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评论:滴水是金 节水为津

天津日报 文明天津 2023-04-08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

  

天津人最能体味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海河水自古滋养了一代代天津人,我们总是骄傲地自称“海河儿女”;引滦入津、南水北调等工程,缓解了天津用水紧张情况,满足了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带来的用水需求。跨地域、跨流域,打通千里阻隔而来的“他方之水”,在滚滚涌流中述说水的宝贵与来之不易。滴水是金、节水为津,珍惜每一滴水,就是在珍惜我们的美好生活,就是在守护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天津是资源型缺水城市,正在深化节水型城市建设。珍惜每一滴水,必须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我们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既要念好“先”字诀,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又要念好“精”字诀,分层分级管理,锱铢必较,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节水,并不只意味着节流,还要在开源上做足文章。加快节水关键技术装备研发,积极推进节水技术、工艺创新;促进节水技术转化应用,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开发利用好再生水、海水淡化……无论是挖掘节水潜力,还是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就能为水资源的“产出”带来增量。而更重要的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充分涵养修复水源生态,我们就能找到一个个源源不断的“金泉”,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水是每个人生活所必需,节水不只是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的工作,而是需要全民参与,把“滴水是金”落于每个人的行动。譬如参加会议或活动,把喝不完的矿泉水带走喝完,做一个“光瓶”行动者;又如在家中将洗菜、拖地的水再利用,在公共场所看到未拧紧的水龙头时,主动上前关好,这些点滴的在意,本身就如一滴滴清水,汇集起来就是一股能产生巨大影响的洪流。

  

民谚说得好:精打细算,油盐不断。资源是有限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就是在为天津发展提供更多资源。今日起,本报推出《滴水是金 节水为津》专栏,聚焦节水、惜水、护水,弘扬珍惜每一滴水的社会风尚。把水看得像金子一样宝贵,每个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从节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越是注重“小节”,就越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中新天津生态城每年省下1500万元用水经费── 
节水 从拿雨水“做文章”开始


记者 王睿



节约用水,只靠“节约”还不够,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引入非传统水源是一条新路。


那么,这条路要怎么走?


中新天津生态城基于自身水资源禀赋,借鉴新加坡“四大水喉”开源路径,建立非传统水源开发利用体系,拿雨水“做文章”,打造海绵城市,让节约用水从利用雨水开始。


“生态城在建设之初,保留了原有的蓟运河故道,并新开挖惠风溪等水系廊道,相互联通,在塑造水系生态景观的基础上,形成天然‘海绵’,发挥它在雨水调蓄方面的积极作用。”生态城建设局副局长孙毓培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场地竖向设计,将整体地势抬高,雨水以自流与泵站强排相结合的方式排入故道河、静湖、惠风溪等景观水体,在暴雨来临前,通过预警机制适当降低河湖水系的水位,提高雨水收纳能力。


在项目建设中,本着低影响开发的理念,生态城设计了下沉式绿地、雨水调蓄池等“海绵”设施,对雨水进行调蓄再利用。孙毓培说,现在每到雨天,遍布生态城公园绿地、道路广场、居民区等点位的68个“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就会“变身”为一块块“海绵”,通过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卵石沟、水景、树池、蓄水模块、雨水桶等“海绵”设施,“喝足”雨水,达到雨水源头控制、原位利用的目的。


在生态城起步区的第一社区公园,孙毓培指着路面介绍,园内90%的道路实施透水铺装,既保证雨水充分下渗、减少雨水径流的产生,又保证道路在常规降雨时没有积水,方便居民出行。孙毓培介绍:“你看,人行道路两侧还铺设了卵石排水沟,道路雨水汇入沟内,经卵石截污净化后,下渗到下层的雨水管道,再通过管道流入末端雨水调蓄池。雨水调蓄池收集社区公园和社区中心的雨水,经净化处理后为它们的水景补水,实现非常规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借助公园绿地、调蓄水体等公共海绵空间,加强雨水资源的利用。据统计,在雨水利用方面,生态城每年仅用于景观补水一项就将近300万吨,约占景观补水的16%,按自来水约一吨5元钱计算,可省下1500万元用水经费。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专题↓↓↓↓


相关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