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宁稼雨 | 新见汪藻《世说叙录》遗文考论
新见汪藻《世说叙录》遗文考论
文/宁稼雨
一、汪藻《世说叙录》著录与传本情况
二、新见《世说叙录·考异》文字与敬胤注
目前学界研究《世说新语》敬胤注和《世说人物谱》文字的文献依据,只有汪藻《考异》所录五十一条。通过这五十一条文字来分析推测汪藻《考异》所涉问题,如敬胤注原书整体情况,学界尚有不同看法。刘兆云认为敬胤注是否有过全本当存疑;徐传武则认为敬胤注乃一统之整体,前后逻辑关系紧密牢固;范子烨认为敬胤注其书“颇具规模,自成体例”;刘强则认为“自成体例”属实,“颇具规模”未必。笔者以为,对敬胤注体例规模作出整体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性应取决于对其原始文字掌握多寡程度。目前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而且相互结论出入较大,根本原因在于掌握敬胤注原书文字材料有限。包括以上诸家在内所有学者对于敬胤注的考察研究所用原书文献,仅限于尊经阁本汪藻《考异》。要对敬胤注作出更加全面、深入和准确的判断,仅凭现有的尊经阁本汪藻《考异》要受到很大局限。只有在尊经阁本汪藻《考异》之外继续发掘材料,并将其与尊经阁本《考异》所存敬胤注材料相互对比分析,才能把对敬胤注的全面认识和结论引向深入。敬胤注的材料最早出现在今本刘孝标注文中:敬胤按:琨以永嘉元年为并州,于时晋阳空城,寇盗四攻,而能收合士众,抗行渊、勒,十年之中,败而能振,不能抚御,其得如此乎?凶荒之日,千里无烟,岂一日有数千人归之?若一日数千人去之,又安得一纪之间以对大难乎?“敬胤”二字为尊经阁宋本所有,袁褧嘉趣堂本作“敬徹”,当以“胤”为正。嘉趣堂本乃援据陆游刻本,此处是陆游原本失误,还是袁本妄改,已不得而知。说明至宋(或明),敬胤之名已经不是人人皆知。但余嘉锡认为:“孝标并不采用敬胤注,而独有此一条,盖宋人所附也。”余氏所言只是推断,并无可靠证据。根据现存尊经阁藏宋本《世说新语》所附汪藻《世说叙录》的内容,如果按照该条文字为刘孝标注所引来理解,敬胤注产生的时间大约应在刘义庆之后,刘孝标之前(具体根据详后)。按这个时间范围,其书至少应该被《隋志》收录。但事实是《隋志》著录了刘孝标注本,敬胤注失收。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北宋初期,包括两《唐志》,直到北宋王尧臣编《崇文总目》,仍然没有关于敬胤注的其他信息。这个情况似乎说明,到北宋时,敬胤注原书似乎已经亡佚。日本昭和四年(1929),日本前田育德财团影印出版了日本尊经阁藏宋本《世说新语》。这个版本出版之前,国内所知的《世说新语》宋代版本还有湘中刻本(即徐乾学传是楼藏本)和明代袁褧嘉趣堂据以刻印的陆游刻本。尊经阁本除了重要的《世说新语》本书版本文献价值之外,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亮点就是该版本后附有自明代开始就已经失传的宋代汪藻的《世说叙录》。而在这个汪藻《世说叙录》中,就含有失传多年的《世说新语》敬胤注。这份汪藻《世说叙录》包括四个部分(《叙录》《考异》《人名谱》《书名》),其中《考异》中保留了《世说新语》敬胤注的内容,为迄今为止现存敬胤注最充分的文本材料。
(一)《景定建康志》(三条)
1. 运巷,在今天庆观相接……《世说叙录》:冶城在今运巷东旧里亭。今俗呼为黄泥巷。2. 冶城,金陵有古冶城,本吴冶铸之地。《世说叙录》云:丹阳冶城去宫三里。今天庆观即其地(旧志)。以上二条见尊经阁本汪藻《世说叙录》第四十六则:(庾公权重,足倾王公。庾在石头,)王公在冶城(坐,大)风扬,王以扇拂之(一作尘)。曰:“元规尘污人!”《丹阳记》曰:“冶城去宫三里,吴时为鼓铸之所,后吴平,犹不废。”王隐《晋书·戴洋傅》曰:“丹阳太守王导,问洋得病七年。洋曰:“君侯平命在申,为土地之主,而于申上大冶,火光照天,此为金火相烁,水火相炒,以故相害。’导呼冶令奕逊,使启镇东徙冶东安,病遂差。”东安,今东冶也。里名道□□□为扬州,以城内为国,观郭之所处也。唯《周公城录》冶城,疑是金陵本理也。按:汉高祖六年,令天下县邑城,秣陵不应独无。传者云孙权筑冶城为鼓铸之所,既已,立石头为坞,不容近。立此小城,当是徙县治,空城而置冶耳。今还巷东曰旧亭里,是定县俱西处高原也。右《轻诋门》已见。按,两处对比可知《景定建康志》所引与尊经阁本汪藻《世说叙录》所关联者相同,均为训示“冶城”内容。但文字或有出入:《建康志》文字明显简于尊经阁本。另尊经阁本“还巷”,《建康志》本作“运巷”。而《景定建康志》所云“今俗呼为黄泥巷”“今天庆观即其地”二句虽为尊经阁本汪藻《世说叙录》所无,但此所谓“今”,或为《景定建康志》作者所云,非汪藻《世说叙录》内容。可见二本不同,或各有所本。3. 镇淮桥,在今府城南门里即古朱雀航所。考证:按《世说叙录》及《舆地志》《丹阳记》皆云:吴时南津桥也,名曰朱雀航。大宁二年,王含军至,丹阳尹温峤烧绝之以遏,南众定后,京师乏良材,无以复之,故为浮航。至咸康三年,侍中孔坦议复桥。于是税航之行者具材,乃值苑宫,初创材转。以治城故,浮航相仍。至太元中,骠骑府立东航,改朱雀为大航。《晋起居注》曰:白舟为航,都水使者王逊立之,谢安于桥上起重楼,上置两铜雀,又以朱雀观名之。按:以上三段引文见于尊经阁本《叙录》,说明三者同出汪藻。但《景定建康志》文字殊简。是原文不同,还是《景定建康志》作者摘录引用,尚难率定。(二)《玉海》(一条)
吴建业城……《世说叙录》:丹陽治城去宮三里。按:此条即《景定建康志》所引之尊经阁本第四十六则。(三)《新安志》(一条)
周仁昭汝南安城人。《世说叙录·考异》引《丹阳记》周颙家世云:“文子生停之,停之生明,明生仁昭,今新安太守。”本条见于尊经阁本《叙录》第十八则:《丹阳記》日:“……文子生停之,字元度,太常卿;停之生高,字善长,吴兴太守;高生践、思。高弟朗,字利义,太子中舍人。朗生仁昭,今新安太守。”按:对比之下,可知《新安志》收为节略文,且文字有缺。如“停之”与“明(朗)”之间漏缺“高”。“朗”作“明”系避宋始祖“玄朗”讳。(四)《至元嘉禾志》(一条)
普照寺在府西二百八十步……《世说叙录》:机之子蔚复同父遇害于洛中。按:此条未见尊经阁本汪藻《世说叙录》,为《叙录》佚文。(五)《至大金陵新志》(一条)
运巷:……《世说叙录》:冶城,在今运巷东旧里亭。今俗呼为黄泥巷。按:此条与《景定建康志》所引同,见尊经阁本第四十六则。(六)《大清一统志》(一条)
《世说叙录》:治城,在今运巷东旧里亭,今俗呼为黄泥巷。按:本条即上文《景定建康志》所引,为尊经阁本《叙录》第四十六则。以上数条去其重复,实为三条。分别为尊经阁本《叙录》第十八则、第四十六则和佚文一条。其中见于尊经阁本《叙录》的两条,文字有歧异。佚文一条又不见于尊经阁本《叙录》。这些都为汪藻《世说叙录》的校勘,乃至于进一步探讨汪藻《世说叙录》的版本源流,包括宋代书目著录的一卷本和三卷本的关系,提供具体的材料基础和引发媒介。三、新见《世说叙录·人物谱》材料辨析
(一)《小字录》(三十五条)
1.别成。傅干字彦林,汉阳太守燮子,小字别成,位扶风太守。(《世说叙录》)按:此条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北地傅氏谱》,文字全同。 2.阿菟。王羲之字逸少,淮南太守旷子,小字阿菟,位临川太守,右将军,会稽内史,卒赠金紫光禄大夫。(《世说叙录》) 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琅琊临沂王氏谱》:羲之旷之子,字逸少,小字阿菟,晋临川太守,右将军,会稽内史,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按:两处文字虽均出《世说人物谱》,但文字出入较大,且各有短长。“淮南太守”四字为尊经阁本所无,“年五十九”四字为《小字录》本所无。说明二者所本不同。3.虎㹠。王彭之字安寿,右仆射彬子,小字虎㹠,位黄门郎,袭爵。(《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琅琊临沂王氏谱》:彭之彬之子,字安寿,小字虎㹠,晋黄门郎,袭爵。按:《小字录》本多“右仆射”三字,“晋”作“位”。4.阿讷。王坦之字文度,尚书令述子,小字阿讷,位中书令,北中郎将,左卫将军,袭封蓝田侯,卒谥曰宪。(《世说叙录》) 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太原晋阳王氏谱》:坦之述子,字文度,小字阿讷,晋中书令北中郎将,左卫将军,袭封蓝田侯,年四十六卒,追赠安北将军,谥曰宪。按:《小字录》本“述子”前多“尚书令”三字,尊经阁本多“年四十六卒,追赠安北将军”十一字。5.阿智。王处之字文将,述子,小字阿智,州辟别驾不就。(《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太原晋阳王氏谱》,内容全同。6.僧恩。王袆之字文劭,述子,小字僧恩,位中书侍郎。年未三十而卒。(《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太原晋阳王氏谱》:祎之,述子,字文邵,小字僧恩,晋中书侍郎,年未三十而卒。按:二本文字大同,“晋”,《小字录》本作“位”。7.寗。王恭字季伯,左仆射藴子,小字寗,位前将军,赠侍中太保,谥曰忠简。(《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太原晋阳王氏谱》:恭,蕴子,字孝伯,小字寗,晋前将军,赠侍中太保,谥曰忠简。按:二本文字略有出入,《小字录》本“蕴”前多左仆射“三字。“晋”,《小字录》本作“位”。8.齐。王熙字叔和,藴子,小字齐。(《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太原晋阳王氏谱》:熙,蕴子,字叔和,小字齐。按:二本文字略同。9.睹。王爽字季眀,藴子,小字暏,位黄门侍郎,宁朔将军。(《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太原晋阳王氏谱》:爽,蕴子,字季明,小字睹,晋黄门侍郎侍中,宁朔将军。按:二本文字大同,《小字录》本“晋”作“位”,无“侍中”二字。10.坚石。谢尚字仁祖,咸亭侯鲲子,小字坚石。初为王导椽,袭爵咸亭侯,镇西将军,卒谥曰简。(《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陈国阳夏谢氏谱》:尚,鲲子,字仁祖,小字坚石。初为王导掾,袭爵咸亭侯,镇西将军,卒年五十,赠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简。按,二本文字出入较大,《小字录》缺字较多。11.虎子。谢据字玄通,吏部尚书裒第二子,小字虎子,号中郎。(《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陈国阳夏谢氏谱》:据,裒子,字玄通,小字虎子,号中郎,年三十三卒。按,二本文字有出入,“裒子”,《小字录》作“礼部尚书裒第二子”,又无“年三十三卒”五字。署“《世说序录》”者,当同“《世说叙录》”。12.末婢。谢琰字瑗度,太傅安子,小字末婢,位辅国将军,以功封望蔡县公,会稽内史,为孙恩所害,赠侍中司空,谥曰忠肃。(《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陈国阳夏谢氏谱》:琰安子,字瑗度,小字末婢,晋辅国将军,以功封望蔡县公,会稽内史,为孙恩所害,赠侍中司空,谥忠肃。按:二本文字大同,《小字录》本“晋”作“位”,“谥”后多“曰”字。13.谢韶字穆度,散骑常侍万子,小字封,位车骑司马。(《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陈国阳夏谢氏谱》:韶万子,字穆度,小字封,位车骑司马,三十三卒。按:二本互有出入。《小字录》“万”前多“散骑常侍”四字,尊经阁本末有“三十三卒”四字。14.末。谢渊字叔度,奕子,小字末,晋义兴太守。(《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陈国阳夏谢氏谱》:渊,奕之子,字叔度,小字末,义兴太守。按:二本文字大同,《小字录》本多“晋”字。15.石头。桓熙字伯道,南郡公温子,小字石头,为冲徙长沙。(《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谯国龙亢桓氏谱》:熙,温之子,字伯道,小字石头,为冲徙长沙。按:二本文字大同,《小字录》本“温”前多“南郡公”三字。16.式。桓歆字叔道,温子,小字式,临贺公。(《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谯国龙亢桓氏谱》。内容略同。17.道恩。庾羲字义叔,亮子,小字道恩,晋吴国内史。(《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颍川鄢陵庾氏谱》。内容略同。18.道季。庾龢亮子,小字道季,晋中领军。(《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颍川鄢陵庾氏谱》。内容略同。19.倪。庾倩字少彦,氷子,小字倪,晋太宰长史。(《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颍川鄢陵庾氏谱》。内容略同。20.仓。郗融字景山,愔子,小字仓。(《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世说叙录》附《世说人物谱·高平金乡郗氏谱》。内容略同。21.阿乞。郗恢字道胤,东安伯昙子,小字阿乞,袭爵征虏将军,秦州刺史,赠镇军将军。(《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高平金乡郗氏谱》:恢昙子,字道胤,小字阿乞,袭爵征虏将军,秦州刺史,赠镇军将军。按:二本文字大同,《小字录》本“昙”前多“东安伯”三字。22.虎。卫玠字叔宝,黄门郎恒子,小字虎,晋太子洗马。(《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河东安邑卫氏谱》:玠,恒子,字叔宝,小字虎,太子洗马,年二十七永嘉六年卒。按:二本文字大同,《小字录》本“恒”前多“黄门郎”三字,无“年二十七永嘉六年卒”九字。23.阿讷。许询字玄度,小字阿讷。(《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无谱者二十六族》,内容全同。24.僧奴。孙腾字北海,余杭令统子,小字僧奴,仕至廷尉。(《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太原中都孙氏谱》:腾统子,字北海,小字僧奴,仕至廷尉。按:二本文字大同,《小字录》本“统”前多“余杭令”三字。25.期生。褚爽字弘茂,秘书监歆子,小字期生,晋义兴太守,赠金紫光禄大夫。(《世说叙录》)此条文字见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河南阳翟褚氏谱》,内容全同。26.阿答。王蕴字彦深,太中大夫楷子,小字阿答,宋湘州刺史,给事黄门侍郎,成阳侯,伏诛。(《世说叙录》)尊经阁本《叙录》附《世说人物谱·太原晋阳王氏谱》收一名王蕴者:蕴濛子,字叔仁,小字阿兴,晋左将军左仆射,会稽内史,太元九年卒,年五十万,追赠光禄大夫。按:二本所收名“王蕴”者,并非一人。尊经阁本所收王蕴为东晋人,王濛子。《世说新语》有数则故事。《小字录》所收王蕴为刘宋人,事迹见《宋书·王景文传》附:“景文兄子蕴字彦深。父楷,太中大夫……为中书、黄门郎,晋陵、义兴太守……斩于秣陵市。”其人事迹未入《世说新语》。故《小字录》所收王蕴当自他书篡入,与尊经阁本非出一本。27.客儿。谢灵运,太傅玄孙,秘书郎(二)《姑苏志》(二条)
顾氏:顾氏本越王勾践七代孙封于顾余,汉初居会稽以邑为氏,韦夏卿撰顾少连碑谓:顾氏复徙吴会,自晋司空和洎梁给事中耀至少连十三代矣。《世说叙录》有《顾氏谱》甚详。按:《姑苏志》所谓《世说叙录》有《顾氏谱》即为汪藻《世说叙录》所附《世说人物谱·吴国吴郡顾氏谱》。但《姑苏志》谓顾氏自司空顾和起,至梁顾耀、顾少连止共十三代。检《世说叙录·吴国吴郡顾氏谱》,第一世为顾向,至顾和为第五世,至顾宝先为第九世。与《姑苏志》所记相去甚远。陆氏:妫姓田敬仲之后也,十一世齐宣王少子通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即陆终氏之故地,因以为氏。通谥元侯,生恭侯发,为齐上大夫,生二子曰万曰皋,孙贾为汉大中大夫;万生烈,为吴令,死葬胥屏亭,子孙遂为吴县人;十世孙颍川太守闶生三子,曰卯曰温曰威,号颍川枝威生,扬州别驾;续文生三子,曰稠曰逢曰褒,稠为荆州刺史,号荆州枝,稠生二子,曰肃曰谦,肃为丹徒令,号丹徒枝。《世说叙录》有陆氏谱。按:《姑苏志》所列陆氏世系,自陆通至陆肃共十三世,均为汉代人。《世说人物谱·吴国吴郡陆氏谱》自陆骏起至陆缅止,共十世。一世陆骏为三国名将陆逊之父。从地理方位看,二书所收陆氏应为同族。倘若如此,《姑苏志》所收文字或能补充佐证《世说人物谱·吴国吴郡陆氏谱》。四、新见《世说叙录》文字与敬胤其人及其作注时间
五、新见《世说叙录》材料文献价值蠡测
以上《景定建康志》《玉海》《小字录》《至元嘉禾志》《姑苏志》等诸书所收汪藻《世说叙录》的文字大约有三种情况:一是与尊经阁本完全相同,二是见于尊经阁本,但文字有出入,三是自他书篡入者。值得重视的是第二种情况,内容与尊经阁本相同,但文字有出入者。这些文字具有以下文献价值:首先,宋代陈振松《直斋书录解题》和《宋史·艺文志》著录汪藻《世说叙录》分别为二卷和三卷。这说明历史上的《世说叙录》并非一种版本。但目前能见到的汪藻《世说叙录》只有尊经阁藏本一个版本。所以,对包括《世说人物谱》在内的汪藻《世说叙录》版本无法深入研究。而以上新见汪藻《世说叙录》异文的发现,基本能够证明在尊经阁本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或几个)与尊经阁本不同的汪藻《世说叙录》。这就有可能把汪藻《世说叙录》的版本研究引向深入。其次,这些异文的作者除了元代、明代之外,宋代的几位作者有一个共同特点,除了《新安志》的作者罗愿(1136─1184)略早于二卷本《叙录》的著录者陈振孙(1179─1261)之外,其余几位作者中,《景定建康志》的作者马光祖(1201─1272),《玉海》的编著者王应麟(1223─1296)以及《小字录》的作者陈思(约1225—1264)均晚于陈振孙。而与尊经阁本《世说叙录》文字有出入的几种文献,尤其是收录《世说叙录》佚文的文献(《至元嘉禾志》),均在陈振孙之后。以上事实从逻辑上为新见材料的时间归属和与《世说叙录》的版本关联提供了可能的推断:现存日本尊经阁藏宋本汪藻《世说叙录》,应该即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著录的二卷本汪藻《世说叙录》,而《景定建康志》《玉海》《小字录》《至元嘉禾志》诸书所依据的《世说叙录》,乃为《宋史·艺文志》著录的三卷本汪藻《世说叙录》。当然,这只是在依据简单事实基础上的大致推测。这个推测如果要得到确认,还需要发现更多的相关材料,尤其是直接材料。期待学界方家出手解惑。
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责任编辑:张慕华
推荐阅读
新刊速递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杨子晖 | 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专栏导语
审核发布
初审:宋宇
审核:詹拔群、周吉梅
审核发布:彭玉平、李青果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