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内蒙古两校寻找“会讲思政课的中航大学子”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寻找他:一名可亲可敬可爱的中航大学子——在呼和浩特市疫情爆发时勇敢冲在危险抗疫一线的讲“思政课”的中航大学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你知道我们都在找你吗?”在乍暖还寒的3月5日,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验室教师董杰在微信中开启了一场寻人之旅。
故事要追溯至2022年的元宵节,呼和浩特市新冠疫情多点爆发,英雄的青城迅速反应,上下联动,几万名志愿者也投入抗疫战斗。其中,有一名大学生抗疫志愿者在疫情防控社区里,每当居民排队核酸检测出现抱怨、发生争议时,他都第一时间小跑过去,向居民们充满正能量地讲起“思政课”。这一幕正好被居住在这个小区的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董杰拍了下来,看到他的衣服上印有“中国民航大学飞行分校”的信息,便联系中航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郭枝,希望找到这名中航大学子,一起为他点个赞。
(注:该服装为中国民航大学飞行分校成立前飞行技术学院发放)
他是一个传递乐观精神的大学生,动之以情化叹气。核酸检测现场,天寒地冻,从下午两点到天色渐黑,有人唉声叹气,对疫情现状有些悲观情绪。这名大学生隔着防护面罩,大声向居民们讲述第二故乡天津以自己的形式乐观抗疫的故事:说相声的、打快板的、弹钢琴的……世上没有难啃的骨头,面对疫情,他激励大家乐观豁达。说话一多,他的防护米面罩凝结了一层水汽,排队居民看不清他的面容,却和他一起振奋起来。
他是一个会做思想工作的“教员”,晓之以理化怨气。疫情发生以来,当地社区严格实施管控措施,但是在执行政策时,却遭遇了少数居民的抱怨和指责。一位居民向志愿者发泄不满:“小区为什么不让出去?耽误我做生意了,好多订单等着我发货呢。”这名大学生志愿者见此情形,上前一步,耐心解释,以中西方抗疫结果做对比,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疫情防控取得胜利的最显著优势,严格落实防疫政策正是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这名大学生志愿者的一段现场思政课,引起了身边多人对一些抱怨者的批评。抱怨者自知理亏,不无歉意地说:“你个学生后生,有套数呢”。
他是一个接续真理力量的火炬手,导之以行化寒气。冰天雪地里高强度抗疫工作,让志愿者们感到浑身都“冻透”了,但这名学生似乎忘记了寒冷,经常跑前跑后,在志愿队伍中为伙伴们加油打气,把志愿者的活动做得井然有序,为疫情防控带来一缕“暖”风。看到此情景的思政课教师董杰不由感慨道:真是“聚”在学校共学飞,“散”回家乡亮光辉。大学生就应该是点点星火,是播火者,是火炬手,把浓烈的家国情怀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播撒到自己所到之处,让星火燎原,让正能量温暖天下。
“我特别想知道这名学生的名字。因为他的言行深深地感动了我。在开学第一课——‘石榴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班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课程上,向我的学生们讲述他的故事。可我还是觉得不够,还是特想知道他的名字。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从他身穿的衣服后面上刻印的一些字,知晓了原来是你们学校的学生,想请你帮忙找到他,我想知道他是谁。”董杰表示,“我之所以继续寻找这名学飞的志愿者,就是想让咱们学生都传承这种精神,一起跟着总书记点赞伟大抗疫精神,以改造主观世界,内修心境,外炼行为。”
隔空在天津的郭枝听完故事后,也很激动,表示要一起寻找到这名志愿者。他认为,思政课不仅仅是思政教师的事情,高校要树立“三全育人”大格局、青年成长“大思政”新理念,思政课的最大实效就是化为学生的言行,学生会讲思政课了,思政就产生了“裂变反应”,一带十,十带百,千千万万……大学生站在社会大讲台上讲思政,学生移动成为思政教师,中国大地天南地北成为思政教室,大有作为,大可作为,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入脑入心,让真理的光芒在新时代闪耀。
后记微评
虽然还未能找到这名“行走的思政讲师”,但一名远方的高校教师“满怀激动”地一定寻觅到一名“满怀热情”的学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呢?这应该就是爱的力量,这种爱,是一种大爱的力量,就是把个人的命运与家国的命运紧紧联系的一起的力量,就是深沉的家国情感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大爱的力量!
文字 | 孙彤彤 何喜莲 斯琴塔娜
图片 | 董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