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导师有话说:我的“研究生培养八条” | 李志远教授专栏

两万人都 爱光学 2023-04-28

(节选)

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经理 杨蕾

在我多年的工作中,遇见了很多我认为非常优秀的专家,他们对学术研究孜孜以求,而当一名好导师,更是他们的骄傲。于是,开辟一方园地,请优秀导师来传道解惑,请年轻学子来互动,对于初涉科海的青年学子,以及初为人师的年轻导师,阅读这样的文字一定大有禆益。“导师有话说”这个栏目的开设,是我们杂志社的又一个公益活动,李志远教授欣然接受了我的邀请,把他的心得作为我们这个栏目的开篇之作。相信陆续刊出的内容,一定能给同道以滋养。当然,也非常希望有更多的导师到栏目做客,和我们一起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作者 | 华南理工大学 李志远

 说点心里话 

我在光学领域扎根了三十年有余。幸运的是,我一直在光学领域里面摸爬滚打,从来没有脱离这个主阵地。光学这碗饭,吃了很久,也吃得很香。即使后来和多个学科和领域有广泛的合作和交叉,也是以光学和物理学作为出发点,坚持特色,融会贯通,实践“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人生信条和工作理念,从青年到中年,一路上算是比较顺利地走了过来。我共计培养博士生30位,硕士生7位,博士后3位,此外还合作培养博士生8位,毕业的学生大多数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任教、任职,包括日本东京大学、中科院物理所、清华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暨南大学等,其中有几位还走上了重要的岗位。划重点:这些研究生都是我自己亲自指导的,从来没有“放羊”或“转包”。之前在物理所工作时,我悉心对待每一位研究生,培养的学生均健康成长,顺利毕业,我的学生私下告诉我,物理所的研究生民间自发评选“四大善人”,我被选为新“四大善人”之一。更有意思的是,我的博士生导师杨国桢院士在我读博士的时代早被公认为物理所的“四大善人”之一,因为他对每一位研究生都很好,看来这方面我传承了导师杨国桢老师的衣钵。2018年起,我担任华南理工大学主管研究生的副院长。我把物理所读研和工作期间观察、领悟、借鉴并实践的一些优秀的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理念搬了过来,应用于物理与光电学院的研究生招生、管理、培养和激励等环节,按照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培养质量三者综合评价的原则,分配和奖励学院研究生导师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名额,算是契合了后来国家颁布和大力提倡的“破五唯”原则和综合评价精神。本着基本保障、奖励优秀的原则,该措施获得了大多数导师的拥护,理顺了研究生招生指标的无序分配所带来的导师之间的矛盾。这些举措大大地提升了学院的研究生生源质量,也促进了研究生高水平成果的产出。2021年物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来自985、211高校的生源比例接近67%和88%,其中就有一名来自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优秀本科生保研到我们学院的声学专业,成为物理学院研究生招生历史上的重大突破,也轰动了华南理工大学。这些优秀的生源有望为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

我和我的团队

从个人长期的实践经验出发,我自己把研究生划分为五个层次: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杰出。我将近50位已经毕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以及20多位在读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作了点评,他们大部分在良好这个层次,一小部分在合格的层次,一小部分在优秀的层次,个别的达到了杰出的层次,还没有不合格的。我和我的年轻同事们分享了研究生培养的一些经验:

“研究生培养八条”
1、情怀意识。导师首先得有情怀,充分认识到研究生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作为导师,天然对学生负有培养成才的责任和义务,合格是起码的。所以必须投入时间、体力和智力,还有更加重要的感情,不要忽视任何一位学生。
2、学习意识。导师得认识到研究生培养和做科研一样,也是一门大学问。需要不断学习、摸索、锻炼、总结经验教训,掌握先进理念、方式和方法,提高当导师的能力和技巧。
3、入门培训。导师要充分认识到研究生是第一宝贵的人力资源,要给新学生充分的培训,理论、计算、实验均可,因材施教,让学生快速地进入科研实战场景中,体会到做科研的乐趣,享受培训后个人能力提升的喜悦,可避免厌学情绪产生。
4、团队建设。导师要花大力气建设以研究生为主力军的科研团队,精心培养小团队的领头雁,让他/她帮忙带领小分队,分担培训新学生的日常工作。导师自己可减轻大量事务性的杂事,从而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
5、过程培养。导师要认识到研究生培养绝不是轻轻松松画画培养大纲、目标和标准就可以了,而是要高度重视研究生过程培养,把培养理念落实到培养的全链条。要经常深入科研第一线,和研究生一起工作,一起讨论,一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起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其科学价值,时刻牢记自己应该比学生站得高看得远,时刻警惕不错过(miss)第一线实验现场中任何可能通向重大发现的蛛丝马迹。
6、成果分配。导师要重视团队建设工作,学习提高团队战斗力的方式和方法,对优秀学生要鼓励、奖励,包括请客吃饭喝酒。这不是贿赂学生,而是对学生在团队的科研事业中所做贡献的肯定和感谢,是和学生一起分享团队辛勤劳动换来的科研成果,也体现了多劳多得的现代社会的分配原则。另外一方面,对表现一般的学生也要鼓励,批评时也注意分寸,不轻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7、教学相长。导师要牢记教学相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等等经验,这些中华民族老祖宗传下来的谚语虽然古老,却十分有效。一份付出一分收获,导师投入大力气培养好学生后,就可以等待收获的季节,因为好学生反过来会推动导师事业的进步。既提高了科研业绩,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也提升了自己的学问水平和科研能力,都不止一箭三雕的效果了。
8、防范风险。导师要有底线思维和防范风险意识,要爱护和善待学生,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并把他们推入不合格的境地。一位不合格的学生将有可能给导师和团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处理不好,矛盾激化,甚至可能演化成致命的冲击和破坏,这方面教育界和学术界有很多惨痛的教训。反过来,花一点点小的努力,也许完全就可以把不合格的学生转变成合格的学生,所花代价很小,所收获利益巨大,个中利害,值得斟酌,值得深思。
我自己把这八条经验称之为“研究生培养八条”,它们涵盖了研究生培养的全链条环节,顾及了方方面面,有提倡正面的,有防范负面的,涉及了杰出、优秀、良好、普通及格和不及格差生等各个层次。如果朋友们感兴趣的话,我将在后续推出的系列文章中结合自己导师生涯中众多活泼生动的案例,就每一条的内容展开更加具体而详细的论述。
编辑 | 吕璇

作者简介


李志远,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副院长,主管研究生教育和科研。199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1999年中科院物理所理学博士,1999年-2003年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和美国能源部Ames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2004-2016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6年10月起任职于华南理工大学。兼任《光学学报》、《科学通报》和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编委。先后荣获中科院“院长特别奖”(199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5年)、“王大珩光学奖”(2011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2009年、2010年、2015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4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8年)、“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科学家”(2016-2021年)。

专栏系列文章

导师大家谈之李志远教授专栏 | 为什么要探讨研究生的培养?

END


由于微信公众号试行乱序推送,您可能没办法准时收到“爱光学”的文章。为了让您第一时间看到“爱光学”的新鲜推送, 请您:
1. 将“爱光学”点亮星标(具体操作见文末)
2. 多给我们点“在看


欢迎爆料

新闻线索、各类投稿、观点探讨、故事趣事

留言/邮件,我来让你/事红

爆料请联系:ioptics@clp.ac.cn

在看联系更紧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