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京城文化漫步 | 一年又一年,电影中的北京城

京城文化漫步

在北京这座历史深厚的城市里,每一个院落都有很多故事,每一处历史文化街区都是一本关于城市的书,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也自然而然地渗透进文艺作品中。“京城文化漫步”栏目专注于发掘书·影·音中的北京印迹,带领大家寻访北京文化故事的发生地。有空的时候,不妨带上这张“文化地图”,以文艺的角度漫游北京的大街小巷,在现实场景中体验一场跨时空的旅行,感受北京这座古都的历史脉络。


在迄今为止人类创造的诸种艺术样式中,也许电影是最‘城市化’的艺术,最具‘城市文化’标记的艺术。电影文化作为最现代的文化,本是依赖于城市环境,依赖大都会所特有的物质与观众条件发展起来的。

—— 赵园先生《绝响》影评节选


贾樟柯镜头下的中国小城镇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王家卫用碎片化的时间空间拼凑出迷人的大都市

杨德昌冷静地给我们展示着真实又悲情的台北

上图:《小武》- 贾樟柯 - 山西汾阳

中图:《重庆森林》- 王家卫 - 香港九龙

下图:《一一》- 杨德昌 - 台湾台北


城市中的生活景观、文化景观成为电影的重要题材内容,电影同时也在记录着城市的变迁和发展。


关于北京这座城市,中国电影的先驱拍摄了太多的电影,它们记录了北京从封建社会被雄伟的城墙所环抱,到现在这样充满现代化元素包容开放。我们也许通过电影,能忆起这座城当年的模样,了解这座城独有的韵味。


电影中的北京和现实中的北京有什么不同?


01

清末——建国前的北京

在动荡时期,北京成为首都后,作为政治文化中心,中国电影中的北京故事和北京景象越来越多。


《茶馆》(1982年)

导演:谢添


老舍先生通过北京城里的一个“裕泰的茶馆”来表现,在世纪之交中国迎来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三个时期社会的变化,剪影在“茶馆”这个小社会里。当然,电影中除了“茶馆”内的情景,也有不少镜头展示了当时北京这个大社会的生活变化。


  茶馆内部的变化   

清末:戊戌变法后,还未经历“改良”的传统布局

民国时期:茶馆将一部分改做公寓,各国国旗和留声机出现

建国前:茶馆变更小,洋柜台、海报等新元素出现


  城内街道的变化   

清末:商业繁华,北京的各种“爷”生活悠闲

民国时期:剪小辫的人、修女、军阀、难民同在“乱”街

建国前:电影院紧邻茶馆营业


《城南旧事》(1983年)

导演:吴贻弓


这部电影中的市井风情最为迷人,20年代末,古城旧街里的各种买卖熙熙攘攘的前门大栅栏、甚至居民的石狮子、下马石、月亮门,悠然入耳的京剧、琴书、京腔长吼、北京方言,种种老北京的影像符号都营造出市民生活的雅趣,展现了一派闲逸的世俗风貌。


胡同里的买卖:运货的骆驼队和买水送水

胡同里的买卖:走街串巷的“剃头挑子一头热”(剪发)

胡同里的买卖:换旧货

熙熙攘攘的大栅栏

院子里的月亮门


02

20 世纪 80 年代的北京

乡村与城市、新与旧是永恒的话题,这个年代的北京古老又陌生,这一时期的电影作品离不开的主题就是“矛盾”。


《夕照街》(1983年)

导演:王好为


北京南城名叫夕照街的胡同里,四合院内住着五六家普通的市井百姓,过着当年各类典型人物的生活。四合院、街巷、大树、满天飞的鸽子,这正是那时的北京。


四合院里参天树


屋顶鸽子今仍在


03

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

90年代这个中国电影初崛并且又恣意飞扬的重要时期,第五代导演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当然不缺新旧冲突这类话题的电影。


《有话好好说》(1997年)

导演:张艺谋


张艺谋这部最城市化的都市片,完全可以作为一部北京的城市电影。


首先电影开头,镜头就在摇晃中给我们展示了当时正在飞速变化着的新旧冲突的北京,镜头扫过高大又有些突兀的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共存的场景。之后,女主住的“高楼大厦”与男主住的“乱搭建四合院”也展示了北京当时新与旧的情况。除了这些生活景观外,里面出现的北京琴书和主演北京爷们姜文的口音也让这部电影更添北京味儿。


女主家——现代高楼


男主家——后搭建四合院

(配上北京琴书更具备北京味儿)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g1358d5ckpm


以上几部电影,我们能从中大概感受到北京这些年的变化历程、城市发展建设的粗略脉络。


因此

北京是座幸运的城市

因为有太多影片记录着这座城前生今世

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参考资料

[1] 赵园. 乐声与市声的交响——《绝响》观后[J]. 当代电影, 1986(5):49-53.

[2] 张满锋. 影像城市——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城市电影研究[D].  2008.

[3] 王一川. 改革开放40年电影中的城市记忆——以北京城市影像模式变迁为例[J]. 电影艺术, 2018(5):23-30.


内容来源:Heritage Observer 遗介

本期原创:鱼艳天

整理编辑:鱼艳天 陈三岁

排版美工:鱼艳天 小葱仔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最美中轴线丨正阳门及箭楼:饱经沧桑,终因辉煌

北京在行动 | 夏林茂谈老城保护:将现代生活引入老胡同

一点儿北京丨品京味儿还得逛天桥


您与京城,一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