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批90后已经当上合伙人了

新则君 新则 2022-03-31
# 新则 · 观察 # 


每一个把律师作为自己职业选择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向往成为合伙人的那一天。
 
但成为合伙人并非易事,你不仅要能够在专业上独当一面,还要能谈得下客户,搞得定案源,懂得团队管理和人才培训。即使是律师中的佼佼者,毕业之后也需要努力至少5年左右。
 
新则有幸邀请到了四位非常优秀的律所合伙人,与我们分享他们当上合伙人的心路历程,他们都拥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准)90后。
 
这四位合伙人,年龄最大的距离90年只有5天,最小的刚刚度过26岁生日。在二十几岁的年纪就成为合伙人,靠的不光是能力,更要有超越同龄人的、敢于尝试新事物的勇气。


采访 | 新则君
受访对象 | 刘轶圣 武豪 法山叔 周瑶婷


01.
刘轶圣:
不走寻常路,“荒野”风景更令人期待

刘轶圣律师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硕士学位(LL.M.),之后进入方达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从事争议解决方向业务,2019年加入清律律师事务所担任上海办公室合伙人。 


清律律师事务所创办于2016年,最初的创始人是一批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的律师校友。近年来,清律在互联网、文化教育领域等新兴业务领域有着不俗的表现。


新则:我们看到关于您的公开资料: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之后到哈佛读LLM,毕业回国后在方达律师事务所工作了7年,最近加入清律律师事务所担任合伙人。
 
刘轶圣:对,我是08年进入清华法学院,12年毕业,按照清华的传统算是“8字班”。
 
新则:看到有关报道说,那一届到哈佛读LLM的中国本科生只有两个人,您就是其中之一,确实很厉害。
 
刘轶圣:那个时候我运气比较好。当时哈佛LLM项目一年大概会给中国大陆地区的申请者10个名额,为了兼顾多元多样性,这10个人里可能会有律师、企业法务、公务员、学者,也会有学生。当时中国大陆地区背景的本科生每年差不多有1~2个名额。
 
对于那些有工作经历的申请者来说,大致是有可衡量的评判标准的。比如作为律师,在哪个律所工作,做过哪些项目,能够大概看出这个人的能力水平;如果是学者,就看他做了哪些研究、有过什么出版著作。
 
但是作为学生,特别是本科生,说实话申请是比较靠运气的,因为大家的水平能力其实差不太多。哈佛可能会从你毕业学校的背景、个人陈述以及提交的推荐信上做一些判断,但是我相信,运气还是占很大成分。
 
新则:您觉得哈佛的LLM与国内的硕士教育有什么不同,对您今后的职业生涯有什么影响?
 
刘轶圣:首先,美国的LLM项目是一年制的,时间上比国内的研究生有优势。在国内读研最起码要两年。
          
工作后我发现,其实多学一年两年,在工作中并不会有太明显的优势;但如果你进入职场更早,你的实务经验就会明显更丰富一些。
 
另外一个收获是,我在哈佛时是同学中年龄最小的之一,我的同学们绝大多数都有多年工作经验,过往经历也都很丰富。在和他们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我比较快地摆脱了“象牙塔”里的思维模式,聆听了很多非常宝贵的职场感悟与心得。
 
新则:当律师是您从小的梦想吗?
 
刘轶圣:应当说,我小时候的梦想应该是未来能从事一份可以产生成就感的职业。律师就是一份蛮有成就感的职业,能够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我觉得很开心。这份开心是其他事情很难替代的,是我比较向往的一种工作状态。
 
我在方达做过不少标的比较大的商业纠纷,但反倒是一些偶尔承办的个人客户或者朋友的委托案件,例如解决一个简单的劳动纠纷、替劳动者讨回应得的报酬,会让我更开心、更有成就感。
 
新则:当上合伙人之后,和之前做律师有什么不同?
 
刘轶圣:我刚刚加入清律担任合伙人,就我个人的观察和体会而言,我觉得最大的不同就是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
 
授薪律师的思维是相对简单的,你只需要解决客户或者老板提出的问题就可以了。但是作为合伙人,则需要站在更多角度来考虑问题,你不单单要解决问题本身,还要去试图了解问题背后客户实际的想法需求是什么,还要考虑团队管理、工作调配的问题。
 
有的时候,客户深夜12点来了一个任务,你是简单转发一个邮件交给下属去处理,还是要考虑下属的能力、状态、家庭情况?即便真的需要请下属先来处理,你用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口气跟他沟通?还有客户对于需求的着急程度,你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也要做具体评估的。
 
除此之外,作为合伙人,你不仅要为自己,还要为整个团队、为律所去考虑更长远的目标规划,需要有对市场的预判和思维上的纵深。
 
合伙人也更考验你的综合能力。以前做授薪律师的时候,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考虑法律问题;做了合伙人后,还需要考虑很多法律之外的内容。
 
比如我现在主要负责清律上海办公室的筹建工作,有大量的行政事务要和行政机关、供应商以及我们的北京办公室沟通协调,需要综合性的统筹能力,所以这段时间我感觉对我的能力锻炼还是挺大的。
              △ 清律上海办公室


新则:您觉得合伙人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刘轶圣:首先,我觉得合伙人本质上还是一位法律实务工作者,在业务上无疑要更加过硬,要有自己的业务专长,获取客户的信赖,这是律师立身和谋生的根本。专业上的要求是更高了,而不是降低了,不是说把事情交给下面的律师去办就可以。
 
同时,合伙人要有担当和牺牲的精神,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利益,一个是时间精力。只顾自己利益的合伙人肯定是带不好队伍的,这样的合伙人多了律所也不会团结。

同时,随着事务所的发展壮大,会有很多所谓“吃力不讨好”的公共事务产生,这些事情如果没有合伙人“认领”就会变成无人负责的“公地”,而很多管理事务其实是没有回报的,这就需要有人担当、有人牺牲。

现在我们清律的管理合伙人每年都要投入很多时间在律所的公共事务管理上,大家都是凭着一份责任感投入其中。
 
新则:您觉得对于年轻律师来说,当上合伙人是一件很难的事吗?
 
刘轶圣:我觉得“当上合伙人”这个概念需要分一个层次,第一层是得到合伙人的头衔,第二层是真正具备合伙人的能力。

我更看重的是第二个层次,而要到达这个层次需要年轻律师更早接受历练,经受市场和客户的检验。这和你在律所晋升机制内是几年级律师其实没有什么关系,而是与你什么时候开始具有这样的意识,并且开始有意识地发展与培养自己相关方面的能力有关。
 
新则:从您的职业规划上来说,当上合伙人算实现了一个阶段目标吗?
 
刘轶圣:我觉得,合伙人的晋升早晚并不代表律师的优秀程度,更多是际遇和选择的原因。律师的职业生涯就像一场马拉松,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合伙人只是一个头衔而已。多了一个头衔,前方的里程并没有因此减少。
 
新则:对于正在朝合伙人方向努力的年轻律师,您有什么建议吗?
 
刘轶圣:首先,毫无疑问的是,专业功底要更加扎实,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专业始终是律师的立身之本,到任何地方都是这样。
 
第二,我觉得,在工作两三年以后,可能要考虑下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是什么。
 
我在清华上学的时候,时任校长陈吉宁老师曾教导我们,大意是说,我不怀疑你们任何人走上一条既有道路实现成功的可能性。无论是去华尔街、投行,或者知名律所,你们大概率是会成功的,但是,你们不应该在意在普通的道路上是否比别人走得更快,而是要有在无人行走的荒野上行走的勇气,这样才能看到别人无法看到的风景。
 
陈校长的这番教导对我影响很深。过去几年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这个时代,除了在既有的律所平台发展,是否还可能有其他的发展路径?最终我选择加入清律这家年轻而又充满朝气的律所。

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现在探索的事业就像是没有前人走过的“荒野”,“荒野”固然充满危险,但是“荒野”的风景也更加令人期待。


02.
武豪:
在文创领域“跨界”,我更想“直接”创造价值
               
武豪律师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之后加入大成律师事务所,2018年创办鲲元文创法律服务团队,现任鲲元文创法律服务团队首席执行官、鲲元文创创始合伙人、大成(西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专注文创领域法律服务。
 
“鲲元文创”是一个90后的创业项目,项目分为两个部分。其中,“鲲元文创”法律服务团队,号称“法律行业里最跨界的团队”,致力于为文化创意领域产生的法律需求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同时为文创开发提供方法论支持,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多元化的咨询服务和综合治理方案。 另一方面,“鲲元文创”公司专注于IP品牌孵化、文创产品开发、文创空间运营、创意创业服务4大事业板块,以“文物+创意+科技+互联网”的模式,为文创产业、文博机构、创新者三方提供价值。


新则:武律师好,可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武豪:我201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大成律所。因为大成都是团队制的,从13年到16年在团队主做国企类业务以及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业务。
 
差不多从16年中旬开始,我尝试找一些年轻人一起做事。18年底,我达到了合伙人业绩和其他考核指标,成为了大成合伙人。

2018年9月,我们开始创业,在被称为“国潮崛起”的元年,成立了鲲元文创法律服务团队——国内首个专注于文博文创领域的法律服务团队。
 
新则:您怎么会想到去做文博文创这个方向呢?
 
武豪:鲲元的三个合伙人,都是90后,我们一个做银行金融业务,一个做公司类业务,一个做房地产业务。虽然专业方向各不相同,但我们都想一起做点事情。
 
2018年接触了新则的品牌定位课之后,我们做了一个西安法律服务市场的分析报告,同时梳理了团队的优势、现有的资源、机会和能力,我们决定投身文博文创这个细分领域。
 
虽然文博听起来可能有点老派,但是文博文创这个领域并不“老”,反而很“新潮”。例如现在流行的“国潮文化”,数字化博物馆,故宫开发的文创产品、魔童降世里的哪吒,等等。我们实际上是借助了陕西本地丰富的文博资源,去做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其实天然就是年轻人擅长的事情,它需要懂虚拟化技术,懂设计创意,还要知道把这种形式IP化、数字化。


尤其是在设计商业模式、搭建运营体系、‌‌制定合作规则、整合产业资源方面,‌‌律师的身份是有优势的。我们几个合伙人都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而且在深入文创领域后,‌‌我们发现其实这个领域真正缺少的,就是这种搭平台、‌‌做融合、组局的角色,‌‌律师的执业经历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新则:您当初为什么选择做律师呢?
 
武豪:我觉得当律师有价值感。如果你在一个事情里或者一个大的环境里只是一个建议者或者传播者,虽然也会获得工作回报,但这是一种间接创造价值的方式。
 
我更想选择那种生产性的工作,从“体力劳动”中得到更多参与感和成就感,直接创造价值,以创造价值为前提获得财富。
 
再一个就是,幸福感。当律师在时间上是可控的,这种可控能让我找到一种舒适的谋生方式。
 
新则:大成合伙人考核的标准是什么呢?
 
武豪大成的考核标准在本地还是比较高的,在你还没有独立的时候,是不算业绩的,只有你转绩效以后,有了自己的独立客户、独立案源,才会累积到你的业绩考核上。
 
大成需要你连续两年业绩指标达到本所相对应等级合伙人的中位数,并达到其他专业与公共服务的考核指标才能晋升。我这边的客户主要是游戏公司、传媒公司和一些科技公司,比较偏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行业。
 
新则:您觉得当上合伙人之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武豪:其实,当合伙人和当律师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不同并不体现在这个身份和称谓上。我认为区别主要在于,你有没有进入一个“自力更生”的生存状态,这和创业很像,你有没有找到自己可以开拓的事业,有没有组建起自己的团队,有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实际付出实践。
 
如果你都能做到,即使你还不是律所制度层面认可的合伙人,但我觉得你已经达到了合伙人的状态,等待的就只是业绩、年限与制度方面的考核而已。
 
新则:您觉得合伙人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武豪:我觉得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合伙人,必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给出建设性可行性方案。因为到了合伙人层面,你必须解决问题,这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比如鲲元团队的三个创始人,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责——运营推广、业务管理、市场拓展,我们的考核标准就是看结果,并不是看过程。
 
你必须在你负责的范围内,给大家一个好的结果。至于你用什么方法、怎么做的,其他合伙人并不会过多参与和干预。这样互相信任之后,效率其实是最高的。
 
新则:未来您有什么新的目标或者计划吗?
 
武豪:目前文创行业发展过快,存在很多管理上的问题和风险,只提供法律服务,无法解决文创行业的核心问题。
 
我们想要为文创开发提供更多元化的支持,通过提供管理、经营、法律风险防控等多方位综合的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
 
我们希望在文博文创这个细分领域里,成为国内最好的法律服务团队,这是我的律师行业未来的规划。
 
在文创产业领域,我们想参与进去,想在这个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的超级英雄。我相信在文创领域,我们也将成为知名品牌,助力文化自信、文化强国。
        


新则:对那些正在朝合伙人努力的年轻律师朋友们,您有什么建议吗?
 
武豪:就像我前面说的,大家完全可以不把合伙人当作一个目标,而是把能够自力更生当作目标。
 
如果你把律师当成你的事业,你要有专业的服务能力、稳定的客户群体、确定的市场方向,还得有你自己的团队,这些都是你自力更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哪怕你现在还没有完成律所的业绩考核,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也是一个真正有一技之长的合伙人。

03.
法山叔:
写作是年轻律师打造个人品牌的重要方式



法山叔在新浪微博拥有226万粉丝,在全平台拥有240万粉丝,是知名法律时评博主,2018年全年的阅读量接近5亿,被评为2018年微博十大影响力法律大V,著有小说《进击的律师》。
       而现实中的法山叔,是北京炜衡(成都)律师事务所最年轻的一级合伙人,专注于民商事领域争议解决案件。


新则:您做律师的初心是什么呢?
 
法山叔:我考大学的时候,填了五个平行志愿,基本上都是法学。
 
其实高中的时候,我就已经挺想学法律,但那个时候其实并不懂什么是法律,主要是因为我当时读了一本书,是中国政法大学蔡定剑教授写的,叫《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当时读完觉得,学法律的人真的很酷,我以后也要学习法律。
               
再加上当时我也算有一点口才,家长和老师都开玩笑说,这孩子长大以后可以做律师,结果阴差阳错,真的就从事了这条道路。
 
新则:您为什么选择做律师呢,而不是当法官、检察官,或者是其他和法律相关的职业?
 
法山叔:因为我是一个生性喜欢自由的人。如果在体制内的话,可能束缚会有点多,不是特别适合我。
 
而律师职业给了我这样一个自由的灵魂,我可以有很多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发展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更符合我这种个性的人。所以,我毕业以后没有想过做法官或者检察官,直接投身到律师行业了。
 
刚开始做律师的时候,其实我很被动。因为当时我也不是很了解律所的生态,所以老板做什么业务我就做什么业务。
 
一开始我做建设工程的案子比较多,因为老板就是做建设工程的。建设工程案件的特点就是比较复杂,证据材料比较多。建设工程的案子做多了以后,再做其他的案子,可能就觉得没有那么难。而且这段经历让我学习到了相应的办案方法和技巧,我的进步也比较快。
 
新则:您觉得律所选择您升任合伙人的原因是什么呢?
 
法山叔:首先是因为我们所李军主任对我的肯定,他真的非常尊重年轻人,愿意给年轻人机会,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原因。
 
第二,这可能和我当时在互联网上有一定的关注度有关,因此也为我带来了一些案源,所以可以说,成为合伙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新则:您觉得当上合伙人之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法山叔:我认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合伙人也是律师,也要做律师该做的事。
 
我们团队的文化氛围总体而言就是“尊重”。其实现在对我来说也不叫“带团队”,我现在更多地是和律师合作,而不是“谁带谁”的模式,就是大家一起做案子,然后来分配利润。这样的话,实际上大家都是合作伙伴,没有领导,关系就比较平等。
 
新则:您觉得合伙人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呢?
 
法山叔:合伙人身上最大的一个特质,对我来说,可能就是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比如说在创收等各方面,要更加努力才行,但这也不是压力,而是觉得要对得起律所的信任。
 
新则:当上合伙人算实现了一个人生目标吗?
 
法山叔:实际上在我没有成为合伙人之前,还是特别想成为合伙人的。毕竟对于律师这个行业来说,无论是实力还是其它方面,成为合伙人都是一种身份上很大的认可。
 
但当我真正成为合伙人以后,我发现它并不会对你的生活有太大的改变。如果你想获得一个更好的成绩,你还是要保持自己的特质。换句话说,成为合伙人不会改变你人生的本质,它只是你人生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所获得的一个头衔而已。
 
新则:从职业规划来说,未来有什么新的目标或者计划吗?
 
法山叔:稳中有进。我希望每个当事人在选择了我以后,不会觉得是做了一个错误的抉择,而是尽量让每个当事人都觉得,他选择我做律师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事情。
 
做好手里的每一个案子,同时在做案子之余,让自己快乐。
 
新则:对那些正在朝合伙人目标努力的年轻律师朋友们,您有什么建议吗?
 
法山叔:其实每个律所遴选合伙人的方式都不一样,我觉得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要让我给一个统一的建议的话,第一就是要做好自己手里应该做的每一件事;第二,就是要学会和同事合作;第三,就是要注重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无论是律所内部、还是律所外的宣传,尤其是通过写作建立自己的影响力。
 
写作也是打造自己个人品牌的一种方式。实际上我也没有什么背景,我也是赤手空拳,靠写作走到今天。

你需要让大家知道你这个人,你是做什么的,你擅长做什么,你能帮助大家解决什么问题。当你把这些东西非常鲜明地表现出来后,很多机会自然而然就会找到你。

04.
周瑶婷:
市场思维让我重新认识到了律师的价值
               
周瑶婷律师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3月加入湖南融邦律师事务所,现任湖南融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股权法律服务负责人,湖南省创客协会创业导师,专注创新创业企业的股权法律服务。非官方传说,是湖南律师界最年轻合伙人。
 


融邦律师事务所是湖南省内知名的金融领域品牌律所,服务湖南85%的金融机构,自2009年成立起就坚持走一体化路线。


新则:周律师好,可否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职业经历。
 
周瑶婷:我本科就读于湖南科技大学,20岁就毕业了,大三通过司考,大四开始在律所实习。所以我虽然今年才26岁,但其实已经工作6年了。
 
我的成长路径很普通,放到律师这样一个精英群体中有些单薄。但专注律师这份职业,一路上不断求索,让我成为了今天的自己。
 
我大学在湘潭,所以实习律师期间也在湘潭本地的传统大所。从一开始被动分配任务到有师傅带,那两年我什么都做过——非诉诉讼、刑事职务犯罪、诈骗、民商事、行政机关、党建。

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理性地看待法律和律师职业,同时也促使我思考,自己的执业优势是什么,坚定了我要去更大的平台成长。
 
2016年3月,我到了融邦所金融债券业务团队,做了一年金融借款批量性的诉讼案件,主要是驻点法院、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推进案件进度,收入不错,但成就感不足。
 
我当时觉得很没意思,但现在看来,批量性金融案件其实考验的并不是那些显性的法律关系,而是你专业上的严谨细致,与甲方爸爸沟通的情商,案件推进的管理能力,还有对待被告的同理心。


当时正好有一些机遇,所以17年3月我加入一家公司联合创业,主要是给创业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我负责市场运营。

我从以前的服务乙方变成了创业共同体,开始真实地体味何为商业与经营,更重要的是开始真切了解和体味“客户”的需求、痛点,放下了以前只是作为律师的傲慢与偏见。
 
接触创业圈之后我发现,对于创业企业来说,股权很重要,不管是股权融资、找合伙人,还是股权激励,股权都是创业者最重要的工具和资源。再加上我的一个搭档也是股权律师,我开始慢慢确立了股权业务方向。
 
17年9月,我回到了融邦。今年年初,我正式成为合伙人。
 
新则:律师职业是您偶然的选择,还是一直以来的目标?
 
周瑶婷:我可能一开始不是特别清楚自己要什么,但是我特别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比如,我很明确我不想当公务员,不想做那种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工作;我不想待在湘潭,但我也不喜欢北上广的交通、时间成本和生活成本。
 
选择律师,很难说是偶然拾得的工作还是矢志不渝的事业,但我觉得律师的特性和我挺契合的,虽然我很乖、很努力,但其实我内心渴望独立与自强,而律师就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职业。
 
虽然一开始的路不确定,但只要你遵从本心,扎扎实实往前走,随着你的付出与收获,生活会给你答案——什么是适合你的,让你满足的,然后选择它就对了。比如现在的我,很喜欢长沙,很坚定要做股权商事律师,很确信在湖南除了融邦不会选择其他律所。
 
新则:律所选择您当合伙人的理由是什么?
 
周瑶婷:融邦并不是一家传统律所,它是一家一体化律所,对合伙人采取提成加授薪混合的激励方式。律所的文化和价值观中,强调付出、奉献、分享,为当事人创造价值。另外,整个律所也比较平等,很人性化,没有什么阶层的观念,特别愿意扶持青年人。
 
我回到融邦之后,有大半年时间在做行政类的事情,比如牵头律所网站建设,写公众号文章,组织沙龙活动等一系列品牌运营活动,我们有一档叫“法道金融”的沙龙活动,每月一期,至今已有四十多期了。这些活动一开始是没有律师愿意去做的,但是我选择主动承担。
 
律师应当具有长线思维和奉献精神,要想把一件事做好,不能只盯着事情本身,前端和后端也很重要。

另一方面,对于我这样一个在专业、学历、资源上都没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年轻律师,律所运营正好可以体现我的价值。当你要达到100时,你必须先从1做到99,这大概是“曲线救国”吧。
 
第二,这肯定跟我的市场能力有关。以前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律师,我就只会做律师做的事,代理案子、接待客户;但是中途我出去创业了,这让我的整个思维方式开始发生变化。作为创业公司的合伙人,你要对业绩负责,要自负盈亏,要学会从商业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一段经历让我变得成熟了。
 
传统的律师总是强调“专业能力”,但缺乏市场思维,相较而言,我可能更有市场思维一点。
 
18年我做了100多万的业务,自有案源占到50-60%。作为一个一体化的律所,我们所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大部分案源是两位创始合伙人带来的;而我具备一定的开拓案源能力,这让我和其他同龄律师不一样。
 

第三,我很努力,并且愿意承担风险。作为主办律师是要自负盈亏的,就算律所会提前给你发工资,但最终还是要看你的业绩能不能覆盖所里已经替你支付的成本。
 
第四,在融邦这样的一体化协同的律所,我们每个人的眼中不能只装着自己,只装着钱,更要装着律所其他伙伴,要装着客户的需求、客户的满意度,你是不是在真正解决问题,是不是真正创造了价值。
 
另外,我们所还有一个扶持年轻人的政策导向。同事评价我说,我是所里的一条“鲶鱼”,有一定的能力,又比较年轻,能够给所里带来一些“不安”的感觉,或者说引发别人思考,带动一些氛围。
 
很多新形式其实都是一开始我自己学习,然后引入到律所来的,在这些层面上,我可能属于新血液。
 
新则:您觉得合伙人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周瑶婷:作为合伙人,你不能只想业务本身,你还要想业务怎么来的,你要关注市场。合伙人一定是有市场能力的人,或者说,是有一定商业头脑的人。
 
另外,做合伙人要懂得吃亏和付出。如果你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你的发展就会受限,未来可以得到的东西也更少。先付出再收获的心态很重要。
 
新则:您觉得对年轻律师来说,成为合伙人是一件很难的事吗?
 
周瑶婷:现在真的是一个特别好的时代。一些老一辈律师的思维方式可能还停留“关系”思维,而年轻律师有更好的条件去探索市场的新打法、产品的新思维,能够突破“关系”的壁垒,有所作为。
 
再就是年轻律师有时间去拼,年轻就是你最大的资本。所以,我觉得机会还是很多的。
 
新则:成为合伙人之后,您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周瑶婷:合伙人都是有业绩指标的,同时你还要对你的团队成员负责,对客户负责,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个挺大的挑战。
 
合伙人要有大局思维。你不仅代表了自己和团队,更代表了律所的形象,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还要站在团队的角度、律所的角度去想问题。
 
新则:从您的职业规划上来说,合伙人算一个阶段目标吗?
 
周瑶婷:我觉得当上合伙人是对我努力的一种肯定,但如果说带来多大的成就感,其实也没有。合伙人只是一个Title而已。

当你的能力越强,你越应该在意的,反而不是随之而来的成就或者荣耀,而是自己有没有成长,有没有变得更好,有没有为被人带来价值和帮助。
 
合伙人的头衔只是肯定我的一种形式,如何带好团队,同时还能保有一些自己的生活、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状态,我觉得自己要平衡的东西还蛮多的。在这个阶段,我真的不觉得自己有多好。
 
新则:未来有什么新的目标或者计划吗?
 
周瑶婷:我希望自己在30岁的时候,可以实现我在律师行业的价值。这个价值怎么衡量呢?比如说我的团队在那个时候已经很稳定、很成熟了,我可以变成一个纯粹做市场的人,对法律职业体中尝试一些新的玩法;
 
甚至我不一定还做律师业务,我可能去做点别的东西,比如说像你们做的(新则),我觉得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希望以后自己所做的事情不只是帮企业防范风险,而是基于我的服务,真真切切地帮助别人创造效益,带来更显性的价值。我希望自己变成一个更有价值的专业人士。
 
新则:于那些正在努力的年轻律师朋友们,您有什么建议吗?
 
周瑶婷:如果只有一条建议的话,我会说:如果你选择律师,那就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你吃过的所有苦,最后一定都会加倍地回报给你,你所有走过的路都不会白费。



采访后记

在采访四位90后合伙人的过程中,新则君最大的感受是,看似矛盾的特质在他们身上巧妙融合,打造出奇妙的多面体。
 
他们骄傲而自信,清楚地知道自身优势并有意将其放大;他们冷静而谦逊,“合伙人只是一个头衔”,未来还需要不懈奋斗。
 
他们大胆而浪漫,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就愿意放下一切矢志追求;他们踏实而谨慎,认为持续修炼专业能力,才是律师的立身之本。
 
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这个丰富多元的时代,最迷人之处就是“可能性”。
 
无论你选择追随前辈精钻专业,或是到更年轻的团队中燃烧热血,或是另辟蹊径用写作打造个人影响力,亦或是亲手去创造行业空白——
 
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就有机会。
 
优秀可以拥有截然不同的定义。无论你是60后、70后、80后、90后甚至00后,愿你好好保护心中的“少年”,永远年轻,永远热血。

 互动话题 

你认为成为合伙人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欢迎在文末留言
告诉我们你的想法

- END -
 


# 推荐阅读 #

转载 投稿 合作 | 联系微信号hcjae9或评论留言
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