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金论文专刊|《当代建筑》2021年第11期

CA当代建筑 2022-12-14



封面图片:中国华润总部大厦

建筑设计:KPF建筑设计事务所,CCDI 悉地国际


基金论文

06 | 吴云涛 翁季 向恒玲 曹馨 基于建筑本土化的适宜技术策略——以巴克里希纳· 多西设计思想为例

10 | 孟育霖 李立敏 李志民 黄土丘陵沟壑区特色村落“三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陕北米脂县杨家沟村为例

15 | 陈蔚 古佳玉 洞穴空间原型隐喻与建筑

22 | 李向玲 李玲玲 何海明 基于CFD风环境模拟的既有体育馆改造为方舱医院的可行性分析——以哈尔滨某体育馆为例

26 | 贾晓浒 郑军 周家绪 | 基于仿真模拟的幼儿园流线的疏散效率研究

31 | 朱文婷 邹广天 新奥尔松北极科考站人性化设计策略

35 刘立欣 李亚枝 郎嵬 复兴视角下近代建筑的传统性和民族性研究——以大学校园为例

39 | 肖竞 马春叶 曹珂 | 公共文化视角下城市历史公园景观演变、层积分析与遗产价值识别——以重庆市沙坪公园为例

43薛晓宁 贺靖 卢可可 黄菲 | 基于儿童友好型的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49 | 郭丽霞 冷红 富志强 | 内蒙古草原城镇风貌制度化管理的思考

52 | 张燕来 胡静 丁祥明 | 基于人地关系的海岛聚落空间演化——以平潭白青乡为例

56 | 焦泽通 陆诗亮 付本臣 | 生态位视角下寒地大学校园外部扩建规划策略研究

60 | 贾晓浒 轩长征 杨春虹 | 建筑学视阈下国内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综述——基于建筑类期刊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

66 | 郎亮 刘九菊 王时原 | 建筑学专业建筑史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69 | 罗鹏 米方瑜 刘鹏跃 | 瑞典冰球馆建设模式及对我国冰上运动场馆建设的启示

75 | 荆欣欣 白洁 郭裕 | 基于地图叠加分析的老工业社区空间变化研究——以西安市纺织城四棉社区为例

81 | 高原 宋聚生 刘堃 | 代际融合背景下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环境营造研究——基于对深圳典型住区的调研

87 | 李林杰 韩锐 | 基于空间句法的“一五”时期工业遗产空间特征研究——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为例

90 | 王科奇 郭莉 孙小正 | 生活性街道被害恐惧感弱化策略研究——以长春市彩织街为例

95 | 高旭 李建荣 张建勋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藏传佛教建筑研究综述

98 | 朱莹 刘钰 | 东北地域渔猎民族传统聚落空间演化探析与更新策略

102 | 李小云 段亚鹏 | 基于“场所—事件”理论的工业遗产更新策略研究——以安源煤矿为例

106 | 耿沙沙 周红 赵雪竹 张福林 | 黔中安顺本寨大院建筑单元防御性研究

110 | 李成翰 代进银 毕昕 赵正豪 麻永建 |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室内热环境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

113 | 陈晨 | 世界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标准的演变研究

116 | 路中康 | 中国近代建筑师收入水平探析

122 | 冶建明 宋娟 兰甜 | 兵团第一师居住空间形态演变分析

125 | 李小云 朱景霞 | 美丽乡村与传统村落关联下的村庄规划设计研究——以桥头村为例

视界144


基于建筑本土化的适宜技术策略——以巴克里希纳·多西设计思想为例

吴云涛|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

翁    季|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向姮玲|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

曹    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以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纳· 多西的建筑实践为例,从地方气候、本土文化、适宜技术等方面对其进行解读,分析了具体的技术手段。同时结合中国国情,指出应该将外来的设计策略进行本土化转译,并选择适宜的技术策略进行建筑营造。本土化不只限于自然地理环境,更应该与地区文化相结合。文章旨在通过对印度建筑师的实践分析,为中国建筑营造提供借鉴意义。


黄土丘陵沟壑区特色村落“三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陕北米脂县杨家沟村为例

孟育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立敏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李志民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黄土丘陵沟壑地貌约束下的特色村落正面临严峻的生态和发展的挑战,优化其空间结构以突破瓶颈并实现振兴,尤为重要。本文以杨家沟村为例,通过空间分析建立生态重要性、生产适宜性、生活适宜性的评价体系,按照“生态—生产—生活”优先递减顺序,划分出“三生”空间功能布局。并联系实际,提出杨家沟村生态空间安全绿色、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三生”空间相互转化的优化策略。


洞穴空间原型隐喻与建筑

陈    蔚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建筑历史与理论研

究所所长

古佳玉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

漫长的穴居生活使“洞穴”作为建筑的原型之一根植于人类的集体记忆中,在神话情绪及生命崇拜的观念下,洞穴被赋予与神沟通、实现重生的功能,并对后世居住建筑、宗教建筑、墓葬建筑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梳理洞穴空间隐喻的形成出发,以生者容器、死者容器、通道为例阐释“洞穴原型”的形态发展;从“母体关怀”的解读角度结合对建筑学本体的思考,阐释20世纪非线性建筑师基斯勒在其代表作品中对“子宫—洞穴”空间的重塑,管窥当代建筑创作中洞穴回归现象,探析洞穴空间类型与形态发展中的文化隐喻与象征。


基于CFD风环境模拟的既有体育馆改造为方舱医院的可行性分析——以哈尔滨某体育馆为例

李向玲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李玲玲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何海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体育馆成了应对公共突发卫生事件、进行方舱医院适应性改造的后备力量。本文分析了多个已被改造为方舱医院的体育馆室内围合形态,以哈尔滨某体育馆比赛场地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在原有体育馆室内形态的基础上进行CFD风场模拟,根据武汉既有体育馆室内风环境改造原理提出两种改造方法,通过风场模拟,得出室内水平及垂直风场的分布结果,并与方舱医院病房区风环境要求做对比,分析得出既有体育馆改造为方舱医院的可行性,为方舱医院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基于仿真模拟的幼儿园流线的疏散效率研究

贾晓浒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郑    军|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周家绪伦敦大学学院巴特利特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幼儿园作儿童聚集的重要场所,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儿童的安全、快速疏散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关注幼儿园内不同形式的疏散流线对疏散效率的影响。对幼儿园建筑进行调研,总结典型幼儿园疏散流线形式并构建疏散模型。通过模拟儿童在不同疏散流线中的分布情况,探讨了疏散流线形式与疏散效率之间的影响规律。

新奥尔松北极科考站人性化设计策略

朱文婷|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计划与设计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极地研究院极地建筑研究中心

邹广天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计划与设计研究所所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极地研究院极地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本文结合新奥尔松北极科考站区的发展背景、各国北极科考站人居环境现状及人性化设计要素等方面,提出北极科考站的人性化设计策略。新奥尔松北极科考站区具有自然环境极端化、社会环境国际化、人工环境滞后化的现状特点。其人性化设计应满足极地保护与科考需求,并跟随时代科技发展,在空间功能、色彩、采光、陈设、绿化、多媒体及智能系统方面达到以人为本的针对性设计目标。

复兴视角下近代建筑的传统性和民族性研究——以大学校园为例

刘立欣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讲师

李亚枝|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郎    嵬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

20 世纪前叶,“复兴”历史背景下的近代建筑表现出一定的传统性和民族性,由于两种特点具有类似的建筑表现和发展的延续关系,一般不作区分或描述为传统复兴建筑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基于对传统性和民族性相关概念的解读,从外部现象和发展逻辑两方面探讨我国近代建筑传统性和民族性之间的关系,进而以传统复兴式大学校园及代表建筑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

公共文化视角下城市历史公园景观演变、层积分析与遗产价值识别——以重庆市沙坪公园为例

肖    竞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

马春叶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

曹    珂|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文章通过对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关于城市历史公园的文件》中“城市历史公园”概念的辨析,明确了其以公共历史见证与公共文化育化并重的“城市历史景观”遗产价值属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建构了基于公共文化视角,以公园演进时段划分、阶段特征梳理、关联信息解译、遗产价值识别为操作步骤的城市历史公园特征、价值研究方法;并以重庆市沙坪公园为实证案例,分析了其自1956 年对公众开放以来,各典型时期景观特征的演变、层积过程,识别、提炼出公园相关遗产价值,以为我国历史公园类景观遗产研究与保护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基于儿童友好型的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薛晓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

贺    靖|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

卢可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

黄    菲|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

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出台,儿童对于城市住区空间的使用需求量在逐步增加。同时伴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城市中的儿童有面临自然缺失的倾向。水体作为自然元素之一,能提供丰富的自然体验,因而儿童友好型水景的设计成为居住区规划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深度走访调研北京市居住区水景为基础,对儿童水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基于安全性、可达性、自然性、趣味性四个设计策略,针对不同布局形式的水景总结相应的设计方法,从儿童友好的视角深入探索居住区水景的优化和发展路径。


===================================

本期责任编辑:周芳菲

如有任何有关此期主题的建议、问题或讨论等,

欢迎发送邮件至zhoufangfeihit@163.com(责编邮箱)

标题请写明前缀【基金论文专刊】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期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