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儿跟我说:同学说我没有金色的头发,不能当公主 | 怎么帮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心?

刘超雄 超雄和她的混血娃 2020-08-25

点击上方“超雄和她的混血娃”

回复【真言】,抽取属于你的一条亲子关系箴言


前几天我带Mia睡觉,照例要给她读睡前故事,那天她选了迪士尼公主的故事要我读,家里有两本大的迪士尼公主系列合集,那都是她最喜欢听的睡前故事。


我们先读了Belle贝拉的故事,然后她还想要我读一个Cinderella(灰姑娘)和她的老鼠朋友的故事,读到一半的时候,Mia看着书上一张Cinderella的图片跟我说:“妈妈,我的同学R说我没有金色的头发,所以我不能当Cinderella,她才可以!”。我估计她指的是班上女孩子之间玩角色扮演游戏的时候。


因为在美国“种族”是个很敏感的话题,评论别人的肤色,发色和相貌都是大忌,所以虽然Mia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和表情都很平常,可我一听心里却炸了毛,什么?R说了这样的话?!我一时间警铃大作,不行,我得去跟老师反应一下...


我想的走了神,被Mia的一句“妈妈,你快读呀!”才拉回来,于是我接着她刚才的话茬说到,


”是吗,R这样说啊?可是你看还有很多公主也没有金色的头发呢,白雪公主和木兰的头发是黑色的,小美人鱼的头发是红色的..."

“还有艾莎的头发是白色的,安娜的头发是棕色的!”,Mia抢着说。

“对啊,这些公主都很美丽,心地也很好,所以头发是什么颜色的并不重要”,我正准备开启讲大道理的模式...

"我的头发是黑色的,跟你一样,我觉得黑色的头发是最漂亮的!“,Mia直接打断了我要讲的大道理,大声宣称她最喜欢黑色的头发。


她的这番举动倒是着实让我惊讶了一下,也把我之前的担忧给打消了,看来R的话并没有对她造成什么影响。


那天她睡了之后我还在想这件事情,我突然意识到,也就最近这半年的时间,Mia的内心好像真的成长了好多,她以前可完全不是这样的。



1岁多的时候,圣诞节我们带她去邻居家送姜饼人,人家不看她不关注到她的时候还好,一看到她,她就会马上避开别人的目光,开始抱我们的大腿。


2岁的时候,我带她去早教班,她虽然很喜欢也会参与,但是老师跟她打招呼或者问她问题时,她都是把头直接扭向我然后把脸埋进我的胸口。


偶尔老师在发教具的时候漏掉了她,我能感觉到她是那么想告诉老师“我还没有呢!”,可就是鼓不起勇气走到老师跟前去,而是站在原地用渴望的眼神默默的望着老师的背影,嘴唇似动非动的模样,我在一旁看着心里都好着急。


到了3岁,她在很熟悉的人面前总算能够泰然自处(也终于开口跟亲姑姑说话),但是如果我带她去图书馆的玩耍区这些地方,她还是不愿意自己去跟其他小朋友玩的,一定要我和她一起去才行。


在最近一次(去年)幼儿园的一对一家长老师交谈会上,老师对她的评价也是“很sweet,很聪明,但是希望她能更加自信,更有主见一些“。


Mia确实从小就害羞,慢热,敏感,不太敢坚持己见,这也是我脑子里一直以来对女儿的印象。可是最近这小半年,事情似乎在慢慢的发生着变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对于第一次见面的人也能大方的介绍自己,还跟人聊的头头是道;钢琴课的recital上她一个人上台也丝毫不会紧张怯场;老师也跟我说她在学校变得自信很多,话也多了起来;甚至当别的同学说她没有金色的头发所以不能当Cinderella时(这是她最喜欢的几个公主之一),她也可以不屑一顾,还对我说她自己的头发最好看。


这样的她我之前还真是想都不敢想,难道那个“花开”的时刻就这样悄悄的来了?




漫长的花期


如果你家也有一位胆小,害羞又慢热的孩子,你一定迫不及待的想问我,你到底用了什么好的方法让Mia变得自信大方起来呢?我却想不起来我用过什么特别的方法,我甚至都没有抱过“静待花开”这样的想法,毕竟我也不知道她到底是花,是草,还是树。


我觉得她最近的这些变化却很可能就是受益于我们一直以来完全不带评判的接纳,默默的守望和陪伴,当然也还有很多的支持与鼓励,不过这种支持和鼓励里面不带有什么特定的预期,我们只是单纯的去帮她做那个她内心渴望成为的自己。


比如小时候去公园里玩滑滑梯,她坐在滑梯顶端说什么都不敢下来,但是我知道她内心是渴望能像旁边的小朋友一样痛快的滑下来的。于是我一点点的提供帮助,我说妈妈可以在滑梯下面接住你,她不说话,我说那妈妈在滑梯的旁边牵着你的手,她还是犹豫,我说妈妈抱着你一起滑下来,她才表示愿意。


所以我就抱着她一起滑,并且也享受起这件事情来,甚至觉得找回了几分童年的乐趣,不过没过多久,她就不用我抱,乐意自己滑了。


我带她去图书馆,她看见玩具区有好几个小朋友在那里玩火车,玩娃娃房子,我知道她特别想加入大家一起玩,可就是巴巴的望着,迈不开步子。我就带着她和其他孩子一块玩儿,成为了一群小朋友中间唯一的一个大人,可是当我和那些小屁孩玩成一片时,她早就忘了要妈妈陪着这件事,甚至我走开了她也不会察觉。


后来她们学校有show&tell(展示与介绍)的活动,老师还特意说过这是她希望Mia今年可以做的更好的一件事情,我就问她学校的show&tell你想要去展示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吗?她说想。我就让她选好东西,和她一起想想说些什么,为了给她更大的信心,我还问她,妈妈跟你一起去学校,在下面看着你讲,你觉得好吗?她当下就一个劲儿的点头。


我还专门为此写过一篇文章:美国人会说话,原来是从幼儿园就开始培养演说的呀


那天我和她班上的老师同学坐在一块儿,时不时的给她一个眼神的肯定,她从一开始的很紧张到后来慢慢放松下来,整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完成了,关键是我能感觉到她自己很开心,这小小的一步让她感受到了”我是可以的!


后来的show&tell我就没有再去学校观看了,但是老师给我发回的反馈是,她做的特别好,大方自信,和同学们的问答互动也很棒!


看来show&tell这件事情已经被她纳入了自己的心灵舒适区了。


上面讲了3件小事情,其实我自己看下来也觉得我是为了Mia的害羞和胆量小做了很多努力,给了很多鼓励和支持的,那为什么我要说我没有用过什么特别的方法呢?


因为我在给予她这些支持以前已经读到了她内心的渴望,我知道她是想要去做好这件事情的,只是差了一点点勇气,所以我带着她迈出那个小小的第一步就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而且我会事先同她商量,征的她的同意,所以她很愿意接受我的帮助,也会因此而很安心。


更重要的,我虽然会尽力的去帮助她,但心里不会有什么特定的预期,我不会觉得她一定要成为一个怎样怎样的人,所以她也没有感受到过任何的压力:她不会觉得妈妈陪着她和其他小朋友一块玩是为了能让她尽快的自己独立去玩耍,她就觉得我也很喜欢玩而已;她也不会认为我去看她做show&tell是为了帮助她提高演说能力,她知道我就是去支持她的。


事实上我就是这样的心态,我不会在心里默默的说:我再多陪她玩几次她应该就能自己一个人去玩了吧!相反我会去珍惜陪伴她成长的每个时刻,我知道她总有一天会独立,到时候我想跟她玩她还不愿意带我呢!


也许就是在这样没有评判,没有静待花开的压力,有的只是接纳,认可,守望和陪伴的日子里,她内心那颗叫做“勇气”的种子开始发芽和成长,她开始一点点的扩大自己的心灵舒适区,她小小的翅膀一天天的变得丰满起来,然后在我都没有觉察到的某些时刻,她已经可以扑腾着翅膀自己飞那么一小段距离了。


对于一个天生就热情,自信,张扬,充满冒险精神的娃来说,当别人质疑ta时,ta能大胆的捍卫自己,这大概不是一件什么难事。


但是对于像Mia这样打小就害羞,慢热,谨慎,容易动摇的孩子来说,她能说出“我觉得我的头发是最漂亮的!”,这真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哪怕只是对我说。


我再聊一聊关于自我认同这一点吧。




自我认同


所有的成长都绕不开这一点。


一开始我们大概都是通过他人的认同来寻求自我认同的,要在他人的质疑中仍然坚定的相信自己,这对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件难事,更何况是孩子。


所以孩子尤其需要来自父母,家人,老师和朋友的认同,当一个孩子和周围的朋友们有一些不一样的时候,这确实可能让事情变得有点儿玄妙。


比如说姐弟俩都是混血孩子,而我们生活的地方偏偏又“很白”,俩人幼儿园班上的同学都是清一水儿的白人小孩,姐姐在这个幼儿园已经快4年了,这4年里我就见过1个黑人小孩,后来不在了,1个日本小孩,后来也不在了,好歹最近我终于发现了另外一个中国小女孩,其他就再没有了。


弟弟班上的孩子现在年龄都还不大,所以暂时也没有人特别关注别人是不是和自己不一样。


可是姐姐班上的同学就不一样了,成年人judge别人的时候起码还会含蓄一点,多少会拐弯抹角,可是孩子judge起别人的时候那是赤裸裸的。


从去年开始我就能感觉到“身份认同”的问题有点困扰Mia了,比如当她习惯性的用中文跟我打招呼时,她的同学们会大声的问她:”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呀?“,她就会表现出一些尴尬和不自在。又比如她有时候会不愿意我放中餐到她的午餐盒里,她也会问我她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


我知道她虽然表现出了一些对她自己非美国身份的担忧,但这种担忧其实并非是对一种文化本身的排斥,她只是不想跟她的同学们不一样,因为这种不一样让她感到焦虑和不安。


一开始我也有点犯愁该怎么去引导她度过这个阶段,于是我尝试着分别站在她的角度和自己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


如果从她的角度看,我特别理解这种情绪,我们曾经都是那个不愿意和同伴们不一样的孩子;如果从我的角度看,我当然希望她能尽可能多的传承中国文化,能成为一个真正拥抱双元甚至多元文化的人,但这是一个长远的事情,而非一朝一夕。


所以我觉得当华裔孩子或者混血孩子开始遇到这种“身份认同困扰”的时候,我们不需要慌,这是一件意料之中的事情,而且也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情,如果能迈过这个坎儿,孩子往往能成长为一个内心更加强大的人。


我觉得重点是我们在引导孩子的时候不要走向任何一个极端,比如马上着急上火,严肃的去“纠正”孩子对自己非美国身份的排斥心理,强迫ta去接受另一种文化,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更加的排斥,其实本来孩子排斥的就不是文化本身,ta只是不希望自己“不同”。


但是因为担心孩子不能融入集体而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干脆放弃给ta本民族文化的熏陶也是不明智的。


于是我选择了先做出一些改变安抚她的焦虑,我大部分时候都给她带常见的西餐去学校,当她的同学再问她我们说的是什么话的时候,我就主动的告诉ta们:我和Mia说的是中文,这跟英语,西班牙语一样,也是一种语言,你们想学一点吗?我可以教你们怎么用中文说“Hello”呀。


我还特意跟她的老师聊了聊天,希望她平常可以多对Mia拥有的双语双文化背景表示赞赏,让她得到肯定,并且感受自己的特别,是好的那种特别。


后来我还去幼儿园给Mia班上的小朋友们做了关于中国新年的活动,Mia当时就觉得很骄傲。


至于其他的时候,日子该怎么过就怎么过,我没有再去过于强调和纠结这件事情。时间一长,我就感觉到Mia的困扰明显小多了,她仍然会习惯性的跟我说中文,不管中餐西餐,只要好吃就行了。


当然,我并不认为她的“自我认同危机”就这样过去了,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她还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她还会遭遇到各种质疑,她的双元文化还是会彼此间发生很多的碰撞...


那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去帮孩子建立起强大的内心呢?


其实目光不需要总是放在孩子身上,也该投放一些到自己身上。我总觉得我们就是横在孩子与绝望,崩溃,对自己完全的丧失信心之间的一堵墙,如果我们和孩子之间能保持亲密而健康的亲子关系,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任何问题终究是可以峰回路转的。


而且你越是去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做一个让孩子无法不认同的人,那么你这堵墙的力量就会越大吧,你觉得呢?


就好比Mia对自己身份和文化的认同,我就是她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那一扇门,而且在很长时间内可能就是唯一的一扇门,她认不认同她血液里的中国元素,其实不就在于她打心眼里认不认同我吗?




END



喜欢我的话,不妨加个星标,常来这里坐坐呀!




By 女儿小粉丝的 超雄 

2019.3 克利夫兰


「超雄:坐标克利夫兰,2年+线下双语音乐早教经验,组织过上百场音乐早教活动,有两个混血双语宝宝,姐姐Mia(5岁)是个小甜心,弟弟Ian(3岁)是个淘气包和段子手,这里有亲子生活,文化观察和我们一家人的故事。」


近期文章

改掉这几个常见的发音问题,也许你说的英语也能高大上 

他是美国人最喜爱的童书作家 | 苏斯博士书单分享与点评


后台「回复」“加群”,加入“0-6岁中美育儿交流群”

后台「回复」“手工”,查看简单好玩的亲子手工集锦

后台「回复」“生活英语”,学习地道的亲子生活英语

菜单栏点击“英文儿歌”,看经典英文儿歌视频(带玩法)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