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 划时代永难忘的香港流行音乐之80年代篇

2017-08-05 经典道



划时代永难忘的香港流行音乐之80年代篇


文 | 朱耀伟



假如七十年代是粤语歌的变革时代,八十年代则可说见证其光辉岁月。


1979年,「港歌」狮子山下总结了本土意识及粤语流行文化兴起的一个年代。踏入八十年代,青春焕发的粤语歌迎来一代新风。

《狮子山下》收录于罗文《好歌献给你》大碟中


七十年代后期唱片工业迅速发展,流行音乐体制(如颁奖礼、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等)渐具雏型,乐坛充满可能性和变化,对不同音乐形式出现大量需求。


七十年代无疑是划时代的粤语歌勃兴的时候,但以歌星来说,其实都各具资历。许冠杰、仙杜拉唱英文歌已经走红,罗文、甄妮、郑少秋、汪明荃等也分别是资深歌手、演员,如陈百强、张国荣般的年轻偶像要到七十年代后期才初露锋芒。


1979年,陈百强眼泪为你流一鸣惊人,荣获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以计算1980年1月1日至1981年2月28日期间销量的第五届香港金唱片颁奖典礼为例,陈百强《喝采》获颁白金唱片(销量五万张以上),可见新一代歌手渐获认同。

《眼泪为你流收录于陈百强《FIRST LOVE》大碟中

陈百强《喝采》大碟


另外,由商业电台唱片骑师组成的六啤半的《六pair半》大碟销量也达白金。当年电台节目深受年轻人欢迎,不少唱片骑师成为年轻人偶像,其中一些亦同时成为歌手,除商业电台六pair半外,香港电台也有蔡枫华、邓霭霖等。

六pair半同名大碟


蔡枫华个人大碟《青春三重奏》


邓霭霖个人大碟《谱一首爱的歌》


这两年间,陈百强先后有不再流泪飞越彩虹喝采有了你,蔡枫华也有倩影烟外晓云轻登上香港电台中文歌曲龙虎榜冠军席位。第六届香港金唱片颁奖典礼,陈百强《突破精选》和蔡枫华《青春三重奏》亦分别获颁白金唱片。


青春偶像歌手冒起,不但为乐坛带来新气象,从此也可见粤语歌成功吸纳不同年龄层的听众,而此对其日后持续发展有莫大帮助。

陈百强《突破精选》

电影《喝采》剧照


七十年代粤语歌兴起,不同媒体(电视、电影、电台广播)之间的协同效应举足轻重。跨媒体效应在八十年代继续为粤语歌注入活力。从第三届十大中文金曲(1980)得奖名单可见,十首得奖歌曲有七首来自电视剧主题曲或插曲:《人在旅途洒泪时》(关正杰及雷安娜)、《上海滩》(叶丽仪)、《京华春梦》(汪明荃)、《残梦》(关正杰)、《轮流转》(郑少秋)、《亲情》(罗文)及《戏剧人生》(叶振棠)。

《人在旅途洒泪时》收录于关正杰《人在江湖》大碟中


《上海滩》收录于叶丽仪同名大碟中


汪明荃《京华春梦》

《轮流转》收录于郑少秋《轮流转·名剑》大碟中

《戏剧人生》收录于叶振棠《浮生六劫》大碟中


此外,电台的协同效应从上述《六pair半》已可见一斑,蔡枫华及区瑞强的金曲也是显例。


电影歌曲(如问我大丈夫)亦早在七十年代已广泛流行,到八十年代更是大放异彩,其中新浪潮电影为粤语歌引进多元化题材,如讲武侠的名剑(郑少秋)、说童党的夜车(陈美玲)和有关变态杀手的救世者(关正杰)等,不一而足。

陈美玲《夜车》


新浪潮电影也有不少以年轻人为主题,电影歌曲让青春偶像的歌声与光影结合,擦出奇妙的火花。其中陈百强《喝采》(又名《鼓舞》)便是同名电影的主题曲,张国荣及蔡枫华也分别有如《默默向上游》(电影《鼓手》主题曲和《爱的火花》(电影《拖手仔》主题曲,与林志美合唱)等广受年轻人欢迎的电影歌曲

电影《鼓手》


光影流声的特殊化学作用在当时开始普及的音乐录像中更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铁塔凌云在《鬼马双星》首播时早已有世界地标的影像配合许冠杰的歌声,但严格而言的音乐录像要到美国MTV电视频道在1981年8月启播后才全面普及,录像开始专门配合歌曲,偶像歌手可以音乐录像塑造更鲜明的形象,风靡万千乐迷。

《铁塔凌云》收录于许冠杰《鬼马双星》大碟中


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等偶像歌手的出现,更将香港唱片工业进一步发展成偶像工业。


谭咏麟原为温拿乐队主音,早已迷倒不少乐迷,但乐队分开发展后星途最初不算顺利,曾到台湾发展,期间虽曾勇夺金马影帝,始终仍是心系香港,最终在八十年代初藉粤语歌红遍香港。

温拿乐队


谭咏麟先凭想将来获颁第四届十大中文金曲(1981)其实同一大碟中的忘不了您更受欢迎)

《想将来》收录于谭咏麟《忘不了您》大碟中

第五及第六届继续以《雨丝‧情愁迟来的春天连下三城,奠定天皇巨星的地位。

《雨丝‧情愁》收录于谭咏麟《爱人·女神》大碟中

《迟来的春天》收录于谭咏麟《迟来的春天》大碟中


张国荣早年发展亦非一帆风顺,在丽的电视举办的亚洲业余歌手大赛(1977)获香港区亚军出道之后,推出的英语唱片《Day Dreamin'》及粤语唱片《情人箭》都未受欢迎。

《Day Dreamin'》

《情人箭》


直至1982年转投华星唱片(无线电视旗下)才扭转局面,1983年的《风继续吹》虽未获选金曲却大受欢迎,翌年终凭《Monica》大红大紫。

《风继续吹》收录于张国荣《风继续吹》大碟中

《Monica》收录于张国荣《LESLIE》大碟中


同属华星唱片的梅艳芳在无线电视及华星唱片合办的「第一届新秀歌唱比赛」(1982)夺魁后出道,首张唱片《心债》已颇受注目(《心债》为无线电视剧《香城浪子》主题曲)。

梅艳芳 第一届新秀夺冠


翌年推出《赤色梅艳芳》势如破竹销量达五白金,赤的疑惑荣获第六届十大中文金曲,接下来第七届以似水流年再下一城。1985年的坏女孩更为梅艳芳奠下百变天后的尊贵地位。

《赤的疑惑》

《似水流年》

《坏女孩》





「新秀歌唱比赛」不但令梅艳芳踏上舞台变身天后,也成为歌星摇篮:吕方、杜德伟、李克勤、许志安、黎明、郑秀文,以至较后期的陈奕迅和杨千嬅都出身自「新秀」。

八十年代香港唱片工业腾飞,市场需求巨大,歌唱比赛便成为发掘新星的一大渠道。除了最受瞩目的「新秀」之外,还有如「全港十八区业余歌唱比赛」,第一届(1984)冠军便是日后晋身天王的张学友,第三届(改称「全港十九区业余歌唱比赛」)冠军则是失意于「新秀」的李克勤。亚洲电视亦于1986年主办「未来偶像争霸战」,虽未能与「新秀」分庭抗礼,但也曾孕育出如张立基、袁凤瑛及来自内地广州的李达成等新星。七十年代香港的歌唱比赛参赛者以唱英语歌为主,八十年代则几乎全是粤语歌,时移世易,粤语歌领尽风骚。

《全港十八区业余歌唱比赛冠军歌集》黑胶唱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3469jwpi3&width=500&height=375&auto=0张学友在「全港十八区业余歌唱比赛」

演唱《大地恩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183g78ceq&width=500&height=375&auto=0李克勤在「全港十九区业余歌唱比赛」上

演唱《雾之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1581wwj4f&width=500&height=375&auto=0李达成在「未来偶像争霸战」上演唱《冰封的心》


单从谭咏麟、张国荣及梅艳芳来看,已可瞥见粤语歌既跨媒体又跨文化的特色。华星唱片与无线电视关系密切,三位超级巨星亦歌而优则演,他们有不少金曲出自他们自己主演的电影,例如谭咏麟的〈幻影〉(《阴阳错》)及〈爱的根源〉(《君子好逑》)、张国荣的〈为你钟情〉(《为你钟情》)及〈当年情〉(《英雄本色》)、梅艳芳的〈胭脂扣〉(《胭脂扣》)及〈夕阳之歌〉(《英雄本色III》)。

电影《阴阳错》


电影《君子好逑》

电影《为你钟情》

电影《英雄本色》


电影《胭脂扣》

电影《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


再者,八十年代粤语歌已有不少是原创作品,但改编歌所佔位置仍非常重要。七十年代乐坛虽然粤语歌主导,但仍是两文三语,八十年代粤语歌则已独领风骚。然而,粤语歌仍借改编歌吸纳不同流行音乐文化,百川汇海混杂而成只此一家的流行曲。上述《迟来的春天》、《风继续吹》、《赤的疑惑》等都改编自日文歌,谭咏麟《爱在深秋》及梅艳芳《梦幻的拥抱》原曲则分别是韩文及英文。因为当年粤语歌乃华语流行音乐中心,粤语歌手带领潮流的形象能有效将外文歌改编挪为己用,亦因此令粤语歌风格多元化得来又自成一格。





红磡香港体育馆(红馆)

1983年正式启用的香港体育馆(因位于红磡又称红馆)更意外的进一步推进香港流行乐坛的发展。顾名思义,流行音乐会并非作为综合室内多用途场馆的香港体育馆的主要对象,但由于当时香港欠缺大型演出场地,经常举办流行音乐会的伊利沙伯体育馆只可容纳三千多人,未能满足当时急速增长的粤语乐迷需要。自1983年5月5至7日许冠杰首次在过万座位的红馆举行演唱会空前成功之后,演唱会工业应运而生,其后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徐小凤等一再刷新场数纪录,令粤语歌成为推动香港娱乐经济的火车头。

许冠杰十万人大合唱演唱会

谭咏麟87演唱会

88百事巨星张国荣演唱会

梅艳芳87-88再展光华演唱会

徐小凤金光灿烂87演唱会


除了硬件以外,流行榜及颁奖礼亦为流行乐坛的重要推动力。八十年代初只有两个大型颁奖典礼: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及国际唱片业协会(香港会)主办的金唱片。无线电视于1984年1月首次举办《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1983年度),1986年2月再设立「劲歌金榜」。香港商业电台二台于1988年3月推出「叱吒乐坛流行榜」,取代一台认受性不高的「中文歌曲擂台阵」,并于1989年1月举办第一届「叱吒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1988年度)。叱吒之成立,或可说是见证八十年代香港流行音乐工业腾飞的一个注脚。

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

颁奖典礼现场






主流以外,八十年代粤语歌还有不同风格的歌曲,而且有部分更与主流乐坛互动,最终令主流粤语歌更多样化,其中城市民歌和乐队歌曲可算两大另类风格,值得在此一提。


八十年代初,校园民歌热潮从台湾卷到香港,年轻人受台湾现代民歌运动启发,在大专校园掀起一股民歌的创作风气,许多学生歌手作曲、填词、演唱。当年有不少民歌创作比赛,虽然未必可以为有才华的音乐人提供直接晋身乐坛的机会,但总可作为砥砺切磋平台,不少日后显赫一时的音乐人都曾参与此类比赛,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要数原名梁伟文的林夕。

林夕

林夕当年多次获奖,1980年黄大仙文教活动促进会及枫社举办的第二届旧曲新词创作比赛,他的《昨天园外(调寄 "Circle Game")便荣获冠军。


出身民歌比赛的林志美后来进军主流乐坛,以风格清新的感情的段落获第五届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1982)。

《感情的段落》收录于林志美同名大碟中





都市叙写是香港民歌的一大特色,因此除了人才之外,民歌亦为流行乐坛注入都市意识,其后不但影响主流乐坛,也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卷起的乐队潮流中再有发展。


早在六十年代,香港已有一阵「组Band」热潮,但当时著名的乐队组合如Teddy Robin & the Playboys、Joe Junior & the Side-Effects、Lotus等都以演绎欧西流行曲为主,对香港中文乐坛影响其实不大

Teddy Robin & the Playboys

Joe Junior & the Side-Effects

Lotus莲花乐队


七十年代后期,如冯添枝、关维麟等有乐队背景的音乐人开始晋身唱片公司管理层,歌手如叶振棠、陈洁灵、林子祥等亦曾「组Band」,可说是以另一种形式影响著八十年代初的流行乐坛。当年香港乐坛酝酿著另一股「组Band」潮流,但不少乐队只是昙花一现,后来可说是因缘际会,乐队终于开始为人注意。


1985年10月,小岛乐队推出《小岛》大碟,其中她的心打上香港电台的流行榜,正式打开了乐队组合在香港主流乐坛的发展空间。其后Beyond、太极及达明一派等乐队对主流乐坛产生的深远影响,已经写进香港流行音乐史。总言之,八十年代的粤语歌,商业化得来依然多元并济,可以众声对唱。

小岛乐队《小岛


太极乐队


Beyond乐队






八十年代,香港经济整体而言高速发展,但社会间有动荡令经济有起有跌。比方,八十年代初,因中英谈判前景不明人心虚怯,香港楼价经历大跌浪,粤语歌却气势如虹。1984年1月,香港的士罢驶事件引发骚乱,同年却先后有《爱的根源》及《Leslie》创下惊人销量。如今回看,粤语歌倒有稳定人心的重要作用。

谭咏麟《爱的根源》


八十年代后期,谭咏麟1988年宣布不再领奖,张国荣1989年亦宣布退出乐坛,一个年代结束,当时倒还未料到粤语歌不久之后会进入「四大天王」年代……




大家可以到文章底部点击“写留言”

把想说的话告诉我们



- End -


(独家)草蜢丨因为他们很能跳,

所以不知道天高地厚!



独家丨数数香港近年的「翻热歌」


(独家)曾与邓丽君齐名的陈美龄谈少年时期

如何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偶像小天后


郑少秋的两个第一次


独家 | 

划时代永难忘的香港流行音乐之70年代篇


(独家)林子祥丨40载歌坛传奇,我爱你!爱到发烧!


热浪来袭,

就用这些沁人心脾的歌曲冰凉盛夏吧!


(独家)王杰丨

回首三十年,一场游戏一场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