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诗文在,潮音千载传 ——潮汕方言与唐诗·杜甫
诗圣杜甫的诗,多有关心民生疾苦、像《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类的佳作。从语言风格看,这些作品也更加通俗易懂,少堆砌典故、用艰深词语,所以也更加接近当时的口语。从杜甫的诗中,我们更容易找到一些潮汕方言至今保留其词义的词语。例如:
杜甫《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
这里面的 “走” 字不能用普通话的词义来解释,不是慢慢走,而是赶快逃跑。慢慢走,潮语叫 “行”,送客时请您慢走,说 “宽行”。快跑、逃跑叫 “走”。如说:“你阿爸爱拍你,你还唔走(你爸要揍你,你还不快跑)?” 俗语有 “走到支辫直”,形容跑得很快,能辫子都飞起来了。这大概是清朝时男人也有辫子时就产生了的俗语。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
上面诗句中末两句“高” “下” 对举,互文见义。这里不能解释为 “上面的” 和 “下面的”,而是 “高处的” 和 “低处的”。“下” 字潮音应读作gê6(家6),低矮的意思,人、物低矮都可叫做 “下”。“下” 指低、矮,唐代应是常用词义。韩愈《黄陵庙碑》:“地之势,东南下。” 但这个词义是先秦就有了的,《礼记 · 乐记》:“天高地下。”《尉缭子· 天官》:“然不能取者,城高池深,兵器备具,财谷多积……。若城下池浅守弱,则取之矣。” 各例皆 “高” “下” 对举,至于 “下” 字读归g-声母,则完全符合古音 “晓匣归见溪群” 的规律,这里就不赘述了。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
仇占鳌注:“ 批,削也。” 批,用利刃削(去)的意思,如潮语说 “批苹果” “批番梨” “批铅笔” 等。削去水果的皮,叫做 “批皮”。双音节词也作 “批削”,多引申指批评、教训人。古字也作“卑刂”《玉篇•刀部》音匹迷切,“ 卑刂,削也。” 异体字作“㓟”,《玉篇·刀部》:“㓟,剥也。”《集韵》支韵音攀糜切,“刀析也”。
杜甫《羌村》诗三首之一: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畏,担心,怕,唯恐的意思。这个词义是从害怕的古义引申而来的。大家最熟悉的例子是《老子· 第七十四章》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畏死,即怕死,今潮汕话仍保留。再引申指恐怕、恐有,表示猜测,如唐·王维《宫槐陌》诗:“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 唐·王建《寒食行》:“牧童驱牛下冢头,畏有人家来洒扫。” 又引申指厌烦、不胜其烦,畏而避之。杜甫《畏人》诗:“畏人成小筑,偏性合幽栖。”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从防虑之义引申之,则为畏避义,其著者则有畏人一辞,意言与人世不合而避人,避世也。” “畏人” 一词,潮语也有,偏指害怕见人,害羞。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
羞将短发还吹帽,
笑倩旁人为正冠。
倩,潮音ciah4(赤),请人帮做某事,如:“倩灰工师爸来起厝(请泥水匠来盖房子)。” 这是个古语词,汉·刘向《列女传. 鲁漆室女》:“邻人女奔,随人亡,其家倩吾兄追之。”后代一直沿用之,宋· 叶适《参议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上官称其某事能,某文善,公泛答以他语,或曰:‘此倩人为之耳。’ ” 宋·佚名《李师师外传》:“然帝见所供肴馔,皆龙凤形,或镂或绘,悉如宫中式。因问之,知出自尚食房厨夫手,姥出金钱倩制者。” 明·沈德符《野获编·科场二》:“吏部尚书吴鹏子绍登二甲进士,则倩人入试,途人皆知。” 又“倩”,《广韵》去声劲韵:“倩,假倩也。” 七政切。劲韵字白读有作-ian韵母者,如“正圣呈请娉”等,“倩”今读入声,阴入对转后失去鼻化成分。
杜甫《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诗:
奉乞桃栽一百根,
春前为送浣花村。
栽,植物的小苗,潮汕话叫“栽”。如菜栽、树栽等,鱼苗、猪苗也叫 “栽”:鱼栽、猪栽。这大概是唐宋时语。白居易《送李校书趁寒食归义兴山居》:“到舍将何作寒食,满船唯载树栽归。” 后代也有指鱼苗者,元 · 郝经《挖池记》:“童仆辈因娭嬉,致莲蒲三四本,鱼栽数十针。” 鱼栽,即鱼苗。潮汕歌谣云:“一惨担鱼栽,二惨嬷加个……(第一辛苦挑鱼苗,第二辛苦老婆多……)”
杜甫《前出塞九首》诗之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挽,潮音mang2(莽),谓拔,拉。如 “挽菜头”(拔萝卜)、“挽鹅毛(拔鹅毛)”。《玉篇 ·手部》:“挽,引也。” 这个 “挽” 就是用力拉引的意思,与潮汕话相近。
潮汕童谣云:
雨落落,阿公去栅薄。
栅着鲤鱼共苦臊,
阿公哩爱煮,阿嫲哩爱炣,
二人相詏(a3)相挽毛。
杜甫《白丝行》:
美人细意熨贴平,
裁缝灭尽针线迹。
唐 · 王建《宫词》:“每夜停灯熨御衣,银薰笼底火霏霏。”《广韵》入声物韵:“熨,火展帛也。” 与潮汕话相合。
熨。潮音 uh4(温4),烫衣服或布料等,如:“熨衫裤(烫衣服)”等。用于熨衣物的烫斗叫“熨斗”。引申指管教育人、使其熨贴听话,潮谚云:“细唔熨,大了熨出骨(小时候不管教,大了管教起来就麻烦了)。”
杜甫《羌村三首》之三: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薄。指酒、茶等味道淡薄,俗语有“茶薄人情厚”。用 “厚、薄” 指味道之浓淡,是先秦古语,《庄子·胠箧》有 “鲁酒薄而邯郸围” 的典故。汉· 刘向《新序》卷四:“酒薄则亟酸。”《广韵》平声支韵:“醨,酒薄。” 潮汕话除了酒、茶浓度低可以叫 “薄”之外,其他如药液等亦如是,所指范围有所扩大。
杜甫《清明二首》:
钟鼎山林各天性,
浊醪粗饭任吾年。
醪,本指浊酒,《说文·酉部》:“醪,汁滓酒也。”《广韵》平声豪韵:“醪,浊酒。” 鲁刀切。从“浊酒” 引申为 “酒浊”,再扩大所指范围指其他液体的浑浊。
杜甫《……呈苏司业》诗:
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
乞。潮音keh4(去4),指送给,义同 “分”(bung1),如:“我乞伊支笔(我送他一支笔)。” 引申用作动词或介词,表被动,意为“被”,如:“我乞人诳去(我被人骗了)。
杜诗中的“乞酒钱” 就是给我买酒的钱。“乞” 指主动送出的词义,汉代已见用例,《汉书· 朱买臣传》:“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集韵》去声未韵:“乞,与也。” 清 ·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 假借乞》:“乞之与乞一字也。取则入声,与则去声。” 今潮汕话均读入声,但韵尾不同,讨取则keg4(糠4),与人则keh4(去4)。又从“给予”引申为“被”, 《水浒传》第五十二回:“李逵乞宋江逼住了,只得撇了双斧,拜了朱仝两拜。”《金瓶梅词话》第一回:“端的不知谁家妇女,谁的妻小,后日乞何人占用,死于何人之手?” 用法与潮汕话完全相同。“乞”此义多写作“吃”,潮汕话也应读 “吃”为 keh4(去4)才是。
杜甫《已上人茅斋》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簟。潮音diam6(甜6),大竹席,旧时用以晒萝卜干等东西,也用以囤粮,称 “粟簟”。民谣谓水稻丰收云 “大簟锥来细簟满”。
簟,原指主竹席,《说文 · 竹部》:“簟,竹席也。”《广韵》上声忝韵:“簟,竹席;” 徒玷切。音义皆与潮汕话相合。按,先秦的 “簟” 是用来坐、卧的,《诗 ·小雅 · 斯干》:“下莞上簟,乃安斯寝。”《礼记·内侧》:“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 “簟”用以晒东西或囤谷物,是较后的事,多指较粗糙的竹席。清·梁同书《直语补证》云:“俗以晒谷竹簟曰廪皮。” 又 “村人晒谷燥后,以圆竹器为底簟,四周之上加盖,如高廪也。” 所云大致与潮汕话指“粟簟”相近。
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诗:
攲侧风帆满,微暝水驿孤。
攲。潮音ki1(欺负),倾斜。如:“个锅倳了攲攲(锅放得不正,倾斜了)。” 人歪脖子叫做 “攲头”,或形容之曰 “头攲攲”。
先秦有 “攲器”《荀子· 宥坐》:“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攲器焉。” 攲器,注酒其中,“虚则攲,中则正,满则覆”之器。汉·陆贾《新语·怀虑》:“故管仲相桓公,诎节事君,……心无攲斜之虑。”《广韵》平声支韵:“攲,不正也;”去奇切。音义皆与潮汕话相合。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诗:
堑抵公畦稜,村依野庙壖。
稜。潮音lêng7,行,行列,如:“撮人排做一稜(大家排成一行)。” 稜,原是唐宋时估计田亩的量词,唐·陆龟蒙《奉酬苦雨见寄》诗:“我本曾无一稜田,平生笑傲空渔舡。” 稜,义同畦,一畦畦,一稜稜,井然有序,如队伍之行列,故引申之用稜指行列。又《正字通·禾部》:“稜,农家指田远近多少曰几稜;鲁邓切。” 音义皆合。
杜甫《兵车行》: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
落,旧式四合院一整套建筑物叫一落,如:“伊落厝起到雅死(他那座房子建得很漂亮)。”
用作量词指村子当是从村落一义引申而来的。《后汉书·循吏传.仇览》:“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李贤注:“案,今人谓院为落也。” 古义指院落,与潮汕话相同,不少地方的大院落称 “四落” “五落”……“七落”,则与 “进” 有关,每隔一个天井和一个厅面为 “一进”,称 “一落”。
杜甫《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诗:
骢马新凿蹄,银鞍被来好。
来,结构助词,得。如:“伊生来过雅(他长得很漂亮)。” “你呾来过着(你说得很对)。”唐后也有用例,《醒世恒言· 隋炀帝逸游召谴》:“晋王广为扬州都总管,生来聪明俊雅,仪容秀丽。” 唐枢《〈蜀籁〉序二》:“我尝喂一百灵鸟,能学各种鸟声,模仿来活似活像。”
杜甫《佳人》诗: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唐· 元稹《寄乐天》:“荣辱升沉影与身,世情谁是旧雷陈?” 世情,指世事冷暖,清·李玉 《人兽关·窘谒》:“岳丈,岳丈,就是世情冷暖,也不该这样待我。” 从名词引申为形容词,便是人情练达的意思,唐· 施肩吾 《及第后过扬子江》诗:“江神也世情,为我风色好。” 但古代作形容词用时偏于贬义,潮汕话则偏于褒义,如说:“伊个人过世情(他这个人很通情达理)。”
杜甫《茅堂检校收稻》诗:
御夹侵寒气,尝新破旅颜。
尝新,吃新收获的粮食、果蔬,如:“两个林檎乞你尝新(给你两个番荔枝尝尝新)。”
唐· 王建《宫词》诗之四也云:“樱桃初赤赐尝新。” “尝新” 是一种古俗,《礼记 · 月令》:“孟秋之月,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
杜甫《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
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嗷嗷,指哀鸣之声,先秦已经有了,《诗· 小雅· 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又 “嗷”,《广韵》平声豪音 “五劳切”,也与潮音ngao5相合。潮语作“嗷嗷呛”(ngao5 ngao5 cang1),小孩有所求而得不到满足时边哭边缠大人的样子。如:“角银乞你去买物食,了勿来只块嗷嗷呛(给你一毛钱去买糖吃,别在这哼哼唧唧了)。”
杜甫《短歌行赠四兄》诗:
四时八节还拘礼,
女拜弟妻男拜弟。
后代一直沿用之,《醒世恒言·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四时八节,馈送礼物。” 四时八节,泛指阴历里的传统节日,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春节等。
【延伸阅读】
【图片说明】
本文插图均来源于百度文献资料,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