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肖茜:如何让世界更安全?背离促对话重沟通传统的慕安会给不了答案


肖茜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当地时间2023年2月17日,德国慕尼黑,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霍伊斯根在慕尼黑安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视觉中国 图)

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以下简称慕安会)于2月17-19日在德国城市慕尼黑举行。在新冠疫情以来首次全面恢复线下与会、乌克兰危机爆发将满一年的大背景下,本届慕安会受到高度关注。各方期待会议能就国际上一些重大安全问题阐述立场,达成共识。遗憾的是,此次会议却背离慕安会促进对话、重视沟通的传统,以意识形态划线,以美欧安全为名,行分裂世界之实,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安全问题。

被“缺席审判”的俄罗斯


这次慕安会没有邀请俄罗斯和伊朗代表与会,这在会议历史上尚属首次。慕安会新任主席霍伊斯根对此颇为得意,在闭幕式上公开表示,“慕安会不会给这两个极权国家以政治宣传的平台”。他甚至承认,慕安会不是中立的,在国际机制中代表了“基于规则的政治”。但与此同时,会议却邀请了俄罗斯和伊朗在海外的反对派与会,他们活跃于各个涉俄涉伊议题的讨论。例如,俄罗斯反对人士卡斯帕洛夫与俄罗斯人权组织“纪念”的创始人伊莉娜·舍巴科娃同台讨论“俄罗斯未来的民主转型”。

作为欧洲最大的安全关切,乌克兰危机自然是此次会议的头号议题。无论是在议题设置、嘉宾邀请还是观点呈现上,会议挺乌反俄不遗余力。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应邀发表视频讲话,乌战后重建副总理库布拉科夫、外长库列巴出席讨论。而在完全没有官方代表参会的情况下,俄罗斯作为冲突一方被会议“缺席审判”。极具讽刺的是,当美欧精英在戒备森严的会场闭门讨论如何向乌克兰提供更大援助之时,慕尼黑各地爆发了反对德国政府向乌克兰加大武器援助的示威游行。慕安会场上极力塑造的西方团结与民众的反对声浪对比鲜明。

“鸡同鸭讲”的全球南方团结


作为慕安会宣称的一大亮点,会议也在尽力塑造西方国家与全球南方的团结。据主办方介绍,此次会议大幅增加了全球南方国家代表与会,包括加纳共和国总统、阿塞拜疆总统、哥伦比亚副总统、纳米比亚总理、伊拉克总理、多美尼克共和国外长、巴西外长、菲律宾外长、也门总统领导委员会主席等,在主题上也特地设置了“碎片世界中的南北对话”、“重新定位南北合作”、“食品安全”等与发展相关的议题。但讨论大多泛泛而不深入,也没有就如何援助南方,解决南方国家所面临的安全和发展问题上给出建设性意见。相反,会议在一些涉及乌克兰问题的讨论中增加了全球南方代表的发言,以期获得南方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但收效甚微。

来自苏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青年咨询小组主席尼斯林·艾尔西姆(Nisreen Elsaim)

在一场讨论食品安全的公开论坛上,来自苏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青年咨询小组主席尼斯林·艾尔西姆(Nisreen Elsaim)介绍,她来自一个长期受制裁的国家,认为制裁除了让人民为政客所犯的错误买单之外,没有任何益处。巴基斯坦前外长希娜·哈尔·拉巴尼(Hina Rabbani Khar)在出席南北合作午餐会讨论时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应被政治化,巴基斯坦不想选边站队。慕安会努力争取的与南方国家的团结也以“鸡同鸭讲,各说各话”而草草收场。

可见,此次慕安会并没有就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重大安全问题达成有意义的共识,虽然与会美欧代表在加大援乌、坚持反俄立场上空前一致,但这是否有助于欧洲整体安全问题的解决,各方观点仍然莫衷一是。

慕尼黑和北京的中国声音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中方代表此次与会,在不同场合阐述中方对安全问题的立场,就解决现实安全问题给出了切实而有针对性的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中国与世界”议题主场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并就俄乌冲突、中美关系及台湾问题等回应了与会代表的关切。他同时指出,“挑起意识形态对立,编织排他性小圈子,破坏了国际团结,阻碍了国际合作。夸大安全威胁,蓄意制造紧张,削弱了战略互信,增加了误判风险”,建议“各方都应放弃本国利益优先的‘小道理’,服从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大道理’。共同反对冷战思维,共同抵制阵营对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左)在慕安会发言

中方与会的代表也都在不同场合努力向与会各方介绍中国的安全观。中国军事科学院退役少将、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姚云竹在参加“跨大西洋防务挑战及核安全秩序”的专题对话时强调,在理解“核秩序”时,应小心谨慎,不要认为是在“民主的核武器”与“专制的核武器”之间二选一,而是要思考核武器与整个人类之间的关系。外交部前副部长、前驻英国大使傅莹在“弥合水域争端:探讨亚太地区升级可能性”的闭门讨论会中向与会各方严正指出,现在影响南海安全的核心不是中国与相关争议方的问题,而是地缘政治的回归,特别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对亚洲的立场和政策发生变化,对南海问题进行介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波会议期间接受“德国之声”和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之夜”采访,介绍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他表示,中国希望有关方能尽早停火止战,西方不应要求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选边站队。

中国军事科学院退役少将、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姚云竹(左一)在慕安会论坛上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在北京宣布中方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强调中方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导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为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讨论无解的问题给出了中国方案。

三年前,第57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召开正值新冠疫情暴发,会议设专题讨论如何应对疫情。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秦刚与会介绍了中国政府在应对疫情上所作的大量工作。笔者当时也在现场,目睹了各国嘉宾纷纷赞赏中国政府为控制疫情所做的巨大牺牲,为西方应对疫情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会议呼吁各国团结起来,加快疫苗研发与合作,构建高效包容的全球卫生体系,合作应对疫情。

遗憾的是,三年后再看,世界并没有更加团结。以邻为壑、建小院高墙、拉价值观同盟的行为屡见不鲜,国际体系更加碎片化。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分裂,也更不安全。而如何让世界更安全,这次的慕安会没有、也给不了一个令世界满意的答案。


文章2023年2月24日首发于“澎湃新闻”
向上滑动阅览

相关阅读


肖茜:全球发展倡议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肖茜:GDI, a beacon in the dark for humanity肖茜 | 缓冲阀和润滑剂:中美求同存异、管控分歧离不开人文交流
新时代高校智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创新探索——清华大学案例研究
【尼克松访华50周年】困难时期,更应坚持中美人文交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肖茜:如何让世界更安全?背离促对话重沟通传统的慕安会给不了答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