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潘素:沦落风尘却蕙质兰心,慧心百年,素韵流芳,徜徉青山绿水

人生不长,需要懂点艺术,关注020,持续接收好文章

潘素(1915-1992)江苏苏州人,是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夫人,当代著名女画家。早年习花鸟,中年转攻山水,晚年善金碧青绿山水及雪景山水。民国时期曾任北平美术分会理事,建国后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等职。



潘素 · 桂林山水图


潘素,原名白琴,1915年出生于苏州,本是当地名门望族潘世恩的后代。可惜家父是纨绔子弟,常沉迷于瓦舍勾栏,挥霍无度,家业逐渐衰败。幸而潘素的母亲沈桂香是名门闺秀,从小为她聘来教习先生,学得琴棋书画,女工刺绣。潘素在良好的家庭教养下,从小出落的气质若兰,清新脱俗,13岁便学的琵琶成,高亢时大弦嘈嘈如丝雨,婉转时小弦切切如私语,听者无不称赞。


不幸的是潘素十三岁时母亲病逝,她被继母王氏卖到了上海的妓院,因其才貌双全,在十里洋场炙手可热,人称“潘妃”。



中国自古妓子就有上下流之分,那时的妓女都是走风雅名媛路线,潘妃能画几笔,琵琶尤为擅长,谈吐不凡,姿韵风流,再加之手臂纹有一朵香艳小花,野性十足,可谓之上流妓女,许多游客慕名而来。20岁时,她成为青楼头魁。


也许天见犹怜,20岁生辰那天,她一眼便爱上了素有“民国四大公子”之称,集收藏家、书画家、诗词家于一身的旷世奇才——张伯驹。



那天,正值张伯驹“走花界”,初见潘素,犹见天人,张伯驹30年来第一次体验到怦然心动的感觉。


“潘步掌中轻

十步香尘生罗袜

妃弹塞上曲

千秋胡语入琵琶”


这是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第一次遇见潘素后写的词,他不但巧妙地将“潘妃”镶嵌其中,更表达了自己的倾慕之情。



潘步掌中轻,十步香尘生罗袜;

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


一首琵琶语后,他赠与了潘素一幅对联,表达自己对她的倾慕之情。这一年,张伯驹37岁,潘素20岁,两人皆一眼便终身。最难得的是,已经有了三房妻妾的张伯驹,为了潘素的幸福着想,先后做成了四件事情:


1、先后与二房三房妾室离婚,并听从潘素的建议,重金安置了她们。大房即第一任夫人此时已病逝,二人未有子嗣。

2、担心潘素进了张家门受气,在张伯驹父亲活着时,始终不曾带潘素回张家,让心爱的女人未受大家族复杂关系的累扰;

3、不仅给潘素安全的避风港湾,令她在安宁的世界里醉心于绘画。并且,还花重金先后为潘素聘请朱德菁、汪孟舒、陶心如、祁景西、张孟嘉等名师,初学花卉,后转至青绿山水画,使其逐渐在画坛声名鹊起;同时,还让潘素跟夏仁虎学古文,这位夏仁虎,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公公;

4、辞去军中职务,远离政务,只一心一意守着一个人,与潘素一起,醉心于文物,绘画,诗文,戏曲。潘素作画,张伯驹题词,日子过得似行云流水,美如世外桃源。



其实潘素当时已和一个国民党中将谈婚论嫁,当中将得知潘妃已心系他人,不禁勃然大怒,便将她囚禁了起来。后来在张伯驹朋友的帮助下他买通了卫兵救出了潘素,和她一起私奔。


张伯驹出身贵胄之家,家底殷实,早有家室,这是潘素始料未及的。张伯驹很害怕潘素因为这个原因影响两个人的关系,就索性瞒着她,直到俩人几近谈婚论嫁才托盘而出。


潘素听后如晴天霹雳,却不哭不闹,只是很平静的说了一句,“我知晓了。”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1937年,一番坎坷之后,两人终成佳偶。洞房花烛夜时,张伯驹见潘素一身白衣难掩惊讶,便问她:“喜庆之日,何着素白之衣?”潘素说:“洁白如酥,是我的本色。”


潘素知自己非清白之名,能够嫁给张伯驹实为人生大幸,不求其他,只求白首不离。她知女人在乱世不易,婚后不久便提议他将财产分给前二任的妻儿,以弥补亏欠。张伯驹听后感慨不已,“本人生来爱女人爱文物,但自此以后只心系潘妃一人!”



潘素山水图,张伯驹题字


婚后,张伯驹觉得潘素在绘画上天赋异禀,不惜花重金请名师教潘素作山水画。幸而潘素自小有过绘画功底,21岁初与朱德箐习作花卉,后有老画家陶心如、张梦嘉婚合作作画,受益颇多。


婚后,她潜心钻研隋唐两宋工笔重彩画法,张伯驹也陪着她到处游历写生。铁杵磨成针,她因尤为擅长工笔重彩山水画,最后成为我国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


《青山红松图》


《秋山烟霭图》


《秋山烟霭图》这种始创于唐代的青绿山水技法,经数代画家发展传承早已形成系统程式化的表现方法,学会容易但学精极难。天资聪慧的潘素却做到了,她尤擅长工笔重彩山水画,承继了细密严谨,金碧绯映的一派。


张大千和潘素曾两度合作绘画,他高度评价潘素的画:“神韵高古,直逼唐人。”《叠嶂秋色》就是潘素作品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叠嶂秋色》


1955年周恩来就对她的《漓江春晴》高度评价,认为“有新气象”,潘素的名字一时在美术界争相传颂。


《漓江春晴》


1958年,潘素的山水画《临吴历雪山图》曾被作为礼物送给英国首相,他对潘素的画工大加赞赏,也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精湛画技表示折服。


潘素的画技折服了齐白石等多位大师,就连毛泽东也曾赞许有加。60年代,她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蜚声海外。



潘素 · 万里春光图


潘素又何其没有成全张伯驹呢?


他一生爱文物,为保护国宝不流失海外,不惜倾家荡产,重金收藏,就算文革时家徒四壁,潘素也理解他,不断变卖金银首饰,毫无怨言的支持他收藏古画。


有次张伯驹找潘素索钱购画,那时生活已经非常拮据,他见潘素有些迟疑便索性躺地下撒泼耍赖,潘素见着好笑便拿出首饰答应换画,张伯驹听完后乐滋滋的起身掸掸灰尘直接回屋睡觉了。


当你深爱一个人到骨髓,你会容忍的了他所有的孩子气,潘素如是。


张伯驹曾说:“她嫁与我时嫁妆颇多,平生来不花我一厘一毫,倒是我是她养的小儿,处处破费。”



1941年,汪伪政府的一名师长绑架张伯驹,企图索要张家珍藏的字画,要不然拿三百万赎金赎人。潘素知字画是张伯驹的命根子,无奈下四处奔走筹钱,直到筹到20根金条才救回张伯驹。



张伯驹自视为卧龙岗的闲散之人,豪门子弟无丝毫戾气,超凡脱俗,淡然正气,潘素沦落风尘却蕙质兰心,不染尘埃,可以说他们是注定的一对才子佳人。





1975年张伯驹因暂别潘素去女儿家小住,满心深情的写了首《鹊桥仙》送给她:


不求蛛巧,长安鸠拙,何羡神仙同度。百年夫妇百年恩,纵沧海,石填难数。白头共咏,黛眉重画,柳暗花明有路。两情一命永相怜,从未解,秦朝楚暮。


执子之手,不悔余生。



后来,张伯驹光景惨淡,潘素却依然不离不弃,替人作书画赚温饱钱。经历过战火纷飞,两个人更加伉俪情深,琴瑟和弦。



1980年张伯驹逝世后,潘素将张伯驹收藏过的许多国宝级字画都捐给了国家,其中有陆机的《平复帖》、杨婕妤的《百花图》、展子虔的《游春图》、范仲淹的《道服赞》等。


陆机《平复帖》


有一次,张伯驹又相中了一幅古画,然而,此时的家中,仅靠潘素的一点私房钱来勉强维系了。但张伯驹就像被惯坏的孩子,非常任性地就要这幅古画,看到潘素不同意,又使出杀手锏:撒娇卖萌满地打滚。一般的女人,大概会愤怒,并指责抱怨男人的不体谅吧!家里都快吃不上饭了,还想着收藏古画,是命重要还是画重要?


然而,几经磨难的潘素,却不曾对躺在地上的张伯驹有半句怨言,她微笑着,收下了张伯驹的胁迫与胡闹,并答应变卖首饰,满足他的心愿。听到妻子的准话,这个纯真又任性的大男人,笑着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回屋里睡觉去了。你能给我避风港湾,我就助你心想事成。管那些花出去的钱,是他的,还是她的?反正,都是为了他们的相依为命。

他们这一生,虽然相识甚晚,幸运的不曾错过。更值得赞叹的是,无论日后是怎样的兵荒马乱,他们都互相扶持、彼此成全。


甚至,在文革期间,年迈的潘素,仍然不离不弃,陪伴着被打成牛鬼蛇神的张伯驹,并继续替人作画赚钱养家。有时候,还要靠朋友接济才能勉强度日。她,曾经纵横欢场,就算有清白之身,名誉也早就毁掉了。但她,始终坚守着心中的一方净土,成了出污泥而不染的荷。无论身陷何处,都保持着独立自主的个性,以非凡智慧,经营着自己的爱情和人生。面对飞来横祸,也能巧妙周旋,令人敬佩。


他,出身豪门贵族,是标准的富二代,第三任妾室虽然不是自己所爱,却也相处融洽,两个人还留有一子。最重要的是,这一房妾室,深得家族喜爱与信任。


更难得的是,这个千金一掷购买文物的男子,“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也从不穿得西装革履,长年一袭长袍。不讲排场,不染戾气。有人曾经描写他所见到的张伯驹,面庞白皙,身材颀长,肃立在那里,平静如水,清淡如云,举手投足间,不沾一丝一毫的烟火气。一个出污泥而不染,一个生于豪门却无戾气。这大概,就是他们互相吸引、彼此深爱的缘故之一吧!


如果仅仅是拥有这样令人艳羡的爱情,这一生,也算不上什么吧?或者说,除了爱情,他们还有哪些让后人津津乐道、念念不忘的传奇呢?


因为张醉心诗词,喜欢藏画,在他的影响下,原本就有绘画基础的潘素正式拜名师学花鸟画,她潜心观摩张府收藏的书画真迹,钻研隋唐两宋工笔重彩画法,并与丈夫游历名山大川,实地写生,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


她曾三度和张大千合作绘画。建国初期,她与何香凝合作,多次参加为抗美援朝义卖作画。1952年还同陈半丁、胡佩衡、吴镜汀等老画家合作一本画册,给毛主席贺寿。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参观全国美术展览时,对她的《漓江春晴》评价说:“此画颇有新气象……” 国家领导人出访时,也以她的画为礼品,赠送外国元首。1958年,其山水画《临吴历雪山图》被赠送给了英国首相;她所临摹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在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东京时,被赠予日本天皇。


松崖初雪图


生活中,她也是聪明绝顶,令张愿意独尊其一,娶她以后,觉得一个人已经够了,在原配病逝后的十年里,他把余下的两任妻妾都逐一开掉了。


张伯驹是个大藏家,爱画如命,两人自然有很多共同语言,此外潘素三教九流,什么人没见过?她对内侍夫,对外拓展都很有一套,就连二妈的儿子回忆这位三妈,也说她“多才多艺,见过世面,能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丝毫没半点为亲母打抱不平的意思。


董桥曾撰文描写年轻时的她:“亭亭然玉立在一瓶寒梅旁边,长长的黑旗袍和长长的耳坠子,衬出温柔的民国风韵,流苏帐暖,春光宛转,几乎听得到她细声说着带点吴音的北京话……”


1957年,张伯驹被划为右派,潘素无心创作。丈夫平反后,她才卷土重来。1980年2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主办,在北海画舫斋举行张伯驹和潘素伉俪书画联展。不久,张伯驹病逝。十年后,潘素也随他而去。



潘素简要事迹


1940年,已崭露头角,成为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

1949年夏,潘素把自己的作品与张氏家藏名贵书画在燕京大学贝公楼展出,其多幅山水画:《桂林伏波山》和《希夏邦马峰》等,被收入《全国妇女美术作品集》与《首都中国画集》《桂林山水画选集》,以上画集还被选送到芬兰及瑞典巡回展出,备受称赞;

1952年同陈半丁、胡佩衡、吴镜汀等老画家合作一本画册,敬送毛主席,为毛主席祝贺生日。同年,又与著名画家张大千两次合作绘画;

1955年周总理对她的《漓江春晴》给予“此画颇有新气象”的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曾与老一辈著名女画家何香凝共同作画,三次参加为抗美援朝义卖;

1958年,其山水画《临吴历雪山图》被赠送给了英国首相;所临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在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东京时,被赠予日本天皇;

1957年,张伯驹被划为右派,潘素亦受株连,其创作一度低落。张伯驹平反后,她重返画坛,奋笔创作;

1980年2月1日至15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主办,在北海画舫斋举行张伯驹和潘素伉俪书画联展,共展出作品56幅;

1981年又将两幅《芭蕉图》托香港友人转给台北的张大千给予分别补绘、题字,完成了二人第三次合作绘画;

这一生,潘素创作一千多幅画作,曾在北京、西安等地开办画展。


更多热读(点击直接阅读)

林风眠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千李可染石鲁高剑父关山月潘天寿黎雄才杨善深黄胄关良方人定赖少其陆俨少叶浅予程十发杨之光宋雨桂吴大羽姜今卢沉崔子范王学仲林丰俗刘书民贺友直刘济荣丁聪启功李叔同陈卓坤陈望郭石夫吴冠南吴悦石马文西鲁慕迅卢禹舜方严马海方卢中见潘喜良陈佩秋刘二刚刘斯奋卢辅圣卓鹤君杨福音张捷孙其峰黄永玉刘国松陈耀年刘国辉周韶华苏百钧刘文东黎明郭全忠莫肇生黎柱成江汉城许固令陈炳佳梁占岩朱道平贾又福王子武郭子良方向田黎明朱颂民郝鹤君李玉田罗渊李孝萱杜滋龄何家英陈章绩陈湘波林墉陈新华史国良董希源陈金章彭先诚袁武梁江梁如洁朱振庚范治斌朱涛何加林周午生马国强赵跃鹏韩天衡马顺先马骏李津梁君度李小可王西京林容生施大畏谢志高陈平周京新吴山明陆抑非莫晓松蒋兆和张蓉喻继高戴卫叶其嘉唐勇力程大利何水法郭怡孮陈骏张立辰陈子奋陈大羽李宝林吕云所罗兵纪光明林散之张旭光徐章曹宝麟孙晓云吴茂长陈永正许鸿基于右任麦华三

孙多慈:一生只爱徐悲鸿。画,是画心,画梦。

方君璧:借西方之笔,画东方之韵

潘玉良:从妓女到一代画魂,她还是画作藏入卢浮宫中国第一人

吴冠中:周思聪是真正的艺术家,艺术和人品在中国都是一流的!

李青萍: 捡破烂是为了活下去,活下去是为了能画画

肖谷:上海地铁10号线速写(109幅)

喻红为何被称作当代画坛的“大姐大”?

这4个油画家,画出来的女性最美,没有之一!

刘骁纯:我看好现当代水墨艺术

黄少强:一枝秃管衡身世,描写人间疾苦声

何家英:我无偿为藏家鉴定,仅仅几秒钟就挽救几十万几百万的损失啊!

认识关山月:别只看到市场上的假画

华君武:别叫我“大师”

田克盛︱世间最美的风景:那一缕诗意的阳光!(120幅作品)

林墉的女人体速写,俏丽媚艳,诸态尽显笔下

吴冠中凤凰卫视许戈辉专访:“我一直想说真话”

罗丹:艺术即感情

杨之光画名人肖像,惟妙惟肖,“似以不似”的境界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

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

广州541794294@qq.com(微信)

深圳517172580@qq.com(微信)

如果您有意收藏平台推介的艺术家作品

请在页面右下角留言,我们将及时联系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