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动态】重阳夜话: 全球化的前世今生与“一带一路”(中外专家观点集萃)

2017-05-19 全球治理


5月18日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系列讲座第90期暨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系列讲座第2期在京成功举行。此次讲座由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承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大国际政治经济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勇,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亚洲研究院院长肖逸夫(Yves Tiberghien),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庞中英,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胜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丁斗,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李巍,人大重阳院务委员兼学术合作部主任、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杨清清等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去全球化、‘一带一路’与新全球化: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5月18日“去全球化、‘一带一路’与新全球化:中国的机遇与挑战”讲座在人大重阳召开


王勇教授引导发言


王勇教授表示,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在积极推动新一轮的全球化进程,这给世界带来了新机遇,也产生诸如“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挑战。而观察整个全球政治发展格局,美国政府基本处于停滞阶段,意大利等欧洲发达国家社会问题日益凸显,而中国得益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的新理念以及合作的新机制,政治社会平稳过渡,经济仍然保持着中高速增长。


肖逸夫院长发言



肖逸夫院长认为,在世界经济发展、全球一体化过程中,去全球化与创新全球化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各主要国家在全球贸易、金融投资等多方面都存在不确定因素,诸如英国脱欧、特朗普新政等全球不稳定因素的产生,其原因应归结于现有政治经济体制所产生的区域性不平等。在全球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好的发展理念均没有严格意义上被执行和贯彻,去全球化和逆全球化趋势明显,而世界主要国家就全球治理也广泛开展协作与交流,中国也积极承担世界责任、发挥大国担当,为全球治理献言献策,陆续提出亚投行、“一带一路”等双边、多边合作倡议,得到了相关国家的热情响应和积极支持。


他强调,在全球思想激烈碰撞的今天,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总统等国家元首在全球治理等相关议题上存在理念上的差异和方式方法的不同。中国作为曾经沿着美国所创造全球化道路前进的国家,在全球化进程存在不确定的今天,积极推动新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给全球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徐洪才总经济师


徐洪才总经济师充分肯定了中国在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等全球发展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对推动全球化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从G20杭州峰会落实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到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都在积极推动开放、包容、务实的全球合作新模式,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发展新格局。


当谈到中国在积极推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时,徐洪才总经济师表示中国自身也存在诸如缺乏熟知相关国家市场、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的国际化人才,现有金融体系不足以支撑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投资等发展瓶颈。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1、要做大熊猫债券市场规模;2、提升人民币在大宗商品定价中的影响力;3、加强与区域相关国家的人文交流。


庞中英教授


庞中英教授表示全球化正在经历全球化转型、全球化创造的新发展历程,诸如特朗普新政,再工业化、数字“一带一路”等。全球化转型、创造过程相当复杂,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全球性区域政治动荡、金融危机等。关于“一带一路”,庞中英教授指出“一带一路”是全球化新的创造。当前的中国其实是在解决和消化上一轮的全球化。但中国也并未完全准备好,对于全球化的再平衡,还要看中国思想和中国方案有否新的内涵和外延。


张胜军主任发言


张胜军主任基于从长远历史背景下对全球化的重新审视,表示今天的全球治理是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全球治理,与全球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上一轮全球化有着极端的意识形态,极端的自由主义属性,是有史以来最极端的全球化;现在的全球化是一种更加平衡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可以在其中拥有更多话语权、发挥更大作用。


他还强调中国因其市场的改变、社会与道德的平衡、东西方等全球平衡的产生,将会主导在新一轮的全球化,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全球化,是实现全球化不均衡发展到均衡的过程。


丁斗教授发言


丁斗教授认为现阶段世界秩序、游戏规则和价值衡量尺度正发生深刻变化,也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处在全球化的历史转折点上,正经历从工业化到信息化,从信息化到智能化,从智能化到全球化的技术变革,要对全球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而“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在这种复杂环境下提出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李巍教授


李巍教授表示全球化的本质是建立在国际政治基础、国内政治基础、货币体系基础和技术基础上,商品、资本和人力之间的无障碍流动。第一轮全球化的失败源于其国际政治基础和国际货币基础出现的问题,而今天的全球化因其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无法解决全球分配不平衡、全球移民等问题,毫无疑问处在低潮和停顿期。


杨清清主任发言


杨清清主任结合其长期在欧洲的学习和工作经验,表示中国在全球政治格局震荡、欧洲主要经济体因金融危机哀鸿遍野的背景下仍积极承担大国责任,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对新全球化的进程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而就全球治理等全球性、战略性议题,她从智库从业者的角度强调,越是在全球处予变动格局的今天,智库的力量就应该越强大。我们在一些区域性的问题可能存在争议,但更应有共识,并坚信只要加强协作与交流、合作与共赢、规划与执行、服务与担当,中国的发展必将大步向前,谱写全球化、全球治理的新篇章。对于青年一代,她表示青年一代见证了诸多奇迹,对中国的发展前景有着坚定的信心。


此次讲座由王勇教授主持。相关高校、智库和媒体等代表一同参会,现场讨论互动气氛热烈。



关 于 我 们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Global Governance Research Center,RUC)成立于2017年3月9日,是北京巨丰金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琳女士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负责运营管理的教育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由原外交部副部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何亚非领衔,前中国银行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张燕玲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旨在构建高层次、高水准的全球治理思想交流平台,并向社会发布高质量的全球治理研究报告,努力践行咨政、启民、伐谋、孕才的智库使命。



欢迎关注全球治理官方微信公众号
globalgovernance2017


更多阅读:

【灼见】张燕玲:破解发达国家“反全球化”怪象

【关注】何亚非:六大走廊联通全球化新时代,坚守普惠让企业出“路”畅通

【聚焦】何亚非:新的发展理念指引下的“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

【推荐】“一带一路”带来全球治理新理念

【关注】刘志勤:中国在“一带一路”中的六大角色

【周末荐读】周晓晶:“一带一路”为重振全球化提供全新视角和新的动能

【中心动态】何亚非:“一带一路”创新全球治理理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