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疯狂买买买!安踏的并购之路还能走多远

汪鹏 环球老虎财经app 2023-10-17

30年时间,安踏从一家小作坊,成长为如今位居世界前列的体育用品巨头。为谋求进一步发展,安踏近些年接连并购国际知名运动品牌,以图通过细分赛道打开新局面,然而疯狂地“买买买”,也令公司暗流涌动。

丁世忠的商业版图再次拓展。


近日,安踏体育在港交所公告,公司通过一家间接全资拥有的附属公司,在10月13日与玛伊娅服饰的若干股东分别订立若干买卖协议。


玛伊娅服饰即MAIA ACTIVE的经营主体,该运动服饰品牌2016年注册成立于上海,在瑜伽健身服领域声量颇高。此次并购,也意味着安踏将补全集团女性业务板块的拼图。


近年来,安踏颇爱“并购”,自09年斥巨资收购FILA,并成功借此实现公司长足发展之后,公司便开启向外扩张之路。2019年牵头收购的国际知名运动公司亚玛芬体育集团(即始祖鸟、萨洛蒙等知名品牌母公司),在上个月还传出IPO消息。


对于一心想“做世界的安踏”的丁世忠来说,并购国内外知名运动品牌,确实是一条“捷径”。但并购在加速安踏国际化进程时,也令公司背上了枷锁。


安踏“再下一城”

10月16日,安踏再启并购。公司发布公告称,将有条件地购入玛伊娅服饰75.13%的股本权益,而在收购事项完成后,玛伊娅服饰也将成为安踏集团间接非全资拥有的附属公司。不过,安踏集团并未对外透露具体收购价格。


MAIA ACTIVE成立之初,定位“亚洲女性的运动服”,采取DTC模式,瞄准城市女性,被称为“lulu平替”。该品牌的一条瑜伽裤标价大约为300-400元。品牌方称,其成衣成本比市场同价位产品高近3倍,客单价则为行业平均的4倍。


收购前,MAIA ACTIVE已完成数轮融资。2017年,公司获得动域资本和达泰资本近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2018年,获得4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红杉资本和华人文化领投,火山石资本和元钥资本跟投;2020年11月宣布完成由华创资本投资的B轮融资,融资金额近亿元;2021年12月宣布完成近亿元C轮融资,由百丽国际战略投资。


安踏集团称,这是一次双赢,对于MAIA ACTIVE来说,集团的品牌运营能力、零售管理能力与供应链管理能力能够帮助其更好地发展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而对于安踏来说,收购事项对集团旗下女性业务板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将增强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强化集团的品牌组合。


事实上,市场已对安踏并购有了一定的免疫力,甚至戏称安踏为“并购王”。


安踏的并购历史可以追溯到2009年,当时安踏斥资3.32亿元从百丽国际的手中收购了意大利运动品牌斐乐(FILA)中国区的专营权和商标使用权,负责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地区推广及分销斐乐产品。


而在收购之初,安踏面对是一个正深处亏损泥潭的斐乐。随后,安踏对其定位、渠道、营销进行了全方位的重塑,终令斐乐涅槃重生,如今更是成为安踏业绩增长的重要来源。


之后的几年里,尝到甜头的安踏继续通过收购来扩大其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


2015年,安踏收购了位于俄罗斯以及东欧市场的运动休闲品牌Sprandi(斯潘迪);次年,公司又斥资1.5亿与迪桑特子公司和伊藤忠公司成立合资业务,收购了迪桑特在中国区独家经营、产品设计、销售及分销的业务。2017年,安踏再次收购了1973年创立的韩国高端户外品牌KOLON SPORT(可隆)。


更令市场哗然的是,2019年,安踏以57.95%的占比,联合方源资本、Anamered Invetments和腾讯组成合资公司以46亿欧元,溢价43%,完成了对国际知名运动公司亚玛芬体育集团的收购。


这是中国服装行业及体育用品产业史上“最大一笔收购”,也是丁世忠口中“从创业到今天,所做的份量最重的一次决定”。


据悉,近两年亚玛芬业绩增速飞快,为安踏持续提供增长动力。今年9月份,更是传出其将要IPO的消息,这也意味着,亚玛芬体育是安踏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支点。


然而,并购是一把双刃剑。

并购的乐与忧

从结果看,并购确实给安踏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以并购斐乐为例,其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安踏蜕变为国际体育用品巨头的关键。


据悉,当时斐乐在中国只有50门店,亏损金额高达3218万。为扭转FILA的困境,安踏先是重新回归斐乐运动时尚的品牌定位,此后用了3年的时间,收回了FILA几乎所有的门店,并改为直营模式。


2013年,斐乐终于实现盈亏平衡,2014年,斐乐扭亏为盈。2020年,斐乐贡献了安踏50%的营收。斐乐的成功为安踏带来的远不止于业绩的增长,更是令安踏叩开了全球市场的大门。


对斐乐的成功收购提振了市场信心。梳理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安踏的股价从2013年开始大涨,到了2021年,公司股价最高上涨了125倍,市值更是一度涨破5000亿,仅次于耐克和阿迪达斯。


然而,过于频繁且巨额的并购,也令安踏承压。


对于安踏来说,并购企业是其业绩增长的主要来源,这也意味着一旦公司并购的企业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安踏将深受影响。


去年斐乐对安踏的影响就颇为直观。受调整期影响,斐乐2022年增速放缓,直接导致安踏营收536.51亿元,同比增长仅为8.76%;净利润75.9亿元,同比下降1.68%。须知,2021年安踏的营收增速为38.91%、净利润增速达49.55%。


今年上半年,斐乐结束盘整期,重回增长轨道。上半年斐乐品牌收益122.3亿元,同比增长13.5%,经营溢利率同比上升7.2个百分点至29.7%,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直接令安踏上半年营收再创新高,达到296.5亿元,对集团业绩影响可见一斑。


此外,安踏大量并购中,不乏“加杠杆”。为了收购亚玛芬,安踏的负债率一度由2018年的6%提升至22.8%,故此前亚玛芬IPO传闻,也被市场解读为了“去杠杆”。


值得注意的是,安踏的收购之路和贵人鸟有着本质区别。贵人鸟自2014年登陆资本市场以来,为多元化扩张的目标,先后耗资数十亿元,购买了杰之行、深圳星友科技等多家公司的股份,但操盘的失败,导致贵人鸟出现危机。而安踏更多的是去收购体育行业的品牌,借此对自身进行补强。


丁世忠的野望

深究安踏的并购之路,源于公司的巨大的野心——创始人丁世忠表示:“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


1991年,在北京闯荡四年的丁世忠,怀揣卖鞋赚来的钱与父亲丁和木、哥哥丁世家一起开始了创业。受益于北漂的经历,丁世忠深切明白品牌的重要性,由此一家普普通通的制鞋作坊挂出了安踏的标志。


恰逢改革春风,安踏乘风而起,并通过奥运会、冬奥会等全球体育赛事的影响力,成功树立起了自身的品牌形象,逐步成长为全球估值第三的体育用品巨头。


安踏寓意“安心创业、踏实做人”,但公司却不乏野心和张力。


斐乐成立至今已有超百年时间,在运动服领域有着不俗的知名度,一度位于世界运动品牌前列。为了迅速让安踏走向国际,公司不顾斐乐深陷亏损泥潭的窘境,将其拿下,一战成名。


事实证明了安踏的正确性,公司加速开启全球化进程。甚至为了更好的全球化,丁世忠卸任CEO,选择让公司采用联席CEO制度,因为该制度能更有效地统筹多品牌复杂的管理体系。


现任CFO赖世贤和专业运动品牌群的CEO吴永华晋升成为新联席CEO。两人均在安踏工作了20年以上,前者是丁世忠的妹夫,两人合作多年,颇为默契。


展望未来十年,安踏的战略为“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若想实现此目标,光靠大肆并购远远不够。如何在通过并购加速公司全球化的同时,扎实自身业绩,才是安踏下一项课题的终点。


责任编辑 | 盛佳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