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灾难就是灾难,别把“灾难当凯歌”收割流量

任然 新京报 2020-01-20

篇爆款文章“把灾难当凯歌”,不仅是对生命和自然的亵渎,也是对历史事实、  对常识的无知和扭曲。


文1052字,阅读约需2分钟 

▲文章部分截图。


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们见证了太多的爆款文,但没想到“2020年全网第一爆”却是以这种方式出现。
    
日前,一篇公号文章将两场灾难“打包解读”,通过将目前引发全球关注的澳大利亚山林大火与1987年发生的5·6大兴安岭火灾进行比较,抑他扬我,获得了千万级的阅读。但伴随着巨大流量,这篇文章在网络上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澳洲的这场超级大火,已经连续烧了4个月,原因尤为复杂。围绕这场灾难,不少国际主流媒体就极端气候灾难、气候难民、救援效率、环保等议题展开了讨论和挖掘。都说“灾难无国界”,可这篇爆款文章却试图从灾难议题中“收割流量”,这脑洞确实开得有点大,也显得很“别致”。
    
澳洲的火灾,为何难以扑灭,政府的应对又存在哪些问题,相信在大火扑灭后才会有清晰的结论。但不论是澳洲的火灾,还是33年前的大兴安岭火灾,带来的都是自然的破坏、生命和财产的损失。面对灾害,需要的是担责、需要的是反思,而这篇爆款文章“把灾难当凯歌”,不仅是对生命和自然的亵渎,也是对历史事实、对常识的无知和扭曲。

灾难就是灾难,纵使时间流逝,其中的教训和反思也需要被铭记,而不是被“修改”,甚至被当作“凯歌”。当年大兴安岭火灾的报道被称为“三色报道”,彼时记者在出发之前,有同仁曾嘱托“不要再把悲歌唱成赞歌”。可没想到,33年之后,有人还是这么做了,只不过找了个更光鲜的名头。
    
正视灾难,汲取教训,才能避免灾难再轻易发生。不美化教训和灾难、不将灾难当凯歌,也早已被当作常识确立。而这篇爆款文章以及“制作者”,从灾难议题中“收割流量”,给社会主流价值带来的撕裂,值得警惕。
    
类似的爆款制造路数,不是第一次出现。就如这次推出这篇爆文的自媒体创作团队,据说此前早就有过“前车之鉴”——这款爆款文的制作公号叫做“青年大院”,有媒体调查发现,该公号的前身疑似曾以多篇煽动性文章激怒过读者的“今夜九零后”,其发布的《那个17岁的上海少年决定跳桥自杀》,因信息真实性问题也曾饱受质疑。

利用廉价感动“收割流量”,不惜将灾难变成“打鸡血素材”,煽动情绪、带动病态传播,这是轻佻的,也是丑陋的。这类“爆款”制造路数,注定只能将人带到情绪泥坑里,失去对某些事物的敬畏——毕竟,这类打鸡血文字之轻,扛不起灾难之重。
    
文/任然(媒体人) 编辑 胡博阳 校对 范锦春


值班编辑 吾彦祖 


论“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项目资金200万,作者称是“站在未来设计现在”


重庆大火两天后小区消防通道又被占,真没辙了?


市长、会所、12856元、异性陪侍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