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是法学名家们的“法学二代”(二)

光石法学苑 光石法学苑
2024-12-08

在法学学林,向来有“父子兵”的美谈。


上一期《他们是法学名家们的“法学二代”》,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五位优秀的法学二代,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期,就让我们继续以“法学二代”为镜头,盘点中国的“法学家父子”。


他们幼承庭训,在父辈指点下奋力向学,开拓了法学研究的新天地。


龙翼飞

龙翼飞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航空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法学会民商法研究会会长等重要职务,还曾担任国家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家顾问、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顾问等。他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民商法的各个分支,并在社会保障法上有独到的造诣。


而在民法学界,龙翼飞教授和其父亲龙斯荣教授共同求学于佟柔教授门下、共同完成学术作品的经历,也是一段佳话。1956年,龙斯荣成为人大首批经统一考试入学的本科生,后留校读研,指导老师为佟柔教授。1982年6月,龙翼飞从吉林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也考取了佟柔教授的民法学硕士研究生。在佟教授的指导下,龙翼飞和龙斯荣共同撰写完成了《民法通则释义》。佟柔仔细审阅了全稿,提出了多处修改建议,并亲笔题写了书名。至今,这本书还摆放在龙翼飞办公室书柜中的显要位置。


龙斯荣教授严谨治学和关注现实的态度深深地影响着家人和学生,培养了一批理论功底深厚、实务技能娴熟的优秀法律人才。2003年,年近七旬的龙斯荣教授远赴珠海,筹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法律与行政学院,并担任副院长之职,他几乎将所有心血都投入到了学校法律学科的建设上,为法学人才培养付出了巨大的心力。


龙翼飞教授也同样在法学的教学、法学人才的培养上为之奋斗,他曾担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婚姻家庭编召集人,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婚姻家庭法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创办的“家事法讲坛”系列活动,他也以“总点评嘉宾”的身份参与了几乎每一场的学术活动。



徐洁

徐洁教授是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于2001年获民商法硕士学位,2004年获法学博士学位。2006年,他前往日本广岛修道大学任访问学者及客座研究员。此外,徐洁教授还兼任重庆市市场交易法律制度研究基地研究员、重庆市社会科学普及专家、重庆仲裁委仲裁员、重庆医科大学兼职教授、日本广岛修道大学访问学者及客座研究员。


徐洁教授的父亲是刑事诉讼法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徐静村教授。在刑事诉讼法学领域,素有“北陈南徐”一说。徐静村教授于1963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于1979年起在西政任教,既是西政校友、亦为西政老师,培养了诸多优秀的法学人才。


与父亲徐静村老先生的研究方向不同,徐洁教授则并未投身于诉讼法学的研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民商法基本理论和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徐洁教授曾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法学核心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几十余篇。


除在学术领域颇有造诣外,徐洁教授有着丰富的实务经验。他曾于2008年至2010年任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民行检察处副处长。徐洁教授曾提出修改现行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立法建议,并发表《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与消除——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旨要》一文,受到了国家多个部委邀请座谈,相关部门亦采纳了建议并修改相关行政规章。



徐铁英

徐铁英是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他本科就读于黑龙江大学法学院,硕士就读于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就读于罗马第二大学。


徐铁英的父亲是厦门大学法学院徐国栋教授,他们父子均与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的缘分颇深。徐国栋教授曾于1994年、1998年和2010年三度前往罗马第二大学作访问学者。与徐国栋教授第三次前往罗马第二大学作访问学者的同时,徐铁英亦一同奔赴意大利,在罗马第二大学开始修习博士学位。


自2015年从罗马第二大学毕业后,徐铁英便一直在四川大学法学院任教。徐铁英的研究领域为民法基础理论、罗马法、生命法学。他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译了约翰·弗兰克·韦弗所著《机器人是人吗?》一书的译著工作,并出版译著《学说汇纂》第21卷。此外,他还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私法史视阈下的人体组织财产化法律问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民法上的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研究”、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学科研究重点项目“企业微观统计数据公开立法研究”等多项课题。


对于法律学子而言,“罗马法”已然耳熟能详。但罗马法研究透彻实非易事。徐铁英充分运用其多元的教育背景,借助罗马第二大学的丰厚资源、其自身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和扎实的语言基础,回国后继续对罗马法进行着持之以恒的深入研究。 



邓卓行

邓卓行是北京大学法学院2017级刑法学博士,同时也是德国慕尼黑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此前,他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刑法学硕士。目前,邓卓行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任博士后研究人员。


邓卓行的父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法学分馆馆长邓子滨。邓卓行与邓子滨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均为刑法方向。


作为青年学者,邓卓行的科研成果十分丰厚。自2018年至今,他已在各类法学期刊上陆续发表十几篇法学文章。2022年,邓卓行的《刑法直接家长主义的理论澄清与实践转向》发表于《环球法律评论》刊物。邓卓行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就于2015年翻译了德恩里科先生撰写的《我的法律故事》一文,并收录于《法的门前》(第11次印刷)后记中。


在北大求学期间,邓卓行曾担任北大法学院《刑法案例研习》课程助教。2021年暑期,在车浩教授的带领下,邓卓行也参与了“刑法案例研习线上公益课”的教学。暑期班中,邓卓行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认真回答评论区问题”的深刻印象,从不因线上教学而懈怠,从他身上不仅体会到法学的魅力,更为其做人做事的态度所折服。这些教学经历也为邓卓行的教研工作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在钻研学术问题的同时,为更多的法学生群体讲授刑法知识。



谢澍

谢澍是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他本科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后前往中国政法大学深造并取得博士学位。他还曾在纽约大学、香港大学、高雄大学访学。因科研突出、成果丰硕,1992年出生的他于2020年博士毕业即被中国政法大学聘为副教授,当时是中国政法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


与其父亲,湖南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谢佑平教授的研究方向一致,谢澍的主要研究领域也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理论。在本科期间,谢澍就在学习基础知识之余参与学术研究,他撰写的《刑事司法证明模式:样态、逻辑与转型》论文在中国法学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评比中曾荣获一等奖。


而在博士期间,他又在《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商研究》等核心期刊中发表二十余篇论文,多篇成果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并获得中国法学会第七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提名奖等重要荣誉。任教以来,谢澍对教学、育人的投入也广受好评,深受同学的喜欢。


在教学研究之外,谢澍也积极关注社会现象,学以致用。刑诉学科往往与社会热点问题直接相关,他通过不同渠道发出专业的声音,发扬“经世致用”的风范。比如在接受《法制日报》采访时,谢澍就主张,“法律保护见义勇为应当更加全面精细,在全国范围出台权威、统一的认定标准。”而在针对“代发论文山寨杂志社”相关案件接受《央广网》采访时,他也认为,“科研没有捷径,需要遵守基本的学术规范和科研诚信,发表论文要通过正规的渠道,不可急功近利。”他呼吁,“不仅要打击论文代写代发本身,还要对其上下游犯罪进行甄别。”



生活在法学世家里,父辈的光环或许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优势,但也同时承载了更高的期望。如今,他们渐渐从父辈的光环里走出来,用学术作品证明了自己,并在国内各个法学院里绽放光彩。


点击阅读本系列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光石法学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