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设计思维|设计的目的是回归本源,解决问题

钟芳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 2021-09-05




编者注:


在上一期专题文章《人人都在说的“设计思维”怎么做?关键在这三个环节》中,著名设计公司IDEO的CEO蒂姆·布朗及其同事通过IDEO的精彩案例,介绍了设计思维的基本方法、原则。


作者总结称,设计思维的过程是各个环节交叉共存的整体系统,而仅非线性步骤。其中三个环节需要牢记:灵感、构思、实施。

SSIR中文版特邀清华美院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DESIS)实验室联合负责人钟芳为此文撰写点评。钟芳评论称:“社会创新在当下的设计实践与研究中,有两种相对清晰的思路,(其中)一种即以蒂姆·布朗为重要代表,以这篇文章为理论基础。”


在她看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会从纯粹的商业设计中走出,其设计的目的是回归本源,即解决问题。





特约编辑:刘新童学术顾问:钟芳出品:乐见工作室





蒂姆·布朗和乔瑟琳·怀亚特在2010年发表的《社会创新里的设计思维》是设计领域中非常有影响力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两个新兴且热门的概念:社会创新与设计思维。


社会创新在当下的设计实践与研究中,有两种相对清晰的思路,一种是以蒂姆·布朗为重要代表,以这篇文章为理论基础。另一种以埃佐·曼奇尼维代表,通过DESIS网络在全球进行了大量探索。
在这里,先简单介绍前者。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社会创新,可以理解为与传统的“商业创新”不同的设计实践。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装饰艺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设计,最初主要是服务于相对富裕的阶层,其设计与制造过程接近手工艺,而非现代的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其基本特征是:小批量、定制化、精工细作。即便新艺术运动开始反叛装饰艺术运动的艺术风格,开始呈现出简洁明快的现代感,但其仍未改变这些实用物品的艺术性。如果说装饰艺术运动是大批艺术家有感于日用品的粗陋低质而试图做出改变,但这种改变仍然远远不属于大众层面。


著名艺术史与设计史家彭妮·斯帕克在《设计百年》一书中写道:“人们很快发现现代与设计具有改变平淡生活的神奇魔力,普通百姓享受贵族般的高尚生活已不再是乌托邦式的梦想了。”这似乎描绘了现代设计普及后的场景。但如果对“普通百姓”做个定义,却会发现很难是现实。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欧洲在二战后开始迅速繁荣,制造业发达,设计大师辈出,无论是阿莱西的咖啡壶,还是博世的收音机,或是大众的家用汽车,都迅速进入普通家庭。但这个普通家庭是有限定的,是西欧、北美、日本等工业化国家的中产阶级,如果以人口比例来粗算,不到10%的“普通百姓”能享此繁荣。在这10%之内,仍然有贫困者,有老年人,有病人和残疾人,无法获得能够负担得起,同时又适用的产品;在这10%之外,仍然有90%的人口处在工业化的门槛之外,欧美日品牌的普通产品,仅仅是少数极富裕家庭的专有品。
美国设计师帕帕奈克在1971年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的书《为真实的世界设计》在当时反响寥寥,但近年来却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其背景,一方面和人道主义的普及有关,和设计师社会责任感的觉醒有关,同时,和发达国家制造业的饱和也有关。
在Burberry每年销毁大量库存奢侈服装的同时,仍然有很多贫困人口无法遮身蔽体;在无人汽车已经上路行驶的同时,仍然有很多人要为最最基础的饮水艰辛跋涉。设计,一方面是需要长期专业培养的高级技能;另一方面是依附于制造业或产业需求的增值行为,在既缺乏购买力,又缺乏实现设计的制造力的时候,必然会是商业的,而非普惠的。
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会从纯粹的商业设计中走出,其设计的目的是回归本源,即解决问题。我们无需追问其回归本源的动机是什么,它的结果是为部分有需求却没有购买力的人改善了处境,提高了生存和生活的质量,那么,我们就笼笼统统地称之为“社会设计”。
将社会设计与商业设计作为两个相对的名词,从逻辑上来讲是有破绽的,毕竟任何商业行为都发生在人类社会之中,但这也似乎隐含了某种无法言说的规则:商业从不考虑金钱之外的其他收益,商人们对此当然理直气壮,但对设计这个行当来说,却是最难以自洽,也最需要改变的处境吧。


作者:钟芳,清华美院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DESIS)实验室联合负责人




设计思维专题文章回顾



对设计思维感兴趣?留言勾搭一下,一起搞事情~
SSIR中文版:近期我们推出了“设计思维”专题,并邀请清华美院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DESIS)实验室联合负责人钟芳担任学术顾问。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发布国内外的优秀文章,探讨“设计思维”的方法原则等,希望能为对这一话题感兴趣的伙伴们抛砖引玉。

钟芳:

谢谢SSIR中文版。发出该专题的两篇文章后,读者的反响很大,我发现了很多对设计思维、社会创新有热情并在积极实践的社群伙伴,他们的讨论也很热烈。


歐陽·格格:

设计思维是一个非常通用化的思维工具,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甚至仅停留在知道层面却很少在实践中运用。因此有时设计思维也像是一个闹钟,能够时刻提醒我们以人为本,并提供一种便捷的方法工具去切入。

amy:

设计思维最核心之处在于从“人”出发,现在无论何种产品,归根结底还是满足“人”的需求。如何找到真实的需求,并实践,验证和快速迭代,可能就是设计思维能帮助的吧。


靖思 Jingsi:

做公益志愿者一年有余,逐渐成长为组织者。面对志愿者流失的现象,我也在思考,这显然是现有机制不够好,那么我应该如何应用设计思维来挖掘社群成员的诉求呢?期待学习了解。

钟芳:

谢谢分享!希望本文也能对读者有所启发。下一期我们将推出《重新定义人本设计》,该文反思了人本设计,是对设计思维核心原则的深化和补充,敬请关注~也欢迎各位在文末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思考。我们将把与这个议题特别吻合的一本新书《社会设计》赠与优秀的留言者。





更多平台

对「社会创新」的案例、观点、方法感兴趣的朋友,我们分享以下资源和平台: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英文网站:https://ssir.org/ ,提供大量免费在线文章;


微博账号:“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发布中文版原版精选文章和最新资讯


扫描文末二维码可关注我们的公号;如果你觉得本文有所启发,别忘了点赞➕转发!


如需转载,请添加客服微信(lepingsitanfu)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