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媒化时代的酒店建筑 |《当代建筑》2021年第6期

第6期 CA当代建筑 2022-12-14


如今的酒店建筑设计正在逐步摆脱传统的标准化星级酒店的单一模式,以客人体验为中心的个性化精品酒店、主题酒店、奢华酒店、设计酒店不仅成为越来越多的设计任务要求,也占据了各大旅游媒体的版面。说到它的另类,酒店建筑在设计上越来越脱离我们建筑学的主流取向。在酒店设计师方面,建筑界推崇的大师与酒店界推崇的大师们几乎是不相干的两个群体,当然也有建筑界的大师涉足酒店设计,但商业上成功的作品寥寥。被各种理念支撑的大师们自我实现的作品往往和酒店美学相悖,这其实在酒店价格上就一目了然了。相反,在酒店界声名鹊起的室内设计大师往往成为酒店成功的保证,并在圈内有着高的地位。有些知名的度假酒店竟然由景观设计师来主导,被酒店界认可的建筑师也多是一些以酒店为专长的设计师。此外,酒店设计从空间序列到意境氛围,它所追求的趣味与主流建筑学所追求的差异明显:作为为人们提供享乐体验的休闲度假居所,与自诞生之日就承袭了仪式性与纪念性建筑审美基因的建筑学所关注的层面不同,它们对空间体验的追求有着不同的侧重与方向。


本期客座主编:陈一峰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封面图片:ME酒店

建筑设计:扎哈 · 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

摄  影:Laurian Ghinitoiu


卷首语

04 | 陈一峰 | 写在前面

学术沙龙

06 | 传媒化时代酒店建筑设计的应对之策


专访

12 | 崔愷 :酒店建筑的品质提升

主题专栏

15 | 陈一峰 刘晶 精品酒店——一种体验型建筑的设计方法研究

20 | 金卫钧 张昕然 谭川 传媒化时代的酒店建筑设计探析

24 | 卢峰 林秋阳 由地域性到生活性——酒店建筑设计的建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29 | 郑勇 刘作卓 刘运娜 肖迪佳 酒店的“味道”营造

33 | 许成汉 胡曼莹 超高层建筑中酒店设计的四个关键因素探索——以广晟万博城为例

33 | 安仲宇 王月露 肖丽娜 “互联网+”时代的酒店后场空间效率提升策略

39 | 叶铮 刘勤 多元需求下的酒店设计实践与思考

42 艾侠 闵薇 超越一切不利因素:都市精品酒店的困境和设计观察

48 | 尹小川 体验之旅和返璞归真——酒店设计类型思考


设计作品

51 | 扎哈 · 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ME酒店

60 | Plan:b建筑事务所 麦德林克里克拉酒店

68 |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上海东方美谷JW万豪酒店

78 | 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业· 蓝海郑风酒店综合体

86 | 刘志鹏 梁燕妮 | 三亚海棠湾阳光壹酒店

94 | 杭州观堂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物与岚 · 设计收藏酒店

102 | 深圳无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华江翡华金科温泉度假酒店

114 | RSAA/BUZZ建筑事务所 | 林盘行馆

118 | 张伟 赵晨 | 北京世园凯悦酒店


学者论坛

126|汤朝晖 郑一婷 任子茹 中小学校园泛阅览空间研究

130|冯冠青 邹广天 向立群 | 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城市空间环境有效性研究综述

134|王泽烨 尹小晨 边哲 | 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城市空间环境有效性研究综述


观点

140|薛峰 凌苏扬 崔德鑫 | 建筑师主导的绿色公共建筑协同设计流程研究

视界144


精品酒店—— 一种体验型建筑的设计方法研究

陈一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刘    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师

本文将笔者十年间对全球200多家精品酒店的入住体验和多年的建筑设计实践经验相结合,从功能特色、资源环境、功能布局、空间序列、场所营造等方面进行全维度梳理,提出观景与体验并置、流线让位于序列的规划设计观点,并提炼与观景和体验相关的影响因子,以及它们对规划格局和方法的影响机制。


传媒化时代的酒店建筑设计探析

金卫钧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张昕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所设计总监

谭    川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所长

传媒化时代,社会大众对酒店建筑的认知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随着各类新媒体平台和载体的出现,一系列“网红”酒店应运而生,进而产生流量经济,给酒店管理者、建筑师、消费者等带来多层次的利益附加价值。如何借助新媒体手段,助力酒店建筑的运营,是酒店设计者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近二十年来酒店设计作品的解析,从公共空间的营造、地域文脉的尊重、酒店特色的挖掘、

设计亮点的打造等角度,探索传媒化时代酒店的建筑设计策略。


由地域性到生活性——酒店建筑设计的建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卢    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林秋阳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

作为全球化背景下体现文化与地域特征的一种特定建筑类型,当代酒店建筑的设计探索与发展历程,成为分析、解读我国当代建筑创作思想演变的一个非常独特的研究视角。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的酒店(旅馆)建筑发展历程为线索,分析了酒店建筑在面对不同时期的市场、文化和环境条件所采取的不同设计理念和策略,并对传媒化时代的酒店建筑设计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酒店的“味道”营造

郑    勇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刘作卓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勇工作室执行总建筑师

刘运娜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勇工作室副总建筑师

肖迪佳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勇工作室副总建筑师

酒店是需要有“味道”的,不同的酒店有着不同的“味道”,也有着不同的文化。因为有了这些“味道”,酒店留给人们的记忆更加深刻,酒店生活也会更有特点。笔者在三个酒店项目成都尧棠公馆酒店、成都盛美利亚酒店、天府农博酒店的设计实践中,从文化背景、功能需求、空间布局、氛围塑造等角度,挖掘酒店特点,力图营造酒店各自的“味道”。


超高层建筑中酒店设计的四个关键因素探索——以广晟万博城为例

许成汉|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胡曼莹|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师

新城核心区不乏超高层地标建筑,超高层建筑有不少顶级酒店。超高层建筑中的酒店对高端品质有较高的要求,通常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尤其是建筑师的品控设计。建筑师在前期设计中就必须对酒店在超塔的落位、大堂的设计、特色空间的创造、垂直交通的组织等方面做充分的研究和准备,才能保证顶级酒店设计工作的全面、顺利展开。


“互联网+”时代的酒店后场空间效率提升策略

安仲宇|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事业二部副总建筑师

王月露|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事业二部建筑师

肖丽娜|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事业二部建筑师

互联网信息和互联网平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济形态。酒店行业也积极与互联网影响下的新技术、新行业融合,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文章探讨了互联网时代影响下的酒店后场空间效率提升的策略。

多元需求下的酒店设计实践与思考

叶铮|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刘勤|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二院副总建筑师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便利,同时也带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挑战。本文结合近些年笔者在酒店设计方面的实践和思考,探讨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出发,顺应时代发展,关注科技进步,适应客户需求,发现和挖掘每一个酒店项目最独特的部分,营造完美客户体验。

超越一切不利因素:都市精品酒店的困境和设计观察

艾侠|CCDI悉地国际研究总监

闵薇|SPARK思邦建筑事务所中国区总经理

近年来,在一些看似并不具备建设超五星级酒店条件的环境中,却出现了新一代高端精品酒店的创新案例。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以上海建业里嘉佩乐酒店、上海艾迪逊酒店、上海水舍酒店、北京巢酒店、深圳柏悦酒店、东京虹夕诺雅等实例为参鉴,指出建筑师在这类限制状况下的实践价值,通过一系列设计方式,包括入口尺度的控制、中场的增补、泳池的缩减、屋顶的释放等等,将不利因素的场地转换为充满想象力的空间,在建造成本和原始条件的限制中逆袭成功,成为建筑学意义上的参考实例。

===================================

本期责任编辑:牛晨曦

如有任何有关此期主题的建议、问题或讨论等,

欢迎发送邮件至niuchenxi@hitadri.com(责编邮箱)

标题请写明前缀【传媒化时代的酒店建筑】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期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