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央视的法学家,到底有多厉害(三)
龙翼飞
龙翼飞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龙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航空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另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组织的“四五普法”、“五五普法”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专家等职。研究领域包括:民法总论、商法理论、物权法、债与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社会保障法。著有《民法学》《民法案例分析》《继承法教程》等。
龙翼飞教授的研究领域是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民法,他深知法律的生命力来自实践与运用,也因此常常作客央视《今日说法》,为民众讲解案件背后的法律知识。在《换锁的门》这期节目中,龙翼飞教授对由老年人再婚引起的财产纠纷案件进行评析。在分析中,龙教授回应了许多民众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即抚恤金、丧葬费这两种费用是否可以被认定为遗产。龙教授指出:“这两部分的费用,是不能被列为遗产处理的。因为它是要满足,死者生前要供养的人的生活需要和为死者进行丧葬的需要。但是如果说这两部分的费用有剩余下来,根据我国的司法审判实践,可以参照遗产的处理方法,来加以分割。”龙教授的回答不仅回应了问题,更进一步释明了法律如此规定的原由。
龙翼飞教授在节目中对案件的解读,往往不仅只有枯燥的法条,更有生动的说理,鞭辟入里的分析。这样生动的讲述与龙教授多年的授课经验是分不开的。在人大授课期间,同学们常常说龙老师的课堂就像讲故事一样,生动有趣,但细细品读又会发现其中深厚的法律底蕴。作为一名法学家,龙教授曾在采访时表示,“法学是一门应用学科,面临着大量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学者不能满足于关起门来掌握书本知识和进行学术论证,而必须最大限度地面向社会现实和研究社会现实。”行胜于言,为普及法律多次做客《今日说法》的龙翼飞教授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理念。
夏吟兰
夏吟兰教授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博士,师从我国婚姻法学科奠基人巫昌祯女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吟兰教授是婚姻家庭法学、妇女人权法学知名专家,曾先后兼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妇联执委,第十届、第十一届北京市妇联副主席,全国妇联书记处特聘专家顾问,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会长,国际家庭法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她参与了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的起草、修改等工作,在知名期刊上,发表婚姻法相关论文、文章百余篇。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多年以来,夏吟兰教授一直从事婚姻家庭、妇女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学研究。致力于保障妇女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的夏教授,也常常做客央视《今日说法》等栏目,为更多人普及妇女、儿童权利等有关法律知识,帮助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在《今日说法》特别节目:民法典五集纪录片第4集《家和人顺》、第5集《生命尊严》中,夏教授对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编”的规定、胎儿合法权益的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等问题一一进行了解读。在《家暴之伤》节目中,对于家暴问题,夏吟兰教授呼吁家暴受害者勇敢自救,“在发生家庭暴力的时候,首先是要反抗,不要忍受;然后是尽可能通过公权力的方式,解决家庭暴力问题。”
作为一名女性法学家,特别是研究妇女权益保障的专家,夏吟兰教授以自己的努力推动着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在央视《家暴之伤》这期节目中,主持人曾问:“当一个嫌疑人,他之所以要杀人,是为了反抗家庭暴力,他是一个受害人,我们自然会对他有一种同情。那如果法律上再对他有轻判,会不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鼓励这些受害人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来结束这种受害的过程?”夏吟兰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假设问题的错误之处,“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说家庭暴力是因,因为家庭暴力而发生的后面那个暴力是结果,如果这个因解除了,那个果就不会发生。”当然,夏吟兰教授也明确指出对以暴制暴杀人者酌情地从宽处理,并不是鼓励他们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用我自己的一生改变妇女的命运,帮助到她们。”这是夏教授30多年前立下的人生目标,而如今,在为妇女权益而奋斗的法学家的努力之下,夏吟兰教授的这一目标正在实现。
席志国
席志国教授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民商经济法学院民法研究所副所长,不动产与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法基础理论、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法。代表性著作有:《中国民法总论》《中国物权法论》;发表论文有:《论德国民法上的所有人占有人关系——兼评我国<民法典>第459-461条之规定》,《民法典编纂中集体土地权利体系新路径》等。
席志国教授之所以选择成为一名教师,离不开他小学时对警察和教师这两个职业的钟情,一个惩恶扬善,一个教书育人,而法学教师恰好是这两者的完美统一。在法学教师的身份之外,席志国老师也常常做客《今日说法》,在节目上解读法律,使民众了解法与非法的界限,懂得更多法律知识,这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教书育人”、“惩恶扬善”的方式呢?在《今日说法》栏目《蹊跷倒地的老人》这期节目中,席志国教授对于一起接连撞车导致路人死亡的案件进行分析,对其中事故的主要责任人进行认定。“从相关的证据来看,实际上是徐佳撞了这个许师傅,然后导致了这个交通事故,直接的责任人应该就是徐佳。许师傅在这里边仅起了一个传动的作用。陈老伯被撞的这个事故不是他导致的,没有因果关系,所以他在这里边不应该承担责任。”通俗易懂的解说,让民众更清楚地了解到复杂案件中谁才是法律上真正应该担责之人,而法律又为何如此规定。
对于席志国教授常常做客央视《今日说法》录制节目的行为,有人进行过批评,认为法学教授应该专心做学术、专心教书,不应该拍节目上电视。但席志国教授并能没有受到这些舆论的影响,他愈发重视《今日说法》节目的录制。“这么高的收视率,说明它对中国法治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人可以正确地评价案件,或是评价错了,会使老百姓对法律的理解走入误区。”在非议与批评声中,席志国教授作为法律人的担当与责任感更显得可贵。
马成
马成教授是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院长、法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革命法制史、党史党建、党内法规、社会治理、舆情政策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八项。主要成果包括:《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基层民主选举研究》(著作)、《延安时期司法建设的历史经验》(著作)、《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稿(民法篇)》(著作)、《陕甘宁边区法制史概论》(教材)。
作为法制史的专家,马成教授曾做客央视在《法律讲堂》栏目主讲了《延河畔的枪声》。这是西北政法大学的教师自2012年后再次登录央视该栏目,担任节目主讲人。《延河畔的枪声》这期节目主要讲述了当时立下赫赫战功的干部黄克功逼婚未遂,枪杀了抗大女学生刘茜的案件。对于如何处理此案,当时社会上的各种意见截然对立,众说纷纭。在节目中,马成教授从法律角度强调了这起案件及判决的意义,“黄克功案的判决意味着边区政府废除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中,工农分子和对苏维埃有贡献的人在法律适用上优待照顾的相关规定,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陕甘宁边区的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马成教授对《延河畔的枪声》平实幽默而不失深度的解读,来自于他经年累月对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的深入研究。马成教授是西北政法大学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研究所的所长,他主持开设了全国高校首门革命根据地法制史选修课《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牵头主编全国首部革命法制史本科生课程教材《陕甘宁边区法制史概论》。马成教授曾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做科研时要学会挖掘制度、思想、文化中的历史贯通性的因素,围绕实际需求,进行创造性转化。”而马成教授在《法律讲堂》节目中的讲述正是注重历史又关切现实,通过对陕甘宁边区案件的解读,引导着人们关注法治建设,让人们看到了法律的民主与平等。
石佳友
石佳友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石佳友教授是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双博士,曾兼任兼任法国巴黎第二大学、奥弗涅大学、图卢兹大学、佩皮尼昂大学等客座教授及博士生合作导师。研究领域为:民商法、比较法、国际法、欧洲法。出版著作《上市公司审计监管国际合作法律问题研究》《民法法典化方法论问题研究》等;发表论文《违约方申请解除合同权:争议与回应》《解码法典化:基于比较法的全景式观察》等。
伴随着《民法典》的实行,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文史版曾于2021年推出春节系列节目《年话民法典》,石佳友教授应邀作为节目主讲人,和多位参与民法典编纂的法学家、文化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民法典》将给民众生活带来的影响。在《人格尊严(上)》这期节目中,石佳友教授对《民法典》在隐私权中首次增设的“安宁权”做了解读,回答了“人格权独立成编”回应了我国社会何种需求的问题。在《人格尊严(下)》节目中,石佳友教授对目前备受关注的网络信息技术法律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尤其是对于网络中公民的肖像、姓名等权利能否获得同现实世界一样的保护,模仿、盗用、修改他人声音又会侵犯何种权益等关切现实的问题一一作出了解答。
作为曾参与民法典立法论证工作的专家,石佳友教授也曾在央视对《民法典》中的新增内容作出解读,以便民众更好理解和适用法律。在央视新闻频道,石佳友教授对《民法典》新增的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应当注意的要点进行了阐释。作为参与立法的专家,石佳友教授时刻关切着民法在群众生活中运用,对民众权利保护起到的作用。他多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民法典》在立法时更多地考虑到方便老百姓的生活。在研究之外,石教授对法律在民众生活中应用的关注可见一斑。
王剑波
王剑波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刑法学博士,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资助计划和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王教授的研究领域为刑事法学。曾出版专著《正当防卫正当化的根据及其展开》等,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学家》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研究成果曾荣获第二届“首都法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等。
作为刑法学专家,王剑波教授多次受邀在央视《今日说法》录制节目,为民众解说刑事案件背后的法理,提升公众的法治意识。在《骗子的帮凶》这期涉电信诈骗的案件中,王教授依托真实案例,深刻剖析受骗原因,增强了高校学生反诈意识。他对国家的“断卡”行动进行了介绍,让更多人认识到“断卡”行动的意义所在。“断卡行动,就是对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进行严厉打击整治,坚决斩断电话卡、银行卡的买卖链条”,开展“断卡”行动是因为“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成为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等违法案件持续高发的根源,危害十分严重,对我国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认真细致的解说,使得节目一经播出,广受好评。
在多次登上央视舞台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王教授对于民众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刑法问题的关心。在《出租屋陷阱》这期节目中,王剑波教授讲解了传授犯罪方法罪的构成要件和量刑标准,并就老年人被骗卖保健品这类事件如何解决的问题做出回应。在《除夕夜的急救》节目中,王教授进一步分析了“相约自杀”行为在我国刑法上应承担的责任,并通过举例解释了在不同种类的“相约自杀”行为下,行为人很有可能会构成故意杀人等犯罪。言必有中,循循善诱,王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述风格,简明扼要的点评,为广大观众清晰地讲明了案件背后的法律问题,为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做出了贡献。
结语