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孩子确立规则和边界,理清这些思路后真的就不难

刘超雄 超雄和她的混血娃 2020-08-25

点击上方“超雄和她的混血娃”

回复【真言】,抽取属于你的一条亲子关系箴言


最近群里头常常聊到管教孩子的话题,每次我都会认真逐条的看完大家的发言,我发现在自由与规则,纪律与天性这两个大面儿上大家常常不乏分歧,加上之前也有不少朋友提到希望我能写写如何给孩子确立规则与边界,就用这一篇来详细说说吧。


给孩子立规则说到底涉及到的就是3个方面的话题:


1. 需要立哪些规则?
2. 怎么立规则?
3. 怎么执行规则?


很多时候我们把管教孩子简单粗暴的等同于了第3点,也就是孩子犯规了怎么办?该怎么执行规则?


虽然有效的“执行规则”是确立规则与边界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重点应该放在“明确要立哪些规则”和“怎么立”上面,因为这两点做的越好,需要执行的情况就越少,这才是我们立规则的意义:立规则不是为了执行规则,而是为了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礼仪,内化好的习惯。




一. 需要哪些规则?


我们家有两种规则。


一种是绝对规则,也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发生的行为,这类规则很少,基本上都是涉及到人身安全方面的,比如过马路时不能乱闯,没有大人陪伴的情况下不能在家里玩火玩电等等。


另外一种我称之为相对规则,事实上,绝大部分的规则都是属于相对规则,也就是“绝对不允许其发生”是主观上没必要或者客观上做不到的。


比如“打人”,看到这里你也许要说这不是无论如何都不对的事情吗,怎么成了“相对”?首先有极端情况下的正当防卫,在一般情况下,打人肯定是不对的,但是“绝不允许孩子有这种行为”是客观上做不到的事情,试问哪个孩子急起来没打过人呢?


所以“不能打人”的规则必须要有,但是我们得知道孩子有时候是会打人的,重点是当这种行为发生后我们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帮助他用更好的,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愤怒。


当然,“不能打人”这一类的规则也有其绝对性,那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在这一点上,你不能说你家的规则和别家的不一样。


另外一类规则就可以是各家不同了。


比如说“餐桌礼仪”,有的人规则多一些,严格一些,有的人规则少一些,宽松一些,这是家家不一样的。

在我们家,吃东西只能在厨房和餐厅(包括零食),咀嚼食物时要闭着嘴巴不能啪唧响,饭后大家各自收拾自己的碗筷,这些都是执行的比较严格的餐桌礼仪。


一天能吃几颗糖,能不能在家里追赶打闹,睡觉时间是8点还是9点,这些也是每家不同的,我们在自己家里遵循自己的规则,到了别人家里就要尊重主人家的决定,这也是孩子该懂得的。


这些规则之所以是“相对规则”除了因为每家的情况不同,也因为它们允许有例外。

平常一天只能吃一颗糖,过年过生日的时候多吃几颗不要紧;嘴里有食物时不能说话,可是孩子兴奋激动起来就顾不上了,说了也就说了呗;晚上熄灯的时间是8点,偶尔玩的起劲儿在兴头上晚半个钟头1个小时睡觉也没关系。


这些偶尔的例外,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待遇不但可以有,还很重要,因为这是规则之外的爱,温情和包容,这也是“立规则”的一部分,规则有了温度,往往“立”的更好。


下面就轮到怎么立规则了。




二. 怎么立规则。


你有没有想过“立规则”中的“立”字是指什么?是把规则一条一条写下来,然后再跟孩子一条一条宣读吗?这不是“立”规则,这顶多是“制定”规则。制定规则是相对容易的,也花不了那么多时间。


“立规则”的工作量就大了,因为这是一个让孩子把规则内化成好的行为礼仪和习惯的过程,就像我们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里面的“树”字也是一样的道理。


来具体说说“立”的方法。


1. 给予及时正确的反馈。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写到过,很小的孩子就开始在意他人的评价,会从他人的反馈中建立起对“好”与“不好”评判。所以,给予孩子及时正确的反馈是我们手中握有的第一个工具。


对于1,2岁的孩子,很多时候他还不清楚行为的边界在哪里,这时成人的反应就会成为一把尺子。

当他从别人的手中夺过玩具,你可以说,你想玩这个玩具是不是?那我们可以等他玩好了再玩,或者我们可以问问他愿不愿意跟我们一起玩。


当他在公共场合大声喧闹影响到他人,你可以说,你想要大声说话和唱歌是吗,那我们可以到外面去玩,或者你可以轻轻的说话,像我这样。


如果孩子这些小小的“出格”行为总能得到我们及时的反馈,同时得到我们提供的其他可行方案,慢慢的,孩子心里就有了一把丈量自己行为的尺子,比如他会知道在图书馆不能大声说话,但是在户外可以。



2. 反复的提醒和强调。


比如我们家有“吃东西时只能在厨房和餐厅”的规则,立起这条规则并没有捷径,就是从孩子有能力执行规则起,我们就反复的,温和的,坚定的提醒和强调。


只要看到姐弟俩在厨房和餐厅以外的地方吃东西,我们就会提醒,还记得吗,吃东西时只能在厨房哟!如果你想把它吃完就回到厨房里,或者你可以一会儿再吃。


习惯的形成需要时间,但是一旦形成了,就很少再要提醒了。


立任何规则都是一个过程,不是有一天突然看孩子的某个行为不顺眼了就马上立个规则,然后第二天心情好了又把规则抛到了脑后。


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行为的及时反馈和反复提醒,这是不能够偷懒的。



3. 解释立这条规则的原因。


对于“吃东西只能在厨房和餐厅”,我们给姐弟俩解释了立这条规则的原因,那就是为了家里的清洁卫生,也是为了打扫时更方便,试想一下,如果走到哪里吃到哪里,那么每个房间里都会有食物碎屑,这会给清洁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要是把吃到一半的水果等食物留在了某个房间又没有及时处理掉,食物腐烂发霉,那会更加糟糕。


解释清楚了,孩子才会觉得这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那么立起这条规则就要容易许多。


我们立规则的目的不是图享受大人的权威和权力,不是搞法西斯独裁,所以孩子得明白为什么要立这条规则,我们也得允许孩子对规则有质疑,大家可以商量讨论着来,毕竟每个人的需求都应该被听到。



4. 以身作则。


我回过头去看家里那些执行的不好的规则就不难发现有很多是因为自己也没有做好。好比“不能浪费食物“的规则我们也是有的,但是我和S先生自己也时常会因为买太多,做太多,或者临时决定出去吃饭而造成浪费。


这样一来对孩子的约束自然有限,因为我们自己都没有真正从心里重视起这条规则来,是不是?




三. 执行规则


哪怕制定规则和立规则都做的很好了,孩子也会有“违规”的时候,尤其是当他们处于激烈的情绪中时,比如愤怒,伤心,极度兴奋等等。不能打人?不能扔东西?不能大声吵闹?管他是什么规则都忘得干干净净了。


对于孩子的任何行为问题,我们都可以从3个方面去思考应对策略,


第一是改变环境,
第二是改变自己,
第三是改变孩子。


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发脾气,这个时候怎么办呢,给孩子一个“time out”?这显然行不通。威胁孩子再不停下来今天就没有视频时间了?这只怕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你最好的选择可能是先带孩子离开,去一个可以让他发泄情绪的地方,等他情绪平复了再讨论刚刚发生的事情。


同样的,孩子喜欢在家里乱跑乱蹦,你可以制止这种行为,也可以选择搬走一些家具,让家里更宽敞安全;孩子不停的在屋子里捣乱,你刚刚制止了A,他又开始做B,那么不如去户外活动活动;幼儿园里孩子们经常争抢某类玩具,那能不能适当的增加那一类玩具的数量?


这些都是通过改变环境去影响行为。


改变自己也是一种思路,比如提高了自己对脏乱差的容忍度,那么有一些规则就可以放松要求,甚至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改变自己就是改变规则本身,所以规则并不是不能变的,连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都要修正的不是吗?


改变环境和改变自己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的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


改变孩子就是直面孩子的行为问题了,在有些时候,这是必要的,规则要执行到底,不能因为怕麻烦,或者孩子的哭闹要挟而妥协。

万圣节的行头


比如刚刚过去的万圣节姐弟俩都要回了一大桶糖,我们规定了每天可以吃一颗,头几天还算风平浪静,但没过多久俩人就尝试着挑战这个规则了。


“妈妈,我可以再吃一颗糖吗?”
“不行,你今天已经吃过一颗了。”
“可是,可是,那一颗我不喜欢,我要另外选一颗。”(都吃完了才说不喜欢)“不可以,我们说好了每天只能吃一颗,你可以明天再选一颗喜欢的。”
“我要吃!”
“那你可以二选一,要么明天再吃,要么现在吃一颗,但是吃完了我会把剩下的糖都拿走。”
“哇!!!!”


哭闹打滚一会儿后发现没什么用,自己去别处玩了。


这种情况下孩子是非常明显的在试探大人的底线,我自然不会选择妥协退让,而且只要我态度坚定明确,孩子也不会做过多过久的纠缠。


同样的,有些家庭可能规定了正餐不吃完没有零食,吃饭时边吃边玩那么过了饭点就不会加餐等等,对于这些规则,如果因为各种理由而一再退让底线,那么不如干脆不要规则。


还有一类常见的情形就是上文中提到的打人。


姐弟俩现在正是争斗不断的年龄,常常我赶到事发现场时俩人都已经急红了眼扭打在一起,我也弄不清楚是什么情况,这时让大家的情绪缓和下来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


我的一个小方法是让俩人将手掌放在自己的肚脐眼儿上,然后跟我一起做3-5次深呼吸。我特意强调将手掌放在肚脐眼儿上就是为了让孩子更直观的感受自己呼吸的起伏节奏,从而更加专注,更有助于恢复平静。


不过,我们家有规定,生气着急的时候如果打人扔东西了,那么就要回房间反省。所以,情绪缓和,事情弄清楚了以后,还是要执行规则,比如弟弟通常是先动手的那一个,那就回房间自己读一本情绪管理的绘本(或者其他书),读完之后我再和他聊聊刚刚的事情。


在“回房间”这件事情上加上“读书”,这就让规则又有了温度,它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惩罚,更像是给他一个完全冷静,恢复理智的空间和时间,如果是单纯的闭门思过说不定会让人在房间里继续生闷气。


这里虽然是在说“执行规则”,但是制定规则的时候如果考虑得更细致一些执行起来也更顺利不是吗?


所以,“执行规则”时看上去杀伐决断快意恩仇更过瘾,但是育儿的智慧往往体现在“需要哪些规则?”,而育儿的功夫得花在“怎么立规则”。


关于给孩子确立规则与边界

你有什么想分享的吗?

或者你有什么头疼烦恼的事情?

来说说吧。




By 超雄 

2019.11 克利夫兰


「超雄:坐标克利夫兰,2年+线下双语音乐早教经验,组织过上百场音乐早教活动,有两个混血宝宝,姐姐Mia(5岁)是个小甜心,弟弟Ian(4岁)是个淘气包和段子手,这里有亲子生活,文化观察和我们一家人的故事。」



相关阅读

你觉得育儿博主也会吼娃么?


近期文章

物质生活从未如此丰盛,这是孩子的幸运还是不幸?看完再过双11吧

早教班要不要上,该怎么上?做为早教老师,我有这些心里话跟你说



后台「回复」“加群”,加入“0-6岁中美育儿交流群”

后台「回复」“手工”,查看简单好玩的亲子手工集锦

后台「回复」“英文儿歌”,看经典英文儿歌弹唱视频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