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谈】掌握十九大报告精髓,这三期央视的专家采访绝对值得收藏!(附央视视频)

全球治理 2021-02-06



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全球治理研究中心执行理事。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中国新闻》栏目特别策划“聚焦十九大特别节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教授三度受邀做客该节目,分别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为观众深度解析十九大报告。以下内容根据王文教授三次访谈整理而成。


访谈一:人大重阳受访《中国新闻》解读“全面深化改革”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024qdrf9c&width=500&height=375&auto=010月19日,王文教授做客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谈“全面深化改革”


周瑛锋:砥砺奋进,铸就辉煌,欢迎收看中国新闻栏目策划推出的聚焦十九大特别节目。昨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次大会的召开不仅是对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展望、规划与布局,因此具有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相关话题,今天做客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教授。王先生你好。我知道您是刚刚结束在俄罗斯索契的瓦尔代国际俱乐部的年会,今天早晨刚刚回到北京的。

王文教授:是的。今天早上我5点多落地北京。这个年会是俄罗斯最重要的一个智库的年会,从16号到19号今天闭幕。闭幕式有普京总统会见少部分国家的智库代表。昨天我跟相关人员说我要回国了。他们很惊讶,说我们的普京总统你都不见了吗。然后我说“你知道的”。结果他们立刻反应过来了:“哦,我知道了,你们要开十九大。”这个会议有两百多位来自全世界的政要、名流到俄罗斯开会。每一位见到我的时候,有的人说恭喜,有的人说我们很关注你们中国的十九大。所以可见全世界对中国对十九大的关注是空前的。为什么是空前的呢,因为中国十九大所释放的信息、释放的政策、释放的对中国未来的确定性,让世界都在揣摩、观察、分析这种未来跟自己的关系。


中国软实力正在扭转国外的偏见,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机遇论"


周瑛锋:的确非常辛苦。其实就您个人的经历,作为一名智库学者,这5年在全球将近50个国家不断地调研、交流、演讲,其实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新的视角,即外界是如何看待中国社会这五年的发展与变化的?

王文教授:外界看待中国在过去还有各种各样负面的揣测,比如说中国崩溃论,说中国即将要崩溃。过去从1999年开始到现在一波又一波地揣测中国崩溃。有人也在讲,中国是个威胁。然而,经过过去五年的发展以后,大家逐渐从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转换到一种新的论调、思想,这种是很积极的,叫做“中国机遇论”,他们把中国视为一种机遇。所以为什么我过去几个月接触了几百位的外国朋友,有些是政要,有些是普通老百姓,他们都会感觉到,中国这个崛起,中国领导人讲什么,中国共产党推出什么样的政策,肯定是会跟我们相关的。所以我就想到了,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中国的未来,要发展三个阶段,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和世界的中国。我们现在,恰恰是到了世界的中国这个阶段了,中国正在引领着全世界。

周瑛锋:所以说外界或者说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态度也是呈现出一个动态的变化,从最初的怀疑、不确定到后来的接受,到今天的广泛认同。其实这个过程也是中国在用实力,用成绩在向外界示意和展示自己的过程。


我们可以用“相变期”来总结这五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就


周瑛锋:我们再回到昨天习总书记的这份报告,报告的第一部分,习总书记先是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和回顾,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给予了一个非常高度的评价。那么王先生是如何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王文教授:的确,过去几个月,差不多半年左右的时间,我和我们研究院的团队以及同事们都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我说过去的五年,我们推出那么多政策,那么多深化改革的方案,能不能有一个词或者一份报告,把这五年能够很简洁的说清楚。我今天就把它带来了,今天下午,我们研究院就会推出一份报告,这份报告的名字叫做“中国相变期”。

10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了《中国相变期》报告


周瑛锋:怎么理解?

王文教授:什么叫“相变”?“相变”这个词是物理学里的一个概念,物理学里把同样的物质,但是形态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相变”。比如说水,冰到水,水到气,是同样的物质,但形态完全变化了。中国也是这样,过去五年,中国仍然是中国,但是中国已经完全大变样了。怎么解释呢,五年前,中国普遍被认为,只是一个区域性的大国。五年来,我们举办了“一带一路”,G20,金砖国家峰会,我们现在全世界公认中国已经是世界级大国了。五年前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是只讲求GDP,很多是粗放型的发展,现在我们讲创新驱动。五年前,我们对于污染的认识还没有像现在这么深刻,五年后的现在,我们普遍都接受了生态文明的概念。所以无论是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包括还有军事,五年前我们还是第一艘航母刚刚下水,五年后的现在,我们还有海外的军事基地,我们有第二艘第三艘甚至更多的航母,我们也逐渐向一个军事大国发展。所以,五年的时间,我们有过去那么多年改革开放进行的积累,中国仍然是中国,但是中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叫做相变。


周瑛锋:我的理解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本质并没有变,万变不离其宗,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没有变,还是要为人民谋福利。


改善民生,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周瑛锋:王老师,就像刚才网友所说的,伴随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了,前两天有一个朋友跟我讲,她在网上完成了营业执照的申领工作,我觉得特别不可思议,因为我们在过去为了办一件事跑断腿的经历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一点。

王文教授:的确,现在各个地方简政放权,实实在在是让老百姓有了获得感。很多地方,政府推出了一站式服务,只要跑一次,有的时候甚至都不用跑,刚才你提到的这个例子就典型地反映了这个现象。过去的这些年,中国每天要有1.5万家左右新的公司注册,那么大的量,一方面是体现出了百姓、社会对于国家的信心,大家都去注册公司,万众创业;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我们的效率。你看一个国家一天有上万家公司要注册,怎么去安排注册的流程、手续呢?实际上这背后是体现出来我们简政放权以后实实在在的成果,背后折射了千千万万的公务人员们的智慧和勤奋。


那么刚才有一个网友讲的例子,我也印象非常的深刻,讲到了“扫一扫”,我觉得我们这五年的改革让中国的金融业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我前段时间去欧洲,我觉得欧洲太老了,为什么呢,每一次去欧洲,他们很多地方连信用卡都没有,还要用现金支付,我说你们怎么那么古老,在中国都不需要带现金了。我们短短的五年时间,我们五年前,很多人还挤破头去办信用卡,仅仅五年时间,中国金融业、中国社会迈过了信用卡时代,而这个信用卡时代在西方整整走了半个世纪。我们几乎迈过去了,我们现在直接进入了无现金社会,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出门带个手机就够了,这一点,也是改革的实在获得感--便捷。


还有我们的共享单车,还比如说我的一段回忆,我的外婆,将近90岁,前年去世了,最大的获得感,她当时说,“最后的这几年,每个月都有一笔养老金,不需要儿女来养我了”。这背后是养老体系的完善。所以我觉得这种获得感是实实在在的。


王文教授做客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谈“全面深化改革”


发展带来的困难需要由发展去解决


周瑛锋:这就是民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刚才我们所谈的是全面深化改革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困难,产生一些困惑,所以怎么看待这一方面的问题?

王文:很多的困难,或者说是障碍,实际上是发展带来的。发展带来的困难,需要用发展去解决,这是必然的。比如说现代化,现代化必然会带来现代化的困难,工作压力大,竞争,甚至还有一些污染、堵车等等,那只能通过进一步的现代化去解决。另外一方面我也不得不说,就是我们这个发展过程中,使得我们老百姓的期待值变得更高了。所以网络上有人经常调侃我们中国人,说我们中国人什么都要跟最好的国家去比,我们希望戴瑞士的手表,南非的钻戒,穿意大利的时装,享用英国的管家等等。我们的需求多了,显得我们的改革就困难了。所以在十九大报告中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现阶段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不断提升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点非常好。过去我们讲是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发展不足的矛盾,现在呢,是美好生活的需求,我们不只是要物质,我们还要公正,环保,要各方面的精神享受,很好的电影等等,这种需求大了,所以改革某种程度上困难就多了。


周瑛锋:所以能不能这么理解,这是成长的烦恼?无法回避,我们只能是面对它,正视它,然后增强信心、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

王文教授:是的。


十九大报告确立的目标,造福于中国,也造福于世界


周瑛锋:王教授,刚才这个短片我们看到无论是中国产品还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在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给当地带去了福祉,所以中国好,世界受益。

王文教授:是这样的,在十九大报告中,有两个目标的确立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到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还有一个目标是2050年,我们要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很多外国朋友都关注这两句话。他们认为,这个目标设立的过程中,实际上每一个外国人都能获利。我们造福于中国,造福于全世界。


那对于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讲呢,我觉得也是挺幸福的。为什么这么讲?我觉得我们这代人也是挺幸福的,我们小时候,还盼望着过年穿新衣服,吃好的。接着呢,我们长大了,大学毕业了,就想着什么时候我们能开车?然后就去考了驾照,又享受了开车,然后慢慢的我们现在又享受了信息化社会。所以我们这几十年的短暂人生里面,实际上度过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随着未来国家的发展,我们还会享受到后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的福祉。


周瑛锋:所以我们过去的梦想已经都一一实现,未来我们还会有更美丽的梦想。那么最后简短地给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举措做一个展望吧。

王文教授:我觉得,未来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好,而每一个"好"的背后都是我们每个个人的"好",而我们每一个个人的"好",也创造了这个国家的"好"。


周瑛锋:那就一起来期待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访谈二:人大重阳受访《中国新闻》谈“全面从严治党”


10月20日,王文教授做客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谈“全面从严治党”,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王洲:欢迎收看中国新闻策划的十九大特别节目,今天我们要关注的特别话题是:全面从严治党。来到我们演播室,参与我们互动话题的,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王院长你好。


王文教授:你好。


1

"还需"到"必须"折射反腐决心


王洲:我记得2012年11月15号,党的十八大上刚刚当选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面对全国记者谈到党建话题时,曾经有这样一番表述。他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坚持党要管党,坚持从严治党”。但是,在这次十九大报告当中,相关的表述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其中提到“打铁必须自身硬”,而且“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中间一些字眼的变化折射出什么,您如何来解读?


王文教授:这些天,我也接受了很多外国媒体的采访,有些外国朋友就问我,说"这个十九大的报告这么长,我要怎样才能把握这个报告的精髓呢?"我就跟他说:"最重要的一点,你们要看其中细节的变化。有一些个别词的变化是体现了我党,甚至是整个国家对于一些问题的深入思考。"所以您刚才讲的这两句变化,实际上也是我们党对于如何治理党、如何防腐这些问题上的重要思想变化。比如说,过去我们讲"还需自身硬",现在讲"必须自身硬",这里有什么变化呢,这体现了我们内心对于反腐问题的决心。就是你不仅仅是"还需",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要相关,平时日常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所以我经常讲,跟外国朋友也讲,说我们在反腐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的决心是越来越坚决了,不是说我们打了一场战役就松懈了,是永远不能松懈。所以这样的一个过程体现了不仅是我们思想的升华,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意志的坚定。


王文教授


2

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王洲:其实这也是深刻地体现出我党在反腐问题上,无禁区、全覆盖,包括零容忍的决心。而且,昨天上午,习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讨论的时候也提到"管党治党的螺丝要越拧越紧"而且"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其实呢,客观的讲,我们在过去五年,在从严治党,在反腐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那么我想请教一下王院长,您对于我们在这些领域取得的成果,是如何来评价的?


王文教授:的的确确,我们在过去的这些年,反腐问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无论是从世界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国内的角度来讲,都令人刮目相看。我们想象一下,每一位观众也好,我们的老百姓也好,想象一下三四年前,那个时候还为这个反腐斗争捏了一把汗。但突然发现,五年以来,我们内心深处,充满了一种自豪感,充满了信心,对于国家的信心,对于党的信心。所以我们说这个反腐斗争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是重塑了我们老百姓对国家、对党的信心。而更重要的呢,我们从外国角度来看,外国一个非常权威的机构做了一个调研:在中国80%以上的老百姓认为自己的国家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然后它又调研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发现这些国家只有30%到40%的老百姓认为自己的国家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绝大多数的美国、英国、法国的老百姓认为自己的国家是走在错误的道路上的。所以为什么中国那么多的老百姓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呢,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五年来我们的反腐斗争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果和胜利。


王洲:的确,包括昨天中纪委和中组部的记者会上,一组漂亮的数据也是给过去五年我们在反腐方面,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可以说,反腐是深入党心和民心,让大家真的是拍手叫快。其实呢,我们说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我们的反腐也进入到这样一个不可逆的往前推动过程之中。


3

"打虎拍蝇"国内外齐头并进


王洲:在网络上,我们的网友大量的点赞,也有很多“大快人心”这样的字眼,而且,也为身为中国人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其实,我们的反腐不仅在国内深得人心,而且在国际舆论上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我们看到来自英国路透社的一篇文章说:"中国反腐五年,打虎拍蝇,是高效反腐,为世界反腐败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应该说这个评价,还是相当高的。其实这几年,党和政府通过二十国集团包括亚太经合组织还有联合国的反腐败公约等这样一个多边的框架,在追逃反腐、追赃方面也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我们熟悉的猎狐、天网还有红通这一系列,真的是大量的潜逃海外多年的腐败分子被缉拿归案,包括有些人在这种高压政策之下,主动投案自首。那么我想请教王先生,您觉得,在这种海外追逃追赃方面,这几年,有哪些重要的突破?


王文教授:我觉得海外的反腐和国内的反腐,是齐头并进往前走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会看到,其实取得的成果是非常明显的。我觉得从海外的角度来看,至少有三大非常显著的成果。第一,是让国内的一些,有可能腐败的份子,让他意识到腐败之后在世界范围内都无处可逃。过去在我们的印象中,感觉有些人说好像我们在国内犯了错误,可以跑到国外去。现在随着国际的反腐公约以及各方面在G20,APEC,甚至在“一带一路”,我们未来也要推行这种廉政的建设的时候突然发现:腐败分子,在全世界是无藏身之地的。对于国内的反腐来讲,是一种非常好的策应。第二,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停地在海外高举反腐败的大旗,实际上对于中国形象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提升,对于我们软实力来讲也是一个巨大的提升。因为我们过去海外的媒体包括海外还有一些学者,他们不停地诟病中国,甚至唱衰中国,讲中国崩溃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党没法管理好党。突然发现我们过去五年,党管好了党,而且高举反腐大旗的时候,我们的形象,我们的软实力都大大提升。


王洲:的确是,事实胜于雄辩。


王文教授:第三,更重要,就是我们突然发现,反腐问题是全世界的通病,很多国家不能根治他,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腐败问题也非常严重。那我们中国这个时候,拿出我们自己的方案来,实际上以反腐这一个跳板,去参与到全球治理中去,这是提升了我们去参与甚至去引导全球治理的能力。过去,都是讲你们发达国家提出一个方案来,我们中国照着办,现在不行了,我们说,中国提出一个方案来,你们照着办。我们对你们说,你们不要包庇那些腐败分子,你们应该把他们引渡过来,这个时候,中国的底气,中国国家的实力,也会因为我们参与、引导全球治理变得越来越强。


4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王洲:所以说,中国反腐的这个决心,包括现在这种高压态势之下,让很多潜逃海外的腐败分子无所遁形,无立足之地。刚才您也提到了这个国内反腐和国外反腐是齐头并进的,其实在这种高压态势下,我们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应该就是让我们的党员干部,让我们的整个队伍,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您觉得这个趋势的达到还要经历哪些?


王文教授:我觉得反腐的工作,反腐斗争,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实现更高文明状态、更高收入状态所必须要完成的一个任务。我们在经济学里也这么讲,如果一个国家非常腐败的话,它容易产生几点经济方面的恶果。第一,提升了交易的成本。很多时候我们人和人之间交易,事儿和事儿之间的交易,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互动,交易成本非常高。第二,会使得我们很多企业在配置资源的时候产生错配。我们更多的资源应该去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技术水平、人员素质。但是如果腐败很糟糕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企业会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怎么样去贿赂上,所以产生了这样一个资源的错配。第三更糟糕,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它的腐败程度很糟糕的话,它会大大的抑制技术的创新。一旦技术创新被遏制,那么这个国家继续往前发展就会越来越难。所以未来我们反腐工作怎么做,我觉得就像十九大报告中所讲的,我们要全面从严治党。它这个反腐败工作不只是在纪律问题上,在治党问题上,更重要还跟经济、社会、生活,还有跟我们的思想密切相关,我们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在每一个领域去实现在反腐斗争中的成果。


王洲:对,所以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当中也提到了,说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要有一些新气象、新作为,包括一些新的举措,也已经在报告当中体现出来了。那么需要我们全党上下的不懈努力,才能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好的,感谢王院长来参与我们这个话题的讨论。



访谈三:人大重阳受访《中国新闻》谈“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


10月22日,王文教授做客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谈“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1

生态文明建设五年大迈步


主持人:习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其实在十八大的时候,就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了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现在五年过去了,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哪些显著的成就?


王文教授:过去的五年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从思想和制度上来讲都出现了大迈步。第一,从思想上来说,整个绿色中国成为了全民共识,这要归功于习总书记不停的强调。据统计,在过去五年,习总书记的讲话、论述、批示中生态文明出现了七十余次,这意味着每二十天左右,他就对生态文明进行强调,大力推进了绿色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第二,在制度层面上,2015年,党中央就通过了一个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这是有史以来党中央通过的第一个关于生态文明的顶层设计,有了这个顶层设计,各省、地、县就纷纷出台各种方案。在十九大报告也出现的三个保护线,即生态保护红线、永久的基本耕地和城镇建设的边界。在这样的大力发展下,过去五年,我们离绿色中国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王洲:所以说,顶层设计、制度完善和人们的拥护让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2

绿色经济成为中国发展新趋势


王洲:天更蓝,水更绿,山更清,空气更清新,这是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的变化,所以对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分支持的。过去五年我们的生态文明的建设实践过程是我们的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长足发展的五年,那么现在,在中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和趋势呢?


王文教授:过去的几年,可以很明显看到,很多企业家都开始向绿色产业,新能源行业进行投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到,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成为了全民的共识,也是经济界、企业界的共识。因为就污染而言,无论你是富者、贫者、弱者、强者,都是深受其害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有了一种共识,绿色经济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时候问题就来了,中国发展绿色经济需要技术、人才和资金。技术和人都没问题,但是资金从哪里来?政府算过一笔账,未来我们每年需要3万亿的投资到绿色经济中去,政府职能提供3千亿左右,也就是10%,剩下90%则从社会中来,从私营部门来,所以过去五年绿色金融行业就起来了。我本人也参与了很多,包括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的绿色金融工作小组和2015年的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在绿金委中,本人有幸出任秘书长,人民银行研究局的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先生担任主任,还有一些行业协会、如银行业协会的很多领导都参与进来,我们绿金委成员单位中的金融机构所管理的金融资产余额,约占我国全部金融资产的80%左右。怎样推动绿色金融呢?就是怎样通过杠杆原理引进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环保行业。经过几年发展,我们的绿色金融在全世界取得了领先的地位。现在出现了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等。过去我们做环保靠重压,靠环保部门去监控每一个工程。而现在,我们的银行有一票否决制,如果企业不达标,那所有银行都不给贷款,这样可以对企业产生更大的威慑力。所以未来,绿色金融行业同样是一个发展的趋势。


3

绿色经济,任重道远


王洲:我们要有这样一个共识,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同时要发展经济,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同时,政府的支持、金融行业的介入和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让过去五年的绿色金融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其实我们习主席在今年的十九大报告同样还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那么接下来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怎样的方向,会有哪些重点和难点。

王文教授:要实现整个生态文明和绿色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是很难的。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绿色是一个公益的概念,经济是一个盈利的概念,怎样把公益和盈利结合起来呢?这就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所以绿色经济真的是任重而道远。此外,要在理论上有所创新。从理论上来说,鼓励人们去做一件事有三个手段。第一个是惩罚,所以现在我们重罚破坏环境的行为;第二个手段就是激励,一旦你投入到绿色行业中,我就让你有更多的盈利,比如一些补贴、减息;第三个也是我认为最难的就是榜样作用,实际上就是思想的转换升级,比如说通过媒体宣传和呼吁,改变了人们随地乱扔垃圾的习惯,这就是榜样和思想的转换作用。这种变化是很难的,因为绿色经济需要理论的创新,从理论上论证人们可以通过投资绿色行业得到更多收益。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角度上来讲,至今为止,很少有绿色经济和环境经济学家获奖,这就是因为在理论上没有大的升级和飞跃。需要更多的论证和理论创新。在这方面,十九大报告上出现了一些理论大创新的端倪,下一步就需要更多的学术和智库的论证,进一步成为企业界的共识,呼吁更多人投入进去,获得更多的盈利。

王洲:所以除了惩罚机制和激励机制,要改变人们的观念,还是很难的。尽管很难,但是我们知道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有了这样一个共识,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包括我们的生态经济、绿色经济都会稳步地向前推进。


4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已是全球引领者


王洲:与海外朋友进行交流时,他们对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王文教授:过去几年是他们对中国的生态建设的思想转变期。过去几年,他们有时会抱怨中国的雾霾甚至沙尘暴,这时我会指出中国的污染不能只怪中国人,我们要考虑到过去三十年多少外国人和外国企业将重工业污染的企业工厂搬到了中国,把GDP和污染留给中国,把利润带走,所以你们对中国的空气污染也要承担一定责任。这些年来我一直强调这一点。所以今年来外媒对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的报道呈现了两方面的优化趋势:一是过去那种无礼的刁钻的指责变少了,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另一方面开始认可中国的确是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所付出的努力和诚意。尤其是今年,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被国际社会所认同。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中国成了引领者,站在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沿。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中国的诚意是最大的,责任也是最重的。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使中国的国家形象以及国家软实力得到了大大提升。

王洲:这一次来参加的十九大报道的港澳台及海外记者达到了一千八百多人,这一次非常显著的变化是多国的主流媒体可以以一个更加理性和正面的态度来点赞这几年中国的辉煌成绩。


王文教授:这不止在于中国在生态文明的贡献,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经济的转型升级,开始投入更多资金到绿色行业中去,这使得全世界经济获得新的动力,也给全世界带来了新的机遇。这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贡献,所以中国的形象,中国十九大的报告所散发出的吸引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王洲:所以事实胜于雄辩,我们的成就就摆在那里,有目共睹。金山银山比不过绿水青山,我们要像保护眼睛和生命一样,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还是像习主席的那句话,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关 于 我 们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Global Governance Research Center,RUC)成立于2017年3月9日,是北京巨丰金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琳女士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负责运营管理的教育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由原外交部副部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何亚非领衔,前中国银行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张燕玲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旨在构建高层次、高水准的全球治理思想交流平台,并向社会发布高质量的全球治理研究报告,努力践行咨政、启民、伐谋、孕才的智库使命。



欢迎关注全球治理官方微信公众号
globalgovernance2017


更多阅读:

【看好中国】王文:中国要敢于当世界的“老师”

【解读十九大】刘志勤:新时代中国的 “共产党宣言 ”(中英对照)

【报告速递】人大重阳发布研究报告:中国发展如何走上“高架路”?

【看好中国】罗思义:西方深陷“新平庸”,中国持续“大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