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为人杰,她们是法学界的翡翠群山

光石法学苑 光石法学苑
2024-12-08

从立法、司法到法学研究,女性法学家的力量体现在法治建设的方方面面。在国际组织中宣告判决,她们铿锵有力;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她们建言献策,捍卫女性同胞权益,她们奔走疾呼。这种力量磅礴而宁静,温柔而坚定,展现了女性法学家的傲人风采。本期文章,让我们一同认识几位当代女性法学家里的杰出代表。


张月姣

中国首任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前法官 主席

张月姣是一位在国际贸易领域享有盛誉的女法学家,更是中国融入世界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她拥有许多头衔:首位在世界银行担任法律顾问的中国人,首位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局中国籍局长,首位国际统一司法协会的中国籍理事和专家等等。这其中最耀眼的当数中国首任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前法官、主席。她是公认的世界顶尖法律人才,穿越时代的荆棘,在职业生涯中屡屡开辟先河。


张月姣女士出生在松花江畔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身为建国时期出生和长大的那一辈女性,她身上有着经岁月磨砺出的吃苦耐劳和踏实肯干。她一生的航标都指向那面五星红旗,坚定的信仰带给她坚韧的毅力。从学生时代起,她就发奋刻苦。她在自传里写到留法学习的时光:“白天学习时间不够,就在晚上学。宿舍关灯了,我用手电在被窝里念单词、看书。我还在床头贴上‘卧薪尝胆’‘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话语激励自己努力学习。这种刻苦学习的习惯,我一直坚持至今。


如今的张月姣已年近耄耋之年,她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2022年续聘为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退而不休,继续前行。”她明白前辈的成就不能带来后人的一劳永逸,法学教育者要关注人才培养才不会青黄不接。作为原清华大学国际争端解决研究院院长,她致力于培养国际争端解决人才。除了组织领导教学,她还参与到学生论文考核、投资争议模拟法庭比赛等活动中,深受同学们的敬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张月姣老师无愧于这样的赞美。


信春鹰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

信春鹰,现任我国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她是一名学者出身的政界人士。她的一生看似是在攀登两座不同的山,实际上是两条殊途同归的路,始终通往中国的法治建设。信春鹰的求学之路迎上了时代浪潮。1978年,她从吉林大学法学系本科毕业,正值国家恢复研究生制度,她便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启了在研究所长达25年的钻研。此后的岁月中,信春鹰长期关心中西方人权问题,关怀妇女权益,并围绕此展开了大量研究。


身为法学家,信春鹰从法学的专业视角对社会性别进行了锐利的剖析。她主张通过强化性别意识来改进法律制度,关注“家庭暴力”背后的受害者;她认为需要从立法角度去肯定女性价值,包括那些“隐形”的家务劳动的价值,以塑造一个更公平、更为平等的社会。她呼吁妇女拿起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权利。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女性,信春鹰给予了女性同胞最诚恳的鼓励。


从法学研究所到全国人大常委会,信春鹰明白,一切理论研究和制度革新都是为了社会进步。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持有坚定的信心,重视制度功用。她强调“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要在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推动社会进步。正如她在第二届东亚法治论坛上的发言;“我们既要立足当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吕忠梅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吕忠梅,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工党十七届中央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吕忠梅老师是一位卓越的环境法学者,荣誉等身,这与她对学习最纯粹的热爱分不开。“如果条件允许,我愿意当一辈子学生。”在一层层光环之外,她从未停止过终身学习的脚步。


吕忠梅教授从事法学研究的坚定信念,像一支拉满弓之后直指靶心的箭,坚决而有力,靶心就是她心目中不可撼动的法治信仰。2000年,37岁的她成为了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最年轻的副院长。她发现,很多法院院长法律专业知识薄弱,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她对这样的现象感到很痛心:“要求得到司法公平和正义,首先要确保法官不能出问题。法治国家不仅严格要求法官从内心里信仰法律,甚至要求他们的道德水准也要高于普通人。”她以法律人的职业操守严格要求自己,准备法律相关的建议和提案的时候,她都会认真调研,尤其是针对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议案。在吕忠梅眼中,法律是她的信仰,不容许玷污或亵渎。


作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原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她也是既严格又温和的教育者。她说:“和在法院工作不一样,教育是润物无声的工作。当法官时,是通过一个个案件的解决来推进法治和社会进步,但对学生的教育,只能通过无数小事来慢慢积淀。”一方面,她强调诚信教育,严惩作弊,扭转学风。另一方面,她为了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开通微博与学生交流互动,切实关怀学生需求,即使是开水房坏了、食堂的菜贵了、寝室遇小偷了等生活中的琐事,吕忠梅也一一作出回应。她对学生怀有深挚的感情,把“育人”视作崇高的事业,是当之无愧的良师。


劳东燕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劳东燕,清华大学刑法学教授,从事学术研究20余年,主要研究领域在刑法学和刑事政策学。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多达60多篇,出版了多本专著,收获了“第二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长江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等诸多荣誉。在学术上,劳东燕的才华已得到充分肯定。但除了过人的学术能力之外,她受人敬爱的另一重原因是她对社会与文明清醒的认知和深刻的反思,是她作为学术研究者的温度,是她看向每一个普通民众眼中的悲悯,是乱流之中闪耀的人性光辉。


在公共领域为社会公共议题发声本应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但承担起这份责任并非轻易,人善于权衡利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很多时候是大勇也是大愚。劳东燕教授有着难得的勇气和担当。她以法律人的视角,踊跃地为各个社会事件发声:小区门禁人脸识别、河南省赋红码、公共场所开车撞人、苏州女孩穿和服等等。她身心滚烫,高举理想主义的大旗,却不囿于理想主义的困局,而是审量现实,坚定前行。她说:“关心政治的终极目的不在权力,而在自由。”这不是某个人、某个群体的自由,而是事关每个人的自由与尊严。


劳东燕教授以同胞间诚恳的相惜对待各个领域的女性。她关注丰县铁链女子事件,探讨收买被拐妇女罪的量刑问题,主张适当提高法定刑;她从制度层面的保护问题出发,评论唐山打人事件,批判被害者有错论;她在光石法学苑举办的讲座中,鼓励女性拥有自己的人生。她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法学家的风采,照亮青年学者前行的路。


刘艳红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

刘艳红,现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法论坛》主编。刘艳红教授潜心学术,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并写有多部著述,例如《网络犯罪的法教义学研究》《实质刑法观》《实质犯罪论》《实质出罪论》《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等等,达到了许多人望尘莫及的学术成就。她心中怀揣着远大的学术理想,也一直在步履不停地践行自己的学术使命。她是一颗坚韧的种子,在自己喜爱的土地里开了花,自此尽情生长。


在关于个人奋斗的话题里,比起关注学术环境里隐形的不公,刘艳红教授更看重个人的主体性,认为天道酬勤。“在这个男女平等的社会,如果女性认真去做一件事,一定会成功!”在学术上,刘艳红教授可谓是天赋与努力并重,她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进行学术研究,尽可能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专注于自己,全力以赴使自己的才华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刘艳红教授自身在刑法领域颇有建树,而身为老师,她也充分地尊重学生学术研究的自由。她说:“2003年任博导以来,十余年的博导经验告诉我,自由的学术对于学术研究是多么重要。所以,我的博士生们都知道,我从不要求他们在论文选题上考虑我的研究领域,更不要求学生在基本观点上和我一样。无论什么选题、何种领域,只要是他们本人感兴趣的且自认一定能够顺利完成的,我都会支持。”她深谙求学科研之道,并将创造知识得来的快乐慷慨地分享给他人,并以此为他人指引道路,自信与包容的气质更增添了她的美丽。

 

当然,在法学界活跃的杰出的女性法学家远不止以上提及的学者们。她们执法如仗剑,怀揣决心与良知,肩负公义与理想,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你还认识哪些当代杰出女性法学家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光石法学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