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帮扶在前 抗“疫”在先 天津市委宣传部驻武清区两个帮扶组工作速写

美丽武清 文明天津 2022-05-15



“疫”线勇担当 帮扶寄真情

市委宣传部驻武清区豆张庄镇南双庙、青坨村帮扶组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

市委宣传部驻武清区豆张庄镇南双庙、青坨村帮扶组带领两村广大干部群众,

众志成城、和衷共济、以村为战、群防群控,

千方百计保障百姓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南双庙、青坨村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01

闻令而动 全力防控

疫情面前,市委宣传部领导心系结对帮扶的南双庙、青坨村,专门向帮扶组提出工作要求,要尽全力协助两村做好疫情防控。帮扶组组长张增强第一时间拨通了南双庙、青坨村负责同志的电话:“书记,村子里情况怎么样?现在疫情形势严峻,我认为咱们应当有所防范。”大年初二,帮扶组组员白沐寒、李厚霖已回外地老家过年,张增强只身返回村子,在豆张庄镇党委的统一部署下,与村党员干部携手并肩,充当抗“疫”急先锋。与此同时,按照市委办公厅通知要求,白沐寒、李厚霖也闻令而动,提前结束春节假期,于次日返津,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中来。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镇党委统一指挥下,帮扶组带领两村党员干部在村主干道设立卡口,24小时轮班值守,对过往人员和车辆进行登记、消毒,挨家挨户展开地毯式排查,对全村道路、广场、垃圾站点进行全方位消杀,织牢织密疫情防护网。疫情发生后,帮扶组逐户走访困难群众,询问他们的生活近况。得知瘫痪在床的南双庙村困难群众徐作仁常吃的药品快要接不上了,帮扶组同志二话不说,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去为其取药。由于疫情期间道路阻隔,原本不远的距离,他们弯弯绕绕走了差不多50公里,终于把“救命药”交到徐作仁爱人手里。老人握住帮扶组同志的手,留下了感激的泪水。在帮扶组和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大批群众踊跃报名充当志愿者,竞相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南双庙村民李云芳一家三口齐上阵,演绎了“上阵母子兵”感人故事;该村24岁的丁欣然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就承担起检查点执勤站岗的重要任务。青坨村入党积极分子陆海莲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协助村干部分发消毒液、在村卡口值守。


02

强化宣传 鼓足干劲

疫情防控是攻坚战,战“疫”宣传是凝心战。“大家没事别出去串门子,你上门人家不见得待见你,别人上门了你也千万别待见。总之就是一句话,哪也不去待在家,就是为国做贡献。”诸如此类的大喇叭广播,每天都要不间断广播。为了消除村民焦虑、恐惧心理,普及科学防控措施,帮扶组特意把专业的防控知识改编成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语言,真正能让老百姓听得进去、记在心里。



白沐寒、李厚霖由于是从外地返津,需在家隔离观察14天,他们便在后方以纸为戎、铸笔为戈,每天集中搜集、分析、汇总情况,通过电话、微信采访,充分挖掘战“疫”人物事迹,连续撰写了《在疫情防控中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疫情无情人有情,凡人善举暖人心》等文章,全景反映了两村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抗击疫情的担当作为,得到市、区两级媒体广泛宣传。同时,在帮扶组的积极协调下,知名相声演员杨议、天津广播主持人阳光、么钟等文艺界人士纷纷录制短视频,声援南双庙、青坨村,为村民们加油鼓劲。“连杨议、阳光、么钟这些明星都在为我们打气,战胜疫情,我们更有心气儿了!”南双庙村民王金发说。


03

凝心聚力 真帮实扶

去年4月,南双庙、青坨村被市委宣传部定为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试点。帮扶组全力推动文明实践和其他各项结对帮扶工作一体并进,打造文明实践公共服务综合体,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指导成立村民合唱团等群众性团体,建立“群众点单、实践站派单、志愿者接单”工作机制,扩大资源供给。自文明实践站成立以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累计参加人数超过9000人次。此外,帮扶组协调帮助修建公园、牌楼,安装太阳能路灯、公益广告设施、LED电子显示屏,捐赠电脑、打印复印机、电影放映机,为困难群众修缮房屋、送去慰问品、建立爱心互助机制。两年多来,累计投入资金与物资折合达335万余元。



时下,正直春耕春种时节,为保障粮食产量和村民收益,帮扶组已着手与村“两委”一道,在镇党委领导下,组织村民有序耕种,用足用好各项惠农政策,并为他们测体温、消毒。对于外出打工的人员,他们严格做好登记,确保疫情防控不松懈,经济发展不断档。近日,帮扶组会同两村文明实践站、天津市春蕾志愿服务队,组织志愿者们“云上”种树,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回顾两个月来的连日奋战,张增强感触颇深:“结对帮扶工作意义重大,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帮扶干部现在是‘一根扁担两头弯’,一头挑的是疫情防控,一头挑的是困难村经济社会发展。下一步,我们一定做到疫情防控和结对帮扶两不误、两促进,不达全胜绝不轻言成功,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群众的重托。”文字、图片:市委宣传部驻村帮扶组




把群众放心上 用实干显担当

市委宣传部驻梅厂镇东陈庄村工作组


绿树成荫,生机盎然

天津市武清区梅厂镇东陈庄村

挂藤的葡萄已晶莹剔透

村北的大棚疏密有致

健身广场孩童的欢笑声

文化休闲长廊长者的低语声

与鳞次栉比的村舍相映成趣

勾勒出东陈庄村祥和美丽、独具魅力的

乡村风情画

2017年以来,市委宣传部驻村工作组准确把握脱贫之“势”,精准推进扶贫之“事”,奋力帮助困难村摆脱贫困状况,倾心注力让东陈庄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谱写了新时代脱贫攻坚、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的新篇章。


抓组织、强党建

村庄环境美起来


工作组把加强帮扶村党建作为核心任务,坚持“抓好党建促脱困、检验党建看脱困”,把困难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作为脱贫攻坚首场战役,主动作为,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用足用好各方扶持政策,帮扶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村凝聚起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到东陈庄的第一时间,我们就意识到,一定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这个村脱贫攻坚的头仗来打,我们迅速安排部分帮扶资金到基建领域,协助村两委做好招标工作,扎扎实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东陈庄村旧貌换新颜,是让我们工作组值得骄傲的一件事。”驻村帮扶工作组组长王宏勤介绍说。


工作组扎实推进美丽村庄“六化”“六有”建设,便民设施优化提升,村居环境显著改变。硬化道路11.592千米、30334平方米,村庄道路硬化率100%,安装太阳能路灯170盏,种植绿化树1500棵,改建排污管道7000米,修整加宽道路约4.2公里,平整田间路约3.5公里,改厕265户,改建健身广场1000平方米,清整硬化垃圾场4处,天然气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网络全部进村。同时,新建党群服务中心700平方米,并配置会议桌椅、安装LED屏、宣传展板,打造文化休闲长廊400米,绘画文化墙2000平方米。截至目前,东陈庄村基础设施水平和环境卫生状况显著改善,成功创建“五好党支部”“文明村”“平安村”,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全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大幅提升。


强产业、稳脱贫

村民口袋鼓起来


“村庄无集体经营性收入,村民年均收入不到1.7万元,村产业单一,村民主要靠种地和外出务工挣钱……”这是帮扶工作组刚到村里时,从镇上拿到的一手数据。



工作组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困难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帮扶困难群体”为着力点,调整单一产业结构,实践多元发展路径,使困难村摆脱贫困状况,农民群众共同富裕。



按照“区域统筹、镇村联动”的总体思路,配合梅厂镇政府实施“一镇一业”与开发区合作招商的产业项目,每年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收20万元,积极探索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特色葡萄种植、淡水养殖、猪牛羊畜牧业规模化饲养”发展模式,采取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实现村集体和农民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同时,工作组联系职业介绍部门、劳务派遣公司,搜集推介有关招聘信息,帮助安排有就业意愿的村民240余人转移就业,为村内3户低收入困难群体建档立卡,并积极开展“万名党员联万户”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截至目前,东陈庄村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较帮扶前增长20.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帮扶前增长8900元,困难群体不掉队,实现全体村民共同富裕。


树新风、展新貌

文明乡风吹起来


“脱贫不光要看面子,更要靠里子。”工作组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建设,在帮扶村成立学习宣传、文化健身、互帮互助、文明风尚“四个服务队”,贴近群众需求、创新方式方法,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活动。



工作组着力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效能,在东陈庄村务农人员集中的大棚里设立了延伸服务点,对接务农人员需求,提供重大主题以及农业种植技术、农村方针政策等书刊,有效解决农家书屋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邀请天津师范大学王振良教授到村讲解天津历史文化,激发了群众学习知识、热爱家乡的热情。邀请市“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到村奉献精彩文艺表演,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多次邀请周边村庄文化健身队伍到村开展汇演,展示本村自信、团结、向上的风采……“以前闲的时候,大家都是在家看电视或者打打牌。现在好了,有了工作组帮村里建的文明实践站,没事可以到农家书屋看看书,或者到健身广场上跳跳广场舞、溜达溜达,甭提多充实了!”村民张金玲说到。



工作组帮助村“两委”结合《武清区乡风文明20条》,进一步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有效推进移风易俗,减少婚丧陋习,推荐评选出两户“最美家庭”、两户“星级文明户”和1名优秀退伍军人,在村内宣传典型事迹,推动形成良好风气。在文明实践氛围感染下,东陈庄村5位个体经营者自发捐款6000元,为村“四个服务队”成员购买服装,助力实践站建设。帮扶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更加坚定,践行文明新风、参与志愿服务的自觉性主动性越来越高。


齐动员、聚合力

防疫屏障筑起来


疫情期间,工作组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组织开展多种途径的疫情防控宣传,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带动村民争当防疫参与者,营造全民抗疫的浓厚氛围,凝心聚力,引领特殊时期文明新风尚,打造防疫期间文明新面貌。



通过“大喇叭”广播、发放“一封信”、张贴宣传画等方式,传播评剧、京东大鼓、快板、歌曲等文艺战“疫”作品,让群众及时了解防控措施、听到战“疫”声音,带领群众自觉清整卫生,对公共场所消毒,上门为村民测量体温、向村民讲解佩戴口罩的正确方法,积极倡导“红事缓办,白事简办”移风易俗战“疫”文明新风尚。同时,工作组广泛汇聚群众力量,教育带动村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工作添砖加瓦:有的参加“卡口”志愿执勤,有的为居家隔离的村民购置生活用品,有的为村民发放口罩,有的为老年人购买必需药品,有的上门为村民免费理发,有的帮助上网课的学生免费打印学习材料,有的为村民代缴电费、燃气费,还有的取来自家材料、电焊机焊接卡口的栅栏和大门……爱心暖暖,形成涓涓细流,滋润着村民们的心窝,传递着同舟共济的温暖力量。危难时刻大家互帮互助的风气广泛传播,党员群众捐款捐物热情高涨,自发捐款额达到上万元,帐篷、防寒服、方便面、水果等卡口执勤物资得到充分保障,营造帮扶村团结互助、相濡以沫抗击疫情的良好局面,呈现了疫情期间文明新面貌。


疫情防控大考还在继续,如期完成扶贫攻坚任务迫在眉睫。工作组将进一步立足自身职能优势,传播文明理念,弘扬文明风尚,以文明素质提升为“双战双赢”保驾护航;充分激发帮扶村内生动力,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鼓舞带动全体村民,坚定必胜信心,坚决战斗到底,奋力打赢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两场硬仗。


文字:姜硕

图片:市委宣传部驻梅厂镇东陈庄村工作组提供



相关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