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角】张敬伟:G20“习特会”将终结中美贸易战?

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 2021-02-06

全文约3100字,读完约需3分钟。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11月19日《联合早报》。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这是所有人关心的全球话题。尤其在美国中期选举之后,中美贸易摩擦如何解困,更是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美国总统特朗普不久前暗示,中美两国可能就贸易问题达成协议。好消息还有,此前中断的中美外交与安全对话11月9日在华盛顿召开。虽然双方在南中国海、台湾等诸多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但两国在“坦率”的对话中,确认两国必须保持密切的沟通,管控好两军舰船和飞机在特定区域可能发生的意外冲突。此外,美国强调它不会遏制中国,中国则明确表态不会取代美国。


有趣的是,白宫贸易事务顾问纳瓦罗警告华尔街不要插手中美贸易谈判,直指华尔街和高盛的大佬在替中国站台说话,指责华尔街“这么做没有好处”。这显示了美国内部对华贸易战的分歧与矛盾。尽管如此,特朗普强调中国已经放弃“中国制造2025”计划,似乎在暗示中国在重大问题上向美国做了让步。


中美“好”的互动,是给即将在阿根廷上演的“习特会”营造良好氛围,还是中美在贸易上握手言和?最可能的是,中国或变得更加谨慎,对美国“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但是,中美无疑迎来化解贸易摩擦的良机。


中国愿意让步,同美国达成和解,但显然不是无原则的,譬如放弃“中国制造2025”。但是,中国也了解美国的政情和国情。从本次中期选举的情势看,特朗普的单边主义依然得到美国本土白人的坚定支持。自由主义和持全球化立场的美国人,基本集中于东西海岸地区。


美国的政治版图,也体现在美国地理地图令人愕然的“红蓝对比”中。其中,广阔的“红色地区”——内陆州支持特朗普,东西海岸微弱的“蓝色地区”才是民主党的势力范围。在此情势下,中国对中期选举后的期望落空。



“红色区域”也被特朗普激燃起民粹主义的熊熊火炬,“美国优先”成为特朗普式“爱国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此意识形态下,从华盛顿到各大智库再到主流舆论,曾经的知华派都寂然消声,不敢发出对华理性的声音。这在新加坡举行的“彭博创新经济论坛”即可洞悉美国精英社会的变化。


在该论坛上,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强调,如果美国和中国未能解决战略分歧,两国之间的“经济铁幕”将降临,然而美国孤立中国的同时,也在孤立自己。这位近年来最著名的知华派似乎还保持了一定的理性立场,但是他话锋一转,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是中国不够开放。显然,保尔森也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主要责任在中国。


出现在该论坛上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表示对中美两国解决贸易摩擦持“乐观”立场,但观察家不会忘记他之前给特朗普政府出的“馊主意”——联俄抗华,虽然他事后否认曾这么做。毋庸置疑,基辛格也好,保尔森也罢,他们虽然曾经对中美关系有过建设性贡献,但政治家的身份使他们摆脱不了现实政治的迷思,也不能客观地从第三方的立场,去审视当前的中美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从美国利益出发,所以对华偏见无可避免。


知华派如此,反华立场的两党政客更难客观对华。美国两党在内外政策上或有分歧,但在对华强硬方面,美国府院立场前所未有地一致。中美贸易纠纷,对美对华都是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内中原因,主要是中国国力增强,战略实力紧逼美国,美国对华发展充满现实危机,甚至变成恐惧。遏制中国,阻击中国超越美国就成为美国的抉择。从奥巴马时代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开始,美国已经将主要矛头指向中国。而且,奥巴马在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时公开强调,就是为了阻止中国制定全球贸易规则。


特朗普时代发动的对华贸易战,操作手段更粗劣,政治语言更嚣张,压迫手段更急促。不过,相比奥巴马时代通过连横合纵遏制和包围中国,特朗普真刀实枪的对华贸易冲锋,反而让中国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毕竟,奥巴马时代的中国是孤军奋战,特朗普时代的贸易战则是树敌八方,中国有了足够的缓冲空间。


目前,中美贸易战处于僵持阶段,中国也承受住来自美国的贸易压力。“特朗普主义”也成为全球公敌。在此情势下,中美贸易通过谈判达成共识的良机已经到来。但是这种良机,绝非中国的单向妥协,而是中美两国各退一步。简言之,中国不会像当年的日本那样接受“广场协议”,中国更不会放弃自己的核心发展战略。但是中国会继续改革开放,尤其在开放外资上减少限制,同时增加出口。中国也正在这么做,正在举行的进博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继续改革开放的诚信善意。美国呢?继续讹诈中国——极限施压恐不顶用。


中美贸易战的僵持,让中美两国有了缓和余地。中国不得不适应特朗普的极限施压,也不得不做出让步,但不会在核心利益和国家战略上妥协。特朗普政府几乎施出浑身解数,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并未达到预期,所以也必须同中国和解。


“习特会”即将在阿根廷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再次上演,这给两国元首为中美贸易战画上相对圆满的句号提供了契机。两强博弈,不要零和,对中美双方、对G20各国,对全世界都是利好。


但愿如此。


更多阅读:

【热点】中美未来走向何方,G20前夕时殷弘教授如是解读

【聚焦】中美视角看下一个50年,中外专家怎么看?

【重磅·实录】美前副国务卿霍马茨:美国对华担心的不是当下,而是将来

【深度】张敬伟:从一战纪念看美俄欧关系与欧洲的焦虑

【聚焦】罗思义:对“特朗普治下的美国经济增长强劲”深度解剖!



关 于 我 们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Global Governance Research Center,RUC)成立于2017年3月9日,是北京巨丰金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琳女士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负责运营管理的教育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由原外交部副部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何亚非领衔,前中国银行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张燕玲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旨在构建高层次、高水准的全球治理思想交流平台,并向社会发布高质量的全球治理研究报告,努力践行咨政、启民、伐谋、孕才的智库使命。

2018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入围由美国宾州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SCP)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2017》的“亚洲大国智库90强”。


欢迎关注“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globalgovernance2017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