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贾西津:社会组织重在“花钱”而非“募钱”
隔离封锁、严防死守,面对未知的病毒,21世纪的人类仍然在沿用着六百多年前的无奈之举,然而全球化带来的人口流动让彻底的隔离措施成为不可能。面对日益复杂的公共问题,应对之策总是要比问题的传播扩大落后几步,怎么办?
在《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可问责的服务型政府》(后台回复关键字“服务型政府”可读)一文中,吴先生提出,我们应该填补“社群缺位”,提升社群自组织能力,让发育良好的市民社会和社群组织,能够起到与政府工作良性互动的作用。
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全国各级社会组织84万余家。在当前全国性的疫情面前,发挥好社会组织作用,也可以为抗疫增添一支重要的力量。本文作者、清华NGO研究所副所长贾西津提出,要想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一定要先认识清楚社会组织究竟是做什么的。
“政府只要对社会组织的参与持开放态度,财政资源和捐赠资源本可以各就其位,形成互补。如果政府在其中搭建平台作用,信息共享、各方协调,同样可以形成强大的资源动员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秩序。但是如果将捐赠资源纳入财政配置机制,其作用就只是节省了一点财政成本,其实大大削减了社会组织可能发挥的作用。”
"在社会捐赠的医疗物资发放上,市红十字会1月24日发布第一次接受捐赠物资公告,1月30日有第一批发放物资公告,2月7日开始有批量发放口罩和防护服等核心防护物资,以2月8日-13日公布的数据为例,我们选取武汉市协和医院和金银潭医院,及协和两个园区所在的江汉区和蔡甸区,将发放口罩与防护服的数量汇总(4个以“箱”记的口罩没有详数除外),约数如下:
武汉协和医院及其西院区共口罩2.82万只,防护服800套;金银潭医院口罩1.54万只,防护服1750套。江汉区指挥部口罩1.32万只、防护服850套,卫健局口罩500只、防护服270件,蔡甸区指挥部口罩14.69万只、防护服4270套,卫健局口罩5500只、防护服2800套。在市级还可以看到市卫健委防护服4400套,市指挥部口罩7.9万只。
在上述口罩中,标明“医用防护口罩”的2230只,和标明“医用外科口罩”的7.24万只,全部在政府系统,而医院“一次性医用口罩”比例大,协和医院本院的1万只口罩只有防尘口罩和民用KN95防护口罩。
有网友统计了2月11日单日的N95和医用口罩的发放,一线医院占19.47%,指挥部和其他机构占80.53%。“武汉发布”的官方微博很快予以回应,分配到政府部门的物资还要进行二次分配。
第二,社会组织平时的资源动员和运作能力表现出来,内部很快就新议题形成分工,医护需求、物资来源、规格要求、募捐捐赠、运输途径、物流信息、落地组织、海外报关、最后一公里……初始情况不清、信息混乱,真真假假忙乱,但信息的识别和分工负责、合作链接,很快出现,诸如人员分工、微信分群、任务归类、表格制作、责任对接、平台共享等,都是在随时彼此同步。从“人肉”运输到包机,从院长直接拉货到快递给医务人员,从私车联盟到全国医师网络咨询平台,以及境外NGO、海外华人社团的强大资源调动能力,都体现了社会组织行动的特点。
第三,互联网技术使得分散反应的协调机制变得更加现实可行。比如分散的医院需求和分散的资源对接的问题,通过网络动态表、技术数据,可以形成较好的信息共享平台。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公开,给多元社会组织的平行行动提供了条件。
【深一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