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私校倒闭潮来了,中国因素成关键
名声在外的英国私校行业陷入困境,中国留学生、中国资本能否力挽狂澜?中国因素引发了怎样的期待和担忧?请看本文的解析,以及“范三郎”的独到点评。也欢迎到文末留言互动。
如果您有意出售或收购英国私校,“国际范Plus”可以牵线搭桥,文后附有联系方式。
特别提示:由于系统的新规则,为了您能及时收到我们的新文章,除了关注、星标我们,更重要的是请经常阅读我们的文章(搜索“国际范Plus”,可以方便地找到我们),也欢迎扫描文末的二维码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后,英国私校的国际学生大规模流失,多家私校面临生死考验,其中不乏一些历史悠久的知名私校。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母校Ashdown House将在本学年结束时关门。
英国私校早已饱受成本上升之苦,疫情又给了它们沉重一击。
到年底,大约2300所英国私校中,可能有超过300家倒闭,英格兰北部或成私校“沙漠”。
英国私校的出路在哪儿?无非“自救”与“他救”。
中国生源成了英国私校活下去的一个关键因素,各私校只能抱着最大的希望,做着最坏的打算,有的已经推出优惠措施,试图留住学生,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伊顿公学。
疫情加速了中资收购英国私立学校的热潮,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鼓舞人心的进展”,也有媒体担忧这些学校无法保留英国文化特质。
哈罗公学等私校早已开始到中国等地设分校,而且还要继续扩张,其先见之明令人佩服。
01
英国私校的生存困境
英国私校前景堪忧,首相母校的倒闭是一个缩影。
约翰逊的母校Ashdown House近日宣布,将在本学年结束时关闭。
该校位于东苏塞克斯郡,是一所寄宿制预备学校(preparatory school),有180多年的历史,约翰逊1975年在此就读。
该校还教出了其他许多名人,如英女王妹妹玛格丽特公主之子大卫·阿姆斯特朗-琼斯、漫威宇宙的“夜魔侠”饰演者查理·考克斯等。
该校校董会表示,“疫情改变了一切”,关闭学校是“唯一的选择”。
一所百年名校,何以至此?
《卫报》指出,Ashdown House遭遇的致命伤是生源不足。该校预计,若不关闭,待9月新学期开学,学生人数恐连满员状态时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
《卫报》称,英国的私校正面临着生存之战:
新冠疫情致部分家长收入减少,一些英国家长选择为孩子转学,规避高昂的私校学费;
受疫情影响,国际学生撤离,海外生源不确定性增加。
英国教育界担忧,一部分规模相对较小且原已生存艰难的私校或将被市场完全淘汰。
据《泰晤士报教育副刊》(TES)报道,一些业内人士指出,至2020年圣诞,在大约2300所英国私校中,可能有超过300家因疫情而倒闭,规模较小的私校受创尤为严重,英格兰北部或成独立教育“沙漠”。
英国独立学校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尼尔·罗斯基利发出行业预警:并不是所有私校都能生存下来。
他说:
从往年正常情况来看,每年大概有五六所学校关闭或合并。如今,数字可能要翻一番,或者更多,目前尚不能确定。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经济大势的发展,以及就业情况是否能恢复如常。
”《金融时报》指出,疫情之前,英国私校已经饱受成本上升之苦。它们会投资改善硬件设施吸引生源;师资成本也在上升,2019年9月开始推行的“教师养老金计划”将雇主须缴养老金提高了40%。
受疫情影响,英国私校又面临新的困难。
英国教育咨询机构William Clarence总经理斯蒂芬·斯普里格说:
所有面向国际学生的海外校招会、游学、夏令营等活动都被取消了。私校的活动空间一落千丈。私校的现金流受到三方面挤压:一是招募不到国际生源,二是英国家长给孩子转学,三是师资成本上升。
”他认为,部分英国家长可能因收入减少而将孩子转学到公立学校。
英国独立学校财务主管协会首席执行官大卫伍德·盖特指出,尽管一些私校具有慈善性质,但面对疫情时,和其它小型企业相比,这些私校并没有获得额外的政府财政支持。
另一方面,教育类媒体指出,私校的生存不仅仅是行业内部的问题。
无论是家长主动转学,还是私校关闭导致生源被迫转移,公立学校都将面临接收额外生源的压力,尤其是在需要保持社交距离的特殊时期,难度更大。
02
抱最大希望,做最坏打算
“国际范Plus”获悉,中国留学生成了英国私校活下去的一个关键因素。
《卫报》指出,英国私校依赖于国际生源,国际学生的学费通常高于本土学生,这是英国私校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根据独立学校委员会的数据,该委员会所代表的540家私校中大致有5.5万国际学生,来自中国内地的学生占了近1万人,来自中国香港的学生约有5000人。
《每日电讯报》则指出,中国内地已经成为了英国寄宿学校最大的国际生源地,2019年英国私校的中国内地学生人数已超过9000人,同比增长了10%。
独立学校委员会首席执行官罗斯基利指出,目前大部分国际学生已经回国,只有一小部分人留在英国。国际学生是否会返英上学,存在着不确定性。
他说:
我们不知道会有多少孩子还想回到英国读书,也不知道他们的国家是否恢复了国际客运通航,又或者是否仍处于居家令的封禁状态。大部分学生表示,只要有条件,他们确实想要返校念书,但计划或许赶不上实际形势变化,各私校只能抱着最大的希望,做着最坏的打算。
”新东方近日发布的《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今年,由于英国重新开放毕业生工作签证,加之学制短的优势,英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中国意向留学人群的首选留学目的国。由于中国家长意识超前,从2014年开始,赴英低龄留学出现爆发式增长。
这一白皮书调研时间横跨疫情前、中国疫情最严重的阶段以及疫情开始蔓延至全球的初期。
03
靠优惠措施自救
“国际范Plus”发现,英国私校已经开始“自救”。
鉴于夏季学期学校关闭,采取网络授课模式,英国私校的普遍做法是降低学费留住学生,降幅从10%到50%不等。
还有一些私校推出返还伙食费、交通费或额外的课外活动费等“优惠”。
至于秋季学期,一些私校承诺于下学年冻结学费,提高奖学金和困难家庭补助。
大名鼎鼎如伊顿公学(Eton College),也放低身姿将夏季学期学费降低了三分之一,并给予困难家庭学生补贴,引得不少私校跟风。
另一方面,为保护市场公平,英国竞争与市场局已向私校行业发出了措辞严厉的警告,禁止各私校私底下交换敏感商业信息,不允许私校就学费定价和补助返还的问题达成“统一战线”,否则将在涉嫌违规数额的基础上处以10%的罚款。
04
中资伸出橄榄枝
一些困境中的英国私校则选择了卖校引资。
英国独立学校财务主管协会首席执行官盖特透露,4月份,他一周之内就接到了5所学校要易主引资的消息,若募资不成,这些学校将关闭。原本是一年才会有5所私校关闭。
有私校接到了中资伸出的橄榄枝。
Abbots Bromley School,一所有着145年历史的寄宿学校,因财务困难,原定于2019年7月关闭。
中国投资者将其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
中国教育投资企业陕西君子集团收购了该校,计划在2020年9月重开学校,承诺要恢复其“往昔荣光”。
事实上,新冠疫情发生前,中国投资者收购英国私校的消息就频频传出,引得《泰晤士报》关注。
2018年10月,中国最大的国际学校及双语学校运营商博实乐教育集团收购英国寄宿制独立学校Bournemouth Collegiate School,为“建立优质学校全球网络”在海外迈出了第一步。
中国香港的合一教育集团则收购了St Bees School,并于本学年重启。
在中国万达集团的支持下,Ipswich Education Ltd收购了原来的Ipswich High School for Girls女校,并将其改造成一所男女混合学校,首次招收男学生。
《泰晤士报教育副刊》认为,新冠疫情反而加速了中资收购英国私立学校的“饕餮狂潮”。
一方面,疫情使英国私校变得疲弱,财务状况不佳,急于引资。
另一方面,对中国投资者来说,中国人对学习英语热情高涨,对英式私立教育的兴趣增加,显现出了市场机会,而英镑长期处于历史低位,汇率成了可以利用的优势。
教育咨询公司Venture Education高级合伙人朱利安·费舍认为:
中国投资者没有被当前的新冠疫情吓退,如果它能有什么影响,也只是加速中资步伐。
”哈罗公学前校长、英国独立学校委员会主席巴纳比·列农认为,中国投资者收购英国私校是一种“鼓舞人心的进展”,有利于维持私校行业运转,能够挽救濒临财政崩溃的小型私校。
他曾向《泰晤士报教育副刊》指出,中资投资可以被视为积极的,因为他们可能会促进中国学生的增加,而中国生源可谓优质。
他说:
这会给英国学生带来一些全球化的感受,如今所有的孩子都需要这种意识。
”但也有另一种观点。
《金融时报》就表达了担忧:“英国寄宿学校如今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如何生存和提升,还有该如何在21世纪保留它们的英国文化特质。”
列农则认为:
有些人可能会说,把我们的学校卖给中国人,这不是一种耻辱吗?在我看来,他们只是没意识到,中国比我们富有得多。他们手里有钱,我们没有。我们应该庆幸他们对投资英国的学校感兴趣。
”05
一条大路通中国
还有一些私校独辟蹊径,显现出先见之明。
有着450年历史的哈罗公学(Harrow School)教出了7位英国首相,如今不走寻常路,在中国多个城市建设分校。
哈罗公学目前在中国有5个新的国际学校项目。
《每日电讯报》指出,尽管这5个国际学校项目受疫情影响而暂停,现场面试和校园游也暂未开放,但哈罗依旧满怀信心地寻求在中国扩张。
哈罗公学在亚洲已开设的分校有4家,分布在中国(内地与香港)以及泰国,共招收学生4800人,人数是伦敦哈罗公学校本部学生的6倍。
2019年,哈罗公学从海外分校获得的收益逾300万英镑。
哈罗公学
《每日电讯报》指出,英国私校借助海外特许经营权能够获得可观收入。不仅仅是哈罗公学,其它一些私校也抓住了这样的创收机会,在海外开设分校,惠灵顿公学(Wellington College)就是其中之一。
惠灵顿公学国际总监斯科特·布莱恩曾向彭博社表示:“在一个前方充满未知的时代,国际收入给予了我们额外的财政支持。”
也有人对这条向东之路有疑问,英国一些议员认为,这些英国私校的海外分校可能会受到中国规则的限制。
议员鲍勃·西利称:“显然我们的海外分校是要将英国价值观带到中国。我认为这些努力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产生更多问题,受到一些限制。但整体来说,我对国家之间公平的自由贸易持欢迎态度。”
文丨国际范Plus撰稿人 武陵
参考信息来源:The Guardian, Financial Times, The Times, Telegraph, 新京报
范三郎说
十几年前,夫人写作《不一样的成长》,一起采访过当时的哈罗公学校长,现在的英国独立学校委员会主席巴纳比·列农。当时哈罗公学只有三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其中之一是后来在牛津引起很多争议的那个男生。应该说,那时连想也不敢想,会有中国投资者收购英国私校。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资本进入英国私立教育领域已经开始,而且为维持私校行业运转注入了新资金。
但是,如果仅停留在资本层面,甚至在跨文化交流层面,仍然是浅层次的;随着中国资本的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变化潜力应该是在保留英国私校的基本特色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和教育风格融入中国元素。
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英国私校可能成为往中国高等学府输送留学生的“预备学校”。
天方夜谭?一二十年之后你可能就不这么说了。
范三郎,号国际,英中人氏。自幼苦读国粹,继而延览西典,游学五洲,历练于中英主流媒体。常思中西互鉴,愿做拼命三郎,为君采得火种,点燃心灵之灯。
本文为国际范Plus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您有意出售或收购英国私校,“国际范Plus”团队可以牵线搭桥。联系人是英国资深媒体人、公关顾问,为中英机构提供战略咨询,也助中国高净值人士在英国成功置业。
联系方式:
微信:chensa0
电邮:Shirong.chen@fmhos.com
“国际范Plus”是几位中外资深媒体人带领国际团队打造的“全球新中产读本”,有深度也有趣味,和全球新中产一起洞见世界。
读完本文,您有什么感想?欢迎到文末留言互动。
特别提醒:由于系统的新规则,新推送的文章容易被埋没。为了您能及时收到我们的新文章,除了关注、星标我们,更重要的是请经常阅读我们的文章(搜索“国际范Plus”,可以方便地找到我们)。
也欢迎扫码加入我们的读者群,及时收取新文章,参与互动。可以讨论国际政经热点,交流海外中产和精英阶层的教育理念、生活方式等,获取海外求学、工作、生活、置业的资讯。
(本二维码7月8日前有效,可到最新文章后获取新码)
往期精选
本文为国际范Plus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联系我们:
微信号:littlesmart1978
邮箱:fuzhongwenhua@126.com
感谢点亮“在看”,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