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糖高脂,吃出乳腺癌

知几未来 知几未来研究院 2022-01-16

乳腺癌是一种在乳腺组织中发生的病变。


一般来说,如果出现了乳房肿块、乳房形状改变、皮肤凹陷、乳头分泌物、皮肤出现红色鳞屑状斑块等情况,都可以作为乳腺癌的征兆。



而乳腺癌的风险因子有很多,比如遗传、肥胖、缺乏运动、酗酒、游离辐射、初经提早开始与晚生、不生育等都有可能


其中,遗传因素知几未来研究院已经多次和大家讨论过了


著名女星朱莉就是通过基因检测确定了自己带有遗传缺陷基因BRCA1,医生估测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分别为87%和50%,风险较高。因此,朱莉选择双侧乳腺切除术保留乳房。


时代周刊以“安吉丽娜效应”为封面报道了朱莉的故事


这里,知几未来研究院要跟大家强调的是,男性同样存在乳腺癌基因相关突变,也会患上乳腺癌。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携带BRCA2基因突变的男性罹患乳腺癌的概率更高,尤其是在30-40岁期间这一风险将达到峰值,并且罹患其他恶性肿瘤,如前列腺癌、黑素瘤、胰腺癌概率也会有显著的升高(从8%到17%)。


而另一个现实是:大多数男性并不会像女性一样进行规律的乳腺癌筛查,所以,当被诊断出患有前列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时候,往往已经到了晚期。



至于肥胖,去年10月,美国卫生部就曾在疾病防控中心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的报告中,明确了自2014年后诊断出的癌症中的40%与肥胖直接相关,其中之一就是绝经后的乳腺癌


而在各种乳腺癌风险因素中,最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健康的则是饮食。


最近一期《Cell Reports》上提示了高糖高脂饮食与乳腺癌风险增加相关,其核心原因就在于肠道微生物菌落的改变。



1.

因饮食而改变的乳腺微生物


本项研究由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完成。


研究人员用西方饮食或地中海饮食喂养了40名成年雌性猕猴31个月,结果发现,采用地中海饮食喂养的猕猴乳腺组织中乳杆菌属的水平比西方饮食喂养的多了10倍,并且,西方饮食喂养的猕猴的乳腺组织中瘤胃球菌属、毛螺菌科、颤螺菌属和粪球菌属细菌也出现了显著上升。


而在后续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地中海饮食能够帮助增加胆汁酸代谢产物。


西方饮食喂养和地中海饮食喂养的猴子乳房组织微生物群有着明显差异


怎么理解呢?


简单来说,乳杆菌属能够降低乳腺组织中肿瘤的生长,属于益生菌;而胆汁酸除了能够帮助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还是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信号因子及代谢调节因子,其代谢产物水平提升可以起到增加抗癌活性成分(NR1H4)、降低局部雌激素的合成、增加细胞凋亡、降低潜在的乳腺肿瘤的作用。


这也意味着,饮食对乳腺癌风险的改变是多样的:既能通过改变微生物水平直接降低,也能够通过改变微生物所处环境和影响微生物代谢产物等方式间接影响氧化应激。



2.

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既然饮食能够通过改变微生物水平来影响乳腺癌风险,那么改变饮食是不是就成为了一种潜在的乳腺癌预防方式呢?答案是肯定的。


不止如此,研究人员还提出了补充益生菌的方式也可能成为乳腺癌潜在预防方式之一。


我们来逐一说一说这两类预防方案。



如果你是知几未来研究院的老读者,对于地中海饮食应该并不陌生。关于地中海饮食怎么吃过去我们已经多次在相关专题中介绍。


目前流传最广的地中海饮食来自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沃尔特·威利特博士1990年提出的食谱,而后也有不少变体地中海食谱出现,但总体的原则是:大量橄榄油、豆科植物、天然谷物、水果和蔬菜,适量鱼、乳制品(芝士和乳酪)及红酒、少量肉制品。


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知几未来研究院更建议大家结合标准食谱,根据自身情况上做一些小小的调整:比如对于不喝酒的人来说可以用茶类代替红酒、在日常饮食中更多的使用香料代替盐、多吃粗粮、选用低脂的乳制品、每日摄入适量的坚果作为油脂来源、对于有麸质过敏的人则要控制麸质摄入(地中海饮食包含麸质)。



而对于益生菌的补充,知几未来研究院的建议则是先检测,然后「对症下药」。


一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肠道环境来补充益生菌,能有效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二来因人而异的益生菌选择也能有更好的定植效果。


这一点,在今年8月《Cell》上的两篇重磅研究中都曾被反复提及:补充益生菌不仅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效果也会千差万别;更重要的是,不当的益生菌引入,还会危害到受试者的免疫力。


所以,大家在益生菌的使用上,还是应当慎重,尽量在先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再选择是否补充、补充方式。


相关阅读



参考资料

Carol A. Shively.Thomas C. Register.Susan E. Appt.et al.Consumption of Mediterranean versus Western Diet Leads to Distinct Mammary Gland Microbiome Populations.Cell Reports,VOLUME 25, ISSUE 1, P47-56.E3, OCTOBER 02,2018.DOI: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18.08.07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