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苹果、脸书等纷纷进军,被元宇宙带火的VR迎来市场的春天?

星际史莱姆 魔镜市场情报 2022-10-07

互动话题:教育、医疗、购物,你更看好VR设备未来在哪条赛道的表现?

【本文总评论数过10,该评论点赞数最高的小伙伴可以联系我们,由您确定未来一篇文章的选题~!

赶快参与讨论,下一场文章说不定就是你来定!】


本文要点


1.覆盖淘宝+天猫类目:智能设备>XR设备>智能眼镜/VR设备


2.VR设备市场表现:一度火爆→冷却→“元宇宙”概念助推下再度升温。疫情居家场景下,VR设备满足了青年为主人群居家娱乐和健身的需求。2022年6月滚动年内淘系平台各类VR设备销售额达8.4亿元,同比增长40%且增势不减。主要增长来源于Meta Quest系列产品的普及和后来者Pico Neo对市场的渗透。Meta Quest 2产品性能优良,内容丰富;Pico Neo 3作为对标竞品,VR内容尚有欠缺,在本土化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3.VR设备销售趋势预测:目前的VR设备淘系市场中,2000-4000元价格段的VR一体机最受欢迎。随着更多创作者进入,为平台带来更多的VR内容,VR设备在国内也将更加普及。未来VR设备硬件会在轻便性和屏幕清晰度、刷新率等维度做出一系列改进,Apple也预计会在2023年推出第一款VR设备,带动VR市场高端价位销售,未来或将形成VR市场的中、高端价位并行态势。



01元宇宙(Metaverse)与VR设备


提到近来火热的“元宇宙”概念,你会联想到《头号玩家》中的线上线下双重角逐,《失控玩家》中的邂逅与阴谋,《美丽新世界》中的感官电影,《堡垒之夜》中的虚拟演唱会,亦或是《刀剑神域》中的异域冒险?

似乎“元宇宙”就是一个与游戏娱乐强关联的概念。第一个元宇宙概念股Roblox在2021年3月11日于纽交所上市,其前身也是一个游戏制作、共享和游玩平台。Roblox对元宇宙的定义是:元宇宙应遵循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文明等八大要素。元宇宙是对现实社会的数字化映射,其中,身份、朋友的实现需要社交平台的搭建;而沉浸感,低延迟和随地,则需要极致的硬件性能,高速通信和算法等技术支持,乃至更轻便的物料和全息等技术的应用。元宇宙概念并不仅限于游戏娱乐,Meta (Facebook)的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看好元宇宙在远程办公场景下的应用,即人们在家连接设备即可“传送”至工位,进行价值生产。

目前互联网行业增速正在回落,入网用户增速趋于稳定,大厂们绞尽脑汁瓜分互联网用户每日有限的业余时间。“元宇宙”概念让不同行业的资本都看到了新的增长机会。游戏界,币圈,通信领域和硬件领域的众多玩家们都相信自己能在“元宇宙”这一未来举办的盛大宴会上分得属于自己的一份羹。

而对于建设“元宇宙”,社交面也出现了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于“飞船派”的埃隆·马斯克和科幻作家刘慈欣等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主张过度依赖虚拟世界将导致人类失去对外探索的动力,地球文明向“内”发展,失去向外探索的可能。

从技术实现角度上来说,元宇宙的各项技术尚在我们的认知理解范围内,因此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个虚拟乌托邦的建立将成为可能;而宇宙飞船和太空航行则充斥着危险和不确定性,需要对基础物理学研究投入大量精力。高投入和高风险,这些均是资本和生命有限的个体想方设法回避的因素。相比之下,“元宇宙”似乎更触手可及。

图片来源:亿图图示


在完整的“元宇宙”板图下,各个领域交叉的技术支撑不可或缺。从芯片、透镜材料到智能硬件、网络、算法乃至交互设备,众多互联网、通信和材料研发公司等纷纷宣布入局,扬起船帆等待下一个风口的助推。而AR/VR设备则位于“元宇宙”与用户的交互端,设备重量,续航,视场,运算力,刷新率,清晰度等属性直接决定了用户的最终体验。

曾经短暂升温后一度不愠不火的VR设备,在“元宇宙”概念炒热、各国各方巨头纷纷宣布入局后再次焕发生机。因早期的VR设备低端体验欠佳,高端价格劝退,内容贫乏且偏轻度娱乐向等原因,高低端消费人群均被拒之门外。对于低端设备用户而言,VR设备只是晕头晃眼的尝鲜小玩具;对于高端设备用户而言,购置一套VR设备付出的价格不如用在升级已有的电脑/手机硬件,VR内容的匮乏也导致其一身功夫无用武之地。无论何种VR,最终的归宿都是箱底吃灰。

VR设备是对现有的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功能的延申,将2D屏幕扩展为虚拟3D场景,将键鼠/触屏交互转变为肢体与虚拟空间中UI的交互。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欺骗”人体的感官,让使用者误认为自己身处一个独立空间。也许在脑机接口出现之前,AR/VR设备将始终是所谓“元宇宙”的唯一进入方式,在这期间,AR/VR设备将对轻便,性能和清晰度做出无数次的迭代优化,“欺骗”的手法也将越来越高明。

图:各国AR/VR专利数量

图片来源:Finnegan, Henderson, Farabow, Garrett & Dunner, LLP.


2021年Q4季度,中国专利局颁发了1164项AR/VR技术相关专利,美国专利局则颁发了725项专利,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AR/VR领域专利发布最多国家。韩、英、德、法、日等国位居其后。

图:2021Q4季度AR/VR专利发布头部企业(以北美公司为主)

图片来源:Finnegan, Henderson, Farabow, Garrett & Dunner, LLP.


2021Q4季度发布专利数最多的TOP10头部品牌中,专攻AR技术的Magic Leap位居第一位,新推出了84项AR/VR专利。此外,三星、微软、IBM、Google,LG、Meta等知名巨头也位居前列。Apple在专利发布榜单中位于第10位,而其目前尚未透露第一款AR/VR设备相关信息,结合近期风声,Apple的第一款AR/VR设备的发布有可能在2022年底至2023年间发布,且主打高端价位。

图:AR/VR行业图谱 - VR行业企业分布

图片来源:烯牛数据


虽说提到VR设备,多数人立即联想到VR游戏,3D电影,VR社交等娱乐方式,而VR在不同细分行业的应用领域已有可观数量的企业入局。根据烯牛数据VR行业图谱,AR/VR行业登记的企业有约3367个,其中AR/VR应用类的企业数最多,高达946个,以星奇世界HISINGY等为例的国内企业为主,VR教育相关企业达384个,是VR应用类下的主要场景,还包括VR看房,VR学车等新兴应用方向。专注AR/VR内容的企业有749个,以VR游戏和VR影音企业为主。

图:VR/AR/MR在医疗服务领域的研发热点

图片来源:EY安永


图:利用VR设备进行医学模拟与训练

图片来源:Arch Virtual


撇开遥远的“元宇宙”宏图不谈,VR设备在现实中的应用已能够落到实处。除游戏,影音,社交等娱乐用途外,VR购物,VR看房,VR教育,VR医疗等新理念已有雏形,未来或将改变各个行业的形态。例如:使用VR设备对医学院校学生进行基础解剖教学;使用VR技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治疗;使用VR技术训练战斗机飞行员,等等。VR3D交互应用在各个国家和领域生根发芽,未来枝繁叶茂时,随着各个领域的技术突破,便有可能共同构筑成“元宇宙”这张巨大的网络。


02VR设备市场表现


“元宇宙”概念的爆红为VR设备带来第二春,疫情居家也为室内娱乐场景增加了更多需求,自2019年起,VR设备销售涨势被再度催化。VR设备其作为未来概念“元宇宙”的入口,无疑是尝鲜体验的首选。目前的Pico Neo 3和Oculus Quest 2等一体机等设备已经能提供众多“元玩家”优良的游玩体验,未来似乎触手可及。

我们将市面上的VR设备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3D眼镜/VR手机盒子类设备。多用于播放3D电影,一般内置陀螺仪等传感器捕捉头部运动,但是界面交互只能通过头戴设备上的按钮进行,为低价位端用户普及了VR。

第二类是以HTC Vive,Oculus Rift等为代表的PC专用的VR设备(简称PCVR)。此类设备必须连接个人电脑/主机使用,无法像一体机一样独立运行,对连接的个人电脑配置有一定要求,需要在室内搭建激光/红外定位装置(此类定位方式称为Outside-in tracking或灯塔追踪技术),反应速度快且定位精确,具有最好的用户体验。(目前HTC Vive也推出了一体机Focus系列)成套的HTC Vive系列PCVR购买成本较高,花费接近一台高性能台式主机。

第三类则是VR一体机。VR一体机性能接近高端智能手机,采用Inside-out tracking定位方式,利用头戴设备的数个摄像头实现定位,无需连接电脑和定位基站使用,方便随身携带,且价格回归合理区间。VR一体机可独立运行VR程序,也可以通过串流方式连接电脑使用,但是会损失一部分的画面表现。

图:Inside out vs. outside in 追踪机制

图片来源:xinreality.com

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间,由于三种不同的VR设备价格分层明显,通过对价格段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测三种不同的VR设备在近期的表现:

500元以下价格段位主要为3D眼镜/VR手机盒子类的VR设备。在2019年初占据可观的市场份额,由于有限的功能体验,目前正逐渐淡出市场。

6000元以上高端价位以PCVR为主,随时间推移也呈现出萎缩趋势。在社交平台与论坛中,PCVR性价比低的特性也多被诟病。VR设备顾客多为30岁及以下年轻群体,由于以HTC VIVE为主的PCVR设备往往希望用户能在室内进行更大范围的走动,其对室内空间的要求以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多数在外地租房工作的年轻人更难在自己的出租屋中空出一片天地;有限的消费预算也决定了PCVR设备对他们来说只是娱乐奢侈品。购买了成套PCVR设备后,还需要升级个人电脑配置,或购买一台价格近万的游戏笔记本,或配置一台移动不便的台式主机。结合VR目前有限的娱乐内容,PCVR的高体验门槛问题被放大,因此高端价位的表现目前也在收缩。

也许租房人的哲学便是“小体积&多功能&性价比”,在整个VR设备行业范围内,VR一体机便恰好符合这样的理念。以VR一体机为主的中段价位正在以肉眼可见的态势增长。获取成本低,占地空间小,可随身携带使用,可串流PC,平台内容日渐丰富,体验已有十足的进步。如果说PCVR是“主机的价格,外设的功能”,VR一体机便是“外设的价格,手机的功能”,价格终于回归到产品本质。

VR设备在淘系平台的销售均价逐年上涨,主要源于3D眼镜等低端价位VR设备的淡出。

图:“vr设备”百度指数

图片来源:百度指数


由百度指数可见,近期对VR设备关注度最高的群体是20-29岁之间的90、00后,其次为30-39岁之间的职场人士;关注人群主要集中在以广东为首的沿海地区;男性对VR设备的关注度高于女性。

爆款前3位毫无悬念:Oculus Quest 2一体机,Pico Neo 3一体机和Valve Index VR套装。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后来居上者的Pico Neo 3与Oculus Quest 2的硬件配置十分相似。Pico Neo 3商品页面虽注明分辨率是4K,但实际也是和Oculus Quest 2相同的单眼1832×1920分辨率。参考下图的配置对比,除Pico neo 3的后置电池仓等差分设计外,两者整体并无二致。Pico Neo 3原本就是为对标Oculus Quest 2而设计的本土化产品。

图:Neo 3 Link与Quest 2基本一致的硬件配置

图片来源:uploadvr.com

从产品到生态,目前的Pico Neo 3系列产品体验似乎稍逊于Oculus Quest 2。Pico也意识到相比Oculus自身平台内容的不足。而丰富的内容恰是吸引用户入驻、更多创作者推陈出新获得盈利形成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因此Pico一方面运用字节强大的投放能力对产品进行宣传推送,另一方面引进Oculus平台上现有的知名游戏大作和部分3D影片,在内容上与Oculus拉近距离,同时鼓励VR创作,积极推进VR社区内容的丰富。Pico还推出了设备打卡返利活动,在降低用户购机门槛的同时拉动日活,增加用户粘性。由于Oculus Quest的网络连接等问题存在,对于不情愿捣鼓网络的朋友们来说Pico Neo 3依旧是极具性价比的选项。

从产品的舆情角度来看,目前现有的VR设备性能均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而性能提升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便是用户需支付更高的溢价。不过参考iphone历代产品,随着时间推移,设备性能升级而价格仍能够控制在大众可接受的范围内。Oculus和Pico在利用现有产品打下用户基础后,近期很可能推出高性能设备以满足深度用户需求。VR社区内容更加丰富的情况下,高性能VR设备方可施展拳脚。随着Apple等巨头加入,5年内的VR设备市场将会是中端产品与高端产品并行的状态。


03总结与远景


国家政策的支持,互联网企业对VR设备的推送,VR内容的丰富和对不同人群的渗透下,VR设备在近期已经表现出不俗的增长动力,在未来或将如同智能手机,成为日常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当下VR设备在硬件、软件、内容方面的短板明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例如:选择更合理的光学透镜方案,在保证画面质量的同时缩减头戴设备体积;算力更强的芯片增加画面刷新率;优化手柄追踪算法,提升定位精准度;增加数据传输速率降低延迟感;丰富社交和娱乐内容,促进用户养成使用习惯,例如明星线上VR演唱会,产品发布VR分享会等。

Gartner在其发布的“新兴技术Hype Cycle, 2022”中,增加了25项新兴技术。其中部分技术的主题是“推动沉浸式体验的进化和扩展”,包括“去中心化身份”、“数字人类”、“元宇宙”、“不可替代代币”(NFT)、“Web3”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均处于早期阶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它们或可为企业在未来提供新的转型潜力和竞争优势。

除VR设备外,AR设备的应用前景也不容小觑。Magic Leap推出了面向B端的企业级解决方案,主要将服务于不同企业中的专业人员和开发者。Magic Leap 2将于2022年9月30日上市。相比Pico Neo 3头设的395克重和Oculus Quest 2的548克重,Magic Leap 2重量仅248克,拥有具体的现实应用场景。未来的VR设备与AR设备或将相互融合,VR设备将能通过前置摄像头和图形算法等衍生出外部场景互动功能,AR设备也可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沉浸式体验。

图:Magic Leap 2企业级AR平台

图片来源:Magic Leap官网

图:使用Magic Leap 2进行火灾地形分析和灾情应对

图片来源:CNET



更多研究报告、大促数据、消费趋势研究、高增长品牌拆解、机会点挖掘、高增长细分赛道研究,请持续关注魔镜市场情报。



扫码发送“0824”,加入魔镜数据交流群,领取完整PDF报告,10000+投资人,电商人,都在这里



我们的研究覆盖了整个线上零售市场的数万个细分行业和数十万个品牌。通过SaaS系统和洞察报告,我们服务于数百个品牌主、零售商、咨询公司、投资机构和政府部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