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筑的七盏明灯》导言|约翰·罗斯金

EXTITUTE 院外 2023-12-25

EXTITUTE|星丛共通体|读/译/写/画/讲

文|约翰·罗斯金/译|石琪琪/责编|星丛


约翰·罗斯金(拉斯金)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主要的艺术评论家之一,英国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他还是一名艺术赞助家、制图师、水彩画家、和杰出的社会思想家及慈善家。他的写作风格和体裁同样多变,题材涵盖从地质到建筑、从神话到鸟类学、从文学到教育、从园艺学到政治经济学包罗万象。主要的代表作《现代画家》、《威尼斯之石》、《建筑与绘画》、《建筑的七盏明灯》等书。他本身亦为多产的艺术家,以描述细节的水彩和素描研究岩石、植物、鸟类、风景、建筑结构和装饰。本次推送的是罗斯金于1849 年所写的《建筑的七盏明灯》的导言。那是一个追求机械化的时代,但是在罗斯金看来,工业量产、效率、速度,大家因为经济冲向的将是一个崩坏的世界。在这一背景下,罗斯金对哥特式建筑的追求和渴想对当时产生了极为深沉的影响。书中从不同的面向分析了哥特式建筑,提出建筑的七盏明灯,包括献祭、真实、力量、美感、生命、记忆与遵从。“献祭之灯”与“真实之灯”谈论建筑的生命力,来自建筑师、创作者、工匠建筑师、创作者、工匠的付出;“力量之灯”与“美感之灯”则自探讨建筑的美,一种来自心灵、精神层次的美;在“生命之灯”中,罗斯金认为作品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会将创作者、作品和用户关联在一起;“记忆之灯”与“遵从之灯”重新定义我们该如何看待历史,如何传承。通常人们将本书看作是哥特式复兴的重要著作,但是罗斯金创作这部作品时的初衷,与倡导哥特复兴并没有直接联系。而在哥特复兴派中实际上包含着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理性主义、教会的建筑学以及社会改革等诸多的理想。其中像A.W.N·普金主张采用哥特式建筑的原因在于它是天主教的建筑,而在维奥莱特-勒-迪克眼中的哥特式建筑是砌筑结构中唯一合理的体系。回到罗斯金,他嫌恶天主教而寄希望于从中体现新教的本质和愉悦的劳动者社会的理想,倡导装饰才是建筑的精华,相反的却认为哥特式结构有损于“反映部件的纯洁与天真”。所以他主要借助哥特式建筑的讨论,回应十九世纪面对古典建筑的去装饰主义和工业革命对建筑领域带来的影响,进而探求建筑的本质以及那个时代、国家、民族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建筑?某种程度上,重读罗斯金有助于我们从更宏观的视角去把握现代主义建筑的发生,同时,我们仍有必要从更具反思性的维度去理解罗斯金所面对的政治与历史处境。

John RUSKIN|1819-1900

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

建筑的七盏明灯|导言|1849

本文4000字以内

多年之前,我和一位艺术家[1]有过一次交谈,他的作品如果以目前的标准来评判,或许可以视为是充分运用了 色彩的完美绘画。这位艺术家在面对行业新秀提出的如何可以最容易接近艺术普遍法则的问询时,回答简洁而深刻:“了解你的职责,然后实现它!”我认为,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艺术这一领域,同时还揭示了人类的努力可以通达任何领域的成功这一深刻内涵。因为我相信,失败往往不是由于人的方法不当,或者操之过急,而是对所做事情的认识不够。因此,人们事先给自己制定出一个尽善尽美的原则,往往是很荒诞的事情,甚至这种行为有时还会遭到责备。介于这个原因,他们只要进行简单地探究就会发现:其所运用的方法是不可行的,那只是在试图使方法干预理念,是更加危险的错误,也是不可忍受的,甚至会阻碍我们对上帝的认知和对自我的完善。这同样也是我们必须更加谨记的!因为,尽管一个人的感觉和意识得益于《启示录》中的指引,如果再加以深入引导,他将会发现什么是真理。人类并不能通过感觉、意识或直觉去探索事物的可能性。很多时候人们往往既不了解自己的能力,也很难认识同伴的能力,既不能准确把握他的盟友可以给予多少支持,也不知道如何防备他的对手。并且,对于这些问题涉及的哪种情感可能会误导他的结论,以及哪种无知会局限他的视野,他都不清楚。但是,如果这些问题阻碍了我们对责任的理解,或者影响对权力的认知,必将导致错误。以及,根据我对很多颇具智慧的人的失败案例的考察,发现政治领域的人似乎更容易犯以下这些错误——他们质疑任何可能性,并且更为质疑一些难以解释的能力、机会、 困难和挫折之间的关系,虽然这些质疑并不是他们最初的想法。这种情况不足为奇,因为我们很多时候越是冷静地思考自己的能力,越容易使我们接受自己的缺点,甚至会导致我们走向更加致命的错误,即认为自己的最终推测是正确的,或者换句话说,他已经将必然会出现的错误视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我看来,这种适用于人类政治领域的原则,同样也适用于独特的建筑艺术。我一直确信,为了确保建筑行业的前进、发展,将困惑的大众从部分传统且教条的建筑原则中拯救出来是必要的。这些原则在不完善或有局限性的实践过程中,已经转变成了一种阻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那些适用度更广的正确原则,更好地应用于建筑艺术发展的各个阶段和不同风格当中。正如人是灵肉合一的生物,而建筑则是技术与想象的结合,这两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这种结合展示出了建筑微弱的平衡倾向,即通过建筑的基础部分优于建筑的上层部分,反思纯粹和简洁特征对建筑整体结构的影响。而这种倾向,和其他形式的物质主义一样,会随着时代的更替而逐渐增加,如果我们没有去反抗权威,以及抵抗建立在先前建筑案例之上的陈旧法则,那些陈旧落伍的建筑法则必将无法满足我们当代建筑艺术的新形式和新功能的需要。我们无法预测可能会出现多少新的建筑法则,它们正奇怪而焦急地从每一座堕落的现代建筑的阴影中生长出来。我们也无法通过预计和观察,决定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以不牺牲建筑艺术的本质特征的前提实现这些法则。因为,根据以往的惯例,任何法则和原则都会很快被新出现的建筑环境或新发明的建筑材料所颠覆。为了避免那些系统化、始终如一的建筑法则在实践过程中走向解体,我们所能做的是避免将古代的权威法则应用在当下的评价体系当中。如果没有其他办法的话,最好就是先暂停建筑艺术的发展,然后努力去解决各类建筑艺术中的法则被滥用、限制或规范的问题。我们应根据人的天性,而非依靠后天的知识,尝试制定一些永恒的、普遍的和无可否认的建筑原则作为真理的法则,这或许可以使我们暂时拥有真理。如果这样的话,不论增加其他什么因素或者不完善的法则都无法削弱或否定它们。


[1] 威廉·马尔雷迪(Willian Mulready,1786—1863),维多利亚时期爱尔兰著名的风 景画家,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的设计者,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士,曾获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其作品以浪漫主义风格描绘乡村风景而广为人知。——译注

也许,并没有任何一种法则可以面向所有的艺术,也没有任何一种法则的范围可以涵盖所有的人类行为。但是,已经有一些法则改变了建筑师追求的形式和实践,所以它们所具有的权威也不能认为是被削弱。在正文中,我重点努力阐述的那些属于建筑艺术的第一要义的法则,这些具有普遍性的原则不仅可以防范错误的建筑形式,甚至足够成为完美作品的源泉,称其为建筑的明灯[2]并非言过其实。我在这部作品中,一心探究那些伟大建筑的火焰中为本质的真理和高贵的属性是什么,不屑于任何可能会触发我的好奇,或者可以质疑的原则。因为,这会成为我对那些本质特征深入探究的障碍,甚至可能会使那些真正原则的光辉被扭曲,或者受到遮蔽。


如果我对那些原则进行更深入的探究,这本书必将会招人反感,而且对那些内容的深度也许更加不会带来什么益处,甚至可能会额外衍生出因为目前内容的简洁性而避免的错误。本书的篇幅虽然简洁,但由于内容覆盖范围太广,我必须承认作品的深度还有所欠缺,除非从对其他问题的探究中抽出时间进行深入讨论,不过这也是没有必要的。书中的体例内容和术语安排都是为了便于考虑,而不是通过系统化的论证实现的,其中可能会有较多的武断或不合逻辑的地方。这是因为我并没有尝试把所有的艺术法则全都囊括在内,尽管其中会有大量对建筑艺术有益的必要原则。但读者可以通过对书中特别提出的原则进行深入挖掘,也可以发现很多重要的建筑原则。


对于书中一些明显的错误,笔者也必须深刻道歉。正如前文所言,人类的建筑艺术没有永恒不变的法则,这与人类在其他任何方面的努力一样。不仅如此,不论我们从任何实践性的法则中,通过削减或定性得出一些原则,它们与固有法则的关系都已经不再局限于有某种关联或者相似之内了。它们已经可以体现出终极,或者重要到可以影响道德世界法则的一部分。即使它可能只是一条简陋或不足取的法则,这条法则也和人类道德最高贵的形式一样,在某些时刻依然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如那些被我们推崇为具有宗教精神的真理、决断、节制,以典型或仿的方式影响着手工艺、装饰运动以及建筑师的实践一样。


因此,每个落实到绘画作品中的线条或细节表达都有其独特的高贵。对于那些我们视为真实的创作行为(正如落在画纸上的线条、色调都是真实的),这种行为的创作动机更为崇高。因为任何创作行为都是有用的,即使这种行为再不重要也不至于毫无意义,如果可以实现伟大的目的,其必将显得更加崇高。那些看似不重要的行为也许会对创作行为产生很大的帮助,尤其是所有目的中最重要的取悦上帝这一目标。因此,乔治·赫伯特(George 24 7 Herbert)[3]说:


仆人持守这一准则

可使杂务为圣工;

他清扫房间,正如宣讲《圣经》,

使房间和行动都得到净化。

A servant with this caluse

Makes drudgery divine;

Who sweeps a room, as for thy laws,

Makes that and the action fine. [4]


[2] “法则是光”“你的话是指引我前进的明灯”——作者注;分别出自《箴言》,6:23;《诗篇》,119:105。——译注

[3] 乔治·赫伯特是个典型的英国人(他是一位具有伊丽莎白时代特征的英国人), 因此无法想象苦力劳动在人的天性中是神圣的,如果是被强迫而不是自愿的劳动 将会更神圣,比如,约翰·诺克斯做划船奴隶时的劳动。——作者注

[4] 约翰·诺克斯(John knox,1513— 1572),清教主义的创始人,曾被法国人俘虏, 沦为划船奴隶。罗斯金在这里的引用,意在表达约翰·诺克斯虽被迫劳作,却因 其对宗教目的的追求而显得更为神圣。——译注

因此,我们对于是否建议某种行为或行为方式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考虑,其一,考虑该行为的目的是否有益或者具有本质的价值,一般行为带来的益处或者产生的价值很小,且价值的大小也因人而异;其二,考虑该目的是否能够体现出与人类至高美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到目前为止,人们的实践是否可以被作为道德之源的上帝所接受。前者往往更具说服力,后者却更具真理性,只是更容易遭到反对,好似通过这种严肃的方式考虑不具普遍永恒性的话题是对上帝的不敬。但我却认为产生这种想法就是最不应该的。因为,我们对上帝不敬,往往是我们的内心对上帝不再怀有敬意,而不是在一些微小的事情上面介入上帝的意志。在我看来,上帝的意志是无限的,即使很小的事情也在他的指引范围之内。我们在任何事情上都请求上 帝的指引,这是对上帝的尊重,如若将上帝的指引摒弃在外,那才是对上帝的侮辱。上帝的真知与他在《启示录》中的传达是同一的,我们应该日常虔诚地阅读它。我们之所以产生傲慢之心,就是因为自己的言谈、行为未涉上帝的思想,我们将上帝的指引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就是对上帝最诚挚的尊重。读者可能会责备我总在一般的琐事中介绍上帝的箴言,我很抱歉以这样的方式给大家带来的痛苦。但我这么做是希望那些箴言可以成为每个论据的基础,成为检测任何实践的标准。对于上帝的箴言,我们大多数人平时谈及是不够的,也无法在记忆中深刻地理解它,在生活的实践中更没有足够忠诚地履行。自然所造万物都在履行上帝的箴言,难道我们人类的行思对上帝的忠诚还比不上自然所造之物?以至于我们常常忘记上帝的教诲!


文中有很多清晰可循的观点,我是冒着可能会对上帝产生不敬的危险,而采取了更高一些的立意准则。读者对这些内容需要特别地注意,并不是因为我将这些观点视为可以实现终极真理的渠道,更不是因为这些问题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而是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个问题都应该秉承这种精神进行讨论,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即将面临的时代,冷漠且神秘,必须与之抗争的邪恶力量也越来越像磅礴洪流般倾泻而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去进行形而上的闲谈,也没有时间去通过艺术娱乐。亵渎上帝的声音越来越响,且每天都在增加。在每个被压制的呼吁或要减轻现存苦难的善良人当中,给他们的前进方向寻求一种思想指引是合理的,尤其是在当前面临紧迫需要的情况下。解决这些问题,对所有人来说至少是一种责任,这种精神将会成为他们的思维习惯,并希望这种精神可以经受时间的考验,而不是因为一时热心或可以得到益处的原因。要向他们展示出,即使那些看起来机械、冷漠、可鄙的原则,如若要表现得完善,也必须建立在对信仰、真理、顺从的认知之上,这些高贵的原则已经成为人一生都需要完善的职责。


[附:献祭之灯]……格言1:我们或许总能知道什么是对的,但并不是总能知道什么是可能的。第21页

格言2:任何可实践性的法则都是道德法则的阐释者。第24页

格言3: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一定不能是奢侈的,同样也不能是无功用的形而上的艺术。第26页……[后略]


版权归译者与出版社所有,出版社已授权发布。

文章来源|《建筑的七盏明灯》|2022年中译本

目录|

第一版序言(1849)

第二版序言(1855)

第三版序言(1880)

导言 

一、献祭之灯

二、真实之灯

三、力量之灯

四、美感之灯

五、生命之灯

六、记忆之灯

七、遵从之灯

附录

译后记

相关推送|

乌有乡消息|路上的孩子们

与其说这两种都被看作是社会主义的空想,反映的是不同的作者各自对城乡文明的偏好,倒不如说是在相近的历史条件下,贯穿于乌托邦文本历史中的人类的希望与恐惧之间的缠争。在莫里斯的乌有乡中,居民们彬彬有礼、快乐友好、欢歌笑语、服饰得体,而彼时英格兰的中部地区,工业城市已被摧毁,铁路系统遭受破坏,原本房屋矗立的地方现在是茂盛的牧场和森林,沿着伦敦的郊区向各处蔓延。这番场景并不意味着灾祸降临到了现代社会之上,随着商业和钱财不复存在,工作从此变得令人愉悦,人们志愿聚集在一起,在当地的各种工坊中制作出美丽的日用物品……这些更像是现实世界中的莫里斯所从事的工作在文本中的投射。更为完整的莫里斯学说并不像夫斯纳所认为的那样存在着决定性的矛盾,一方面是他对手工艺复兴的建设性,而另一方面是他对当时社会基础的破坏性,或者可以称之为智力卢德主义。恰恰相反,只有在社会基础这一对抗性的关系中,手工艺复兴中的建设性才不至于沦为一系列观赏的物化对象。

我可以向你保证,不管有没有经过一种所谓的教导体系,我们的孩子们一直都在学习。

人们多半是在动荡、纷争和混乱的时期才更在乎历史……但是我们研究万物如何构成以及相关的前因后果,如果有益的话,就增长了知识。

乌有乡中的此时此地|“复古”的历史与世界

借助《乌有乡消息》的书中之意,作者认为的历史研究应当超越于事物的构成、因果与关联,去为人们在现实的社会中搞出平等的。在当前的语境之中,复古或许无关于“历史”,它更像是一项全球文化版图中的地理计划。被我们视作为“尚古派”与“现代派”之间的转折性人物威廉·莫里斯在其写作中的“溢出”部分,也就是他所想象的人人“劳动”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组织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他在现实中的“设计作为实践”的失败,并不能就此将乌有简单地否定为某种空想,恰恰相反,这一失败反倒成为了对其“写作作为实践”的某种政治上的证明。

它来自于何处,去向何方?是脚下、书中、眼前?还是远方、人间、天边?

传统“手工”是为了将社会性重新汇入到当下的材料与劳动中,人人“劳动”首要冲击的是私有财产权、商品化以及交换体系。

2017/18 - 2021/22

院外自2017年中试运行到2018年初正式运行以来,已推送千余次原创文章,逐步形成五个稳定的板块,分别是:BAU学社、星丛共通体、回声·EG、批评·家、BLOOM绽。

板块的定位不同,各自的形式与进路亦有分担:BAU学社探根究柢,整饬包豪斯人的文献材料,以“重访包豪斯”遴择同道中人,主持系列丛书的出版,由此推扩到“世纪先锋派”;星丛共通体回溯开端,以阿比·瓦尔堡的文本为重心,毗连上世纪的艺术与视觉文化研究,置于批判理论的译介与讲读中砺炼;回声·EG形与势俱备,从“美学与政治”这一矛盾情境出发,以批评式导读与导读式写作,次第引入空间政治、媒介政治、生命政治等共构审美论域;批评·家教学相长,以深入特定个例的论文梳理整体脉络,持续组织线上的文本庭审以及线下的共读活动;BLOOM绽贯通言与行,以展示与策动为支撑,辩证地介入建筑、城市、艺术、技术相互联结的当下语境。

纪事|2017/18 - 2021/22

院外计划不同的板块分进合击,汇集、映射、交织、对抗,突破各自的界限,打开已在却仍未被再现的环节,把握更为共通的复杂情势,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地回应“批判者与建造者的联合”这一目标。

星丛共通体|


专题|辩证能量:瓦尔堡的图像研究与历史想象

主持|郑小千

瓦尔堡并非研究的目的,他更像是通往问题核心的途径。抛却时髦的风尚,我们今日所面临的历史危机,与世纪之交的德国也就是瓦尔堡深度焦虑的文化根源有着怎样的关系?

专题|先锋派,一场世纪对话

主持|周诗岩

选择“美学先锋派”理论之争关键节点上的历史性文本,穿透“avant-garde”在二十世纪以来艺术领域的使用、引发的主要问题与争论焦点,爆破出“先锋派”运动的思想张力。

译介|瓦尔堡

主持|郑小千  周诗岩  

当瓦尔堡的思想以显学之势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时,也被轻巧地引向了另一极:跳过批判性思考,沉湎于文学化的修辞,瓦尔堡所处的思辨传统,特别是关于历史救赎的问题却鲜少被提及。

译介|阿多诺

主持|姜山 × 保罗·本雅明

法兰克福学派是社会批判理论的一顶皇冠,而阿多诺或许就是这顶皇冠上最大、最耀眼的明珠。作为批判理论系列的子系列之一,译介阿多诺的经典文本是一门可以不停演练的功课。

译介|塔夫里

主持|王家浩

作为"威尼斯学派”这一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塔夫里是一位反对实操式批评的建筑批评人、为建筑史祛魅的建筑历史学家、以阶级斗争作基底搅动批判理论的建筑理论家。


译介|朗西埃

主持|马浩栋 × 赵子龙

所有智力皆为平等:智力在其各种展现中都是同样的,假设让人们去努力检验,提出一条准则来指导智力的使用,我们在思考、言说和行动时必须假定所有人共有同一种能力。

合集|2017/18 - 2021/22

回复|

BAU、星丛、回声、批评、BLOOM,了解院外各板块的汇编。


新书分享

建筑、艺术与人生|罗斯金《建筑的七盏明灯》的三重肌理

活动时间|9月4日(周日)|14:00-16:00

活动地点|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 1F

联络院外|

extitute@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