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到了年龄一定学习绘画技巧吗?|不如从根本上明白美和艺术的意义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悠然过一生 Author Kelly


今天的内容来自刚刚参与过第五期美育导师线上工作坊的Kelly,她也参加了[妈妈艺术研习营]的学习。


在工作坊两个月的线上学习之后,我们又用一个月的时间来通过“期末作业”实践和反思,从这个过程中梳理思路,互相分享经验。今天的文章就是Kelly的最后一次作业。


感谢这么多通透有悟性的妈妈,我也获益匪浅。


其实很多问题我们自己就有答案。不是“我的孩子*岁了,我该如何怎么办?”哪里有所谓的权威可以据此就给出答案?给出的你又敢用吗?


所有家庭美育的课程,是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和角度,一起思考、体验、联结,从根本上明白美和艺术的意义,学会拨开屏蔽在眼前的迷雾,答案自然浮现。



Kelly在总结里回答了一个很多家长都关心的话题,我禁不住把很多句号变成了感叹号:


要不要让到了一定年龄的孩子学习绘画技巧?该如何学习?


首先,我想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我对艺术思维,审美能力和技巧学习重要性的理解。其实老师说得很通透了,只是亲身经历能带来更深切的体会。


最近读到 10 岁孩童因为语文老师的批阅而轻生,我无比痛心。无知的老师把学生批判社会阴暗面看作负能量的表达,这是对价值观的严重扭曲。


在中国现阶段,许多滥竽充数、照本宣科的老师对学生自由的表达和兴趣追求进行无情的宣判和打击。在学习、学术上的“权威”塑造危害已经远远超过禁锢思维,还扼杀了年轻人对生命价值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我自己求学时的经历就很深刻。


我所上的中学还是当地最好的学校之一。但美术老师要么就是在讲台上演示国画,让我们临摹,要么就让我们借鉴美术课本上的作品进行水彩创作。评分标 准就是单一的美观,所以有绘画基础的同学的作品经常作为范例展示点评。


我觉得自己认真完成了,效果也不是很差,但每次发下来的作业分数还是挺挫败的。同时也有找不着北的感觉,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于是班里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绘画训练的同学也都跟我一样,给自己下了结论:没有绘画天分。


在音乐、语文等学习上我都有这些困惑。如果没能掌握所谓的技巧,那我要先解决学习能力问题。慢慢地,我也就不再热衷进一步提升这些曾经让我感兴趣的领域。


于是我选择了理科,确切答案能得到正向反馈,获得成功感。老师还会告诉大家是文科还是理科的胚子。所以理科同学大多不爱文科,文科同学大多恐惧理科。这是多大的误解啊!


直到进了大学,碰到文采飞扬,学富五车的文史哲老师,我才觉得中学时 的文科都是白读的。恍然领悟到人文学科没有唯一正确答案,更没有套路!


那是人类丰富情感的表达,有无限的解读可能!


以前最不喜欢的课却成了一有空就去旁听,站着也要听完的课!


所以我们要问到底是先有技巧才能热爱欣赏,还是先培养爱好品味再提升技巧?


如果我们自己和孩子都能养成艺术思维,进行批判性思考,就不会丧失那么多美好的可能性!哈哈,这是艺术思维亲子课的内容



每个人的生活目标不一样,但拥有一定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这种能力伴随一生,带来快乐和滋养。


亚楠老师在课程中提到的个人艺术史,是指从成长环境中汲取的不同审美元素塑造了我们的审美观。


回想我自身的成长,从家庭中获得了不少滋养。我爸爸受教育程度不高, 但他非常热爱文学。自小大量阅读书籍,我记事后他每天广读报刊。在我还没识字的时候就和我背诵古诗,算是那个时代还没有流行的国学启蒙吧。


他不懂乐理,却钟爱古典音乐。虽然家境不算殷实,爸爸还是用积蓄添置了一台音响,购买了许多古典音乐 CD。我并没有因此走上作家、音乐家的道路,但家庭的熏陶使得我一直喜爱阅读、诗词、音乐。


很难说这具体带来了什么好处,大概是心底的宁静与安慰罢了。


所以,不需要是行家才能欣赏艺术、文 学、音乐。每个人从中看到、读到、听到的元素都不尽相同,与个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甚至由于心情、场景的变化,每次遇见作品的感受都不一样。


重要的是我们受启发了,被打动了,变得愉悦了。生命品质就这样悄然发生变化。


我尝试回答开篇的问题:艺术思维和审美能力才是核心能力


在深度实践家庭美育活动之后,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套成熟的思考框架,积累了丰富的视觉经验,那么他日后对着不同的作品都有足够的信心去判断和进行自己的解读。


有了合理的思维方式护航,就不容易服从所谓的“权威”,可以自由表达。


等到孩子追求下一个发展目标,有必要掌握一定的专项技能时,可再进行拓展。这时候,他能感觉到技巧是为表现他的观点服务,是锦上添花,而不是为了达到一些人为制定的标准进行机械训练。


任何学习都需要刻苦坚持,有目标的引领能让孩子更愿意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走下去。


孩子还可以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不仅学习技巧, 更要进一步琢磨突破,独创性地运用该技巧。作为父母需要帮忙鉴别技巧学习的方法、材料是否有助于孩子开展创造性活动,清醒地过滤掉某些仅凭大 V 推荐、打着国际教育理念等 广告效应的项目。


综上,孩子不喜欢学习技巧,不打算在艺术领域深造,作为家长也不用焦虑。

静待花开, 孩子内心丰盈才是成长最好的土壤


真诚地觉得亚楠老师的美育工作坊给我打开了一个新世 界。除了养育不再焦虑,目标清晰。


深刻理解了艺术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我能和孩子一样拥有好奇心去探索。这是最让我欣喜的改变。


美育导师工作坊内容参考,点击以下链接:

第六期美育导师线上工作坊


第七期线上初阶工作坊时间:8.27-10.15

预报名,微信DianaDaiyanan,务必注明“美育导师”


对更多课程感兴趣,可以了解以下内容

为中国父母打造的家庭美育课程体系


推荐阅读:

孩子画不好就哭怎么办?!三个锦囊

生命合伙人家庭美育出版系列

这样逛美术馆,妥妥错过十个亿

给孩子找一个真正的[儿童美术班]有多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