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古镇丨20:慈城 因糕而名

20 慈城  因糕而名




宁波人对于年糕,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喜爱,这是其他地方的人们所不能理解的。


宁波人过节,如果实在想不起来吃什么,那就吃点年糕吧。

哪怕知道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也常有年糕为伴。

老底子的宁波人,家家户户都会常备一整缸的水,里面就浸泡着年糕。


遇事不决吃年糕,总是不会错的。



关于年糕起源的说法有许许多多,其中有一种,就是春秋末期伍子胥在宁波慈城所发明。


但慈城水磨年糕的远近闻名,却也只有数百年的时间。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里,民营年糕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慈城年糕才真正将步伐迈向了全国。最近20年里,更是快步走向了世界。


而我们,就是慈城年糕,成为宁波年糕代名词的亲历者。



 


冯恒大,百年老字号的重生


宁波有句老话:“汤圆要吃缸鸭狗,年糕要吃冯恒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宁波人往往只记得前半句,因为在长达近50年的光阴中,冯恒大这个名字,一度“消失”。



冯恒大始创于清道光年间的慈城,最初,主业是酱油,后来渐渐附带经营香干、酒、醋、年糕等。


那时,冯恒大是宁波城中最大的酱品和年糕生产作坊,建有自用的河埠码头,通过河运,将商品销往慈溪、余姚、宁波等地。


但社会的变迁,却让这个老字号元气大伤,新中国成立初,冯恒大只剩下两缸半酱油。


公私合营后,冯恒大改称“慈城冯恒大食品厂”,开始主要生产食品。



1953年厂名易名为“余姚德生油脂厂”。

1959年更名为“地方国营冯恒大食品厂”。

1975年成了“地方国营慈城釀造厂”。

1980年,这里又改名为“地方国营慈湖酒厂”。

之后的“冯恒大”,又先后划给宁波糖果饼干厂和宁波马牌食品公司。

…… 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冯恒大越走越远,渐渐淡出了宁波人的视线。

但慈城年糕的种子,却也在这一次次的转身中,得到了保存。



2001年,从事文化工作的纪平注意到了一条信息:宁波马牌食品公司倒闭宣布整体出让。

他立刻想到了马牌背后的“冯恒大”:如果冯恒大连同马牌一起出让,那这个老字号极有可能彻底消亡。


于是在2002年6月,纪平正式接手了冯恒大这块牌子,并新办了宁波江北慈城冯恒大食品有限公司。



那几年,慈城古县城正式启动开发,纪平看准了这一时机,投资了一百多万元,改造厂房设备,开始生产年糕。


时隔多年,冯恒大年糕再一次闯入了市场。但今时已不同往日。除了慈城本地,当时余姚、北仑等地也都有了不少有名的年糕品牌,被“遗忘”的冯恒大,该如何重新唤起老宁波人的记忆。



纪平使用了规模化生产和开发不同系列的花色年糕这两招,在公司刚成立的第一年,就实现了收支平衡,订单也逐渐多了起来。“金字招牌算是保下来了。”


随后,他又开始动起了保鲜技术的心思:传统的魅力,就在于那口不变的老底子味道。

冯恒大通过国内专家介绍,与拥有先进食品保鲜技术经验的日本花甲协会取得了联系,并组织宁波高校科研力量联合研发。



终于,使用纯天然动植物涂料的保鲜技术出炉,省去了高温高压杀菌的环节。年糕的种类也不断变化,火锅年糕、速食年糕等都在各地销售,传统的食物,逐渐脱离季节的限制,成为了大众化的食品。



塔牌,慈城年糕的接力棒


改革开放初期,在冯恒大暂时“销声匿迹”的那段时间里,另一个年糕品牌横空出世,一把抓过了慈城年糕的接力棒,它就是——塔牌。


塔牌的前身,是原良种场下面的一个加工厂,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良种厂进行了国有企业改制。


这一改制,就承包了许多人的童年回忆。



现任宁波慈城塔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金芳的采访,小布约了整整三个星期,上海、温州、杭州、广东...每一次约访,电话中的他都会换一个地方。

临近年关,是年糕的生产旺季。他是老板,也是公司的专职销售员。


胡金芳(徐烽/摄)


1978年,刚刚参加工作的胡金芳就来到了这个年糕厂工作,在他的记忆中,“塔牌”年糕是最早开辟香港市场的年糕企业。


早在1982年,“塔牌”年糕就乘着渡轮远销到了香港,三十多年间,销量越来越大。

而一直到今天,“塔牌”的包装都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如果包装大的变动了,香港的顾客就不认了。”


时至今日,许多在外乡的宁波人说起年糕,心中想起的,始终都是慈城塔牌水磨年糕。


97年开始的新包装,也都尽量保留老元素


与许多年糕厂季节性生产年糕不同,因为订单量大,“塔牌”从一办厂开始,就全年生产年糕。在90年代,年糕生产和销售最红火的那10年间,过年送礼、企业福利,也总能看见“塔牌”的身影。


胡金芳从1995年开始全面承包“塔牌”年糕生产,到2002年企业正式转制,与香港客户合资...在硬件设备升级,引入生产线和冷库后,他却发现:年糕行业,已不如从前,竞争也远超以往。



一方面,年糕市场逐年萎缩,对薄利多销的年糕企业来说打击巨大;另一方面,除了慈城,在余姚、北仑等地也有不少年糕大厂,同业竞争充满压力。


但胡金芳,却从来没有产生过退出年糕行业的念头,作为第一家使用自研机器制作年糕的企业,他对“塔牌”年糕充满了信心:“慈城有悠久的年糕文化,塔牌年糕的质量也是一等一的!”而随着年糕文化节、招商引资洽谈会等项目的开展,他也在“专职销售员”的路上摸清了门道。



这几年,每到年糕生产旺季,胡金芳基本不会待在宁波太长时间:“有太多的地方要跑,就算接不到订单,长长见识也好。”


在年糕行业摸爬滚打了40年,他也好,“塔牌”也好,都还没到功成身退的时候。

还有许多地方,等着他,等着“塔牌”。



义茂,最早进入商超的宁波年糕


从一个“门外汉”,到做出一家年产值2000万的年糕企业——宁波义茂食品有限公司,这一切,对于邵萍来说,都是一个意外。


这个意外的开端,恰恰就源自于“塔牌”年糕。


邵萍


2000年初,邵萍与其他企业考察团一行跟随江北区农水局来到慈城“塔牌”年糕参观。在她之前的印象中,年糕都是散装临时加工的,而那一天,她第一次接触到了真空包装年糕。

她不禁好奇地问了几句生产和销售的流程,并牢牢记在了心上。


那一年3月,邵萍在麦德龙购物时发现,超市里只有一种上海产的年糕,而没有宁波的年糕,这怎么看都是市场的空白...于是,要让宁波年糕进入超市的想法开始按捺不住起来。



2000年10月,邵萍注册了一家贸易公司,以委托其他年糕厂生产的形式,做起了年糕生意。

在其他年糕企业尚以散装、个人或企业团购销售的年代,邵萍的“义茂”另辟蹊径,以当时还不高的品牌费、开户费、条码费...从万家福和加油站超市开始,一举进入了全国各大连锁超市。


超市渠道打通,邵萍本以为会一帆风顺,却没想到,先期投入的50万资金,却在短短半年间消耗殆尽。



原来,代工厂生产的年糕,时常发生难以控制的质量问题。邵萍觉得:不能再以委托代工的方式销售年糕了。

于是,2001年投资80万,她在慈城国庆村租了村里的大会堂进行生产。

2004年,她又增加300万投资,在慈城妙山村新盖了厂房。

年糕的生产终于步入正轨,年糕的品质也逐步提升。


从对年糕一无所知,到两条腿都迈进了年糕产业中,副业变成了主业。邵萍就这样“一不小心走了下去”。



原以为5到10年不需要再进行投入,但“不能安于现状,要再做大一点”的声音却始终在她脑海中回响。
2008年,为了让年糕更卫生,她又新配了10万级净化车间。成为了行业首家。

时至今日,“一开始只想玩玩”的邵萍,在年糕产业上的投入已经超过了500万。


“义茂的年糕,口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干净卫生的。”



10多年的时间,从第一次见识到生产真空包装年糕的神奇,做到行业内唯一一家365天全天候生产年糕的企业。邵萍已经从一个年糕小白成长为真正的年糕“大佬”。


随着慈城镇年糕产业协会(年糕产业农合联)的成立,邵萍还有许多事要做。

“同行取长补短,抱团取暖,才能让慈城年糕和宁波年糕一起走出去。”




绿藤,慈城年糕的生力军


与其他几家“老牌子”年糕企业相比,宁波绿藤食品有限公司,无疑是一支生力军。

老板应国荣做年糕的初衷也很简单:

一、自己是慈城人,从小就经常看别人做手工年糕。

二、慈城年糕好吃。


于是,在2007年,应国荣和两个朋友一起,凑了150万,办起了这家年糕厂生产年糕。

但由于当时进入超市的门槛已经极高,且需要巨额的准入费用,加之没有知名度,绿藤年糕一直打不开销路。


第一年,年糕生产的越多,就亏得越多。一年不到的时间,就产生了几十万的亏损。



但绿藤,就在他们一根筋的坚持下,在连续几年的亏损中,坚持了下来。

2008年,汶川大地震,绿藤捐出了一千箱年糕支援灾区时,许多人还不知道慈城有这么一家企业在生产年糕。


一直到2010年,因为出色的年糕口感和品质,“绿藤”的经营状况才逐渐好转。



谈起自己的年糕最终获得市场青睐的原因,应国荣坦言:“很简单,就是米的质量好。”

由于本地优质稻米已经基本被囊括入其他几家老牌年糕企业的版图,一开始的绿藤,常为“米源”发愁。


后来,应国荣决定采用江苏的优质晚稻米制作年糕,却意外的发现年糕口感提升了许多。如今,他已经可以抬头挺胸的说:“虽然原价比别人要贵一些,但我的年糕,口感是最好的。”



2016年,应国荣的两个合伙人选择自己另办年糕厂,吃过“品牌”亏的他,立即用300万买断了品牌使用权。如今绿藤的知名度已经打响,他不想再一次重新出发。


因为,他的目标,还在更远的地方。

未来至少要搭建2到3条生产线,

建造宁波市第一家绿藤年糕博物馆,

要把年糕做出文化来,

...

一如他一开始办起年糕企业时异想天开的天真和简单。

但谁又知道,未尝不可呢。




慈城年糕的未来


白岩松说:“慈城,是中国年糕最好吃的地方。”

这是一句极高的评价,但这个评价产生的过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亲历者。


每一个行业的竞争发展,都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最终形成行业品牌的进程。

在这个进程中,几代慈城年糕人,用他们的智慧和一根筋,用他们的底蕴传承和白手起家,真正打响了慈城年糕和宁波年糕的品牌。


慈城妙山,晚稻正在收割


从一个老字号濒临消亡,到十数家年糕企业共同挥起“慈城年糕”的大旗。慈城年糕跨越式发展的这40年,仿佛宁波改革开放四十年民营企业成长壮大的缩影。



40年中,宁波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产业巨人迈动的坚实步伐,也同样离不开小微民营企业的涌动波澜。


而慈城年糕的未来,正如勇立潮头在新时代的宁波,还在更远的地方。




第1集:南浔  中西合璧

第2集:赊店  铁旗商魂

第3集:龙华  神秘大佛

第4集:嵩口  富居深山

第5集:石浦  海钓天堂

第6集:七宝  宝地寻宝

   第7集:石佛寺  无中生有

第8集:梅林  怪楼怪事

   第9集:泸沽湖  神往之地

  第10集:镇远  水舞端阳

 第11集:溱潼  青砖青史

    第12集:朱家角  船拳之乡

第13集:月晴  快乐朝族
第14集:乌镇  枕水江南
第15集:安仁  公馆春秋
第16集:仙市  盐埠传奇
第17集:苏稽  跷脚牛肉
第18集:江湾  美食天成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每天陪你读国学经典


点击“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