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研建筑 |《当代建筑》2022年第1期

CA当代建筑 CA当代建筑 2022-12-14



如今,人类似乎已经无所不能,借助科技力量可以上天、入地、下海,可以探索星球外太空。广义的“科研建筑”除科学实验室、科研测试、科研教育、科研办公、科研博览等已经拓展为诸如大科学装置、科研平台、科考船、空间站等类型。


那么,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空间,科研建筑如何承载科研活动?如何产生能量并助推科学事业?又如何拥有“空间智能”激发科学家的潜能?


在人类准备创建一个平行宇宙的“人化世界”中,实验室空间本应该成为一个“理想模型”,但事与愿违,居里夫人的实验室并不理想,甚至缺少防护,但正是这个空间复合陋室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同样,两弹元勋虽在艰苦实验环境中创业,却一路高歌猛进,完成了伟大科研成果。在今天,装备精良的“实验室”比比皆是,也未见就注定有了科研成果。


尽管科研空间环境与科研成果并不成正比,但我们依然不能放弃对科研空间品质的追求,包括对科研工作的再认知和对科研建筑设计理念的重构。无论“前科研”“新科研”,还是“后科研”,科研建筑的本质是:创建一个科学共同体;设计一种科研工作形态;孕育一种科学精神。


因此,科研建筑设计中的“格物”并不意味着运算式的“设计解题”:一个看似被严格定制的刻板空间,不一定会成为思想的容器。


本期客座主编:崔彤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总建筑师

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


封面图片:埃德蒙和莉莉 · 萨夫拉脑科学中心

建筑设计: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

摄  影:Harel Gilboa


卷首语

04 崔彤 | 科研建筑设计的未来

学术沙龙

06 | 科研建筑与科学

专访

12|王建国:与时俱进的科研建筑


主题专栏

16 | 崔彤 王一钧 当代科研建筑发展趋势展望

21 | 刘益清 梅洪元 刘鹏跃 潘文特 月球环境下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25 | 邵韦平 自由与秩序——基于高性能建筑目标的整体设计思想

28 | 何山 孙宗列 当建筑遇见科学——科研建筑设计有感

31 | 刘玉龙 王彦 大学科研建筑的平台集成模式研究

35 | 李楚婧 任力之 技术美学与理想空间

40 张昕玮 张轶娜 透明形式在科研实验室中的应用

44 | 雷明珠 何川 | 实验室建筑通用性与标志性研究

49 | 陈天泽 王健 张智晴 甄明扬 | 论科研建筑之建筑科研


设计作品

54 | 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 埃德蒙和莉莉 · 萨夫拉脑科学中心

62 | 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布莱顿学校体育学院和科学学院

70 | 帕金斯威尔建筑事务所 诺维尔医疗中心

78 | gad杰地设计 | 浙江建德空港航空产学研基地

88 | 刘艺 李昂博威 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科普教育中心

96 | 田晓秋 李伟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创新基地二期

104 | 陈建 陈璐 | 萧山科技城创业谷

112 | 董屹 张春伟 | 青岛国际广场


学者论坛

120|张子祥 彭小松 | 抚慰生者心灵的中国现代殡葬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125|许国强 陈剑飞 金虹 杨志明 | 内蒙古草原牧区定居点风环境优化研究

129|顾红男 宋函颖 | 探析西班牙建筑自然主义设计特色及其当代启示


观点

134|王吉辰 尹武先 张东升 | 基于衍生式系统的空间布局生成方法研究

140|陈文杰 潘海迅 刘祝贺 | 嵌入基地 文化反射 礼遇自然——晋江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设计思考

视界144


当代科研建筑发展趋势展望

崔   彤|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一钧|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高级工程师

科研建筑的高品质发展对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社会,科技发展带来科研建筑空间、形态及属性的演变,新一代科研活动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特征,使科研建筑更新迭代。在对世界科研建筑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和对当代科研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基于案例研究和分析归纳,对当代科研建筑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月球环境下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刘益清|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梅洪元|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刘鹏跃|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总建筑师、创作中心主任

潘文特|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

本文基于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发展态势,通过分析近月及月表环境,对月球建筑设计提出了原位资源利用、地月建造结合和单元协同拓展三项策略,以期为月球基地建设提供发展思路。


自由与秩序——基于高性能建筑目标的整体设计思想

邵韦平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总建筑师

新技术的诞生极大地影响了建筑的发展。它不但使设计成果在表现方式上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设计师传统的设计思维,提高了整个建筑设计行业的效率,为多元的建筑实践创造了可能,带来了更丰富、更激动人心的建筑美学形式。建筑作为人类最大规模的人工造物,起源于人们自身的基本需求,伴随着文明进步而不断发展。整体设计思想可超越建筑学陈旧的陋习,从而让更多的建筑设计创造出文化价值和艺术光彩。


当建筑遇见科学——科研建筑设计有感

何  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科技质量部部长

孙宗列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首席建筑师

建筑与科学通过科研建筑中建筑技艺与科学研究的交互而相遇,科研建筑在现代社会中表达了对人文及技术的适应性。透过科研建筑发展中功能确定性与可变性的剖析,建筑应用中差异性与整合性的结合与演变,科研建筑系统的交互成长与促进关系,构成了科研建筑体系的脉络。


大学科研建筑的平台集成模式研究

刘玉龙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副总建筑师

王  彦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三分院建筑一所副所长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跨学科研究的需求,大学科研建筑出现实验资源共享和平台化的发展趋势,以促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发展,以及复合型性人才的培养。本文以山东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大楼设计为例,从功能用房分类、不同层级公空间设置及校园文脉与体验等方面,探讨了高科技与高情感结合的大学科研平台设计。


技术美学与理想空间

李楚婧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二院建筑三所副所长

任力之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建筑师

科学实验具备极高的专业性,形成了实验建筑高度功能化的特征。不同的实验种类有其独特的工艺要求,满足实验工艺是实验建筑的核心诉求。在高度功能化的建筑中创造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理想空间,将实验建筑的内在技术语言外化为具有建筑美学的呈现,通过近年的两个实验建筑实践,探索技术美学与理想空间统一的实现路径。

透明形式在科研实验室中的应用

张昕玮|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博士研究生

张轶娜|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二战后,各国逐渐加大对科研事业的投入。透明、开放的空间形式成为增加科学家即兴互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吸引公众参与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透明性为切入点,总结了透明形式在战后科研实验建筑中的发展,并结合具体案例,试图揭示当前知识社会背景下这种透明形式背后的矛盾以及针对不同人群所隐含的“选择性透明”设计策略。

实验室建筑通用性与标志性研究

雷明珠|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博士研究生

何   川|中科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建筑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本文在梳理实验室建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针对实验室建筑的通用性与标志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外不同时期的典型实验室建筑案例,讨论在通用性与标志性看似相互冲突的背景下,实验室建筑设计的回应策略,以期对我国的实验室建筑设计有所启示。


论科研建筑之建筑科研

陈天泽|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建筑师

王   健|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二院方案二所所长、主任建筑师

张智晴|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二院方案一所所长、主任建筑师

甄明扬|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二院方案二所副所长、副主任建筑师

随着时代发展和产业细分,科研建筑发展出多种不同类型,且各种类型具有不同特点。本文提出设计科研建筑要分析研究其独属功能特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

本期责任编辑:牛晨曦

如有任何有关此期主题的建议、问题或讨论等,

欢迎发送邮件至niuchenxi@hitadri.com(责编邮箱)

标题请写明前缀【科研建筑】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期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