乎正热烈商议着什么。赶紧跟上钱钱粤粤的脚步,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潘正炜

各位,眼看大战一触即发,我们这些行商不能坐以待毙呀!

叶上林

潘启官,我听说,英国的“东方远征军”已经浩浩荡荡开来我国了。

潘正炜

是呀,这次他们的远征军由十六艘军舰、二十八艘运输舰、四艘武装汽船、五百四十门载炮组成,有四千多人。

伍秉鉴

这英军装备精良,火力威猛,这是伍某我亲眼见识过的。他们的军舰是由蒸汽驱动的,能在海中航行自如,而我们的兵船至今都是木船,用风力驱动,配备的都是土炮,他们一旦发起进攻,广州城危于累卵呀!

叶上林

如今洋人进犯,一旦清政府战败,我等行商岌岌可危。

伍秉鉴

叶仁官讲得对,国家不幸,为商者亦难独善其身。若我等是做小本生意的,也只能听天由命,但是,我们可是被称为天子南库的十三行行商。我们是有实力,有财力的!助国也就是救己!

潘正炜

打从我们当行商那天起,就和“捐输报效”四个字绑到了一块;再则,唇亡则齿寒,如国家战败,大家以为,我们还能保有一口通商,还能守住现在的财富吗!

叶上林

但……我们有赢的机会吗?

潘正炜

我们有水师提督关天培关大人率领,再加上我们之前捐赠的器械装备,提高大清军的战斗力,这场仗还是有一定的胜算。

伍秉鉴

想对付英军,我们的船和炮都要跟上。我们伍家在美国有不少生意,已经请了美国海军军官壬雷斯来广州,研制新式的攻船水雷。

潘正炜

制造水雷的钱,我潘家出!

伍秉鉴

为了防范外夷,林大人打算在虎门添置炮位,需要的十万两银子由我们伍家承担!

叶上林

保护广州城义不容辞,叶某建议,我们行商联合购买一艘战舰,作为海上防御之用,各人意下如何?

(众人纷纷叫好并认捐)

这些人究竟是谁?他们为何如此富有?竟能在国家危难之际慷慨解囊,出资购买军备全力救国!
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广州十三行的行商领袖!


行商:儒商结合 捐输报效

行商的诞生与壮大,离不开广州十三行的辉煌发展史。

随着粤海关的设立,1703年公行确立。

最开始是由官方指定一人为外贸经手人,包揽对外贸易大权。后来,各行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共同联合组织起来,成立一个行会团体,即所谓的“公行”,这就是十三行的由来。

十九世纪中叶,广州十三行全貌

1757年,清朝廷指定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并针对广州的对外贸易实行“行商制度”,即由清政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专门负责与外商进行交易。当时的广州十三行,外国商馆林立,行商的生意遍布全世界。

十三行商馆区一角

洋船争出是官商,

十字门开向二洋。

五丝八丝广缎好,

银钱堆满十三行。

屈大均这首诗,描述了当年的广州十三行对外通商,贸易的繁荣造就了行商队伍的壮大与丰厚的家底。



当时,广州有四大行商家族,分别是潘、伍、卢、叶,四家的行主叶上林、潘有度、卢观恒与伍秉鉴,号称“广州四大富豪”。

伍秉鉴

潘有度

卢观恒

叶上林

(向右滑动)

在一口通商时期,广州行商不仅在十三行创造了不少商业神话,更以“儒商结合”的典范名传于世,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务实进取、笃守诚信的经商信条和见利思义的儒家伦理精神在他们的身上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些行商几代辛苦经营,历经百年繁华,成为一方望族。
法国拉罗谢尔城奥比尼·贝尔浓博物馆收藏有一幅清代通草画,画面中茶叶箱便印有潘氏同孚堂“同孚名茶”四个大字,足见当时潘氏家族出口的茶叶质量之佳,有口皆碑。


千年古港昔辉煌 外国商船竞争帆




广州十三行和行商的繁荣发展,有赖于广州特殊的地理优势。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广州港的历史,可追溯到2200多年前。它起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蓬勃于当代,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货物通过广州港远销海外。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贯穿古今的开放基因使得广州港历久繁盛。

19世纪中期珠江南岸运载茶叶的情景

鸦片战争前的广州港

(向右滑动)


18世纪,中国正处康乾盛世,精美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吸引着无数欧洲人的目光。广州港停满了挂着各个国旗的商船,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瑞典的“哥德堡号”。

“哥德堡号”油画(局部)

那时的欧洲人,深以拥有中国物件为豪,王室成员也不例外。为发展海外特别是对华贸易,瑞典政府于1731年特许成立了从事垄断贸易的瑞典东印度公司。

从1731年到1813年,瑞典东印度公司承担了瑞典与中国的全部贸易,一艘商船往来的贸易额相当于当时瑞典全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哥德堡I号”是公司船队中最大的一艘商船。1740年6月、1742年7月,瑞典“哥德堡I号”商船两度来到广州,为瑞典带回了大量的中国货物,是瑞典的明星级商船。


1745年9月,“哥德堡I号”装载着700吨,价值约2.5亿瑞典银币的中国物品,第三次从中国返航。对这艘来自瑞典的明星级商船满怀好奇的钱钱和粤粤,也跟着人群来到了哥德堡港码头上。

粤粤

哗,这就是哥德堡港,码头上挤满了人,好热闹啊!

钱钱

离开哥德堡30个月的“哥德堡号”马上就回家了,码头上都是船员们的亲属,还有等着上船看货的商人。

小孩

妈妈,我们是不是很快就可以见到爸爸了?

妈妈

对,爸爸坐着“哥德堡号”从中国回来,马上就到家了。

男甲

大家看,前面那个小黑点是不是“哥德堡号”?

男乙

那个黑点越来越近了,我看到船帆了,他们船上有19张帆呢,一定是他们!


突然,不远处海面上传来一声巨响,还伴随着瓷器破碎的声音。

粤粤

钱钱,发生什么事了?

钱钱

还差900米就要靠岸,“哥德堡号”竟然触礁了!

男甲

怎么会这样?

男乙

我们当地人对这块码头前的暗礁再熟悉不过了,怎么可能撞上!

妈妈

天啊!整艘船沉没了!我的丈夫,他……他就在船上呀!

小孩

爸爸!爸爸!

男甲

都楞着干什么,快救人!救人啊!

男乙

马上组成打捞队,下海首先救人,然后打捞货物,快!


粤粤


就在这么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哥德堡号”突然触礁沉没了!

钱钱

原本欢迎归航的人们,迅速转换角色组成打捞队,大家最后从船上捞起30吨茶叶、80匹丝绸和大量瓷器。这些东西后来在市场上拍卖,所得不仅支付了“哥德堡号”东方之行的全部成本,而且,还获利14%。


粤粤


可见从广州港购买的货物,运到欧洲是多么受欢迎,也可见当时外国商船的贸易利润是多么的巨大。


依托广州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一口通商的政策优势,广州十三行在中国经济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广州行商从营商中获得巨额利润,又将所得反哺国家。除了财政税收,他们还在国家危难之际纷纷毁家纾难,为清兵捐赠的器械装备、聘请外国专家研制新式攻船水雷、捐资置办火炮战舰,积极抗击外敌,勇担救国之责。时至今日,广州港依旧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扇重要窗口,这是因为千年商都遗传下来的开放意识已成为根植于自身的基因密码。

今天的广州港,依托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政策优势,已发展成为中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华南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广州港

历经千年,这颗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依旧闪亮耀眼。在新时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下,在推进“一带一路”、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它还将继续发力,谱写改革开放的动人乐章,推动海丝文化再启航,努力成为带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发展的火车头。


资料来源:广州文史、《广东百年图录》、《广东新语》、南粤古驿道网、潘氏宗亲网、广东省博物馆


粤粤

我们说的文物,都在岭南金融博物馆等您参观哦。

钱钱

岭南金融博物馆,就在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流水井29号庐江书院旧址。 

粤粤

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岭南金融发展史上的精彩故事!


钱钱

《岭南金融故事》系列短音频由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岭南金融博物馆、广州金融业协会和广东广播电视台股市广播联合制作。



岭南金融博物馆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进馆,逢周一闭馆;(受疫情影响暂不开放)

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流水井29号(庐江书院旧址)。



交通


地铁:地铁一号、二号线,公园前站D出口

公交站:中山五路站(7、12、24、42、182路车等);教育南路站(14路车等)





岭南金融故事丨中国金融第一街广州崛起  百年长堤回归金融本色
岭南金融故事丨“当铺多过米铺” 揭秘岭南典当业岭南金融故事丨乱世中稳健发展 广州银钱业曾为“百业之首” 
岭南金融故事丨古建筑传道授业解惑 百年书院变金融博物馆 岭南金融故事丨民众购买国库券支援建设 助力广东债券市场发展岭南金融故事丨众志成城迎曙光 追溯解放前夜广东金融斗争

岭南金融故事丨发行债券为革命 众人拾柴火焰高

岭南金融故事丨改革春风拂面 深圳证券交易所破土而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