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人才吸引力排行,老冠军王者归来?

师生 2023-06-21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才更是第一资源。


5月14日,某机构发布的《2021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显示,京杭沪人才吸引力居前三。


一、王者归来


2020年,北京、杭州、上海、深圳、广州、南京、苏州、成都、宁波、长沙的人才吸引力位居前十,北京为近三年来首次位居第一。


报告称,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人才净流入连年下降后止跌、深圳广州继续呈上升趋势。


分城市群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6.4%、3.8%、-0.7%、0.1%、-1.2%,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京津冀整体人才净流出,成渝基本平衡,长江中游人才净流出。


分地区看,2020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11.5%、-5.1%、-2.7%、-3.7%。2017-2020年东部分别为6.2%、5.7%、5.8%、11.53%,维持较高水平;中部分别为-3.2%、-2.4%、-2.4%、-5.1%,持续净流出;西部分为-0.7%、-0.3%、-0.2%、-2.7%,人才净流出;东北分别为-2.3%、-3.0%、-3.2%、-3.7%,人才净流出且幅度扩大。东部人才持续集聚,中部、西部、东北持续净流出。


2020年应届生、硕士及以上人才将简历投向北上深广的比重分别占比20.7%、30.9%,均高于流动人才流向北上广深的整体比重19.1%。

分线城市看,2020年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3.5%、3.4%、-1.0%、-5.8%,2019年分别为-2.7%、1.1%、1.8%、-0.3%,结合近4年数据观察,二线人才持续集聚,一线人才受政策放宽影响转为净流入,三线平稳、四线持续流出。


二、排行榜


排序 城市 人才吸引力指数

1 北京 100.0

2 杭州 99.2

3 上海 98.6

4 深圳 89.9

5 广州 87.0

6 南京 69.5

7 苏州 63. 1

8 成都 61.2

9 宁波 59.7

10 长沙 55.8

11 武汉 53.7

12 无锡 53.1

13 青岛 53.1

14 佛山 52.9

15 重庆 52.6

16 济南 52.2

17 厦门 51.6

18 西安 50.9

19 郑州 49. 0

20 天津 47.3

21 珠海 45.6

22 嘉兴 42.5

23 东莞 42.3

24 绍兴 40.6

25 合肥 40.5

26 常州 39.4

27 温州 39.2

28 金华 37.9

29 湖州 37.6

30 台州 37.5

31 中山 37.0

32 福州 36.9

33 昆明 36.9

34 舟山 35.7

35 南通 35.6

36 石家庄 35.0

37 烟台 35.0

38 南昌 34.3

39 扬州 33.9

40 大连 33.6

41 镇江 33.3

42 沈阳 32.7

43 威海 32.4

44 贵阳 32.0

45 惠州 31.9

46 乌鲁木齐 31.8

47 东营 31.5

48 泉州 30.9

49 泰州 30.6

50 鄂尔多斯 30.4

51 包头 30.3

52 衢州 30.2

53 大原 30.1

54 马鞍山 30.1

55 株洲 30.1

56 呼伦贝尔 29.8

57 海口 29.7

58 唐山 29.7

59 南宁 29.6

60 淄博 29.6

61 丽水 29.1

62 芜湖 28.9

63 三亚 28.7

64 克拉玛依 28.5

65 呼和浩特 28. 1

66 乌海 27.7

67 潍坊 27.5

68 自贡 27.4

69 拉萨 27.2

70 江门 27.0

71 洛阳 27.0

72 临沂 26.9

73 徐州 26.8

74 银川 26.6

75 盘锦 26.5

76 柳州 26.1 

77 萧田 26.0

78 秦皇岛 25.9

79 湘潭 25.9

80 淮安 25.8

81 盐城 25.7

82 大庆 25.7

83 眉山 25.6

84 宜昌 25.6

85 新余 25.6

86 宣城 25.5

87 玉溪 25.5

88 綿阳 25.4

89 德阳 25.3

90 景德镇 25.2

91 营口 25.2

92 铜陵 25.2

93 宜宾 25.0

94 日照 24.8

95 泸州 24.8

96 漳州 24.8

97 内江 24.7

98 龙岩 24.6

99 保定 24.6

100襄阳 24.5

三、变化


一线城市:北上人才净流入连年下降后止跌、深广继续呈上升趋势。


从2017-2020年人才净流入占比的趋势变化看,北京、上海因严控人口、疏解产业而逐年下降,直至2020年有所回升,2020年分别为0.2%、1.2%。


疫情期间,人口流动范围收窄,城市群内人才流动取代2019年的京沪间人才流动,成为主流,京津互为人才外流第一目标城市;


长三角城市对上海的人才分流作用显著,上海人才流入流出前十城市多位于长三角。


深圳2017-2020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1%、0.4%、0.2%、1.3%,主因深圳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才政策有吸引力,深圳和广州互为人才外流第一目标城市,深圳流向广州和广州流向深圳的人才流出占比分别为0.7%、0.6%,规模基本平衡;


广州2017-2020 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5%、0.5%、0.6%、0.9%,人才净流入且持续稳定增长,主因广州发展速度较快、生活成本在一线城市中最低。


二线城市:杭宁汉蓉人才净流入占比呈上升趋势、渝津有所下降。


杭州2017-2020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1.0%、1.2%、1.4%、1.6%,始终为正且逐年攀升,人才吸引力排名稳居前列,主因杭州以电商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迅速、薪酬超越广州在十大城市中位列第四;


南京2017-2020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9%、0.9%、0.9%、0.9%,始终为正且比较稳定,主因南京发展速度较快且2018年“宁聚计划”实施吸引人才;


重庆2017-2020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1%、0.5%、0.3%、-0.2%,2018年由负转正主因信息技术产业具有较强的人才吸引力,至2020年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吸引能力有所下降,带动人才净流入转负;

武汉2017-2020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0%、0.8%、0.1%、0.2%,2017年由负转正,主因2017年“百万大学生留汉”政策实施;


天津2017-2020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1%、-0.1%、-0.1%,0.0%,逐年下降并长期维持在0%作用水平,主因天津发展速度放缓、2020年GDP增速1.5%在十城中居于倒数、且薪资在十城中最低;


2017至2020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8%、-0.3%、-0.3%、-0.6%、0.3%,重庆与成都互为人才外流第一目标城市,总的看,人才从重庆净流向成都。


往期精彩

大学收入排行榜,冠军不意外

仅半年?该大学4位硕博研究生自尽!3位同一宿舍楼

千家上市公司干不过一个摄像头?央视、新华社热评

平均140万年薪,却闹罢工?

全美最佳研究生院排名,U.S.News

工资相差5万倍:副处长跑快递与偷税明星

央视新闻联播:大学官方排行榜

清华专业冰火两重天,大学还是职业学校?

爆冷:深圳将跌出一线城市?一季度城市GDP排行

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有误?统计局紧急说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