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发 | 兰德报告分析八大新兴技术对战略威慑的影响(下)

陈宗维 军事高科技在线
2024-09-16

导读

2022年4月14日,美国著名智库兰德(RAND)公司发布了题为《颠覆性威慑:审视技术对21世纪战略威慑的影响》的报告。该报告是兰德公司根据美国空军战略威慑与核一体化办公室(AF/A10)的要求撰写,重点分析了近年来出现的物联网、人工智能、自主系统、网络攻防、5G先进通信系统、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对战略威慑的影响,确定了新兴技术与战略威慑之间存在的潜在关系。通过仔细研读这份报告,可以更好地把握美国对新兴技术的态度和看法,了解美国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因此,本文将报告的重要内容与关键结论分两篇进行编译总结,本篇是下篇,主要就新兴技术对战略威慑的影响进行总结论述,供读者参考。

《颠覆性威慑:审视技术对21世纪战略威慑的影响》报告封面

有效稳定的威慑原则

1

成功威慑的标准:有效性

为了评估有助于确定威慑政策成功的标准——威慑的有效性,兰德公司根据现有关于威慑的研究,特别是2018年的研究报告《灰色地带侵略的威慑评估框架》,以及一些深入的案例的研究,分析出了以下9个成功威慑的标准:

  1. 影响战略平衡的方式是否会使潜在攻击者产生紧迫的担忧或迫切的需要,从而产生了战争的必要性?

  2. 是否会影响更广泛的战略平衡和大国的地缘政治地位,以及未来的走向?

  3. 是否会提供决定性的、无成本的侵略途径,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的成本效益计算,无论是一般战争或者特定目标/敌人?

  4. 是否能提供破坏特定威慑可信度的军事效果?

  5. 是否为地区侵略者提供手段,使地区外盟友或支持者的反应瘫痪?

  6. 是否能提供快速实现其军事目标的方法?

  7. 是否提供工具和技术,包括非军事手段,以进行低于大规模武力门槛的侵略,但仍会在当地造成新的事实,尤其造成美国与攻击目标之间的观点和反应方面不一致?

  8. 是否会改变对某一潜在突发事件所涉及的国家利益的看法,从而降低对该事件的期望和/或战略理由?

  9. 是否会影响国内舆论或改变国内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力平衡,从而为独立于威慑能力的侵略创造国内政治催化剂?

除某些特例外,单个技术或军事系统的影响可能仍然是威慑失败的推动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大幅提高能力很少会成为威慑失败的决定性因素。在一两项技术上取得进展可以对战争结果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到威慑,但这些技术很少会成为威慑失败的决定性因素。

2

成功威慑的标准:稳定性

兰德公司确定了技术在威慑关系中产生不稳定影响的几项标准:

  1. 是否为成功的第一次打击选择创造了可能,从而降低了核或常规威慑关系固有的第二次打击的稳定性?

  2. 是否将进攻和防御的平衡转向不稳定?

  3. 是否创造低成本的侵略途径?

  4. 是否导致战略关系中的一方专门寻求某种形式的政权更迭——以不接受其政权或统治的方式推翻、摧毁或以其他方式彻底击败其对手?

  5. 是否有可能通过军事和地缘政治竞争破坏战略关系中的相互平衡和共同现状?

  6. 是否会造成盟友和代理人可能有意或无意地产生破坏稳定的危机或冲突的情况?

  7. 是否依赖于稀缺的资源,其控制权可能成为战争的主题?

技术对威慑的影响

1

角度一:对威慑可信度的影响

如果双方拥有相似的技术能力水平,并且是同级或接近同级的竞争对手,那么从理论上讲,各种广泛的结果都是可能的。一个可能的结果是,双方的技术能力“相互抵消”。换句话说,一方可能获得的任何战略或战术优势都会被另一方现在拥有相同优势的事实所抹杀。例如,在常规领域,双方的隐身武器将使挑战者更有可能避开防御者的战场防御,打击关键作战目标,如指挥和控制节点、装甲纵队或后勤中心,从而提高战场成功的概率(通过削弱拒绝的威慑力)。然而,更隐蔽的武器也会使防御者更有可能避开挑战者自己的战场防御,从而使他们能够打击导致进攻停滞的目标,或打击破坏侵略者经济、政治体系、社会控制的战略目标,并以对重要战略目标的毁灭性打击来惩罚它(通过惩罚加强威慑)。这些技术不一定需要在性质上对称;因为一方可能会用自己的一套不同的技术来降低竞争对手技术的有效性。然而,在其他情况下,技术可能会产生不对称效应,对防守方或挑战者有利。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可能是,在常规情况下,部署一种作战有效的定向能武器,用于攻击星载系统和其他军事能力。

2

角度二:对威慑稳定性的影响

战略稳定是指行为体确信其对手(或潜在对手)无法破坏其威慑能力的情况;因此,双方实际上都被阻止对彼此采取行动。角度二探讨了研究的第二个主要重点,即威慑关系的稳定性,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当前或新兴技术可能会因感知到威慑局势的不稳定性而产生先发制人的动机,从而威胁威慑关系的稳定性的情况。

表1 对威慑稳定性的潜在影响

影响类别 

对威慑关系稳定性的风险

保证或威胁此类影响的技术

扩展了攻击范围

增加了不确定性和恐惧,诱使国家陷入不稳定的首次打击或攻击下的发射选择

  • 网络/信息战

  • 高超音速系统

  • 无人/群集系统

  • 生物技术

冲突速度加快

在战争危机中,决策的速度加快,减少了考虑的空间,消除了预警时间,并促使在更少的信息下做出更快的反应

  • 网络/信息战

  • 自主决策系统

  • 高超音速系统

军备竞赛

新技术刺激了行动-反应循环,加剧了潜在的恐惧和不确定性

  • 高超音速系统

  • 无人系统

  • 一般信息类别

关于使用的歧义

行动优先理论认为,对技术状态、如何使用技术以及影响程度的怀疑会通过不确定性造成不稳定

  • 生物技术

  • 量子计算/技术

  • 自主决策系统

灰色地带升级

技术可以增强可能升级的灰色地带活动的成功信心

  • 信息和感知操纵

  • 网络/信息战

  • 无人/群集系统

技术的扩散

非国家行为体可以利用的技术威胁到现有的威慑关系

  • 生物技术

  • 信息战和电子战

  • 信息和感知操纵

  • 半自主机器人系统


3

角度三:技术组合对威慑的影响

分析表明,新兴技术的组合既可以提高当前攻击载体的杀伤力,也可以引入新的攻击载体,从而增加敌对行动的可能性。混合使用新兴技术还可以提高达到新目标或现有目标的能力,从而提高首次打击的可能性。这在动力学方面(例如,使用高超音速系统到达新目标)或虚拟方面(例如,使用电子战或信息战能力)都能实现。

新兴技术的结合也有可能使军事行动中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一些特定的新兴技术固有地打破了这种界限:网络、电子战和虚假信息能力在重大冲突的临界值以下使用,但也为军事行动创造条件,并在军事行动中占上风。包括无人机系统和高超音速飞行系统在内的远程打击系统可能会削弱近距离作战和深度机动之间的障碍,创造出升级动力的新潜力:如果一名作战人员拥有其认为更容易、更有效的非核手段,打击对手本土的指挥和控制目标,这可能会加速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战争。新兴技术也模糊了作战区与本土之间的界限,为快速将本土卷入冲突提供了虚拟和动态的非核手段。

最后,兰德对可能的技术组合及其对威慑的影响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教训:战争正在呈现出一种新的特征,美国必须在这种新的特征内作战,但美国还没有完全理解。应对新兴技术可能对威慑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如何将这些技术组合成各种组合以实现更大的效果,需要详细考虑新的主要作战模式及其概念基础。

对美国空军的影响

这些发现,以及为本报告进行的更广泛分析,对美国空军有几点影响:

  1. 要保持对威慑风险的关注,首先要了解竞争对手的看法,其次要了解技术。特别是对于像空军这样对技术有着强烈的制度和文化亲和力的军种来说,可能很容易将威慑问题视为主要的技术问题。事实上,威慑是一种政治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威慑失败的原因通常与潜在侵略者的观点和野心有关,而与具体技术无关。

  2. 美国空军应特别强调了解实力相当对手正在投资的技术,以及他们如何寻求将它们结合起来。其中一个含义是,在考虑威慑能力所面临的技术威胁时,需要采取联合和全领域的思维方式。

  3. 作为多域作战和JADC2等概念的一部分,美国空军应评估这些组合的作战效果以及对潜在侵略者感知的影响。

  4. 防范信息网络攻击是有效威慑和战略稳定的先决条件。

  5. 无人机/反无人机技术领域竞争可能成为美国国防投资和关键地区威慑关系稳定性的主要焦点。

  6. 制定管理技术的规范、规则和制度可以使美国受益。

  7. 与竞争对手的空军领导人建立关系可以带来重要的好处。

  8. 支持作战概念的技术整合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鉴于本报告中提到的对威慑关系的影响,美国可以受益于可能提供重大威慑价值的系统的扩大多边开发,包括传感系统、无人机系统和用于伙伴或盟友自卫的精确武器。对美国力量投射能力的限制,部分出现的原因是由于本报告中所研究的一些技术(如网络、高超音速系统和半自主系统)的军事影响,这将要求美国更多地依赖盟国和合作伙伴,以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盟国的力量打好眼前的甚至是长期的局部战斗。

结语

在新兴技术的驱动下,新的战争方式正在出现,战争正在向更加基于信息、无人、半自主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方向发展。未来大国之间的战争可能具有(除其他特征外)强烈的破坏敌方信息获取、处理、联网和评估能力(包括战区内外的陆基和天基)的特点、更多地使用无人和半自主系统、依靠分散和隐蔽来提高生存能力、以及人工智能驱动的自主决策系统的逐步整合。总之,这些趋势的影响加强了对全域战争的重视,并要求美国空军加强其努力构建适合新兴时代的概念。这些趋势的一个含义是增加了真正“无边界”战争的可能性,从战争开始,战术、作战、战略和本土目标,军事和民用目标都同时参与,新兴技术正在深刻影响未来战争发展。

THE  END

文字 | 陈宗维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编辑 | 张于舒晴

审阅 | 李阳


“军事高科技在线”征稿啦!!

详情请戳👇👇👇

往期精彩

首发 | 解读兰德《中美量子技术工业基础对比》

首发 | ALIAS系统帮助黑鹰直升机实现首次无人飞行

首发 | 解读英国《政府网络安全战略2022-2030》报告

首发 | 人工智能与第六次军事革命

首发 | 揭秘美军高空隐身侦察无人机RQ-180

首发 | 欧洲积极推进“欧洲无人机”计划

首发 | 国际上研究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的知名专家及其作品

首发 | 揭秘俄新一代隐形战略轰炸机

首发 | 韩国“天弓”-2出口中东

首发 | 解读美英法等七国《联合太空作战愿景2031》报告

首发 | 太空活动面临的挑战与全球治理

首发 | 水底弹道导弹能成为战略核力量未来的重器吗‍‍

首发 | 解读意大利新一代U212NFS级常规动力潜艇

首发 | 透视兰德公司《稳定大国竞争》报告

首发 | 英国发布《人工智能路线图》

首发 | 数据解读美国2022财年国防预算(下)

首发 | 数据解读美国2022财年国防预算(上)

首发 | 解读《新美国安全中心6G技术报告》

首发 | 争夺“导航战”先机?GPSⅢ尚未部署完成美军已在筹划GPSⅢ+

首发 | 浅析印度“歼敌者”级核潜艇

首发 | 中美欧人工智能技术实力比较(下)

首发 | 中美欧人工智能技术实力比较(上)
首发 | 防务合作更进一步!英日联合研制下一代战机航发

首发 | 哈佛报告对比中美六大新兴技术发展现状

首发 | 累积威慑——网络威慑的新思路

首发 | 向来“喜大”的美军,为何突然青睐轻型两栖战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军事高科技在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