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对谈黄永庆:律师的个人发展,要跟随时代发展趋势
“
“大”律师不是赚钱最多的律师,而是参与或者推动了社会进程变革的律师。2022年是隆安律师事务所成立30周年,这些年的发展历程中,隆安不仅把握住了时代机遇,更积极承担着社会责任。
本期大鱼聊天室,大鱼与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成都分所主任黄永庆一起聊了聊:隆安如何成为一家规模大所?律所如何统一共识、凝聚人心?当下有哪些时代机遇值得法律人关注?
”
大鱼:非常感谢黄主任接受大鱼聊天室的邀请,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您的经历。
黄永庆:我的经历比较简单。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83年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师从江平导师。工作经历分为三个阶段:1986-1993年,我在机关工作,先是在国家工商总局管理外资,后来又在国务院办公厅做研究工作;1993-1998年,我进入期货市场,在金鹏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任副总裁,还兼任全国期货经纪公司联席会秘书长;从1998年到现在20多年,我一直在做律师。
01.
跟随时代的脚步,规划个人的发展
大鱼:您进入法律行业之前,已经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就。1998年您选择做律师,这背后到底是怎样的思考?
黄永庆:首先,顺应时势发展需要。我最早进入期货市场时,正是全国期货市场发展非常迅猛那几年。1993年11月金鹏期货成立,很快便在全国设立了十几家分支机构,员工达到800多人,经济收入也很可观,一跃成为全国第二大期货公司。
但是当年大家对期货还很陌生,期货市场也不如证券市场得到的支持力度大。“327国债期货事件”后,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随后,中国证监会、各大交易所也发布了一系列禁止或限制期货交易的政策和措施。
这一系列举措,让期货交易所从最初的15家试点减为3家,交易品种从34种减为6种,期货公司从300多家减为100多家,我们金鹏期货公司也从800多人急剧缩减至200多人。再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某种程度上,国内的期货市场真是艰难困苦、雪上加霜。
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顺应历史潮流,根据时代发展趋势来设计我的个人发展道路。
第二,圆梦。从学法律那一天起,公正良心、维护正义等观念就根植心中。当年我们心中的律师形象是睿智、聪明、善于推理的,我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律师。后来无论是读研究生,还是在机关工作,都离不开法律的研究、制定与执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梦想就很容易实现。
最后,做律师不仅仅为了养家糊口,也为了帮助社会各界伸张正义,我希望能在平淡的生活中留下一抹正义、一缕清风。
大鱼:您是最早加入隆安的合伙人之一,为什么会选择加入隆安?在您看来,隆安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黄永庆:隆安的创始合伙人徐家力是我的研究生同学,我还在公司时就聘请过隆安做法律顾问,和他们打的交道比较多。选择做律师后,隆安也很真诚地邀请我加入,我是隆安第五个高级合伙人,现在来看,除了退休的律师外,隆安资历最老的律师中我排第三。
如果非要把隆安的发展分成几个阶段,基本是以十年为界。1992年到2002年是隆安的初创时期。从十几个人发展到几百人,除北京总所外,还先后设立了上海分所和沈阳分所,初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在北京总所,我们七位高级合伙人组成了“隆安七匹狼”,在北京乃至全国各地创下一些成绩,也取得了社会认可;
2002年到2012年是过渡时期。从一家以诉讼案件为主的律所,逐渐发展为一家有规模的综合性律所。不过这一阶段,其实我们发展的步伐不够快,规模扩张不够大;
2012年到2022年是发展时期。不仅分所的数量和规模长足发展,隆安整体的人员规模、收入水平、在社会各界的影响力也得到长足发展。目前,隆安的人员已经超过2000人,律师超过1700名,分所数量超过31家,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大所。
大鱼:作为一家老牌律所,这一切的发展来之不易。2016年您从北京离开,在成都成立了隆安分所并担任主任,这背后是怎样的思考?成都分所的设立,对隆安的发展有哪些意义?
黄永庆:隆安成都分所的成立,有两个原因。第一其实是因为我的家乡在四川。很多四川的领导、朋友问我:“隆安已经有了那么多分所,为什么不在成都也开一家?”所以我就和总所的合伙人商量,他们也表示支持,由于当年合伙人里只有我一个四川人,于是我便亲自挂帅,兼任分所主任。
2021年成都分所年会现场
第二,成都是一个发展的新兴领地。2016年,中央提出三大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而成都就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桥头堡,足以说明成都、重庆等城市的战略性发展地位。2021年,国家又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进一步证明在成都开分所是正确的选择。
成都分所是隆安第17家分所,发展得非常迅速。随后,重庆、贵阳、昆明等分所遍地开花,其后五六年间,隆安又发展了十四五家分所,在推动分所建设上,成都分所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02.
管理律师,不能只讲规范化,不讲个性化
大鱼:据我们了解,您曾经提出律所要统一共识,凝聚人心,您还特别重视文化理念,那么,在成都分所的发展过程中具体是如何实践的?
黄永庆:律所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要总结自己的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成都分所成立之初,我就总结了8个字:
第一,敬业。
无论任何行业,首先要敬业。你需要了解:这个行业是干什么的?你在行业中处于什么地位?这个行业在社会各界的地位和价值如何?它的基本价值观是什么?
作为律师,首先要对行业有敬畏感、尊崇感,必须掌握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这是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前提条件。
如何掌握好基本功?通俗点讲,就是练好外功和内功。外功是指能够被直接观察到的能力,比如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总结能力等等;内功则是指律师的正义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等等。
第二,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律所,大所和小所、国内和国外都有不同的规范和要求。我希望隆安律师都能遵守规范,包括法律文书如何起草、材料如何送出、文件如何签署,乃至穿衣打扮、言谈举止。
第三,开拓。
开拓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人永远值得追求的品质。并不是说非得做出巨大的贡献才叫开拓,而是只要有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就能一直进步。所以,开拓是一种孜孜不倦、日益进取的精神,需要你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提高。
第四,团结。
法律工作本身其实很枯燥,我希望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内,大家能在心灵上更多地互相支持。我常对团队成员说:希望你们在隆安一天,就进步一天、享受一天,我希望你们的工资待遇能够越来越好,更希望你们在隆安会开心。
大鱼:做律师之后,您觉得之前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对于律所管理有什么帮助吗?
黄永庆:企业的老总和律师事务所的主任,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企业往往是流水线式作业,它包括生产经营部门、前台、中台、后台,就像生产一辆汽车需要很多个环节。所以一个生产任务,一定是依靠全公司的「合力」,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
但律师则恰恰相反。从谈判、接案子开始,到法院做出判决或者项目签约完成为止,完全可以由一个律师就搞定。
所以无论是对律师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还是身体素质的要求,和企业员工都可能完全不同。律师作为律所的主体,他的个人能力、素质特点往往会对法律服务产品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因此,管理律师不能跟管理企业员工一样,只讲规范化,不讲个性化。甚至某种程度上,还要给他创造条件,让他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个人魅力,这可能更有助于提升律所的声誉、业绩,以及获得客户更大的认可。
但对律师来说,企业管理经验确实会带来非常多好处。律师大部分的客户群体是企业客户,谈判过程中,如果你有企业的管理经验,你跟他们几句话就能说到一起,也更能理解企业家的思维方式。所以与普通律师相比,拥有企业管理背景的律师会更有价值。
大鱼:我的观察也是如此。理想的律师就是要既懂业务,也懂行业。企业的管理经验也好,其他行业的背景经验也好,都能帮助律师更好地理解客户,而不是简单地作为一个服务方。从您的角度来说,复合的经验和背景是怎样迁移或者复制到律所管理中的?
黄永庆:机关工作的经历,最大的好处是能让我每天早上起来看新闻、了解时事、了解相关政策方针。律所的发展,一定要跟上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步调,绝对不能踩错。其次,机关的领导同事说话往往比较含蓄,如果你有机关工作的经验,和他们的交流也会比较顺畅。
企业管理的经验就更不用说了。律所越大,越要依靠制度来解决问题,律所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
大鱼:确实。随着我的年纪和经历不断增长,我才明白行业的趋势、管理的细节虽然看起来宏大、遥远,但却和我们的发展息息相关,必须要理解它、关注它、适应它,才能让自己更好地发展。
过去30年,隆安一直在高速发展。放眼未来,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描述一下隆安未来的发展方向,您会如何描述?
黄永庆:在我看来,一家律所如果没有规模,就很难称之为“大所”。所以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隆安未来的发展,那就是“强”字——不是做“大”,而是做“强”。
“强”最起码应该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人员要强。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律所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特别是以年轻律师和年轻一代的工作人员为核心来思考问题。这些不是体现在口号上,而是体现在行动上,要在方方面面关心爱护年轻人,想方设法提升他们各方面的素质。
首先是身体素质,适当举办一些体育活动,要让大家有强健的身体;其次是政治素质,鼓励年轻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共青团、民主党派、人大政协等,提升他们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度;最后是业务能力,从内外两方面促进他们成长。
第二,制度要强。规模扩大后,总所、分所以及总分所之间的关系一定要通过各种制度来管理。人员越多,可能出现的差错越多;分所越多,可能出现的漏洞越多。因此,一定要建立一系列制度,把律所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起来。
第三,风险控制要强。合规风控是现在的热门话题,律所既要帮助企业建立合规制度,自身也要做好风控管理。随着法律体系日益健全,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风险控制的地位也更加关键。律师可能只是签个字,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个别特别重大的案子,甚至可能给律所带来灭顶之灾。
大鱼:您不仅描述了隆安未来的发展,其实也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说明。律所要追求更好、更快地发展,比起盲目的扩张规模,更重要的是提高品质。
03.
做洞悉行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律师
大鱼:在您看来,不管是律师、合伙人还是律所,接下来中国的法律服务行业有哪些机遇是大家应该关注的?除了关注行业大势,还可以做哪些事情?
黄永庆:不同的历史时期自然有不同的历史机遇。在日常生活中,律师不仅要了解法律知识,还要了解时代的格局、政治、时事。除了学习新的法律知识,更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学法不能局限在书本上,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治敏感度一定要强,要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党和国家在提倡什么、近几年要发展什么。先去洞悉那些长远的国家战略、长期可以发展的行业,再看这些领域中能否附加法律服务,如果可以附加,那你就大胆去做。
比如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它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只是协助单位,以至于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一带一路对于律师的重要性。但事实上,如果没有律师的参与,所有的战略规划都是空中楼阁。
再比如老龄化问题。我国目前对老龄化法律问题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也许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假如律师愿意去参与、了解,愿意提出立法建议,甚至促成国家从立法到企业服务的规范化等等,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还比如新农村的问题。2021年,我们打赢了扶贫攻坚战,但是农村的发展不可能就此停步,一定还要上一个新台阶。现在成立的农业农村部就是要带领农民走上致富的新道路。在这个过程当中,无论是基层的政权建设,还是具体的法律服务,只要你学有专长,又善于研究,甚至有相应的案例支撑,将来你会大有可为。
大鱼:您讲过大律师肯定不是赚钱最多的律师,而是参与或者推动了社会进程变革的律师。如果一个律师真的能够主动参与关注国家政策,其实或多或少也承担了社会责任。你是一个能做好业务的律师,还是一个能推动社会进步的律师,才能得到社会更多人士的尊重。
黄永庆:非常正确。律师更需要走向社会,融入到国家民族的发展过程当中,融入到经济发展的洪流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找准个人的位置,在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获取你应得的报酬和社会的尊重。
大鱼:对于年轻律师来说,在当前的环境和趋势下,是考虑在短期内尽量拓宽自己的业务领域,还是在一两个领域里面持续深耕?如何平衡短期和长期的职业选择呢?
黄永庆:这个问题最好分成两类律师来看。
第一类律师是工薪律师,我建议最好盯住一两个领域,发挥作为“螺丝钉”的重大作用,打造自己的职场差异性。你可以从一个领域内的业务开始,不仅是做好案头工作,也要积累一些学术上的知识。
第二类是独立律师或者合伙人。你首先肯定要专业,要在专业领域内建立良好的信誉、客户关系,才能够获取良好的收入。同时,这类律师也受生活所迫,或者由客户需求驱动,往往做某个领域的同时,还会拓宽一两个领域。我的建议就是坚持“一业为主,兼营其他”。
专业和专注是律师成功的基石。特别在年轻的时候,从一个专业出发,先逐步建立自己的业务地位,再建立专业地位,最后建立社会地位,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大鱼:我的理解是,年轻人一开始得“博”一些,但不要一直陷入这种状态,尽快地确定往哪个方向走,等变成一个资深律师的时候再把格局打开。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律师执业多年后,还会回到商学院去学习。
黄永庆:其实人就是要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古人有一句话,叫“知止”,非常值得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慢慢体会。财富、地位、名声,你不可能全部得到,在一段时间里你能获得某一样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有些律师过度注重个人宣传、社会宣传,反过来客户的评价并不高。所以律师要学会「拒绝」,不会拒绝案子就会成为万金油律师,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状态。
大鱼:所以您认为理想的律师最终应该是什么状态?
黄永庆:我觉得一名律师首先应该有一种自豪感,因为律师行业某种程度上比其他很多行业收入更高、更体面。虽然律师工作很辛苦,但肯定不是最辛苦的职业。
第二要自爱。律师是一个体面的、阳光的、精致的工作,不应该不断内卷、自我压榨,汲汲于名利。
第三要自律。法律就是框架和规矩,天生就对律师有更多的要求。在与客户打交道时,要遵守行业、律师事务所的规定。
第四要学习。律师行业是活到老、学到老的行业,各种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年龄较大的律师,也要积极学习新的科技知识。
最后,我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位律师都能练好内功与外功,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大鱼:律师行业是体面的,它给了我们还不错的社会地位。律师有一个“师”字,不禁让我想起“礼有来学,而无往教;礼有来学,义无往教”。
既然社会给了律师“师”的地位,就必须保持自律。我们必须要永远跟上时代,专业永远要硬,要不断地学习,这是我们成为“师”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