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海洋之痛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导读:
第一章:动真格的了
第二章:海洋之痛
第三章:大海呀,全是水……和塑料
第四章:毒素游记
第五章:艰难破局路
第六章:结语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垃圾分类难倒了无数英雄豪杰,或许你手握重金谈笑商场,却在扔下垃圾的那一刻手发抖了,口中念念有词:“湿纸巾,干垃圾,不管多湿都是干垃圾,瓜子皮,湿垃圾,无论多干都是湿垃圾…”。大爷大妈把跳广场舞的激情和看护小区安全的警惕放在了对垃圾桶的严防死守上:“侬是啥垃西?”
▲ 干?湿?傻傻分不清(抖音视频截图)
▲ 严格把关(制图:觅元素)
不仅上海,46个城市将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上海、北京、杭州、成都、重庆、厦门、合肥、广东等均进行了地方立法。
而且,住建部每季度还会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考核。多地基层干部须接受考核与问责并挂钩个人收入。社区每月遇到几拨暗访是家常便饭。
推行多年,终于真正落地,垃圾分类不再是口号!
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原因,在于变废为宝、减少土地浪费、保护环境。网上很多介绍,在此不再赘述。今天我们只谈塑料。
大堡礁,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它以未经修饰的自然之美闻名遐迩,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之一。因为气候变暖和水质污染,从1985年来,大堡礁已经消失了接近一半,或许未来有一天它终将消失。
▲ 美丽的大堡礁正面临着生死存亡(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说珊瑚礁的悲剧主要是气候变暖,那海洋生物遭受的灭顶之灾,却经常来自人类。
此刻,一只海龟正悠闲地从非洲之角游向大堡礁,而与之一同前进的,还有大量的塑料垃圾。
▲ 游向大堡礁的海龟(VOA视频截图)
▲ 随海龟前进的塑料袋(VOA视频截图)
漂动的塑料袋,像极了婀娜多姿的水母。寻找食物的海龟会把“这只水母”吞下。
海龟肠道阻塞,饥饿,卒。
如果孵化点周围有过多塑料,海龟将无法产卵。孵化出的海龟,可能被塑料阻断而无法回归大海,也可能误食塑料而送命。
海龟已濒临灭绝。从减少塑料使用做起,让人类尚有机会拯救它们。
遭遇同样灭顶之灾的还有鸟。
很多海鸟是靠味觉寻找食物的,信天翁就是其中之一。塑料中含有一种名叫“二甲基硫醚”的化学物质,这就是信天翁的“美食信号”。
▲ 吞食垃圾死亡的水鸟(图片来自网络)
据估计,每年有10万只海洋哺乳动物和100万只海鸟因漂浮的塑料或吸入塑料而死亡。到2050年,将有99%的海鸟误食塑料垃圾。
▲ 海边填埋场,垃圾引来了许多海鸟(VOA视频截图)
▲ 女孩手拿滑板走过塑料垃圾山(图片来自网络)
▲ 下一秒,它会吞下吗?(图片来自网络)
甚至海洋巨无霸——鲸。
2018年6月泰国宋卡府chana县一处浅湾处发现了一条奄奄一息的巨头鲸。虽经努力救治其病情还是恶化。在临死前它不断呕吐出塑料袋。解剖后发现这条鲸鱼体内有80多个塑料袋,重量超过了8公斤。
▲ 鲸鱼体内取出的塑料袋(图片来自网络)
难以想象这头鲸鱼遭受了怎样的痛苦,这些异物几百年都消化不了!
而随后在西班牙南部海岸又有抹香鲸因同样原因死亡,体内垃圾包括塑料袋、渔网,甚至还有一只塑料油桶,总重量约29公斤。
抹香鲸喜欢出没在深海,那个神秘的海域,依然神秘,但还是一块净土吗?
▲ 人们惜别这只抹香鲸(图片来自网络)
▲ 一头被塑料缠绕的海豚,它不停挣扎打转,张开的嘴巴似乎在痛苦叫唤(VOA视频截图)
塑料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制造了九十多亿吨塑料。2015的全球塑料产量为3亿2200万公吨,预计在2050年底翻两番。
但只有14%的塑料被有效地回收利用。
而每年向各大洋中丢弃的塑料制品至少800万吨。这意味着每分钟向大洋中倾倒一垃圾车废物。海洋垃圾中塑料垃圾大约占80%。每平方公里海洋表面上漂浮大约超过13 000件的塑料垃圾。
一个摄制组去往世界各地记录海洋垃圾,触目惊心!
▲ 随大洋环流前进的太平洋塑料垃圾(VOA视频截图)
但实际上,洋面上漂浮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实际不少塑料在海面之下。它们形如烟雾一样弥漫渗透于整个大海,随波逐流。
这些塑料团随着大洋环流前进的路线逐渐靠拢,最终来自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大量塑料,都汇集与此,大洋环流成为了塑料岛之乡。
《科学》杂志上一篇文献指出,二十多年的数据清晰地表明大部分海洋垃圾都是聚积在远离陆地的海洋漩涡区,比如公海和极地。
现在,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底部到南极洲,世界海洋的每个角落都能发现塑料的存在。
绿色和平组织称,南极“每公升雪水至少含一片微塑料”。
▲ 行为艺术(图片来自网络)
长途摩肩接踵的跋涉,塑料逐渐崩解,变成了“微塑料”。
塑料影响食物链主要还是在微观层面,也就是微塑料!
海水中的重金属、抗生素、工业废料等等,会被微塑料像磁铁一样地吸住。被鱼类吞噬以后,进入了它们的组织。
鱼类在食物链的级别越高,毒素在体内的聚集就越多。
最终,变成海鲜端上了人类的餐桌。
比利时根特大学科学家估算,人类每年吃海鲜就能吃掉多达11000个塑料碎片。普利茅斯大学研究发现,英国捕获的渔产中三分之一体内含有塑料。
▲ 琳琅满目的海鲜,哪个是你的最爱?(VOA视频截图)
世界经济论坛及麦克阿瑟基金会警示发出警告:到2025年时,每三吨鱼类中就会有一吨塑料。2050年全球大洋中的塑料数量将超过鱼类数量。
这不再仅仅是环境问题,它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健康问题。
人类现今的所作所为是给自己挖坑,给后代造孽。
世界上有10个河流系统应对每年百分之九十被运送到世界各地的塑料废物负责,其中两条河流在非洲,是尼罗河和尼日尔河,其余八条在亚洲:恒河、印度河、黄河、长江、海河、珠江、湄公河和阿穆尔河(黑龙江)。
▲ 地图中彩色深浅显示2010年192个国家、地区沿海50千米范围内人口产生的塑料垃圾流入海洋的估计数量,颜色越深量越多。白色部分指缺乏数据。(单位:百万公吨)(图片来自网络)
清除海洋污染的渠道大致有三:减少生产、加快回收再利用、新型可降解材料替代。
但寄希望大幅度减产似乎目前并不可行。塑料包装有很多好处,它高效、便利、卫生、耐高温低温、可塑性、节约资源。加上消费需求始终在上升,全面大规模降低塑料包装的可能性很低。
所以,加快回收再利用和新型可降解材料的替代就显得十分重要。
将垃圾改成服饰用品,很早就有人尝试,但大规模推广难以见到。尼日利亚实业家Olayemi Samson也面临这样的窘境。
他将从垃圾场捡到的塑料袋洗净、灭菌,做成书包、雨衣、车罩等产品。他的产品逐渐受到欢迎,成为一种另类的时尚。不过,接受度依然很小。许多人认为让孩子穿着垃圾衣服或背着垃圾书包去上学是很丢脸的事情。
一入垃圾,永远是垃圾的观念根深蒂固,无论地区贫富,都一样。
▲ 不爱武装爱红妆(VOA视频截图)
既然无法从时尚界突破,许多企业还是在直接降解上做文章。
这家英国名为“回收技术”的公司能将塑料融化成烃化液体,而后利用不同温度提炼出蜡、重油、轻油以及各种物质。他们制造的重油含硫很少,为一种清洁能源,达到了海洋排放标准,能用于船舶。
这是一家新兴的回收公司,以化工为专长。目前年处理7000吨塑料,但公司老总表示,他们有办法迅速增加。“4天安装”是这个计划的代号。公司把一系列设备打包固定,只需要按下启动按钮,设备就能在4天内上马运行。
公司有一个宏伟蓝图,要在未来十年内向全世界销售1300台,届时预计每年能够回收900万吨塑料。
中国会是他们的重要目标吗?
▲ “回收技术”的公司老总(VOA视频截图)
除了使用物理化学的方法,生物技术也是垃圾处理的热点。
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和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酶,能够帮助细菌分解PET,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研究人员给酶添加了一些氨基酸,使其分解塑料时更快!更高!更强!
将酶作为解决污染的潜在方法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具有巨大潜力。
极小的生物体也能产生大量的酶,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帮助社会解决日益严重的垃圾问题。
▲ 微观世界的照片总是那么美轮美奂(图片来自网络)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臭名昭著。
▲ 这种东西眼熟吧!(图片来自网络)
聚苯乙烯塑料泡沫是一种轻质材料,具备良好的隔热保冷功能,用于保温杯和包装材料。一个聚苯乙烯杯子填埋之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降解呢?
100多万年时间!
地老天荒!
莫慌,抱紧我!蠕虫来帮忙!
中美两国的科学家都已经发现黄粉虫可消化塑料。
一只黄粉虫每天可消化丸粒大小的塑料,在24小时之内,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而且它们与进食麸皮的黄粉虫一样健康。
“咳咳”,“我是黄粉虫。感谢中美科学家发现了我的特长,感谢我的家人给了我生命,也感谢在座的诸位,我的功劳和你们的鼓励分不开!
蘑菇除了能吃,还能做什么?
纽约Ecovative公司给出了答案。
Ecovative公司将蘑菇菌丝体(类似根结构)与有机植物废料混合,放入模具中。菌丝体日夜静静地生长并包绕废料,如同胶水一样将它们紧紧拥抱。经过5天左右就能成型。
成品可用于替代塑料和聚苯乙烯泡沫制成的包装材料。
但Ecovative公司并不满足于这些,他们还要用菌丝体做脚手架、做皮革、做肉。目前一款美食菌丝体培根正在测试阶段。
相信口感一定丝滑。
▲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VOA视频截图)
海洋尚有许多未知的宝藏,比如——单细胞微生物。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科学家表示,他们已经用单细胞海洋微生物制造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科学家们从水中收集分离生物有机体,放置干燥、碾压后从中提取聚合物。进一步加工和提纯,聚合物可以达到工业要求。
使用这些聚合体合成的塑料,能自然降解。流入大海以后,很快就消失无踪。
而且,便宜!
▲ 海洋微生物工作照(VOA视频截图)
以上所说办法,仅仅是人类智慧的一点点结晶。
中国开始实施如此严厉的垃圾分类措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解决垃圾问题的巨大决心。
垃圾处置是宏大的工程,需要国际、国家、政府、企业、社区、个人都积极参与,从娃娃开始抓起。
尽管漫长,但相信总有解决的一天!
当我们在海滩上看到塑料瓶,捡起扔进可回收垃圾桶里,并告诉孩子这么做的意义,这只是举手之劳。
从你我开始,从现在开始,对于地球,对于海洋,对于孩子们,都还不算太晚!
(内容整合自VOA视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