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英美的疫苗竟黑料多多,救命科研为何搞成吹大牛?
有效、安全的疫苗,是人类真正走出新冠疫情泥潭的最大希望。每次,疫苗研发出现突破的新闻都能够吸引眼球,但最近有两则新闻让人感到冰火两重天。
一是号称处于世界前列的牛津大学疫苗团队公布了一份实验报告,其动物实验的步骤被发现了重大问题:疫苗并未阻止猴子感染新冠病毒,这让外界忧虑疫苗在人身上的效果。
另一则新闻更是如同过山车。美国生产商Moderna宣布疫苗研发“重大进展”,带动美股大涨,但医疗网站STAT在次日踢爆,Moderna的进度报告缺乏关键数据,且没有得到政府机构背书,Moderna股价旋即跳水,带动美股大跌。尽管Moderna出面澄清,依然没有平息相关争议。
美国顶级医学专家威廉·A·黑赛尔丁向路透社表示,各国政府应该将注意力继续放在检测、筛查和追踪机制上,不要将所有希望寄托在疫苗身上。
多个权威组织、专家提醒,新冠疫苗很可能永远也研发不出来。
但学术界的降温无法阻止一件事变为现实:疫苗已经成为业界竞争、大国角逐的重要标的。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曲速行动”(Operation Warp),表示“可能”在年底就能研发出疫苗;英国政府宣布,一旦牛津的疫苗“被证明有效”,最早会在9月份开始投入量产。
美国政府的“曲速行动”计划也看好牛津团队新冠疫苗研发前景,准备投资12亿美元给该团队及其合作伙伴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
总部位于英国剑桥的阿斯利康5月21日表示,该公司已具备在未来18个月内生产10亿剂疫苗的能力,并已获得至少4亿剂的预购订单,最早可以在9月开始交付。
该公司还表示,如果疫苗研发成功,将在大流行期间以成本价出售。如果以后新冠疫情转变为类似于季节性流感的流行方式,并且疫苗需求持续存在,该公司可赚取特许权使用费。
该公司也在声明中承认,该疫苗的研发可能会失败。
在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为了让各国人民受益,要“限制COVID-19疫苗的专利权,给所有国家公平的、获取疫苗的机会”。
然而,POLITICO欧洲版忧虑,在“例外主义”、“美国优先”等思想的影响下,美国会影响全球范围内疫苗开发的合作。
特朗普定下年底一定要研制出疫苗的目标,在“国际范Plus”看来,这很难不影响美国企业的心态,可能让他们为了赶进度,而出现“放卫星”、报喜不报忧的情况。
同理,英国政府提出9月份量产疫苗的目标,也很难说不会影响研发团队的心理。
01
牛津大学疫苗对猴子无效?
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的疫苗团队被英国商务大臣阿洛克·夏尔马誉为目前该国疫苗研发的两大“领头羊”之一。在5月17日的每日疫情新闻发布会上,夏尔马宣布疫苗有望在9月份量产3000万剂——如果通过一切监管程序的话。
在获得官方加持前一天,牛津团队公布了动物实验的报告,并宣布已经进入人体实验的步骤。然而媒体和专家在分析过这份报告的时候却发现,接受疫苗注射的恒河猴,居然还是感染了COVID-19病毒!
最先揭露这一情况的,是美国医学权威威廉·A·黑赛尔丁,他在《福布斯》网站撰文指出:“牛津的新冠疫苗在猴子身上有没有效?不太行!”
黑赛尔丁指出,从鼻分泌物中的病毒基因组RNA 恢复程度上看,“接种了疫苗的所有猴子都在接受病毒注射后感染了”。对比未接种疫苗的猴子,接种疫苗的猴子的病毒RNA量没有差异。
在黑赛尔丁看来,把这一结果和中国的科兴(Sinovac)团队的动物实验对比,同样都是在猴子身上做实验,中国团队实验中的猴子在喉咙、肺部或者直肠中没有检测出病毒。
另一方面,疫苗会不会有害?黑赛尔丁表示,尽管牛津团队和中国科兴团队的实验中都没有出现疫苗导致疾病增强的证据,但“其他疫苗的经验告诉我们,这并不能保证人类也会如此”。
在接受《卫报》采访的时候,诺丁汉大学分子病毒学教授约翰森·波尔表示,牛津团队的数据显示,疫苗接种并未阻止病毒在个体之间传播。
学者们怀疑疫苗并未阻止猴子感染病毒,有媒体更直言,该疫苗在动物实验上已经“失败”。但人体实验已经开始,是否过于冒险?
当然,这个实验并非毫无进展。
《卫报》补充道,接受接种的六只猴子全都没有肺炎的症状,“这暗示疫苗有些效果”。
牛津团队在报告中表示,这尽管无法证明疫苗能够让动物免受病毒感染,但疫苗可以“让病毒变得温和”。
黑赛尔丁表示,他知道公众对于牛津团队的进展反响热烈,但他鼓励该团队继续“全速前进,推进到人体安全测试,再到功效测试”。
他怎么看疫苗最后的结果?“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我不会抱很大希望。”他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重申了这一点。
动物实验的“失败”并未阻止外界继续看好牛津团队。彭博社最新报道,美国政府的“曲速行动”计划对牛津团队新冠疫苗研发前景很看好,准备投资12亿美元给该团队及其合作伙伴Astrazeneca(阿斯利康)公司。
02
Moderna公司进度报告疑点重重
5月18日,美国疫苗研发公司Moderna风光无限:公布了人体实验第一期临时“临床数据”,效果非常“积极”。它还宣布要出售价值13.4亿的股票用来资助生产疫苗,展现他们有信心可以尽早进入生产阶段。股市尤其兴奋,该公司的股价一度上涨30%,创下87美元的新高。
专业医学新闻网站STAT却在5月19日发表专题报道,指出Moderna的报告“文字多于数字”,缺乏众多关键数据,“看上去更像是公司公告,而不是严谨的报告”。
STAT表示,Moderna突然发布重磅消息,迅速吸引了媒体目光,但数据很重要。“当你向科学界公布你的期刊文章时,你必须把数据全部公布出来,接受科学家的检视。”
STAT收集了医学专家们的意见,认为Moderna的报告有几大问题:
Moderna声称有8名志愿者产生中和抗体,但并没有披露其他37名试验参与者的结果,虽然不代表后者未产生抗体,但足以让外界打上一个问号。
第一期实验有18岁到55岁健康志愿者的参与,但并未透露产生中和抗体的8位志愿者的年龄。年龄是新冠肺炎重要因素,“如果恰好抗体聚集在年轻人身上”,可能会造成大问题,因为目前抗疫最大需求是要保护老年人。
中和抗体的报告来自它们接受第二剂疫苗两周后的抽血。“仅仅两个星期!”STAT感慨道。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员安娜·德宾向STAT表示:“这个成果还太早期了,我们不知道这些抗体是否具备持续效果。”
Moderna的实验获得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全力支持,早前NIAID经常对Moderna的实验结果发表看法,并广而告之。但奇怪的是,这次NIAID并未召开新闻发布会为新报告背书。
STAT的质疑报道出炉后,5月19日,Moderna的股价比前一天下跌了10%,甚至拖动美股整体下滑——这也说明了疫苗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消息影响了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信心。
5月20日,Moderna试图回应质疑。该公司宣布,NIAID将出面公布第一期临床实验的全部数据。其主席上了CNBC、Fox等电视台的节目,试图澄清情况。
在CNBC的节目中,Moderna主席诺巴·阿飞彦表示:
我们对我们所做的事情都非常认真。我们不会、也从未有选择地公布我们的数据,让结果和真相背道而驰。
”他的态度可谓强硬。他说,某些专家“运用专业知识,对我们的事情横加猜测,这对这个一直过度诠释一切的世界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我敦促公众把注意力放在我们官方发布的消息上”。
雅虎财经新闻分析:
Moderna获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大开绿灯,可以继续进行实验,又有生物医学高级研究和开发局(BARDA)注资5亿美元,因此感觉有底气面对各种质疑。
5月20日,Moderna的股价上涨了3.8%。和去年比,这家公司的股价一共涨了270.2%。
不过,5月21日开盘后,Moderna的股价快速下跌,跌幅一度达11%,远远弱于大盘。这可能跟竞争对手阿斯利康公司将获美国政府12亿美元投资的消息有关。
美国某大型药厂的一位研究员向腾讯新闻《潜望》表示,一期测试是毒性测试,后面还有二三期测试,很多药物和疫苗都在二三期遭遇失败。Moderna公司过度宣传,是为了应付市场和政府政策的需要。
03
大国竞赛,变相鼓励“放卫星”?
疫苗研发所需经费不菲,无论是为了吸引投资者,还是从股市上募资,适当放出一些利好消息无可厚非,但蓄意隐瞒数据、淡化实验失败则有违商业伦理,尤其是在现在全世界对疫苗翘首以盼的情况下。
民众翘首以盼的同时,也给了各国政府很大压力。毕竟不少国家疫情依然严峻,如果及时出现疫苗,那么就可以不再辛苦追踪病毒传播轨迹,医疗系统也不用承受如此庞大的压力,政府不必背负极大的政治责任。
这就可以部分解释,为何西方大国都宣布为疫苗研发提供庞大资金支持,有的国家甚至超前许诺民众一些目前看来相当有难度的时间表。
比如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15日就宣布了一个堪比当年原子弹研发“曼哈顿计划”的“曲速行动”计划,倡导政府、企业、军方和科学界的合作。
他甚至夸下海口,年底可以看到疫苗研制成功。
然而,白宫免疫科学顾问安东尼·福奇博士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他认为,要在市面上看到疫苗,需要一年到18个月,“哪怕各方全力加速”。
“国际范Plus”发现,特朗普对疫苗的态度飘忽不定,时而表示病毒会自行散去,时而表示没有疫苗也要重启经济,如今又突然宣布加码支持疫苗研发。他日前拒绝出席欧盟发起的疫苗募资行动,又表示要抵制世界卫生组织,另起炉灶。这一切,都让人忧虑,他的“美国优先”和美国“例外主义”思想会引起世界疫苗军备竞赛。
英国政府也不遑多让,急于宣布量产计划,但又表示一切要看研发结果,或许,政治宣示的意义大于实际。
在大国竞争、政治人物“过度承诺”的背景下,有些研发团队有可能“心领神会”,出现有意无意的夸大或隐瞒。
《卫报》总结,目前有五大团队宣称进度领先世界,分别是:美国的Moderna和Inovio、中国科兴、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帝国理工。
就像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一样,目前各大领头的疫苗研发团队也在竞赛。《福布斯》就提及,牛津团队就是赶在中国的科兴团队公布研究结果后一天公布动物实验报告,颇有不落人后之感。
文丨国际范Plus撰稿人 多恩
参考信息来源:The Guardian、Forbes、Moderna官网、腾讯新闻、Bloomberg、POLITICO、Vox、Daily Mirror、Daily Telegraph、Yahoo! Finance、CNBC
本文为国际范Plus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精选
本文为国际范Plus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联系我们:
微信号:littlesmart1978
邮箱:fuzhongwenhua@126.com
感谢点亮“在看”,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