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重磅|第七届教育创新年会基础教育版块精彩回顾
西浦ILEAD儿童发展与教育
2022年7月1日,第七届教育创新年会暨第九届慧湖教育国际化论坛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简称“西浦”)隆重开幕,吸引了近400名来自全国各地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的参会者到访西浦校园实地参与,更在CCTalk、映目、蔻享学术等线上平台中吸引了近5000人次的线上观看与互动。
广大的教育同仁、教育关注者们在线上线下的融合式会场中打破了时空界限,与会议所邀请的教育管理部门领导、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产业界代表们齐聚西浦,通过主旨演讲、平行主题论坛、工作坊、圆桌论坛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共话“未来教育的新模式与新生态”。
年会开幕致辞、主旨演讲部分精彩内容欢迎点击绿字查看!
欢迎识别下方二维码,回看主旨演讲。
基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广阔前景和西浦教育发展的战略图景,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简称“西浦ILEAD”)开启了基础教育新理念、新实践与融合发展探索与实践之路。
为了探索基础教育的发展理念,探究支持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的多元路径,进而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实现构建积极的教育环境,故在本次教育创新年会中特别推出基础教育主题论坛和基础教育工作坊。与参会者们围绕“培养学生全球素养”“跨学科教学”和“基础教育国际化视角下的创新教学”等话题进行探讨。
基础教育主题论坛
通过教育创新培养学生全球素养: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如何融合发展
教育创新年会基础教育主题论坛邀请高等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与国际化K-12学校嘉宾,带来“国际视角下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培养学生全球素养能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系列主题讲座,描绘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在新趋势下融合发展的前景,解读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的共同目标。
西浦附校的全人教育
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执行校长沈中谈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需要做一个预言家,你的教育不是为了今天,而是要为学生们想象不到的未来做准备。”
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执行校长沈中
谈及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简称:西浦附校)的全人教育,沈中校长介绍了西浦附校教育使命:“面向全体,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西浦附校实现全人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融合”,融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课程与资源环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等等。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兴趣所在,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最后,沈中校长分享了西浦附属学校的愿景:对学生实施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教育, 帮助学生更加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国际化教育使命——聚焦全球胜任力,培养未来世界公民
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总校长潘鑫在分享中谈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数字化让地球村的联络越来越紧密,世界各国谋求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具有全球素养的未来世界公民,成为了当代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
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总校长潘鑫
潘鑫校长提出,国际教育在全球素质培养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学校可以从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四个方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学生的独立生存自主探索的能力、跨语言情景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帮助学生立足本土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自信自尊、话语权和竞争力,以理解和包容的方式去融入国际社会。
以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为例,潘鑫校长详细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培养全球素养的实践”。分享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构建中外融合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以基础教育为依托,开设特色校本课程,构建多元学习平台,并有机融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劳育,开展具有园区特色的多语种课程、乐木课程、特色体育课程等,帮助学生多元化发展。
“微”可持续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可持续环境与设计”课程分享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黄媛副教授以观察者、实践者、体验者三个角度展分享“微”可持续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以观察者的角度,黄媛副教授分享了西南交通大学的跨学科教育历程,从2016年的7门跨学科课程直到目前已经有了60门跨学科,并成立了虚拟教研室,探索“自由化+跨学科”教学群体的社区化。黄媛副教授感叹,在推动跨学科课程时,教育工作者在角色上的脆弱与现实困境,并指出,在有条件时,老师要充分利用资源来开展教学创新,在没有条件时要守住初心。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黄媛副教授
以实践者的角度,黄媛副教授分享了跨学科课程的具体情况,如带学生们废物设计再利用,帮乡村设计,以公民科学家的身份采集城市数据并绘制相关地图。丰富多彩的调研现场照片和学生们成果作品的照片让参会老师们不禁称叹。
黄媛副教授从“形”到“神”,从向外的输出转为向内的关照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内心的微环境,为学生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微环境,建立“了巴适”的课程生长环境。
以体验者的角度,黄媛副教授分享“单位大院”中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碰撞。她将大学的一些项目拿到小学来,这种授课方式获得了学生们的好评。100多组学生和家长一起做沙盘和桥,让孩子们对桥的构造有了更深层的认知,也有了很好的空间认知,学生在活动中与家长也建立了亲密的亲子关系。
研究导向型学习与学生全球素养的培养
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学习中心主任沈鞠明博士在讲座中提出,面向未来的学习是突破在校教育的,需要学校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沈鞠明博士介绍了西浦未来学习中心如何帮助学生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为适应主动性的学习,进而实现自我转型,将所学的能力不仅仅用于考试,更实践应用于很多真实问题的解决。
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学习中心主任沈鞠明博士
关于全球公民素养教育究竟是什么,意味着什么?沈鞠明博士认为“公民不应把自己作为一个个体,而是作为全球的一份子。为了培养西浦学子的世界公民素养教育,未来学习中心设计举办了一系列丰富的活动,从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开始,就开始了学习。在西浦本科生成长之路上,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学习。”
关于跨学科的学习,沈鞠明主任为大家讲解“跨学科学习,老师不再做主导,而是学生自己提出课题,然后找对应学院的老师咨询相关问题,解决相关问题。”
最后,他谈到:“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应试教育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育融合。教育的核心素养和高考的目标、方向应该是一致的,即立德树人。以高考英文卷子为例,其题目选材来源于生活、科技、环保、道德等等方面,同时考核和强化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圆桌论坛环节(部分)
探索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培养全球本土化人才的机遇与挑战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精彩互动
主持人:张剑澜 苏州北大新世纪世恒学校前总校长
嘉宾:沈中 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执行校长
嘉宾:潘鑫 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总校长
嘉宾:黄媛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嘉宾:沈鞠明 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未来学习中心主任
问1如何把素养教育融入到应试教育中?
答 沈中校长:教育要有情怀,其实任何一张考卷都包含了对核心素养的考察,因而老师建议学生刷题,学生也喜欢刷题,因为刷题最简单。以后,老师要做的不是体力劳动不是脑力劳动,而是情绪劳动,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变成"我要学习",从而自主向上、向外学习。
问2 当有行政力量影响时,教师如何坚守初心做教学改革?
答张剑澜校长:行政力量对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但即使这样,我们也要坚守教育的初心。从行政层面自上而下解决问题,或是从一线教师从下而上解决问题。
沈鞠明博士:行政力量哪个学校也有。有一种力量比行政层面更有力量?需求!我们在构建研究生先修课程是为了解决研究生入学时不适应和需要过渡的问题。前期我们调研了在校研究生的需求,并和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了沟通后。在此基础上,我们向学校提出了开课的需求并开设了这个课程。此外,也可以从企业用人的需求出发,调整学校的教学安排。
问3 张剑澜校长:好的教育是不是高质量的教育,我们希望老师具备哪些素养?
答 潘鑫校长:我们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的需求是希望孩子们身心健康、懂得沟通、懂得合作。为此,我们开设了两个校本课程“养活教育”和“乐木课堂”。乐木课堂是融入了跨学科理念,“养活教育”是让他们学会不会做的事,把会做的事做好。我们喜欢有多学科能力的老师,比如乐木老师可能是物理专业出身,数学老师可以用英文授课等等。
问3 张剑澜校长:素养教育如何落实到教育教学中?
答 沈鞠明博士:从我个人成长的经历来看,这是一种思维认知模式的构建。当我在读书和看世界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思维模式,并开始思考思维本身。我认为当一个人做选择时,不是因为别人说这个好才选择,而是因为有自己思考在其中而选择,这就拥有了一定的素养。
沈中校长:认知水平决定了指引能力。为什么要求孩子成为科学家、大人物才是成功?其实做一个普通的人也很快乐和幸福。在我发生发生的父母与孩子的矛盾与和解中,我发现只要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看到孩子发展的其它可能性,孩子就过得快乐,也会在他擅长的领域有所作为。
张剑澜校长:教育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在教学转型时需要具备什么素养?
黄媛副教授:我觉得在教育转型和教学创新的路上,需要有在夹缝中寻找快乐的乐观力量。作为一个拥有中法双国籍孩子的妈妈,我没有给孩子选择国际学校,而是选择大院式的普通小学,让她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探索中学会苦中作乐和夹缝中生存的能力,未来面临挑战时,这将带给她坚强的力量和抗压力。
论坛总结环节
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儿童发展与教育中心主任赵金副教授主持了本次主题论坛,并就各位嘉宾的发言与讨论进行了总结。
赵金副教授提出“面向未来的教育必将对教师提出新要求和高要求,需要教师们就未来教育进行更多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能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等都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儿童发展与教育中心进行一系列探索与尝试,搭建了一座连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我们将在学术及实践领域内,在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中,拓展研修项目的合作及对于跨学科教育与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西交利物浦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中心主任赵金副教授
赵主任表示,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始终积极思考并实践,以期打造优秀的硕士项目、博士项目以及非学位项目,培养有思想、有见地、有高度的面向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进而更好地为教育工作者持续赋能。
最后赵主任呼吁与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开展教研项目的合作,从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实践及高等教育理论工作的角度,发现、分析并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全球素养能力和实现对于未来教育美好期待的目标,需要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携手共建、融合发展!
基础教育主题工作坊
在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蓬勃发展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着眼“本土国际化”,在借鉴国际化先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同时,结合本土实际、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理念与实践,进而提炼并实现超越,最终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年会邀请了多位国际化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与参会者一同展开交流探讨,在实现国际化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实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培养出具有文化自信、开放兼容、灵活创新的未来人才。
基础教育国际化视角下的
跨文化教学与创新教学
工作坊A:
主题一、结合中国国情的PBL教学创新与实践探索
西交利物浦大学附校科学老师兼课程开发人邓彦兴老师通过介绍课堂、教学、教师和机遇四个方面来给我们阐述了PBL模式如何在小学从落地到生根发芽,通过讲述一些创建型教师的特点与案例,介绍创建型教师的时代机遇。邓彦兴老师指出PBL+教材是一个将PBL引入课堂的思路,主要体现在科学、美术和信息技术的教材上。同时还提出了将PBL模式化,列举了一些教学案例和文化项目得出“模式化的PBL+教材+学科融合”的结论。
最后邓彦兴老师分享了未来教育的新模式与新生态,强调每次教育变革,都将实现一次能力跨越,未来教育是我们共同创建出来的。
主题二、普职分流新政下IB课程的机遇及理念的落地与实施
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国际高中部校长毛海军老师首先指出疫情和国际形势对于出国留学和国际项目的影响,展示了国内部分高校的录取率和QS世界大学排名的参考指标,列举了一些学生实例来引出IB课程的核心课程以及课程模式。还介绍了创造类的、活动类的和服务类的CAS课程。iWood乐木课堂就是创造类CAS课程的典型案例。毛海军老师通过对IB课程的讲述,旨在帮助更多的孩子获取更多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 工作坊B:跨文化教学能力培养
西交利物浦大学语言讲师李程程老师主要针对四个问题进行了讲解——什么是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帮助学生获得国际化的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李程程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来例证中西方关于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想法的差异,通过各种图表来语言、思想和现实的关系以及人们的感知过程,包括人的能力,人的智力属性等等。
最后,李程程老师指出增强自我意识和感知、培养“批判性思维倾向+智力属性”终身学习技能可以帮助提高和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在丰富精彩的各活动后,第七届教育创新年会的基础教育版块圆满结束。会议或活动作为平台,汇聚了各方的智慧、经验和观点,聚焦了“教学创新与跨文化教学”“培养学生全球素养”,碰撞出推动国际化教育、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模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西浦ILEAD也将持续为基础教育从业者、关注者们搭建更多如教育创新年会般的“平台”,进而激发出更多面向未来的教育火苗,最终共创点亮基础教育的未来。
欢迎加入基础教育教学社群
西浦基础教育教学社群是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儿童发展与基础教育中心发起的教师发展社群。社群旨在将基础教育工作者们汇聚在一起,打破空间的限制,搭建一个属于每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平台。
您可以添加搜索微信号XJTLUILEAD添加学院微信号艾力小助手,注明“加入基础教育教学社群”,小助手将邀您入群。
诚邀您的加入,开启您与全国海量教育从业者、关注者们的未来教育交流探索之旅!
编辑:田若颐、任毅涵、王珍
相关阅读
精彩回顾|未来教育论坛第三期·校长茶话会第1期:国际化教育视角下教师的定位与内涵
基于“四层合作”框架,西浦ILEAD与多所院校机构共建基础教育新生态
▼戳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第七届教育创新年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