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
第63卷(总第302期)2023年3月15日出版
双月刊 1955年创刊
❖ “人民民主”:何以是人类民主进程中的一种新形态
徐俊忠
❖ 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文明自信
陈金龙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蕴
李 辉
❖ 医保治理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专题导语
彭浩然
❖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健康中国建设
彭浩然
❖ 医疗卫生政策的试验性治理
——中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双轨制试点
和经纬,苏 芮
❖ 重探汉代经学中的赋比兴说
张 健
❖ 词体的本原与肌理
——专栏导语
彭玉平
❖ 论“诗骚传统”与花间词的精神向度
郭艳华
❖ 姜白石“令”体词调歌曲“倚声”手法探微
周 韬
❖ 祭词词:清代词人的身份认同与词学演进
傅宇斌
❖ 论蒋介石、李济深决裂的因缘与影响
沈成飞
❖ 近代内蒙古牧业生产用水及其变化
——基于水草银征收与水井修凿的研究
张 博
❖ 政治视野下的民性:春秋时期人性论新探
任蜜林
❖ 天人贯通:《周易》《春秋》交互诠释中的经义整合
陈 岘
❖ 解书不通,只要解心:王阳明的心学解经学
陈乔见
❖ 希波达摩斯式的谬误
——亚里士多德对“科学主义”政治哲学的批评
董 波
❖ 意志与立法:康德论“创作法则”
刘凤娟
❖ 应对当代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困境的软法路径
蔡 伟
❖ 东道国金融生态、空间溢出效应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韦东明,韩永辉,王贤彬
❖ 独立董事政治关联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来自中国工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申 晨
编后记
“人民民主”:何以是人类民主进程中的一种新形态 徐俊忠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对“人民民主”作为新型民主形态的发展及其意义有集中论述。社会主义民主本身就是人民民主,二者可以被看作是“一体两面”的同一性概念。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实践开始于根据地建设时期,并不断探索、丰富、完善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人民民主”作为一种崭新的民主形态,对其探索、丰富、完善和建设永远在路上。在这里,我们在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等方面,拥有足够的自信和足够的清醒,都是十分必要的。
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文明自信陈金龙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命题时,强调“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此前,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文明自信”的概念。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文明自信是既有各自内涵又有密切关联的一组概念,明确三者的内涵、特征和关联是坚定这三个自信的基础。文明自信是在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基础上生成的,是后两者的升华,也是其折射与表达。文明自信更能彰显中华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文明自信并提,既符合历史、文化、文明形成先后的时间逻辑,也符合三者涵盖范围由大到小的空间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蕴李 辉
从文明视角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大时空做出的思考。中国式现代化同中华文明的关系,回答了现代化同中国传统的承接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同人类文明的关系,回答了现代化的中国贡献。中国共产党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宗旨,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站起来的中国保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激活了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赋予中华文明以时代活力。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直面现代化进程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紧张问题,为人类文明贡献了新形态。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健康中国建设
彭浩然摘 要: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激励机制,促使其控制医疗成本和提高医疗质量,使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相一致。如何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与提高医疗质量之间取得平衡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国目前推行的按病种付费方式能够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仍需关注其对医疗服务可及性、医疗质量、医疗服务整合等方面的影响。中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加强医疗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逐渐引入按医疗质量和绩效付费方式;同时扩大捆绑支付范围,促进形成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从而提升医疗体系的整体绩效,推动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关键词: 医疗保险; 支付方式; 健康中国论“诗骚传统”与花间词的精神向度
郭艳华摘 要:“诗骚传统”作为中国文学精神的价值归属,在时间纵向上贯通整个文学史的发展,在创作横向上覆盖诗、文、词、戏曲、小说等各个文体。“诗骚传统”对花间词精神向度的牵引与塑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层面,花间词人延续“诗骚传统”中雅正观念与瑰丽文辞相统一的创作精神,将“清绝”之质与“侧艳”之辞融合一体,超越传统诗教而释放艺术活力;二是创作层面,花间词人以“诗骚传统”中的现实精神为价值皈依,秉持“比兴寄托”的创作原则,赋予词体特定的时代精神与思想内蕴。对“诗骚传统”与花间词精神向度的探讨,意在说明以“诗骚传统”为内核的中华文学精神不因文体转换发生断裂,而是贯通不同时代并辐射于不同文体,从而使中国古代传统文人精神不断绵延升华,使中华文脉得以贯通融汇,彰显出中华文学的本土特色与精神气象。关键词: 诗骚传统; 晚唐五代; 花间词; 精神向度姜白石“令”体词调歌曲“倚声”手法探微
祭词词:清代词人的身份认同与词学演进
论蒋介石、李济深决裂的因缘与影响
近代内蒙古牧业生产用水及其变化
——基于水草银征收与水井修凿的研究张 博摘 要:牧业用水与农田、工业用水有所不同,它主要针对的是可移动的牲畜。在内蒙古游牧生产中,牧民利用天然河湖以及地下水等形成多元的用水秩序。近代蒙地大规模放垦后的社会经济变迁,使得部分蒙旗人士对于牧业用水的商品化、价值化的认识有所增强,但由于畜牧生产水草密切结合的特点,使牧业用水并未像农田灌溉用水那样彻底从土地中脱离出来单独租卖或收税,水、草二者始终以整体出现。与此同时,政府和部分牧民也通过水井建设等工程试图加强对牧业用水的管理,进而推动牧业生产的固定化、管理化等。但在蒙地社会经济制度没有发生质变以及战乱动荡的环境下,单方面的水利建设并未深入牧区,内蒙古的畜牧生产用水模式也没有实现彻底变革。关键词: 近代; 内蒙古; 牧业用水; 环境史; 历史地理政治视野下的民性:春秋时期人性论新探
任蜜林摘 要:中国的人性论思想虽由孔子奠定,但在孔子之前,人性论就已经萌芽和发展了。讨论孔子之前、尤其是春秋时期的人性论,对于认识孔子的人性论思想有重要意义,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历史背景。从现有材料来看,春秋时期对于人性的讨论大多是在政治视野下进行的,即从君民关系的角度予以探讨。因此,春秋时期的人性论并非着眼于“性”本身,而是有着明确的政治意图。这种政治视野下的“民性”论有其局限性,这既是孔子之前人性论的主流,也是孔子人性论思想形成的前提与基础。关键词: 政治; 君民关系; 民性; 人性天人贯通:《周易》《春秋》交互诠释中的经义整合
陈 岘摘 要:《周易》以“天—地—人”三才结构,构建了“天命”与“人事”的沟通渠道,完成了宇宙论层面天人关系的理论设计。董仲舒凭借基于《春秋》学的“天人三策”,赋予“天”以明确的超越性意志,使之成为君位合法性的理论来源。汉代经学通过对《周易》与《春秋》两部经典的交互诠释和经义整合,既对君王德性品质做出了持续性要求,又将政治合法性的理论来源从“先王之道”逐渐向“天道”转移,最终绾合出儒家经学天人观念与政治诠释的理论基础。此后以郑玄、朱熹为代表的历代学者,均会根据不同的学理或政治需求,对经典目录与经义思想进行统合,构造形态各异的经典体系与诠释方法。关键词: 经典诠释; 《周易》; 《春秋》; 经义整合解书不通,只要解心:王阳明的心学解经学
陈乔见摘 要:王阳明的“心学解经学”奠基于他的“心即理”的哲学观,以及六经乃“吾心之记籍”的经学观,其解经学反对像朱子那样在解释“文义”上用功,而代之以在“心体”上体当,认为凡“解书不通”“只要解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经典可以随心所欲地被重新解释,毋宁说王阳明的解经学旨在“求是”,他用“求是非”的内在理解标准来代替曾经十分流行的“论异同”的外在标准。“吾心”乃是非判断之终极根源,循此,自然就有了不以圣贤之是非为是非的解经学观点。历史地看,王阳明的心学解经学不仅受到孟子“以意逆志”的影响,而且深受庄、禅“言意”“言道”之辨的熏染。以今观之,王阳明解经学的一些观点也蕴含了戴维森等人所谓“善意原则”和“人性原则”。关键词: 王阳明; 解经学; 文义; 解心; 同异; 是非希波达摩斯式的谬误
——亚里士多德对“科学主义”政治哲学的批评董 波摘 要:一种根植于自然科学的思考模式能否被正当地贯彻于政治理论的建构与实践活动,这在政治哲学的起源处就作为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呈现出来。米利都人希波达摩斯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历史上第一位政治理论家,他提出了一种可称作“科学主义”式的政治哲学思考模式:将数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原理强行贯彻于政治生活中并对法律和政治制度进行一番削足适履式的改造。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对此展开了多方位的批评:希波达摩斯对数字“三”的迷恋,给政治生活带来的不是精确而是混乱;效仿技术进步来推动政治和法律革新,可能会造成法律失信和政治动乱;将几何的理性之美强加于政治空间之上,不应罔顾城邦基本的安全需求。这些批评揭示了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如何塑造了政治哲学的起源。亚里士多德划分了政治与科学理性之间的界限,并呼唤一种政治生活自身所需要的实践智慧。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希波达摩斯; 政治哲学; 科学; 实践智慧意志与立法:康德论“创作法则”
刘凤娟摘 要: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法则的创作者和立法者并不是相等同的概念。康德将上帝理性和人类理性都看作立法能力,但不承认它们是创作法则的能力。因为它们所确立的法则并不针对具体的情境和内容,而是从其概念中分析出来的。与之不同的是,人的自由意志在面临具体情境时,应当将其行为准则普遍化为法则,这才是创作法则的活动。这两种法则之间是一和多的关系,并且对应于理性对意志的立法和意志对理性法则的执行这两种活动。创作法则的活动的实质在于,意志在执行理性法则的同时就包含着立法的意义。康德的这两个层面的立法思想延续了哲学史上自然法与人定法的区分传统,而其创造性价值就在于将自然法和人定法的统一性纳入人类自身甚至个体内部。关键词: 康德; 立法; 法则; 理性; 意志应对当代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困境的软法路径
蔡 伟摘 要:新冠肺炎全球疫情使得围绕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卫生条例(2005)》构建起来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面临各种挑战。该体系存在的困境是狭隘的国家利益导致《国际卫生条例(2005)》无法有效实施以及南北国家发展差距下的医疗资源分配严重失衡。该困境既是法律问题,也是国家利益桎梏之下的政治问题。应对人类共同公共卫生威胁,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需要摒弃狭隘的国家利益,承担起更多的义务和责任。国际社会可以通过软法强化对国家利益的约束,推动发达国家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进行更多、更有效的投入,以更好地均衡世界卫生资源的匹配,从而实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健康、持续和协同发展。关键词: 国际卫生条例; 世界卫生组织; 软法;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东道国金融生态、空间溢出效应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韦东明,韩永辉,王贤彬摘 要:本文基于金融生态学和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采用2006—2018年国别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东道国金融生态发展对中国海外并购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东道国金融生态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显著的地区内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即中国企业对东道国的海外并购不仅受到东道国自身金融生态状况的影响,还受到周边国家金融生态的溢出影响。其中,东道国金融深度和金融规模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同时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东道国金融效率和金融监管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机制检验发现,东道国金融生态发展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信息搜寻水平等机制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产生影响。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道国金融生态发展基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开放水平和“一带一路”沿线分布的差异性存在异质性影响。拓展性检验发现,东道国金融生态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成功率同样具有地区内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本研究为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引和经验参考。关键词: 金融生态; 空间溢出效应; 海外并购; 企业“走出去”独立董事政治关联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来自中国工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申 晨摘 要:在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现“双碳”目标的当下,社会高度关注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行为。独立董事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起到监督作用,但独立董事又往往具有政府背景而形成政治关联。本文采用中国2013—2020年沪深两市A股工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独立董事政治关联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政治关联对企业负面和正面环境信息披露分别具有抑制和促进效应,政治关联的独立董事比例越高,政治关联度越强,企业负面环境信息披露度越弱,正面环境信息披露度越强。这种负向效应在具有省级独立董事政治关联的企业更为明显,而正向效应在具有中央级独立董事政治关联的企业更显著。同时,加大中央反腐力度、环保督察强度以及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度,均能有效降低独立董事政治关联对企业负面环境信息披露的遮掩效应,甚至让该效应消失,并强化独立董事政治关联对企业正面环境信息披露的促进作用。本文的发现无疑为如何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以及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提供政策指引。关键词: 独立董事; 政治关联;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外部治理推荐阅读
审核发布
初审:宋宇
审核:詹拔群、周吉梅
审核发布:彭玉平、李青果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