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千里 | 基于人文尺度的整体创作观

徐千里 CA当代建筑 2022-12-14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让对话与精神共鸣让记录留存智者之声这里是《当代建筑》对话栏目


徐千里

重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Q&A


CA董事长您好,我们注意到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徐千里工作室近年来在重庆设计了一批不同凡响的作品,请问徐千里工作室是什么时候,在怎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徐千里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是我到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担任院长后大约2年的时候。我在2015年被调任到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工作之前,并没有太多在设计院工作的经历。此前很长时期我都在高校工作,而且是一所军队院校,虽然担任过建筑系主任,也兼任过学校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院长,但军队院校设计院的管理体制和生产体制与地方设计院完全不同。2007年从军队转业后,我在地方政府的数个部门任职近9年,所以在2015年到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的时候,很多有关设计院管理方面的事情我都需要从头开始学习。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作为深耕山城70余年的地方国有“大院”(实际的渊源甚至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曾为重庆这座著名山城的发展建设做出过特殊的贡献,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一个时期里,因国内、外环境发生变化,设计院越来越多的重要项目都是与境外设计机构或发达地区“大院”合作完成的,其中许多项目是做后期落地部分,原创项目占比越来越少。在产值依然逐年增长的情况下,设计院原创的意识和能力却日渐萎缩,市场竞争力明显下降,在我到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的时候,这种情况已经达到十分严峻的程度。也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院里意识到亟须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建筑创作,提升原创设计能力。徐千里工作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 罗汉寺前广场改造后

△ 下新华路改造后


CA:徐千里工作室成立不到五年,已经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我们注意到工作室的作品较多涉及城市更新和山地建筑创作,您在工作室的方向和目标上有怎样的考虑?

徐千里工作室成立的时候,正是社会经济发展呈现新状态,城市建设从粗放型增量扩张向内涵式存量提质转型发展的时期,城市更新日益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途径和主导方式。恰巧在此前20年左右的时间里,无论是在学校任教,还是在规划、建设等政府部门的工作中,我都持续关注和思考有关城市更新的问题,并先后分别作为业主和设计单位直接参与过一些城市社区、街道、校园等更新改造的实践。因此,在工作室成立之初,适逢重庆,乃至全国城市更新工作逐步在新的深度和广度上展开,我们就把城市更新确立为工作室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并很快设计完成了一批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获得了多方好评。除了城市更新,工作室的另外一个主攻方向是山地建筑创作。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在长期服务重庆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山地建筑创作经验,为我们深入开展山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工作室成立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山地建筑创作,包括山地城市更新的方法策略和内在规律,专注研究山地建筑创作的技术特点与难点、共性与个性。通过不懈努力,我们不仅中标了多项重庆市的山地建筑规划、设计项目,而且应邀承担了云南省、甘肃省等地区的山地城市、建筑设计项目,获得了广泛赞誉。工作室刚成立的时候,规模很小,人员非常年轻,加上本人的特殊经历,从一开始便确立了一个务实的发展目标:从较小规模的普通项目做起,脚踏实地,力争把每一个项目都做到足够的深度,做成具有示范效应的样板工程。这也可以说是我在2017年与几位年轻同事共同为工作室确立的目标。


△ 川河盖景区水源头游客服务中心

CA:业内许多熟悉徐董的朋友都知道,您的工作经历很丰富。刚才您也提到曾经长期在军校任教,并有过若干年政府工作经历,因此与大多数国有“大院”领导具有非常不同的成长路径。这种独特的经历对于您后来作为国有“大院”院长,特别是对您领导工作室进行建筑创作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

徐千里相比在设计院工作的时间,我在高校任教和政府部门任职的时间都更长。我到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当院长后,大量时间和精力又放在了管理上,因此我算不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师,作为院长我也与大多数国有设计院院长的经历不同。不过,我在高校的教学、研究经历,包括曾经在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求学时的相关思考,以及后来在多个政府部门的工作经历,使我到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从事设计管理工作后,有可能跳出单纯的技术思维和固有观念,获得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全方位的思维。同时,在领导工作室从事建筑创作实践时,我将以前的理论思考运用到设计中,避免设计思维的单纯技术化走向。事实上,过去长期的有关建筑理论的研究和思考,一直在影响着今天工作室建筑创作的理念与思维,而在政府工作的经历更使我们在进行城市和建筑设计的时候,对城市、建筑,以及社会需求等方面的认识,有了更加贴近实际的视角,这让我们在与不同业主的沟通和理解上显现出了一定的独特性。


△ 川河盖景区水源头游客服务中心

△ 川河盖景区水源头游客服务中心


CA:您工作室是否有从一开始就提出并坚持的某种设计观念?

徐千里对我而言,成立工作室并开始较为完整意义上的建筑创作实践的时间其实是很晚的。如果说工作室从一开始就提出并坚持了某种设计观念的话,我将其称为一种“基于人文尺度的整体创作观”。这种理念缘自我对建筑和城市的关系,以及相关评价问题所做的思考。早在1996年,我在完成的博士论文《创造与评价的人文尺度——中国当代建筑文化分析与批判》中,曾经对中国当代建筑理论和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过分析和反思。20多年后的今天,虽然我们城市建设面对的形势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当时思考的许多核心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有的甚至更加严峻和尖锐。因此,我们在建筑创作中一直贯穿着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我始终坚信,无论建筑设计面对的问题多么复杂,要获取解决的方法和途径都需要追寻到问题的根本,即该建筑的真正目标和为达到目标所需要解决的矛盾。这除了需要解答技术层面的问题外,还需确立建筑的价值取向——人文尺度是建筑创造和评价的根本尺度。因此在设计任何建筑的时候,都需要把它们放在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深入剖析并解答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城市作为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起来的生活聚居和工作场所,是交往汇聚之地和文化叠加之所,是社会结构的物质化呈现和人际关系的容器。在不同人们的心目中,城市有着许多各不相同的侧面和特点,人们对其也有各不相同的理解与期待。城市生活和城市空间是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多姿多彩的。因此为人们生活服务的城市绝非单纯抽象的物化空间,它同时蕴含着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等要素。城市和建筑设计是基于对场地内各种要素分析、研究、归纳、整合、优化的整体把握,确定场地与设计目标间的突出矛盾并寻求解决路径。本着这一理念,工作室把每一个项目设计都延伸为一次对建筑与城市关系的研讨和思索,并希望通过我们的创作能够从中获得某些具有样本意义的经验。这样的追求并非出于无知自大或好高骛远。实际上,工作室的成员大多非常年轻,尽管大家非常勤奋,但专业素养、设计经验和生活阅历不足,这使我们的许多作品难免显得稚嫩。但工作室作为重庆市国有“大院”里相对活跃的建筑创作团队,我们有机会获得一些规模不大却引人瞩目的项目,如近年由各级政府主导的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我鼓励年轻的团队努力把我们的每一个项目做成具有示范意义的样板。这样一个“小目标”与政府和建设主管部门对我们的期望相吻合,无形中激发了我们年轻团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由此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在这样一种环境氛围中,年轻的建筑师们得以迅速成长,而工作室的这种工作热情和创作理念也无形中推动了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更加积极主动地担当起国企的责任。


△ 重庆东原世界时立面及外部空间设计


CA:最后,还想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工作室管理运营的方法和发展思路。

徐千里经过近5年的发展,工作室的规模已从初建时的7人发展成为25人。工作室的发展一直秉持“国有大院,小型团队”的团队特色,在城市更新与山地建筑两个领域积极探索,强调设计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追求方案原创性与对项目落地的控制力。在管理模式上,从初期的平行管理至后期分层管理,我们随着团队规模的变化适时调整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初创阶段,强调个人效率与团队协作兼顾的能力,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与规模,合理化配置设计资源,统筹协调工作周期,同时跟进多个项目,为扩大团队规模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加强与其他团队的交流与协作。根据项目特点和需要,工作室与设计院内各部门及院外专业团队展开充分的合作,不断汲取他人经验,不断学习提高。在团队逐渐成熟阶段,我们更加强调设计的质量和服务附加值,通过展开良性的内部竞争、竞讲等方式,优选更富竞争力的原创方案,同时也增强了工作室成员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团队在设计和研讨中更加注重思维深度的构建性,强调思维广度的延展性;团队在策划、规划、设计,以及节点、材料控制等细节方面,不断拓展建筑师的思维和视野;团队通过内部工作复盘和专业交流,保持成员对设计本身的专注与热情;团队一直强调在设计中进行创新与总结,通过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在创作实践中总结、提升,寻求新的进步与发展。


△ 重庆市江津区委党校主立面


工作室的发展应当体现为团队成员的发展与团队业务的发展。我们希望工作室的经营、管理与技术三条线同步增强。在团队成员发展中,以业绩预期作为成员发展的导引,以精准的“画像描摹”来充实完善团队的整体构成,我们认为团队中每一位设计师都是构成这个团队重要的一部分,强调通过发挥每一位设计师的“原动力”带动团队的发展与成长。对于团队业务而言,依据自身的特点和基础,不断强化我们的特色方向,不论项目规模大小,我们都更加关注项目本身的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通过持续的坚持和努力,以及与项目实践相关的课题研究,不断强化团队在特色方向领域中的创造性与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工作室的影响力。■


△ 重庆市江津区委党校舒朗的入口



精彩回顾
点击阅读

编辑/于竺萱  校对/张倩   审核/张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