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咖万字分享|高难度时尚翻译入门与提升必读帖

Justin 圈圈的翻译之路 2023-02-1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圈圈

  • 那些顶级奢侈品牌的翻译和创译项目是国内什么样的翻译公司承接的?
  • 时尚类译审专家工作日常是什么样的,都在忙什么?
  • 时尚品牌客户喜欢什么样的译文,哪些致命错误一定不能犯
  • 机翻也会进入时尚翻译领域吗?
  • 想要成为时尚类译员,一定要具备什么能力
  • 想入门时尚翻译,必须要有天赋吗

如果你非常好奇上述问题的答案,那么就一定要给自己留出二十分钟的时间,仔细读完这篇文章。

没错,当当当!我们又来了一位大佬现身说法!

在创凌CEO杨老师的支持下,在创凌RM Rita的牵线搭桥之下,我非常荣幸地有机会邀请到了上海创凌的创译组主管Justin老师,专门写一篇时尚翻译相关的访谈稿!

Justin老师是北语的校外专家,从业十一年,译审量超千万字,曾以客座讲师的身份为北语、上外、东南蒙纳士等多所知名院校的MTI学子们开展过创译相关的讲座和培训。

虽然介绍简单,但是我想,大家应该感受得到这些数字背后的分量吧?

再说说创凌,CSA全球百强之一,国内知名的实力派翻译机构。

如果是我知识星球的同学,应该对创凌都不陌生了,因为我早就跟大家推荐了好多次啦,也有同学悄悄跟我说拿到了不错的单价(当然是凭自己实力)。

我自己至今也一直跟创凌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所以想要走奢侈品翻译这个方向的同学,敲黑板!创凌会是你们需要争取的合作对象。

当然,前提是翻译水平练扎实了,毕竟
这个方向要求还挺高

Justin老师在这篇分享稿中不仅介绍了创凌的业务,还给出了很多切中肯綮的建议。

从时尚翻译入门必备能力到译文提升技巧,再到务必要绕开的翻译误区,字里行间浸透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我来回读了好几遍,既有启发,也有共鸣,受益不少。

我非常肯定,许多人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非常感谢Justin老师接受访谈,请Justin老师自我介绍一下~


首先非常荣幸能得到圈圈同学的采访。
 
我是贾斯汀,上海创凌翻译服务有限公司创译组主管。

我毕业于吉林大学,并非科班出身。可能因为父母都是中文类大学教授的原因,从小在一个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家庭长大,对我的文学素养的养成起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记得妈妈小时候写儿童文学读物,每次都让我做她作品的第一个读者,我不喜欢她就重写,无形中在幼年就积累了大量的阅读量。

而妈妈的这种工作方式也养成了我在工作时“不仅要做译者,更要做读者”的思维方式。

以前酷爱体育,大学时是系篮球队主力,在公司也是两届乒乓球赛的冠军,但因为不健康的工作习惯以及上了年纪(?咳咳,并不,也才30多岁)等原因,腰不大好了,于是开始逐渐有了一位专业译者该有的样子(汗)。

所以在此也再次奉劝大家一定要注意健康的办公习惯,平时适当锻炼身体,远离职业病,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Justin老师平常的工作有哪些?能不能跟我们透露下创凌在这方面的业务状况?


我平时的主要工作职能是译文编辑、创译、撰写等专业类工作和团队管理、培训及人员招聘考核等行政类工作。

因为公司有固定的校企合作项目所以工作之余也会去各大高校和同学们分享、交流翻译经验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所有讲座都通过网络授课的形式进行,因此也过了一把主播的瘾XD


日常的工作形式主要以翻译、译文编辑、创译、撰写为主,内容和性质则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既有给产品命名,也有为歌曲填词;既有电影字幕,也有戏剧剧本;有能让你笃笃定做一周的新品SKU,也有第二天早上就要配合大中华区发布会一起亮相的宣传PPT,需要你晚上加班,天蒙蒙亮提交。

合作的客户绝大多数都是大家耳熟能详,如雷贯耳的世界级品牌,他们的产品在网上、在街上、在电影院、在剧场都随处可见,其中很多都凝结了我们的奇思妙想和辛勤付出。

也许你、你的朋友、你的父母或你的孩子,在生活中都已经多次看到、读到、听到甚至玩到过我们的工作成果了XD。
 
说到项目难度,无法一概而论,因项目而异,也因人而异,有的项目一天能完成几千字,有的项目一天只能憋出几个slogan,十几句歌词。

但我们日常经手的项目大抵都需要译者具备较为优秀的文学和专业素养以及较为丰富的从业经验。

目前,专门设立创译部门的翻译公司可谓凤毛麟角,但创凌从创立伊始就坚持在这一领域持续耕耘,由此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经验和一支能力过硬的编辑团队。

也正是因为我们历经时间考验的可靠业务能力,各大时尚类品牌才和我们保持着稳定愉快的合作关系,培养出了山高水长的革命情谊。

在机器翻译大行其道的时代,我个人认为更应该凸显人脑、语言、艺术、文化等因素在语言转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唯有这样,才能做到在这个人工智能的大时代驾驭工具,而不是被工具所取代。

我和同事们很喜欢坚守在这片小而美的高地上,在这个行业捍卫人脑和语言的价值和魅力,传承人工翻译的尊严和荣光,并很乐意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小伙伴。

Justin老师和组员平常工作忙吗?创凌会喜欢招什么样的译员?试译会不会很难?


内部资深的正职编辑很少直接做翻译,一般平时都在做译文编辑和创译、撰写,日编辑量大概在3000-5000字不等,创译和撰写则按时间计算。

当然,时尚类项目的量也存在季节性波动,比如春秋换季这种各大品牌集中上新的时期就是项目量暴增的日子。

各大国际性、地区性时装周、钟表珠宝展的召开也会带动该领域项目量大增。

而圣诞节这样的国外假期,春节这样的国内假期前后可能就会比较清闲一些XD。

说到试译通过状况,可以用“数十里挑一”来形容,真正优秀的译者甚至可以说是百里挑一。我们在评估筛选译者时,会比较倾向两种类型的译者

一类是“马上就能扛枪上战场”的经验丰富的译者(但这类译者也是相当稀缺的);
另一类则是比较有潜力的学生和相对缺少经验的新手译者,但期望这类译者能具备比较充裕的时间,强大的学习能力和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

创凌会有什么特别的机制来帮助具有潜力的译员吗?是否还在招收新译员呢?


因为客观因素限制,外部译者不可能像内部专职译者一样接受大量培训(当然过去也经常有外部译者专门来公司学习,我们也欢迎更多外部译者来公司学习交流),所以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能力及意愿就愈发重要。

创凌有一套成熟完善的反馈沟通机制,帮助外部译者实现学习提升。

也许有不少译者合作过一些本地化公司或翻译公司,一个项目交完作业,往往后续就杳无音讯。

创凌不是这样。一般来说,只要公司认为译者展现出了培养潜力,那译者都会在项目结束后收到一份评语和反馈报告,让你能完全了解到译文的修改情况,便于学习复盘。

当然像圈圈这样非常成熟的个中翘楚可能现在已经较少会收到这样的反馈了,因为公司对你这样优秀的才女已经非常放心了XD。

目前,内部能够做时尚类项目的正职编辑大概在6人左右,外部译者团队规模就很庞大了,流动永远存在,当然整体肯定是稳定的,外部译者团队中和公司合作超过十年的老朋友比比皆是。

至于是否需要更多译员加入,我想说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对于像圈圈这样的杰出选手永远是多多益善,任何行业都是这样,金字塔顶的人才永远是稀缺的
 
 

客户期望的译文是什么样子的呢,时尚类项目该如何处理?



客户对于不同应用目的的项目要求不同,对于仅需要反映客观事实的项目(比如放在网页或纸质媒体上的产品材质和参数等内容的说明),只需要准确易读即可
当然这里的准确不止是不误译那么简单。

不同客户有不同客户的特殊要求,对于格式、用词、行文的tone等等都有非常细化的规定,同时还要考虑到国家的广告法对于用词的一系列限制等等,这些规定都是不能违反的。

有人觉得可能时尚类项目是一种自由度很高的工作,应该说这个想法不完全对。

任何服务于具体目的的翻译都不可能完全自由,时尚类项目存在很多要求和限制,但除此之外都是你发挥的空间。

我觉得译者不应当把这些规定视为对自己的束缚,而是应当积极面对,将其视为锻炼自己,让自己达到更高境界的阶梯。

这些年的工作,让我深刻领会了一个道理:懂得跳脱,懂得放飞,固然可喜可贺;学会隐忍,学会收敛,却更为难能可贵;在写意时严谨,在克制中发挥,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方为上乘。

对于面向宣传营销的项目(比如,标语创译/撰写和产品命名等等),不仅需要译文准确流畅,还需要能够抓住文章需要实现的具体营销和宣传目的,并通过译文尽情呈现,做到有的放矢,够pounchy。

这就需要站在客户和受众的双重角度来想问题,想想该往哪个方向写,怎么写。做到想客户所想,甚至想客户之未想。

凡是能够达到上述标准和效果的译文,一般客户都是非常满意的。
 

哪些常见翻译问题需要译员引以为戒(例如,原文/专业知识理解不准确,用词不恰当等等),能否给出具体的例子说明?


根据我审过的成千上万份译文来看,首先我想说的就是译者朋友们一定要注意低级问题,因为很多这个领域的译者都容易执着于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写作能力的磨练。

但就像上面所说的,低级错误(根本性误译、错别字、数字错误、术语未遵照、styleguide未遵照等等)才是客户所最不能容忍的,千万不要让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我见过无数辞藻优美,但低级错误屡禁不止的译者,因为这个原因导致自己始终无法更进一步,实属令人痛心。

其实在这方面花心思最是事半功倍

因为写作能力的提升并非朝夕,但消灭译文中的低级错误并不困难,需要的只是认真尽职的工作态度,但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

对于大部分项目而言,在客户眼中,一份不存在低错,文采中等的译文,价值要远远大于一份激扬文字,妙笔生花,但处处是暗雷(低错)的译文。

因为就像我前面所说的,客户内部也有自己相关的工作团队,可以在你的译文基础上进行润色优化,但如果你的译文低错屡禁不止,就会大大降低内部团队的作业效率,让你的个人信誉被扣上一个“不靠谱”的帽子,最终导致你被放弃。

那么在确保译文不存在低级错误的前提下,在进一步提升译文品质的道路上,我觉得大多数译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跳脱原文,对原文含义用地道中文进行二次诠释的技巧。

字对字翻译在时尚领域是大忌

因为时尚类项目的原文一般行文就比较灵活,考虑到英文和中文在句式构成和用词上的巨大不同(英文讲究形合hypotaxis,以形定意,中文讲究意合parataxis,以意推意),字对字翻译会导致译文和通达、适切的地道中文背道而驰,甚至根本无法阅读。

Justin老师对于帮助译员摆脱字对字翻译习惯,有什么建议呢?


那么在跳脱原文方面,结合我在工作中接触到的译文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我给译者朋友们的主要建议之一是避免长句

这个长句不是字数多,而是结构复杂。

英文喜欢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因为就像前面所说的,英文讲形合,句子中的所有附属元素都需要通过严格的语法结构,挂靠在句子主干上,所以非常容易形成冗长难读的大长句,但这就是英文的特点。

而中文很少会用长句,表达时喜欢通过多个结构简单的短句,形成句群,最终拼凑出原文完整的意思。

比如这样一句话:

In thirty years of encounters and experiences, Galleria Continua has forged a distinctive identity founded on the generosity and altruism at the heart of collaborations with artists,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public and its growth。

这种句型在时尚类项目中非常常见,如果你按照英文的结构输出中文,很可能你最后花了很大力气,输出了一句结构严谨的“英式中文”,但根本没有人能看懂,感动了自己,坑害了读者

在处理这种长句的时候,我建议大家把英文中牢牢固定在主干上的句意拆开,化解成数个短句,千万不要试图在一句话中塞入太多信息,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比如上面那个例子,我们通过简单分析,不难看出这句话讲了三件事:

①In thirty years of encounters and experiences, Galleria Continua has forged a distinctive identity;

②This identity founded on the generosity and altruism;

③The generosity and altruism is at the heart of collaborations with artists, its(即Galleria Continua) relationship with the public and its growth。

那么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大可笃笃定定地把这三件事不慌不忙地分别说出即可,当然中间需要进行一定的增补、删减和过渡转折。

这考验的是你个人的文学素养,我没办法教你。

但只要战略大方向没有错,那么你哪怕仅仅是做到把英文的长句硬生生地拆开翻,也比翻出一句人神共愤,令人发指的中文大长句要好。

下面给出上文例句的译文,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常青画廊在三十年来不断尝试与实践,秉持慷慨无私的精神与艺术家开展合作,积极维系公众关系并不断进取,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
 

时装件译员应当掌握什么样的能力,如何提升学习效率尽快入门?


第一是基本的写作能力,同时对特定领域/客户的行文特点也要有所熟悉。

我的建议就是多读,有一句话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对于任何一个以语言输出为主的职业来说都至关重要,在这方面并没有太多捷径可走,想要提升内功就要老老实实投入。

时尚类译者要多接触时尚方面的文章,获取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品牌网站、媒体网站、时尚大V的微博,公众号等等。

但其实我想说,任何形式的阅读都有助于提升你的遣词造句能力,对时尚类文字的阅读有助于帮助你积累专业知识,熟悉特定领域的行文特点,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你基本文学素养和遣词造句能力的基础上的。

关于这个基础建筑的搭建,我想多说两句,之前在和高校同学们交流的时候,有些同学表示,感觉班里某些同学“很有天赋”,“很适合做翻译”,感觉自己“没有天赋”,很丧气。

我想说的是,体育是强调天赋的,没天赋你确实拿不了奥运冠军,没天赋你甚至进不了校队。

但我认为翻译领域并不存在所谓的“天赋”,做一位好的翻译所需要的任何素养均可通过后天习得,你觉得某些人“有天赋”,可能是因为他们已经通过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学习,默默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但任何时候开始努力都不算晚,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当然,一切的大前提还是你本身喜欢,有兴趣,没有兴趣驱动的学习和努力是很痛苦的

还有一个要多读的点就是多读自己的译文,做自己译文的第一位读者,要学会用“读者思维”代替“译者思维”,持之以恒地通过大量的自我审查实现译文优化和经验积累,最终获得条件反射一样的写作能力,通过量变实现质变。

第二则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意愿,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进行高效搜索查证的能力。

这里的新知识主要指的是真正去了解你服务的客户及其所处行业的主要相关知识,因为不管你的写作能力有多强,但如果你没有真正了解你写的是什么东西,那么再华丽的语言也会有站不住脚的时候。

时尚领域涉及到很多一般人可能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比如某品牌的发展史大致有哪些里程碑?其创始人背后有什么故事?理念为何?奢侈品服饰所常用的高端材质有什么地道的叫法?各自特点是什么?机械腕表大致是怎么运作的?常见的零部件叫什么?作用是什么?酒的酿造过程是怎样的?品酒时大致有什么讲究?涉及什么专业术语?

这些都是需要你去专门了解的,之前有前辈和我说过很多时候一位好的译者都是一位“杂学家”,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时尚类译者。

真正懂得项目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能够帮助你理解原文,规避很多不必要的错误,还能帮助你在输出译文时更加得心应手,做到事半功倍。

至于搜索查证能力,这几年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词汇叫“搜商(SQ)”,这也体现出了搜索查证能力在这个信息时代的重要性。因为在做时尚类项目的过程中,你经常会遇到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比如材质、布料、零部件、颜色、设计概念、工作机制、设计师、品牌渊源等等),所以就涉及到了大量的查证工作

在这里我推荐谷歌,实在没法翻墙可以百度+必应结合着来,同时掌握搜索时所常用的一些表达式和通配符,也能大大提升你的搜索查证效率。

另外,我还能给读者朋友们的一个建议就是勇于尝试,如果你还处在入门边缘,那么第一次能够接到的大多数项目看起来都会有点“专业”。

如果你此时做好了准备,当然再好不过,但绝大多数人都可能会觉得心里没底,这很正常,但千万不要因为怕做不好就拒接。

因为此类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在你没有和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之前,一次拒绝往往就意味着永远再无机会

各位读者朋友可以在尝试中实践,在实际作业中学习,这样不仅更有方向性(因为你在没有接触到具体项目之前,可能很难确定具体该去了解哪些知识),而且也增加了你获得客户的机会。

毕竟退一万步讲,你没做好,那也和你一开始拒接没啥区别,说到底,you have nothing to lose

虽然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这句话可能还有后半句,“但收获的都是那些善于抓住机会的人”。

简单来说,要想在任何领域做出成绩,道理基本都是相通的,那就是
积极思考 + 保持学习 + 认真敬业,这个道理不仅限于翻译,更不是父辈的鸡汤空话。

做学生的时候不屑于听父母说的“陈词滥调”,长大了才发现,都是至理名言,古人诚不欺我XD。

我个人是在不断碰壁中才感受到了这些道理的价值,希望这次的访谈内容能让读者们少走弯路,少碰壁。也希望大家都能享受翻译,享受生活。

- 你可能感兴趣的 -第二期|圈圈知识星球招新(文末福利)~准备好入门奢侈品翻译了吗?圈圈独家资料来了
圈圈访谈|三年半升任文案总监后,我选择成为自由职业者
偷跑|圈圈英中翻译训练营第一期



圈圈的翻译之路

翻译从这里入门





用在看,告诉圈圈你爱看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