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读懂它,才知道世界财富为何汇聚广州
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民生有益,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分转输协济之劳。腹里省分钱粮有余,小民又获安养,故令开海贸易。
——《圣祖实录》卷一一六
清代前中期,其他海关的主官多由地方官员如将军或巡抚兼任,而粤海关总署的主官为海关监督,多由皇帝直接指派其所信任的内务府包衣奴才出任。
粤海关的税则分为正税和杂税两部分。
正税包括货税和船料。货税又分为衣物税、食物税、用物税及杂货四类。船料则按船只的大小征钞。
杂税主要是由原来官吏私索的种种陋规报出归公而来,是粤海关税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杂税包括规礼、分头、担头、缴送、火耗、平余、行用、引水费等,其中的规礼又称船规、规例。杂税名目繁多,引起众多来华外商的质疑与诟病。
广州十三行,是指清代设立于广州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作为这一洋行制度主体的十三行商人,拥有商官的特殊身份,是清代重要的商人资本集团之一,在当时中国对外贸易和外交活动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自秦朝始,广州便是南粤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唐代,广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港口;五代至宋,广州依旧是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
到了清代,广州被委以“一口通商”,“十三行”专职负责涉外经贸事务的重任,广州对外通商的发展历程,也在此时达到了顶峰。当时,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当时,海关收取的关税主要是银锭和银元,品相较好较完整的银锭会直接上交国库,而一小部分银锭和银元会进入市场流通,其他则入了官库,回炉重新熔炼成规格、成色统一的银锭,并加盖特殊的印戳,成为官银。因此,自“海关”设立以来,就产生了大量的“海关银”。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粤海关十两银锭
“一口通商”的广州,促进了贸易的巨大发展,大量白银随着贸易流入广州,这也是粤海关银锭产生的重要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