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厅新规: 高中禁止一切补课, 晚10点必须熄灯...但是高考会更轻松吗?



前天下午,被称为“全国尺度最大减负方案”的《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其中,与高中生和高考有关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 严禁跨区域争抢优质生源。

禁止公办高中以集团化办学名义联手民办学校跨区域招生,或以转学等名义变相招生。坚决防止各区域间中小学校招生相互“挖墙脚”。


  • 规范学生在校作息时间。

寄宿制高中学校晚熄灯作息时间不迟于22:00,并严格按规定的睡眠时间设定起床时间。


  • 禁止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集中补习。

中学生寒假、暑假假期分别为3—4周和7—8周,具体放假、开学时间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明确并向社会公布。各年级一律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在校内外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中补习。


  • 不对外公开考试成绩和排名。

中学生个人考试成绩及位次允许家长获知,但学校不得以任何方式在校内外公开发布。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过分强化应试教育的高考“誓师大会”,不得发布或以家委会等名义发布高考“喜报”,不得标榜或变相标榜“学霸”和高考“状元”。


  • 实施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

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时间、范围、标准和方式招生,不得采用衔接班、预录班、新生军训等方式变相提前招生。


  • 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

各地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比例,2021年始不低于学校招生计划数的60%,招生名额分配向农村初中学校和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倾斜。


  • 坚决纠正片面的教育政绩观。

严禁地方政府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高考一段(一本)上线率和上“北清”人数等评价考核教育行政部门;严禁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严禁将升学情况与教育部门、学校及个人的考核、绩效、奖励挂钩。


  • 扭转招录人员唯特定高校、唯文凭学历倾向。

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招录人员,应当给予一般高校毕业生与名牌大学毕业生同等竞争机会,不得将特定高校的毕业生作为专才予以特聘。

关于减负,很多同学和家长都曾给学习哥留言,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现在的高中生学业负担太重,睡眠时间都保证不了,为什么要考这么难的内容?

都说要减负,可是高考每科似乎都在增加难度!连语文都准备让15%的考生做不完!

现在大学录取人数这么多,很多家长也想开了,孩子只要有学上,有必要这么累吗?


但是,有一点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合理的学业负担是必需的,是激发学生潜力和锻炼学生能力的必要条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在11月5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强调,给学生减负是要把不合理的负担减下来,并不是降低课程标准,也不是让学生没有任何负担!


俞伟跃认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不能简单缩短在校时间、减少作业量、降低课程难度,而是要做到有增有减——

  • 减去强化应试机械刷题、校外超前超标培训等不合理的负担

  • 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 坚决避免出现无差别的全体减负、无目的的盲目减负、不顾实际的强制减负


学习哥十分赞同俞副司长的观点。目前基础教育阶段课业负担过重,根源在于基数巨大的考生在高考中竞争的程度太激烈!过度“减负”不会改变考生巨大基数与优质大学有限的招生人数之间的矛盾。因此,让学生公然拒绝完成剩余作业这样的“减负”,必然沦为形式主义的一阵风,根本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欧美国家所谓的“素质教育”、“快乐教育”,说穿了就是个荒诞不经的神话:这些国家早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实现了阶级分化,普通人家的孩子读教育水平一般的公立学校,用少年时没心没肺换来一生的卑微;有钱人家的孩子早早进入精英学校读书,课业负担极重,何尝不是咬着牙挤进一流高校?


假如这样的过度“减负”真正实行,对于没后台、没背景的普通人家孩子必定是灾难——学校讲授的知识越来越少,放学越来越早;普通人家的孩子在家玩手机打游戏,有钱人家的孩子参加价格不菲的私人培训班;最后谁更有机会获得优质高等教育的入场券,还用说吗?


尤其对于15-25岁的年轻人而言,减负更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这样说?因为15岁之前和之后面对的考试,完全是两种类型!而人一生的命运,就取决于15-25岁这十年的努力程度和效果!
【推荐阅读】破天荒! 教育部竟要给老师“松绑”! 学生、老师和家长看完都热泪盈眶...



上高中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考大学。


现在考大学难吗?


对相当多高中生来说,现在考大学已经不是什么难事。自1999年开启大学扩招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从1998年的9.8%,上升到了2018年的81.13%(2018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790.99万人,根据报名人数计算,2018年全国高考总体录取率达到81.13%,再创新高)大学生,已经不再稀有。


但如果你走进任何一所普通高中,就会发现学生们“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原因就在于,上大学没那么难了,但是上个好本科还比较难,上重点本科更是难上加难!


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实实在在的数据!我们来看看:

地区
高考人数(万)
本一批次录取人数(万)
一本上线率
北京
5.90
2.14
36.3%
天津
5.60
2.01
35.9%
上海
5.00
1.48
29.5%
江苏
33.90
9.19
27.1%
陕西
32.59
7.83
24.0%
黑龙江
20.40
4.49
22.0%
福建
20.78
4.24
20.4%
宁夏
7.17
1.43
19.9%
山东
60.10
11.80
19.6%
辽宁
24.40
4.72
19.3%
河北
55.96
10.69
19.1%
安徽
51.30
9.67
18.8%
重庆
26.40
4.95
18.7%
湖北
38.40
6.51
17.0%
甘肃
26.68
4.47
16.7%
浙江
32.00
5.32
16.6%
内蒙古
19.90
3.29
16.6%
青海5.50
0.88
16.1%
湖南
49.90
7.67
15.4%
四川65.00
9.57
14.7%
云南
32.00
4.3413.6%
广东
76.00
9.78
12.9%
吉林16.27
2.07
12.7%
山西30.20
3.82
12.7%
河南
103.00
12.92
12.5%
江西
42.10
5.04
12.0%
贵州
45.87
5.46
11.9%
广西
46.00
4.65
10.1%


以上就是今年各省的一本录取率,个别省份没有查到。


全国一本批次的平均录取率是18%,换言之,每年会有740万左右考生与一本无缘!


有人因为发挥失常跌到二本,有人因为超常发挥考上一本,但当分数线和成绩公布的那一刻,没人会听你解释。


当然,高考的boss是985大学,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顺利通关一本,那么打败boss有多难,不妨来看看今年各地985大学的录取率——


省份
理科985录取率
文科985录取率
河南
2.50%
0.35%
贵州
2.51%0.44%
湖南
2.67%0.81%
广西
2.67%0.54%
四川
3.01%
0.54%
安徽
3.27%
1.36%
江西
3.33%
0.56%
广东
3.38%
1.05%
河北
3.39%
0.48%
甘肃
3.48%
0.60%
山西
3.88%0.60%
山东
4.23%
0.69%
湖北
4.43%
0.83%
宁夏
5.17%
1.23%
重庆
5.46%
0.95%
黑龙江
5.63%
0.86%
青海
5.95%
1.61%
海南
6.55%
0.98%
福建
6.73%
0.98%
江苏
7.42%
1.44%
辽宁
7.96%
1.32%
浙江
9.24%
陕西9.40%
3.82%
天津
13.85%
2.95%
北京
15.73%
6.35%


虽然各地录取率存在差异,但不管在哪儿,能考上985大学,才是高考的赢家!
对于这些考上985的人生赢家来说,有谁知道,他们为此付出了多少?

有谁知道白天没有时间、没有地点发泄,晚上躲在被窝里的他们蒙着头默默的啜泣?

有谁知道他们在付出了很多努力后,不进反退的挫败感是多么刺痛他们的心?

有谁知道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努力,依旧会受到老师的批评?

有谁知道,他们所失去的,他们所承受的?



除了减负,还有一些考生和家长们呼吁降低高考难度,这样的心情学习哥绝对理解!人都喜欢待在舒适区,家长也心疼自己的娃。但现在的高考是不是真的很难?高考变容易、人人考高分,学生的负担是不是就能减轻呢?


其实,高考维持一定的难度甚至越来越难,是有道理的。因为——

有人认为,降低高考难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缓解应试压力。其实不然!因为从根本上讲,考试的难度和学业负担没有直接关系,更多的和个人期望值有关。


近年来,多个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越来越多,高分考生数量也不断创下纪录。有人说,现在上清华北大,已经不是看考了多少分,而是看不被扣掉多少分。越简单的考试,越有人想考高分;越想考好大学,期望值就越高,学业负担就越重。


像高考这种重要的选拔性考试,如果试题难度和区分度下降,考生拼的已不是资质和能力,而是对试题的熟悉程度和应试技巧。如果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拼命刷题取得较高的分数,这不仅不利于选拔人才,学生的应试压力还会越大!因为低难度的考试,必然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反复刷题巩固自己的应试技巧,提高自己的分数,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学业负担。


表面上看,高考难度的降低,对大部分学生可能是公平的。因为,无论能力高低、付出多少,大家都考了一个不错的分数,可以让更多孩子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


但是,在这“公平”的背后,我们应当看到另一种不公平——对具有更大学习潜力的优秀学生来说不公平!他们的学习潜力与后劲、特长与优势,难以通过低区分度的高考体现出来,以至于“泯然众人矣”。这无疑是对优秀人才的漠视与打压,更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充分培养。


另外,就高考的核心功能而言,一是立德树人、二是为国选才。一流大学需要录取的是优秀人才,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更需要招收对本专业拥有探索激情、具有一定天赋的优秀学生。如此,才能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国家的人才竞争力。


事实上,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不仅要确保机会均等(对全体考生而言),更要保证选拔公平(对优秀考生而言)。而机会均等与选拔公平并不矛盾,因为,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合不同层次的学校,每一个学生在适合自己层次的学校继续深造才是更广义的公平,才能顺应人才培养的潜在规律。


低区分度的考试让“擅长刷分”的学生进入到优质学校学习,对于某些考试型学生来说未必是好事,极有可能给这些学生带来潜在的压力,造成精神与心理上的负担。



不管各方承不承认,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和阶层分化是客观存在的。降低高考难度,受益最大的肯定是较富裕阶层!


因为高考区分度降低了,一流大学肯定要增加别的选拔方式。无论是获得保送资格、自主招生、文艺体育特长生,中产阶层以上家庭的孩子,由于拥有较强的金钱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和中下层家庭的子女竞争时,具有绝对的、碾压式的优势。


如果降低高考的难度,受益最大的肯定是这些中产以上家庭的孩子。但对整个社会而言,则绝对是一场灾难!


因为具有天赋和潜质的寒门子弟会发现:再努力学习也没有用,大家考试的成绩最终都差不多。于是,重视教育、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尊重知识、吃苦耐劳、不反智的传统文化将迅速瓦解,而阶层固化将一发不可收拾。毕竟通过考试而非通过推荐选拔人才,是人类社会经过惨痛教训摸索出来的、促进社会流动的最优制度设计。


所以说,高考适当提高难度、增加区分度,才是对寒门子弟最大的保护!


蔡某,985大学在读研究生:

现在的高考,区分度太小,一分几百人。你们说这几百人都是一个水平?所以要么增加总分,要么细化单道题的得分。不这样,中国庞大的考生很难有效区分开来。

另外,考试还有一层,筛选怎么样的人。简单了,高分往往是细心的人;难了,高分往往是聪明的人。虽然两者不是对立关系,但也不是相等的关系。所以难度也取决于国家是需要怎么样的人才,需要的是怎么样的人才比咧。

最后,就个人来说,现在的大学好考。用心学,不偷懒,普通人都能上大学。另外,高中数学都学不懂了,大学其实你上了也没用。(别喷我,实话!)


杨某,省级示范性高中物理教师: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记得有一年理科命题失误,数学理综英语都特简单,几个理科实验班的学生觉得一本线大概会在620到630,因为题太容易了。然而最后一本线是570,清华的提档线倒是被我们学校抬到了700。


我们学校拿理数练文科生,鬼知道他们拿什么练理科生。所以学习差不多的只要不紧张都会觉得题简单。但是不知道为啥有的学校(我说他们掩耳盗铃也不过分),平时给学生简单题,都得高分,培养自信,到高考全傻了。这样的学校我还见过不少。


高考的难度说实话并不是说什么难于上青天,但是这是个选拔性考试,也就是说肯定有很大一部分人是选不上的,所以高考也必须具备一定的难度。


姜某,省教研机构研究人员、曾参与高考命题:

高考难易题的比例通常是“2:6:2”,20%的容易题,60%的中等题,20%的难题。

这个比例今后不会有变化,而所谓的难度上升,是指60%的中等题适度向“难题”靠拢。而为了提高考试的区分度,20%的难题中,部分题目有可能比以往提高难度。

曾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渣学校意味着渣教学,渣教学意味着渣学历,渣学历意味着渣就业...就算以后考了研究生,也可能因为你的第一学历不过关而被拒之门外。


如果高考真的变简单了,你以为就真能轻轻松松上名牌大学?


学习哥问了好多名校的大学生,她们从来没有抱怨高中苦、高考难,都是通过不懈努力,一路晋级打怪,每次模拟考试名次都往前刷,最后都是从几十名刷到前几名。


他们都说,动力就是不甘心。


是啊,支撑我们上进的,往往不是什么所谓的正能量,而是屈辱和不服。


学习哥想说的是:不努力的人,高考再简单,也一样是废柴。


作为过来人,学习哥想说句残酷的话,在一定程度上,高考是最公平的改变你命运的方式了。以后所有的人生关卡,拼的就不仅仅是你自身的努力,还有你爹妈的努力,你家族的资源,以及你的脸。


三十年前,一文不名的农民工去往热土深圳,只要敢拼、够猛、耐操,遍地都是黄金和流淌着的奶和蜜。


三十年后,来自西部农村的新一代低学历青年,只能委身在富士康的流水线上,成为螺丝钉的一颗,或者拿着日结的工资,有一顿没一顿的变身成社会最底层的“三和大神”。



再往后十年二十年,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也一定不难想象吧。


你看看昨天的美国、日本、香港,再看看今天的深圳、北京、上海、广州。


大概率上,阶层壁垒会更加耸立,资源更加板结,年轻人翻身逆袭的一道道窄门,也会慢慢的、无情的闭紧。


北上广深如此,一个又一个二线城市也必然如此,只是顺序未必一致罢了。


所以你现在想逃避的、不敢承受的痛苦,若干年后,会乘十乘百地让你的孩子去承受。


有人喜欢岁月静好,安逸舒适,喜欢老婆孩子热炕头。有人喜欢奔赴无人区,去看世界边缘,撞得头破血流乐此不疲。


这本来是人和人的性格不同、气质各异,并无高下之分。


但飞翔的鸟儿是那些勇敢爬上岸的总鳍鱼的后代,每一个人类的基因里,携带着勇敢下树,选择双脚走路的猿人的DNA。


世界的奖励并不均匀,它总是无情的打击那些迎难而上的人,然后在故事最后,为绝地逢生的勇士们,献上最最丰厚的犒赏。


而知难而退的岁月静好派,会一点点咀嚼着状态良好的鸦片,直到有一天如梦方醒,绝望面对几千年之变局。


世间再无桃花源,你逃避的一切,终有一天会以某种方式,变本加厉施加回来。


 声明  本文素材来源于浙江省教育厅、高中学习资料精选及网络,高中生学习(ID:gzsxuexige)编辑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转自:许兴华数学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