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入推进中医药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
■ 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医药拔尖人才为目标,坚持不唯学历、职称、论文、帽子,广纳海内外优质资源,面向全球引进84位民间中医临床特聘专家,进一步配强临床师资队伍,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 |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医药拔尖人才为目标,着眼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风向标”作用,着力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大力实施中医药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努力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格局,推进学校各项事业改革发展。
确立“首重师德、多维分层、发展导向、开放合和”的中医药人才评价主导思想,精心打造“五个一”工程,即构建一个中医药评价学科体系,以人才评价同类归并为原则,对11个一级学科及下设的44个二级学科进行归类,划分18个人才评价二级分类。
建设一个同行评议专家库,采取主动邀请、公开征集、共建共享等方式推动专家名单入库,实行动态管理;
拓展一个多维评价体系,立足评价对象、主体、方法、指标、成果的多维性,建立开放包容的人才评价体系;
开发一套分类评价标准体系,从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工作业绩和发展潜力等方面设定考核目标;
探索一个团队评价体系,客观考量个人贡献,科学界定团队成果,将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有机结合,建立更加科学、有效、全面的人才评价体系。
以思想道德为先导,坚持以矢志爱国为魂、以医德仁术为要,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作为人才评价首要标尺。以守正创新为根本,坚持把“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作为人才评价的遵循和指导。以特色成果为依托,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干,吸收融合多学科多种类多形式的优秀成果,充分显现人才评价特色优势。以价值贡献为重点,注重将成果的社会贡献和应用价值作为人才评价指标,鼓励将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产出更多基础性、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成果。以多维评价为支撑,使人才评价体系更加全面立体、系统科学、开放包容。
近年来,学校坚持不唯学历、职称、论文、帽子,广纳海内外优质资源,面向全球引进84位民间中医临床特聘专家,进一步配强临床师资队伍,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出台《综合绩效考评方案》,简政放权、重心下移,完善校院两级考评体系;设计24项关键绩效指标和9项扣分指标,形成相对完备的考评体系;鼓励优绩优酬,对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取得突出成果者给予奖励。
出台《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实施细则》,将教学为主型教师岗位最高级别定为二级,鼓励教师专注教学;强化教授为本科生授课要求,并规定本科教学工作量不得冲抵;突出科研成果质量要求、淡化数量要求,扩大代表性成果认定范围,实现人岗相宜。
出台《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分级别、分系列、分类型、分专业设置任职条件,体现学科差别和专业特色;合理设置必备条件和可选条件,并建立二者之间转换通道,鼓励教师个性发展;设置青年教师晋升快速通道、绿色通道、直接聘任、破格申报四大通道,助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延伸阅读
成都中医药大学:立多维评价体系 拓人才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